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苹果树干腐病

异名苹果树胴腐病


分布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等地均有发生。是苹果树枝干重要病害,也是近年来苹果轮纹型烂果病的重要病因。

寄主苹果、梨、柑橘、桃、杨、柳、刺槐等10余种木本植物。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主枝和侧枝,也可为害主干、小枝和果实。

(1)枝干:枝干的干腐病,有溃疡型、干腐型2种类型。①溃疡型。发生在成株的主枝、侧枝或主干上。多在树干或主枝基部容易被太阳光直接照射部位的树皮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暗红褐色圆形小斑,边缘色泽较深。病斑常数块乃至数十块聚生一起,病部皮层稍隆起,表皮易剥离,皮下组织较软,颜色较浅。病斑表面常湿润,并溢出茶褐色粘液,俗称冒油。后期病部干缩凹陷,呈暗褐色,病部与健部之间裂开,表面密生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潮湿时顶端溢出灰白色的孢子团。发病重时,病斑迅速扩展,深达木质部,常造成大枝死亡。②干腐型。成株、幼树均可发生。成株主枝发生较多。病斑多有阴面,尤其在遭受冻害的部位。初生淡紫色病斑,沿枝干纵向扩展,组织枯干,稍凹陷,较坚硬,表面粗糙,龟裂,病部与健部之间裂开,表面亦密生黑色小粒点。病斑只限在皮层较浅的部位,病皮干枯脱落。但严重时亦可侵及形成层,使木质部变黑。此型病斑可逐年缓慢扩展,变成很大的病斑。幼树定植后,初于嫁接口或砧木剪口附近形成不整形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沿枝干逐渐向上(或向下)扩展,使幼树迅速枯死。以后病部失水,凹陷皱缩,表皮呈纸膜状剥离,露出韧皮部。病部表面亦密生黑色小粒点,散生或轮状排列。在出圃前的秋天,如干旱时不能及时灌水,嫁接口周围也常发生干腐病,症状与新栽幼树的相同。这经常是苗圃出苗率低的原因。

(2)果实:干腐病菌也为害果实,即果腐型。被害果实,初期果面产生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同心轮纹状病斑,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很快,数天整果即可腐烂。

病原
Botryosphaeria ribis Gross.et Dugger,属子囊菌亚门,葡萄座腔菌属;无性世代为Macrophoma和Dothiorella。

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树皮内越冬。春天病菌直接以菌丝沿病部扩展为害,或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进行侵染,多以伤口侵入也可从枯芽或皮孔侵入。该菌寄生力弱,只能侵害缓苗期的苗木或衰弱树,具潜伏侵染之特点,病菌先在枝干的伤口死组织上生长一段时间后,才向活组织扩展。栽植的树苗转入正常生长后,该病则停滞扩展。孢子靠风雨传播。在辽宁省的苹果产区,从5月中旬至11月份均能发病,其中以5月下旬至6月中旬雨季来临前发病最重,7-8月份进入雨季,发病明显减少,8月下旬后秋季开始干旱,发病再次增多,10月上中旬发病很少,11月份发病结束。近些年随着气候变暖,在前一年秋雨很少、冬季降雪少、春天干旱和气温回升快的情况下,开始发病期大为提前。阳面山坡地的苹果树,2月下旬即开始发病,树于上渗出黑水,3月份就开始大量发病。

2.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在苹果树主栽品种中,富士、金冠、青香蕉、红星、国光和矮化砧M-9等发病较重。

(2)气候因素:树皮含水量的高低是影响树皮发病的关键因素,含水量低,发病重,含水量高,发病轻或停止发病,严重干旱或涝害是诱发病害的重要因素;另外,涝害会引起果树生理干旱,因此在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果园,干腐病发生也较多。

(3)栽培因素:树势衰弱是病害的发生流行重要因素,凡土壤肥水管理不善、盐碱重、伤口多、结果多,树势衰弱的果树发病株率都较高,并且病斑块数也较多。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遇旱及时灌水,果圆种草,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要精细修剪,及时疏花疏果,做到合理负载;加强病虫害防治,保证树体正常发育。②做好防冻工作要重视果树越冬期间的防寒工作,采取树干涂白、喷防冻剂等措施保护树体免受冻害。③及时用锋利快刀削掉变色的病部或刮掉病斑,剪除树上病枯枝,集中烧毁。冬剪下来的枝条,应运出果园外,在雨季来临前烧完;不要用剪下来的苹果枝做果园的篱笆墙,以防枝条干枯后,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器产生分生孢子,对苹果树造成侵染。

(2)药剂防治:①铲除枝干上的潜伏病菌采用重刮皮的方法铲除病皮或在果树发芽前用5%菌毒清AS 50-100倍液,或腐必清50-70倍液,或索利巴尔50-80倍液等全树喷洒,铲除在枝干上越冬的干腐病菌。②对已出现的枝干伤口或病斑刮口,涂药保护,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入,常用药剂为1%硫酸铜溶液,或波美10度石硫合剂,或五氯酚钠,或波美5度石硫合剂加1%-3%五氯酚钠盐,或70%甲基硫菌灵WP 100倍液,或菌立灭100倍液,或果康宝膜剂50倍液。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