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龙眼毛毡病
病害英文名: longan felt disease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长蠕孢属
病原学名: Helmithosporium sp.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长蠕孢属
病原介绍: 子座黑色较大。分生孢子梗直立,单生,圆柱形,褐色,有分隔,表面光滑,95.1~102.85.1~6.4(m),平均100.25.9(m)。分生孢子倒棍棒形,具喙,淡色至褐色,6~7个隔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龙眼
寄主英文名: longan
侵染部位: 叶

病害症状: 俗称毛蜘蛛,被害部称毛毡病。荔枝瘿螨在国内的荔枝、龙眼产区都有分布。成螨、若螨刺吸荔枝、龙眼新梢嫩叶、嫩芽、花穗和幼果汁液。幼叶被害部在叶背先出现黄绿色的斑块,害斑凹陷,凹处长出无色透明稀疏小绒毛,渐变成乳白色。随着瘿螨发展为害,受害部的绒毛增多,浓密,呈黄褐色,最后变成深褐色,似毛毡;被害叶也随之变形,扭曲浃状如狗耳;严重发生时,害叶可干枯凋落,影响树势。花器受害后畸形膨大,不开花结果。
发病规律: 该螨在广西、广东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一年发生10代以上,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一般在1-2月螨体常在树冠内膛的晚秋梢或冬梢被害叶毛毡基部过冬,但气温稍暖仍可见其活动。2月下旬至3月,过冬后螨体陆续迁移到春梢嫩叶和花穗上为害繁殖,4月上旬以后繁殖量逐渐增大,5-6月螨体密度最大,为害最重。该螨生活、产卵繁殖在被害处的虫瘿绒毛间,平时不大活动,一旦受阳光照射或雨水淋湿后则活动较活跃。当荔枝枝新梢芽体刚萌动至幼叶展开时,螨体从老虫瘿绒毛间逐渐转移至新芽上,潜入未伸展的嫩叶基部空隙取食、、繁殖。入侵为害5-7天,嫩芽外周受刺激生长出白色绒毛;嫩叶受害初期出现黄色绿色斑,衩害处组织表皮细胞受刺激后也长出白色绒毛,但绒毛比较稀疏。随着新梢的生长和螨体不断繁殖,受害处的绒毛逐渐增多,其颜色由乳白色半透明变为黄褐色。以后由黄褐色转变为鲜褐色、褐色;受害嫩叶呈现畸形弯曲。
花穗受害时,花朵的萼片膨大呈倒钟形,花瓣和柱头发育不全,形似小绒球,不久脱落。幼果受害,果面和果柄同样长出白色绒毛,引起大量落果。成果前期受害,果面出现褐色毛毡斑块,影响果实着色和品质。
此螨传播主要靠风、雨滴飞溅、苗木调运、农具器械和自身爬行等途径蔓延传播。
荔枝瘿螨具喜荫畏光的习性,故在树冠下层和内膛树叶易受害,大树受害较重,苗木和幼树受害较轻。此螨对荔枝不同品种的为害程度有差异,黑叶、淮枝、广西灵山香荔、糖驳、玉麒麟和丁香等品种受害较重,桂味和糯米糍次之,三月红受害最轻。一般树龄大且栽培管理粗放的果园,果树受害较严重,在果树春梢期为瘿螨出现高峰期。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农业防治:加强果园管理,促进果树生长健壮,减轻瘿螨为害。采果后结合修剪和冬季清园,剪除瘿螨为害枝叶、过密的荫枝、弱枝和其他病虫枝,使树冠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减少虫源,且不利瘿螨发生。控制冬梢,也可减少虫源。调运苗木时,注意剪去瘿螨为害枝叶,防止瘿螨传入新果园。
(2) 药剂防治:①冬季清园后,用波美度0。3-0。5度石硫合剂或20%三氯杀螨醇乳油800-1000倍液混合胶体硫300倍液喷布一次;②在虫口密度较高的果园,在果树放梢前或幼叶展开前或花穗抽出前,酌情喷布或挑治1-2次,常用农药品种
为害情况: 主要地理分布 严重度
云南河口 +++
云南景洪 +++
云南勐腊 ++
云南耿马 +++
云南永德 ++++
海南(各省) +
广西灵山 +
广西龙州 +
广西南宁 +
广西武鸣 +
广西邕宁 ++
广西陆川 ++
广西北流 ++
广西博白 ++
福建平和 ++
福建云霄 ++
福建漳浦 +
福建厦门 ++++
福建漳州 ++
福建长泰 +

总体描述: 病害中文名:龙眼毛毡病 病害英文名:longan felt disease 病原学名:Aceria(Eriophyes sp.)litchii(Kiefer) 分类地位:动物界蛛形纲瘿螨科,瘿螨属,瘿螨症状: 俗称毛蜘蛛,被害部称毛毡病。荔枝瘿螨在国内的荔枝、龙眼产区都有分布。成螨、若螨刺吸荔枝、龙眼新梢嫩叶、嫩芽、花穗和幼果汁液。幼叶被害部在叶背先出现黄绿色的斑块,害斑凹陷,凹处长出无色透明稀疏小绒毛,渐变成乳白色。随着瘿螨发展为害,受害部的绒毛增多,浓密,呈黄褐色,最后变成深褐色,似毛毡;被害叶也随之变形,扭曲浃状如狗耳;严重发生时,害叶可干枯凋落,影响树势。花器受害后畸形膨大,不开花结果。病原: 成螨体极微小,狭长蠕虫状,长0。15-害后也产生小绒毛,幼果小,极易脱落,坐果率低。0。2毫米。体色淡黄至橙黄色。头小向前伸出,其端有螯肢和须肢各一对;头胸部有足2对;腹部渐细而且密生环毛,末端具长尾毛1对. 发生规律: 该螨在广西、广东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一年发生10代以上,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一般在1-2月螨体常在树冠内膛的晚秋梢或冬梢被害叶毛毡基部过冬,但气温稍暖仍可见其活动。2月下旬至3月,过冬后螨体陆续迁移到春梢嫩叶和花穗上为害繁殖,4月上旬以后繁殖量逐渐增大,5-6月螨体密度最大,为害最重。该螨生活、产卵繁殖在被害处的虫瘿绒毛间,平时不大活动,一旦受阳光照射或雨水淋湿后则活动较活跃。当荔枝枝新梢芽体刚萌动至幼叶展开时,螨体从老虫瘿绒毛间逐渐转移至新芽上,潜入未伸展的嫩叶基部空隙取食、、繁殖。入侵为害5-7天,嫩芽外周受刺激生长出白色绒毛;嫩叶受害初期出现黄色绿色斑,衩害处组织表皮细胞受刺激后也长出白色绒毛,但绒毛比较稀疏。随着新梢的生长和螨体不断繁殖,受害处的绒毛逐渐增多,其颜色由乳白色半透明变为黄褐色。以后由黄褐色转变为鲜褐色、褐色;受害嫩叶呈现畸形弯曲。 花穗受害时,花朵的萼片膨大呈倒钟形,花瓣和柱头发育不全,形似小绒球,不久脱落。幼果受害,果面和果柄同样长出白色绒毛,引起大量落果。成果前期受害,果面出现褐色毛毡斑块,影响果实着色和品质。此螨传播主要靠风、雨滴飞溅、苗木调运、农具器械和自身爬行等途径蔓延传播。荔枝瘿螨具喜荫畏光的习性,故在树冠下层和内膛树叶易受害,大树受害较重,苗木和幼树受害较轻。此螨对荔枝不同品种的为害程度有差异,黑叶、淮枝、广西灵山香荔、糖驳、玉麒麟和丁香等品种受害较重,桂味和糯米糍次之,三月红受害最轻。一般树龄大且栽培管理粗放的果园,果树受害较严重,在果树春梢期为瘿螨出现高峰期。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加强果园管理,促进果树生长健壮,减轻瘿螨为害。采果后结合修剪和冬季清园,剪除瘿螨为害枝叶、过密的荫枝、弱枝和其他病虫枝,使树冠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减少虫源,且不利瘿螨发生。控制冬梢,也可减少虫源。调运苗木时,注意剪去瘿螨为害枝叶,防止瘿螨传入新果园。 (2) 药剂防治:①冬季清园后,用波美度0。3-0。5度石硫合剂或20%三氯杀螨醇乳油800-1000倍液混合胶体硫300倍液喷布一次;②在虫口密度较高的果园,在果树放梢前或幼叶展开前或花穗抽出前,酌情喷布或挑治1-2次,常用农药品种有20%三氯杀螨醇乳油8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哒螨酮乳油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和40%乐果乳油按1:1混合后的1000倍液,喷雾。主要地理分布:严重度云南河口 + + + 云南景洪 +~ + + + + 云南勐腊 + + 云南耿马 + + + 云南永德 + + + + 海南(各省) + 广西灵山 + 广西龙州 + 广西南宁 + 广西武鸣 + 广西邕宁 + + 广西陆川 + + 广西北流 + + 广西博白 + + 福建平和 + + 福建云霄 + + 福建漳浦 + 福建厦门 + + + + 福建漳州 + + 福建长泰 +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