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椰子茎腐病及其早期诊断技术

发病症状
椰树的茎基部分泌出棕色液体,叶片从叶轴基部到顶部逐渐枯死,花穗大量掉落,病斑从茎基部向项部蔓延。整株树从出现病斑到死亡一般历时6-24个月。

病原
椰子茎基腐病是椰子的致死病害,它的病原菌是Gandoderma lucidum。

防治方法
可利用以下几种方法来综合防治该病害:(1)根饲1.3克的多马霉素溶胶+0.5克的硫酸铜或克啉菌水溶液(100毫升水中加入2毫升的克啉菌);(2)将40升1%的波尔多液浸土壤;(3)土施5千克的苦楝籽饼肥及含有500克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液的农家肥5千克,将椰子与香蕉间种。

所有推荐的病害防治方法都对已感病但未表现病征的椰子树有良好的防效,而植株病征出现后再进行防治则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研发椰子茎腐病早期诊断技术以有效防治该病害。

以前的科研人员尝试了几种在椰树表观病征出现前的病害早期诊断方法,如碘-碘酸钾着色法、KOH法、EDTA法等。如今的科研人员又研发出一些可靠的化学诊断法和植物生理测试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对该病害的早期诊断中,有效地抑制了病害的发生。试验室诊断法即通过对植物的生化组分、同功酶活性变化来进行判断,或利用化学着色技术即利用染料、盐类物质及生理参数的变化来早期诊断该病害;化学诊断法包括EDTA法、TTC法、生理参数(包括电导率、相对含水量等)诊断法。利用EDTA和TTC法可检测出感病植株根部组织的光密度值(0.D值)比健康植株的高,并随着病害的加重而增高。感病植株根部组织的电导率比健康的高,并随着病害的加重而增高,而相对含水量比健康的低,随着病害的加重而降低。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组织在化学诊断和生理测试中的差异有利于对病害进行早期诊断。

科研人员还测试了植株出现病征前的临界值。当植株没有出现病征但其0.D值高于临界值时进行防治,病害指数只有3.26;而当植株出现病征时进行防治,病害指数达到15.80,未进行防治的病害指数则达到39.52。利用早期诊断技术测出感病但未表现病征的椰树其产果量增加。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