病虫害名称菜豆普通花叶病毒

科学分类 病毒:马铃薯Y病毒科、马铃薯Y病毒属
检疫分类外检(进境三类)

分布地区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保加利亚、百慕大、巴西、加拿大、瑞士、智利、中国(南京、黑龙江)、哥伦比亚、捷克共和国、德国、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埃及、西班牙、芬兰、斐济、法国、英国、希腊、危地马拉、海地、匈牙利、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印度、伊朗、意大利、牙买加、日本、肯尼亚、黎巴嫩、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马拉维、墨西哥、莫桑比克、荷兰、挪威、新西兰、秘鲁、波兰、波多黎各、罗马尼亚、塞拉利昂、前苏联、多哥、泰国、土耳其、特利尼达和多巴哥、坦桑尼亚、美国、乌拉圭、圣文森特和格林纳达、委内瑞拉、南斯拉夫、南非、扎伊尔

危害性状危害菜豆、豇豆、绿豆等。接种菜豆系统出现绿脉带,卷叶,畸形。

生物特性线状,750、73815nm;847-886nm12-15nm。无包膜。

传染途径介体豌豆蚜、豆蚜、豆卫矛蚜、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机械接种传播。自然带毒率为23.8-75%,花粉可将病毒传给子代种子。

防疫方法1.病叶600克,按病叶2倍量加入0.05M,pH7.5磷酸缓冲液(PB)(含0.01M Na-EDTA)和1%巯基乙醇(V/V); 2.匀浆,榨汁,过滤(双层纱布),弃渣,得滤液1320ml; 3.滤液离心,4000rpm,40分钟,弃沉淀; 4.上清液加入32.5ml Triton-x-100,PEG600052g,NaCl 6克,置普通冰箱中,搅拌3小时; 5.离心,4000rpm,40分钟,弃上清液; 6.沉淀悬浮于130ml 0.05M,pH7.5的PB(含0.01M MgCl2 0.5M 脲)中匀浆; 7.离心,8500rpm,15分钟,弃沉淀, 8.离心,30000rpm,1.5小时,弃上清液; 9.沉淀用20ml,0.5M,pH7.5的PB(含0.01M MgCl2 0.5M 脲)悬浮,匀浆,置4℃冰箱搅拌过夜; 10.悬浮液置30%蔗糖垫上离心,38000rpm,70分钟,弃上清; 11.沉淀悬浮于6ml,0.5M,pH7.5的PB液中,置冰箱,搅拌3小时; 12.离心,4000rpm,20分钟,弃沉淀,上清液即为精提纯的BCMV制剂。

编辑推荐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


病虫害名称南方菜豆花叶病毒

科学分类 病毒:南方菜豆花叶病毒属
检疫分类外检(进境二类)

分布地区热带、亚热带、温带均有发生,欧、亚、美、非、澳各大洲都有报导。发生的国家有:印度、捷克、匈牙利、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尼日利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和巴西。

危害性状南方菜豆花叶病毒侵染菜豆、豇豆,造成叶片花叶、斑驳,局部枯斑和坏死,导致花、果、种子数量下降,种子数量和重量减少分别为47.5%和56、3%,平均为17.4%。在菜豆上主要症状是斑驳、花叶,但不同品种间差异很大,有的品种表现系统侵染,没有局部反应;而有的品种表现为局部反应。而没有系统侵染;有的品种症状很轻微,易被忽视,有的品种还有皱缩和延叶脉变色。

生物特性病毒汁液的稳定性,南方菜豆花叶病毒在菜豆和豇豆汁液中,病毒的致死温度为90-95摄氏度稀释终点为10-,体外存活期(18-22摄氏度)为20-165天。 株系: 1.典型的菜豆株系(B株系)。系统侵染大多数菜豆品种,在另一些菜豆品种上产生局部斑,能侵染部分其它豆科植物,但不感染豇豆和易感染改豆株系的其它豆科植物。 2.严重的菜豆花叶株系或称墨西哥株系(B株系)。在普通菜豆上比典型的菜豆株系引起的症状更严重,为局部坏死和常伴有坏死的系统症状;也感染豇豆。 3.豇豆株系(C株系)。系统感染大多数豇豆品种,也能侵染其他豆科植物。但除侵染菜豆Pinto CV.品种不产生症状或接种叶出现明显局部斑外,不侵染普通菜豆。 4.加纳豇豆株系(G株系)。系统侵染很多豇豆品种,也可侵染部分菜豆栽培品种,引起局部坏死斑或系统侵染,但不表现症状。 5.抗-碎色株系。是从一些系统感染抗B株系的菜豆栽培品种上分离出来的。

传染途径汁液接种最易传毒。种子带毒传毒。菜豆种传率为1%-5%,豇豆种传率比较高,一般为5%-40%。如果种子发芽,其幼苗与感病的汁液接触或种植在靠近感病植物附近的土壤中也可传播病毒。花粉粒外壁可污染病毒。 传播介体菜豆叶甲(Ceratoma trifurcata和Epilachna varivetis)。在尼日利亚C株系是由另外一种叶甲Oothcca mutabilis传播的。 我国地处温带、亚热带,而且又曾从疫区国家如捷克、英国、法国、尼日利亚、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引进过种苗,所以在进口豆类时,除要警惕不耍带进这一病毒外,也需要更进一步了解我国有无这一病毒发生。

防疫方法1.症状观察。 2.接种鉴别寄主。 菜豆 Phaseolus vulgaris,有的品种产生系统症状,多为斑驳、花叶。也有皱缩和延叶脉变绿,但无局部症状;有的品种为局部坏死症状,而无系统花叶、斑驳症状。有的症状很轻微,易于忽视。菜豆Pinto是个很好的枯斑鉴别寄主,敏感期长,可使用至开花期。 棉豆P.lunatus,只有小粒品种易受感染,它们仅产生局部小的坏死班。 绿豆P.aureus,小型坏死性局部病斑。 大豆Glycine max,系统斑驳。症状轻重取决于品种。大豆猴子毛是个很好的系统繁殖寄主。 豇豆Vigna sinensis,有些品种发生小型坏死性局部病斑,继后无系统感染。其它品种 产生局部褪绿斑,随后呈现显著的斑驳,粗缩花叶或延脉变绿。 3.血清学检测。用琼脂双扩散或酶联法检测病毒汁液。 4.电镜观察。用电镜观察病毒粒体形态和大小。可用直沾法,如有抗血清,也可用免疫电镜方法观察。

耧斗菜花叶病


病害中文名: 耧斗菜花叶病
病害英文名: Greenflower columbine mosaic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黄瓜花叶病毒
病原学名: Cucumber mosaic virus、CMV
分类地位: ,黄瓜花叶病毒
病原介绍: 黄瓜花叶病毒粒体球状, 直径 30nm。 致死温度 60~76 ℃ , 稀释限点10-4, 体外保毒期 3~7 天,在指示植物普通烟、心叶烟及曼陀罗上呈系统花叶。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耧斗菜
侵染部位: 整株
症状图:


病害症状: 染病株系统显症。叶片呈花叶状 , 叶面皱缩畸形呈斑驳状, 植株明显矮化 , 影响开花和观赏。
发病规律: 病毒通过桃蚜或棉蚜和汁液摩擦传毒。蚜虫传毒时, 先在病株上吸食病汁液几分钟后, 再刺吸健株时, 即把蚜虫口器中的病毒注入健株。蚜虫多时发病重。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不要在易染黄瓜花叶病毒的寄主附近栽植耧斗菜。精心养护, 增强寄主抗病性,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2) 及早喷洒40% 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3% 莫比朗乳油1500 倍液 , 消灭蚜虫。(3) 必要时喷洒 7.5% 克毒灵水剂800倍液或3.85% 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

总体描述: 症状 染病株系统显症。叶片呈花叶状 , 叶面皱缩畸形呈斑驳状, 植株明显矮化 , 影响开花和观赏。病原 CMV称黄瓜花叶病毒。寄主范围39科117种植物,病毒颗粒球状,直径28~30nm。病毒汁液稀释限点10-3~10-4,钝化温度60~70℃10分钟,体外存活期3~4天,不耐干燥,在指示植物普通烟、心叶烟及曼陀罗上呈系统花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毒通过桃蚜或棉蚜和汁液摩擦传毒。蚜虫传毒时, 先在病株上吸食病汁液几分钟后, 再刺吸健株时, 即把蚜虫口器中的病毒注入健株。蚜虫多时发病重。防治方法 (1) 不要在易染黄瓜花叶病毒的寄主附近栽植耧斗菜。精心养护, 增强寄主抗病性,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2) 及早喷洒40% 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3% 莫比朗乳油1500 倍液 , 消灭蚜虫。(3) 必要时喷洒 7.5% 克毒灵水剂800倍液或3.85% 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

花叶苋菜


品种名称花叶苋菜

分类 绿叶菜类-苋菜
学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选育单位 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由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根系发达,茎直立生长,有分枝。叶互生,全缘,卵状椭圆形,叶心叶脉紫红色,叶缘绿色。喜温暖性气候,耐热性较强,不耐寒。生长适温23℃~28℃,20℃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种子发芽困难。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易抽薹开花。在长日照条件下,植株生长旺盛。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在偏碱性土壤中生长良好。较耐旱,不耐涝。

栽培技术要点

1. 露地一般采用直播。在气温为15℃以上时播种。

2. 播前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做底肥。

3. 畦宽1.2~1.7米,平畦。幼苗长到2片真叶以上时追1次肥水,过10天左右再追第二次肥水。

4. 当株高10厘米以上、幼苗具有5~6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拔采收;第二次采收用刀割收地上茎5厘米以上部分,留下部分萌发的侧枝达到采收标准时,再采收。

5. 每次采收后要追施1次人粪尿或尿素。

适宜地区
适宜在华北等地种植。

花叶苋


品种名称花叶苋

分类 绿叶菜类-苋菜
学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品种来源陕西省西安市郊区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食用嫩株高32厘米,开展度篮厘米。成株高达1.2米。茎紫绿色,近圆形,具有3~4条浅纵沟痕,叶脉中央紫红色。叶绿紫相间,卵圆形,长18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尖,叶面鲜艳,叶片较柔嫩,品质中等。早熟,生长期40天。喜温,耐热。耐寒性差。耐旱又耐湿。

产量表现

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1000~15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

一般采用直播。春季播种,每667平方米用种量1~2千克,追肥浓度适当加大;厦季播种,用种量1~1.5千克,追肥浓度适当稀薄。苗高20厘米时开始收获上市,一般收3~4次。

适宜地区
适宜在陕西省西安市及与其生态相似地区种植。

10011菜豆


品种名称10011

分类 豆荚类-菜豆
品种来源原产江西广丰县,当地称玉豆。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蔓生,无限结荚习性。较抗湿,病虫害较轻,丰产。枝叶繁茂,白花,白粒,生育期140天左右,为早熟品种。株高250厘米以上,单株荚数为35~60个,单荚粒数为2~3粒,百粒重40~50克。

产量表现:春播每公顷产干籽粒2250~3750千克。间作每公顷产干籽粒1500千克。

品质分析: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室分析,干籽粒平均含蛋白质21.80%,脂肪0.84%,淀粉45.30%。

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密度一般每公顷6.0万~7.5万株。

适宜地区
除广西广丰普遍栽培外,在北京、天津、陕西渭南等地区试种,表现生长良好。

10009菜豆


品种名称10009

分类 豆荚类-菜豆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1981年从阿根廷引进。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蔓生,无限结荚习性。较抗旱、耐热,病虫害较轻。绿茎,白花,白粒,生育期140~150天,为中晚熟品种。株高250厘米以上,单株荚数为40~60个,单荚粒数为2.5~3.5粒,百粒重40~50克。

产量表现:每公顷产干籽粒2250~3750千克。

品质分析: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室分析,干籽粒平均含蛋白质20.48%,脂肪1.10%,淀粉45.79%。

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密度一般每公顷6.0万~7.5万株。

适宜地区 在北京、天津、江西广丰等地区试种,表现生长良好。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