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转棚过程中,经常发现这样的问题:果实上出现面积较大的疙瘩,将疙瘩剖开后会发现果肉水渍状,轻捏果实会有汁液流出,并且汁液发甜。不难判断,这是果实中积累的碳水化合物,即糖分。但由于果肉细胞的细胞壁脆弱,细胞破裂后胞内溶液流出才出现水渍状的表现。

那么,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本源上来看,细胞液之所以会溢出,是因为细胞壁不够牢固导致。而组成细胞壁的钙元素的缺乏是最终原因。钙本身在植株体内的移动性就差,特别是在氮和钾元素高的时候,容易导致氮钙比及钾钙比失衡,过高的氮素和钾素抑制了钙的吸收和移动,从而导致了钙的缺乏。

在实际生产当中,菜农通常在结果盛期冲施大量的氮、钾含量高的肥料,而且是水水必带。土壤中过量的氮和钾都会抑制钙的吸收,在钙不足,不能形成稳固的细胞壁的条件下,碳水化合物又不断积累和运输到果肉细胞中,从而造成了细胞破裂,胞液溢出。

从某个角度上讲,脐腐病的发生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在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细胞破裂后坏死,才在果实脐部出现病斑。

在当前天气情况下,要注意钙肥的补充,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通常补钙要从两个方向进行,

一是冲施含钙的肥料。联社推荐使用纽崔精钙。

二是叶面喷施。这是土壤养分不平衡时唯一的补钙方法。并且钙的选择应是螯合型钙肥,如糖醇钙、木质素钙等。喷洒重点应是生长点、花和幼果,此类部位需钙量大,并且容易吸收。在喷施时配合适量的硼肥,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和运转,从而降低缺钙的风险。联社推荐使用流体钙、流体硼、高硼金钙等。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