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作物种植具有市场容量大、生产周期短的特点,是一项短平快的农村致富项目,规模可大可小。据了解,在蔬菜生产中,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一般要占到20%左右。尤其是病害,如果防治不及时,一旦蔓延,很容易造成毁灭性的损失。关于蔬菜病害的防治,关键要辨清病害种类、掌握防治适期、用对药物等,为了帮助蔬菜种植户掌握这些知识,本刊记者采访了蔬菜病害防治专家。

如何简易识别真菌性病害,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生?

:识别真菌性病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着阳光看病部是否具有轮纹状侵染的病斑和毛,如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等。有无这些病症是真菌性病害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重要标志。

在蔬菜病害中,真菌性病害约占全部病害的80%以上,当发现蔬菜上出现了侵染性病害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是不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的个体较大,有的可用肉眼直接看到,如黄瓜霜霉病病斑背面的黑或紫色毛霉、黄瓜白粉病的白毛、豇豆锈病的锈粉(彩图1)等。有时则需要在盛水的盘内保湿培养后才能看到。

真菌的种类很多,生长繁殖的条件差别也很大,一般湿度大容易发病。真菌可以从表皮侵入寄生,也可以由伤口、水孔、气孔等自然孔口侵入。病孢子主要借助风雨传播,一旦落到寄主的组织表面,遇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时,就能萌发长出芽管侵入寄主组织进行为害。在条件不利时,可以形成休眠孢子、厚壁孢子或菌核等度过不良环境,待条件适宜时再行侵染为害。

前面您介绍了真菌性病害的特点及识别知识,那么细菌性病害又如何识别呢?

:识别细菌性病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发病部位有病斑但无轮纹和毛,湿度大时会产生脓。

在植物病害中,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称为植物细菌性病害。蔬菜上的细菌性病害共有100种左右,不如真菌性病害那么多。蔬菜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细菌性枯萎病、大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辣椒青枯病(彩图2)、辣椒细菌性斑点病、甘蓝黑腐病、姜瘟病、番茄溃疡病、番茄青枯病、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彩图3)等,都给蔬菜生产造成过严重损失。

由于细菌没有主动侵染植物的能力,传播、侵染都与水分关系密切,所以田间可以看到病害随流水或雨滴飞溅传播的分布格局;水淹和暴风雨往往会造成细菌病害的大流行。病原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蔬菜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细菌的个体比真菌小,但其繁殖速度比真菌快,繁殖中不仅从寄主植株体内汲取营养,同时还通过分泌的酶使寄主细胞壁分解,从而导致组织软化解体,发生软腐,有时散发出腥臭味。细菌还能分泌毒素致使寄主植株的组织细胞死亡,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斑点病的病部变薄、破碎。

有些病害单凭肉眼看仅表现一些不同于正常植株生长的情况,如外部症状常为花叶、褪绿、环斑、枯斑、丛矮及叶片皱缩等,这是什么原因呢?

:外部症状常为花叶、褪绿、环斑、枯斑、丛矮及叶片皱缩等,有可能是蔬菜病毒性病害。病毒病在蔬菜上的表现只有病状没有病症,这一点可与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相区分。病毒性病害的发生有明显的由点到面逐渐扩大蔓延的现象,而非侵染性病害那样较均匀、不呈现由点到面的扩大。病毒性病害在植株上出现病状,常从顶端开始,然后扩展到植株的其他部位。

由病毒侵染所引起的病害是病毒病。几乎所有蔬菜都会被病毒侵染,目前受害最重的有番茄、西葫芦、马铃薯、黄瓜、辣椒、豇豆、芹菜等,且有日趋严重之势。蔬菜病毒性病害分为隐状和显状两种状态,在病毒刚刚完成侵染及条件不适宜时,植株是无症状的;条件适宜时,出现叶部斑驳至脉间组织褪绿,有时伴有坏死,新出叶的体积变小,皱缩而畸形,某些植株矮化死亡。

通常情况下,病毒的传播靠昆虫传播、汁液接触和嫁接感染,病毒性病害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为害加重。

有些蔬菜植株外表表现为类似缺肥缺水的症状,如营养不良、生长衰弱、生育缓慢、叶片色泽较淡、叶片萎垂、整株或器官枯死等,凭这些现象是不是就能断定是生理性病害呢?

:您所说的这几种情况,单从外表来看确实是生理性病害的症状,但是不是生理性病害还要根据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判断:一是突发性,即病状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几乎同时出现,表现为起病急,病程短;二是普遍性,病状是成片或成块地大面积同时发生,看不出明显的发病中心和由中心病株向外蔓延的迹象,当环境条件改变时植株可以自己恢复生长;三是相似性,受害植株几乎同时在同一部位的相同器官出现相同或相似的症状,而不是分布在植株的各个部位,比如全田都表现黄叶或者叶斑;四是比较集中,有病状的病株发生得比较集中,在病株群体中不会存在大量没有病状的健株;五是在出现病状的部位没有病征。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