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柑橘白粉病

分布分布于华南及西南地区。在福建、云南及四川等低山温凉多雨的柑橘产区是一种严重的病害。

发病症状
本病主要为害成年树的嫩叶、新梢和幼果。嫩叶正、背面均可发病,但以正面为多,常从主脉附近开始产生大多近圆形的疏松白粉状霉层或霉斑(菌丝层及分生孢子),霉层常从中央向外扩展,叶片老化后霉层变为浅灰褐色。霉层下的叶片组织初呈水渍状,较正常叶色略深暗,以后逐渐形成黄斑,严重时叶片全部或大部分布满霉层,使较嫩的叶片枯萎,较老的叶片则扭曲畸形,并可由叶片扩大到新梢发病。新梢、幼果发病初期与叶片上相似,但不表现明显黄斑。迅速扩展后,新梢、幼果大部分或全部覆盖白粉状菌丝层,叶片干缩粘贴于枝梢上,严重时新梢枯死。

病原
柑橘白粉病的病原菌为一种顶孢菌Acrosporum tingitaninum Carter,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丝孢科,顶孢属。菌丝直径为4.5―6.7微米,附着胞圆形。分生孢子梗大小为60―120微米12微米。分生孢子4―8个串生,圆筒形,两端略圆,有细微颗粒,无色,大小为20―28微米10―15微米。

发生规律
病菌可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翌年4―5月,春梢抽长期产生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在雨滴中萌发侵染,继而重复侵染,为害夏梢和秋梢。多雨高湿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剪除病枝叶:冬季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叶。发病初期及时剪除病梢、病叶和病果,尤其应剪除病枝、徒长枝,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

2.喷药保护:休眠期修剪后喷1波美度石硫合剂一次。春梢抽发期或在发病初期选喷0.5波美度石硫合剂、50%硫磺悬浮剂400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1―2次。

3.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