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黔油17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3年

审(鉴)定情况200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黔审油2003002

选育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

品种来源98-116AZW004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两系双低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11.7天,比对照(油研7号)晚熟0.5天,株高194.72厘米,分枝部位高81.64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8.2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61.71个,角粒数22.52粒,千粒重3.72克,单株产量23.05克。芥酸含量1.83%,硫甙含量39.18微摩尔/克饼,优于国家双低油菜标准。种子黑褐色,籽粒圆滑光亮,幼苗叶色浓绿,蜡粉层厚,叶片大而厚,叶柄较长,生长势强,整齐一致。试验中未发生较大病害。

产量表现

在贵州省区域试验中,20002001年度平均亩产172.55公斤,较对照(油研究7号)增产13.2l%;20012002年平均亩产142.81公斤;两年平均亩产162公斤,较对照(油研7号)增产9.64%。2002200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05.3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17.13%。

栽培技术要点

9月上、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亩移栽种植密度5000~7000株,直播密度为8000株/亩。合理施肥:亩施氮肥20~25公斤,氮、磷、钾配合施用,同时应用农家肥1000公斤与三元复合肥一起作底肥,要强调施用硼肥。

适宜地区
适宜贵州省甘蓝型油菜地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黔杂ZW99004

扩展阅读

湘油17号油菜


品种名称湘油17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3年

审(鉴)定情况2003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SX028-2003

选育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91-1224-2(♀)7077(♂)]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半冬性常规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12天。株高18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50个左右,每角粒数20粒,千粒重4克。

产量表现

区试平均亩产147.2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

品质分析

种子含油量40%,芥酸含量1%,硫苷含量40mol/g饼。

抗性

田间菌核病、病毒病发病率低,抗倒性好。

栽培技术要点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适宜地区
适宜全省种植。

黔油19号油菜


品种名称黔油19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6年

审(鉴)定情况200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黔审油2006002号

选育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

品种来源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用不育系98-116A作母本,恢复系ZW-4作父本组配的两系杂交油菜。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隐性核不育双低两系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27.1天,与对照油研7号相当。株高192.5厘米,有效分枝高71.6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9.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38.8个,角粒数18.5粒,千粒重3.7克,单株产量21.5克。苗期叶色浅绿色,叶片大而厚,叶柄较长。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度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47.69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8.74%,20042005年度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53.14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3.1%;两年平均亩产150.42公斤,比对照增产6.04%。两年增产点次占试验点数的75%;20042005年度贵州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1.9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3.1%,增产点次占试验点数的60%。

栽培技术要点

1. 9月上、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上、中旬移栽;直播应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

2. 移栽种植密度为5000~7000株/亩,如直播密度应为8000~9000株/亩。

3. 合理施肥:亩施氮肥20~25公斤,氮:磷:钾=1:1:1.2的比例配合施用,同时应用农家肥1000公斤与复合肥一起作底肥,追肥应重施苗肥,根据苗势补追蕾苔肥。

4. 注意硼肥施用,每亩用硼沙0.5~1.0公斤作基肥或兑水作追肥施用,也可用0.3%的硼沙水溶液在苗期、蕾苔期花期进行根外喷施。

适宜地区
贵州省甘蓝型油菜种植区域。

黔油14号油菜


品种名称黔油14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黔审油2002001

选育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不育系黔油4A为母本,恢复系8907为父本组配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二系杂交油菜组合。全生育期210天左右,属半冬性中熟组合。株高190厘米左右,分枝高度60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8个以上,二次有效分枝11个左右,主花序长度85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380个左右,每角粒数20粒左右,千粒重4克左右,籽粒黑褐色。

产量表现

19982000年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51.23公斤,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0.95%;19992001年两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35.37公斤,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1.73%。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3%,硫苷含量63.2微摩尔/克,含油率40.3%。

抗性

试验中未发生较大病害。

栽培技术要点

育苗移栽以9月上中旬播种为宜,苗龄以30天左右,直播以9月下旬、10月上旬为宜。大田种植密度0.8万株/亩左右,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适施氮肥、配施硼肥。

适宜地区
贵州省甘蓝型油菜适宜区域种植。

备注
原代号:黔杂96007

黔油18号油菜


品种名称黔油18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3年

审(鉴)定情况200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黔审油2003003

选育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

品种来源SAB-3双19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两系双低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12.34天,比对照油研七号晚熟1.46天,株高186.85厘米,分枝部位高78.47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7.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86.98个,角粒数19.88粒,千粒重4.45克,单株产量23.33克。优于国家双低油菜标准。苗期长势较强,生长整齐一致,苗半直立,株型紧凑,开花期集中。试验中未发生较大病害。

产量表现

在贵州省区域试验中,19992000年度平均亩产169.58公斤,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8.31%;20002001年度平均亩产171.71公斤,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2.2%。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170.56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10.22%。2002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35.45公斤,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25.24%。

品质分析

硫甙39.62微摩尔/克饼,芥酸含量2.92%,粗脂肪含量41.88%。

栽培技术要点

9月上、中旬播种育苗,亩移栽种植密度5000~7000株,直播9月底至10月上旬播种,密度为8000~10000株/亩。合理施肥:氮、磷、钾、硼配合施用,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加复合肥混施,亩施氮肥20~25公斤,硼肥0.25~2.0公斤。早匀苗、定苗、及时中耕除草,后期注意蚜虫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贵州省甘蓝型油菜区域种植。

备注
原代号:黔杂8009

黔油16号油菜


品种名称黔油16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黔审油2002003号

选育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

品种来源贵州省农科院油料研究所以不育系98-8A、保持系98-8B和恢复系98-8C组配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组合。中早熟,全生育期212天左右,比油研七号早熟1~2天。株高175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9个左右,主花序长度65厘米,每角粒数20粒,千粒重4.0克,

产量表现

19992001年度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83.5公斤,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8.04%;2001200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28.15公斤,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35.3%。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2.29%,硫甙含量52.5微摩尔/克,含油率42.2%。

抗性

丰产性好,试验中未发生较大病害。

栽培技术要点

育苗移栽9月中下旬播种,五叶一心移栽,直播9月底至10月上旬播种。种植密度,中上等肥力田土每亩0.8~1.0万株,中下等田土每亩1.0~1.2万株。重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注意氮、磷、钾、硼的配合施用,早施苗肥,适宜追施腊肥和苔肥,注意补施硼肥。早匀苗、定苗控制苗床密度,及时施肥结合中耕培土,防止倒伏。

适宜地区
贵州省甘蓝型油菜适宜区域种植。

皖油17号油菜


品种名称皖油17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1年

审(鉴)定情况200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皖品审01070329

选育单位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是由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H3A与雄性不育恢复系H3C配组选育而成的甘蓝型三系双低杂交油菜(陈峰等, 2003)。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偏春性杂交油菜品种,生育期223天左右。幼苗直立,叶绿色,侧裂叶1~2对。杆青或微紫,匀生分枝。花瓣侧叠,鲜黄色。角果粗大,斜生,成黄时为枇杷黄色,不易裂角。籽粒圆形,饱满有光泽,种皮红裼色。株高160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8~10个,全株有效角果数350个以上,每角粒数20~25粒,千粒重3.5克。

产量表现

19982000年两年区试平均亩产360.6斤。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0.36%,硫甙含量34.52mol/g,粗脂肪含量42.18%。

适宜地区
适宜我省油菜产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9605

沪油17油菜


品种名称沪油17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5年

审(鉴)定情况2005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沪农品审油菜2005第008号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

品种来源中双4号8920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1. 生育期。全生育期238天左右,2月中旬抽薹,3月中旬初花,4月中旬终花,5月23日左右成熟。

2. 形态特征。幼苗生长半直立,叶色深绿,叶面平展,叶缘有波状缺刻,叶面披蜡粉。薹茎绿色,花瓣鲜黄色,椭圆形,平展,开花时侧选。分枝习性属中生分枝型,主花序较长,角果粗大,种子黑褐色。

3. 农艺性状。株高170厘米左右。有效分枝位50厘米,一次分枝8个,两次分枝3~4个,单株有效角果400角以上,每角粒数20粒,千粒重4.4克。该品种耐脱粒,特别适应机械收割。

产量表现

2002年上海市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结果,沪油17平均亩产125.4千克,与对照沪油15(126.4千克)减产0.76%,减产不显著。2003年市区试平均亩产100.48千克,比ck1汇油50增产21.1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ck2沪油15减产2.64%,减产不显著。2004年在市生产试验中亩产199.8千克,比ck1沪油15增产3.37%,增产不显著;比ck2汇油50增产22.2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3、2004两年在浙江湖州南浔区,小面积试种均获高产,2003年亩产217.6千克,比沪油15增产8.1%,2004年试种1.16亩,亩产高达302.6千克,比沪油15增产13.2%。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葡萄糖苷20mol/克左右,含油率42%以上。

抗性

茎秆坚硬,抗倒性好,抗冻性较好。耐菌核病比沪油15和汇油50强,对病毒的感染略高于沪油15,比汇油50低。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播种期9月20~25日,秧田与大田比为1∶6,三片真叶喷施多效唑每千克150毫克,有利秧苗矮壮,秧龄40~45天。

2. 合理密植。11月上旬移栽,密度每亩8000株左右,根据地力情况可适当增减。在移栽前将排水沟开好,抢晴天移栽,以利根系生长。

3. 科学运筹肥料。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及时施苗肥,腊肥,春肥,巧施花粒肥,肥料的75%在年前施用。

4. 加强虫、病的防治。生长期注意虫害的危害,尤其是蚜虫,应及时防治,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在花期需防治菌核病。

5. 适时收获,丰产丰收。抗倒性较强,果壳较厚,不易落粒,可等大部分角果充分黄熟后收获,更利籽粒的增重,提高产量。另一方面,果壳厚,不易脱粒,如人工脱粒,需仔细敲打,减少浪费。

适宜地区
上海地区。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