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称擘蓝

学名Brassica caulorapa

异名 球茎甘蓝
所 属 科十字花科

所 属 属芸苔属

分布 北京常见栽培。

描述
二年生草本。株高50~80厘米,全体无毛,带粉霜。茎膨大成肉质块茎,直径5~10厘米或更大,外皮浅绿,肉白色。叶集生于块茎上部,叶柄长4~8厘米。抽薹后,地上茎直立,自基部分枝。叶片宽卵形至长圆形,长13~20厘米,先端纯或渐狭,基部通常偏斜,在两侧或一侧有1裂片,边缘有不整齐缺刻或缺刻状牙齿,有时主脉带紫色;茎中部及上部叶长圆形至线状长圆形,边缘有浅波状齿,稍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花淡黄色,径2~2.5厘米。长角果,两侧稍扁压,果瓣具1条中脉,喙锥状,长1厘米,种子间略收缩。种子小,径1~2毫米。花、果期5~6月。

用途 块茎作蔬菜,可鲜食、盐渍或酱渍食用。种子可榨油供食用。

小编推荐

菘蓝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菘蓝,拼音:sōnglán

拉丁学名:IsatisindigoticaFortune

别称:茶蓝、板蓝根、大青叶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罂粟目,亚目:白花菜亚目

科:十字花科,亚科:

族:独行菜族,属:菘蓝属

形态特征

菘蓝二年生草本,植株高50-100cm。光滑被粉霜。根肥厚,近圆锥形,直径2-3cm,长20-30cm,表面土黄色,具短横纹及少数须根。基生叶莲座状,叶片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长5-15cm,宽1.5-4cm,先端钝尖,边缘全缘,或稍具浅波齿,有圆形叶耳或不明显;茎顶部叶宽条形,全缘,无柄。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在枝顶组成圆锥状;萼片4,宽卵形或宽披针形,长2-3mm;花瓣4,黄色,宽楔形,长3-4mm,先端近平截,边缘全缘,基部具不明显短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3-3.2mm,短雄蕊长2-2.2mm;雌蕊1,子房近圆柱形,花柱界限不明显,柱头平截。短角果近长圆形,扁平,无毛,边缘具膜质翅,尤以两端的翅较宽,果瓣具中脉。种子1颗,长圆形,淡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长习性

菘蓝原产我国,适应性较强,能耐寒,喜温暖怕水涝。

药用价值

菘蓝干燥叶及根,根入药称“板蓝根”,叶入药称“大青叶”。味苦,性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菘蓝图片

芥蓝有机栽培技术


适宜品种
香港白花芥蓝、台湾中花、迟花芥蓝
栽培技术
1. 播种育苗
芥蓝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育苗移栽有利于培育壮苗,选用好苗,促使田间缓苗,生长整齐,有利于提高菜苔产量和质量。
采用播种育苗移栽的种植方式,育苗地宜选择地势高燥、土质疏松肥沃的壤土,前茬不是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块,深耕细整后做成1.3 米的平畦,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法,每667平方米育苗畦用种1~2 千克,可供0.67~1公顷地种植。播种后3~4 天出苗,长至2片叶以后间苗1~2次,留强去弱,按6~8厘米的间距定苗。及时中耕除草和追肥浇水,播种后25~30 天,幼苗长至4~6片真叶时即可定植。
2. 整地施肥与定植
前茬收获后及时将残株和杂草清除干净,集中进行高温堆肥等无害化处理,每667平方米施入有机吧3000~4000 千克,耕深20~25 厘米,整碎坷拉,达到平整细碎的标准,做成1.3~1.5 米的平畦。畦一般做成平畦,但夏季栽培应作小高畦。定植时要选苗分级,大小苗分别定植。定植密度早芥蓝18 厘米18 厘米,中芥蓝30 厘米20 厘米,晚芥蓝30 厘米30 厘米为宜。
3. 施肥浇水
芥蓝根系分布浅,叶片较多,叶面积较大,生长时期长,主茎、侧苔采收期长,所以对肥水要求严格,在多施基肥基础上进行多次追肥,要针对芥蓝不同类型来进行管理,中、早熟芥蓝由于冬性较弱营养生长期较短,易抽苔,管理上以促为主,追肥应及早进行。迟芥蓝冬性强,生长前期要适当控水,追肥时要少施,以控制叶片徒长,促进植株显蕾抽苔。抽苔后,重施追肥,促进花苔生长,定植后要及时浇水,促发新根,使其迅速恢复生长。生长过程中要经常保持80%~90%的湿度。芥蓝叶面积较大,叶片鲜嫩,蜡粉较少,是水分充足,生长良好的标志;叶面积较小,叶色淡,蜡粉多,是缺水的表现,应及时浇水。
4. 中耕培土
芥蓝前期生长较慢,定植后10~15 天内,根系逐渐恢复生长,但植株较小,株行间易生杂草,雨后土面又易板结,所以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随着植株的生长,茎由细变粗,基部较大,上部较细头重脚轻,植株易倒斜或折断。要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5. 采收
当主苔高度与外叶高度齐平时,为采收适期,这时主苔粗度为1.5 厘米左右,长度15~20 厘米,色泽青绿新鲜,苔叶细小,节间短,脆嫩不老。采收主苔时用小刀在基部5~7叶节处割下。侧苔生长到17~20 厘米时,应在第1、2叶节处割取第1次侧苔,以后还可以生长多级侧苔。菜苔延续采收时间,因品种、栽培季节和管理水平而不同,有30~40 天、40~50 天、50~60 天不等。要注意小刀经常用高锰酸钾水消毒。
病虫害防治
1. 软腐病
(1)症状与发病条件
软腐病又称腐烂病、烂疙瘩。此病多在叶丛生长中、后期发生。最初植株外围叶片或下层叶,在烈日下表现萎蔫下垂,但早晚尚能恢复。随病情发展,则不能恢复。全株叶蔫,造成脱叶,叶茎部和根茎处心髓组织腐烂,有黄褐色粘稠物,气味极臭,为细菌性病害。通过昆虫、雨水、灌水,从伤口侵入。环境温度25~30℃,多雨、积水、连作地、虫害多等条件均加重发病。
(2)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采用高畦直播,适期播种。发现病株立即拔除深埋,以减少传播菌原。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
2. 菌核病
(1)症状与发病条件
芥蓝生长中后期会发生此病。叶片上发生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很快就腐烂,并产生白色絮状菌丝体和黑色菌核;在干燥条件下,病部干枯穿孔,也可见到白色絮状菌丝和黑色菌核。茎部病斑稍凹陷,由淡褐色变白色,最后茎腐朽呈纤维状,茎内中空,产生白色絮状菌丝体和黑色菌核。此病为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在种子上越冬,在气温20℃左右,连作地、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湿度大,有利此病的发生。
(2)防治方法
重病地区或重病田应实行水旱轮作,无法轮作时至少应于收获后进行深翻(20 厘米以上),或短期灌水覆盖地膜,有助于杀死相当部分的菌核。播前种子处理,50℃温水浸种20 分钟,有助于杀死菌核。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抵抗力,可减轻发病。
3. 蚜虫
(1)为害特点
为害芥蓝的蚜虫主要是萝卜蚜、甘蓝蚜,以成蚜和若蚜在叶背吸食汁液,轻者造成叶片褪色斑点,叶发黄;重者叶面卷曲,皱缩变形,甚至不能正常抽薹,还能传播病毒病,一般每年发生10多代,每年春、秋有2次发生高峰。
(2)防治方法
①菜田附近的枯草、蔬菜收获后的残株病叶,都是蚜虫的主要越冬寄主,因此,在冬前、冬季及春季要彻底清洁田间,清除菜田附近杂草。
②人工释放瓢虫:瓢虫是蚜虫的天敌,1个瓢虫每天能吞食蚜虫20~40头。大小麦抽穗成熟期间,其植株上有很多瓢虫聚集,可以人工捕捉收集(或饲养),再投放到有蚜虫为害的作物上,便可达到防治蚜虫的效果。瓢虫与蚜虫的比例为1:100~200。
③黄板诱蚜:有翅蚜有很强趋黄习性,所以,在作物田间竖立1块黄纸板(或方形木板),其正反面涂1层黄油漆或黄油、机油,这样有翅蚜就会趋飞于黄浆板上被粘固死亡。
④烟草石灰水:烟草磨成细粉,烟草1份、石灰1份、水10份配成进行喷杀蚜虫,还能兼治红蜘蛛、蓟马和稻飞虱。
3. 菜粉蝶
(1)为害特点
菜粉蝶的幼虫叫菜青虫,以幼虫为害,1~2龄幼虫咬食叶肉,留下1层透明的表皮,随虫龄增加食量,5龄幼虫为暴食期,把叶片吃成孔洞、缺刻,甚至仅剩叶脉和叶柄,最好把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
(2)防治方法
清除菜地的残枝落叶,减少虫源。网捕在菜田飞舞的粉蝶(成虫),人工捉杀幼虫和蛹。可用Bt乳剂800~1000倍液喷雾或青虫菌800~1000倍液喷雾。

中迟芥蓝日光温室栽培


名称中迟芥蓝日光温室栽培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甘蓝类-芥蓝
适宜品种
中迟芥蓝。

特征特性:

芥蓝原产我国南部,主要以肥嫩的花薹及嫩叶为主要食用部分,品质脆嫩、清甜爽口,风味别致,营养丰富。是我国的名优特产菜之一。既是宾馆饭店筵席上的名菜,又是普通家庭的常菜。

温室生产芥蓝,是冬季日光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种植措施,同时还可增加冬季日光温室种植种类,增加蔬菜市场的花色品种、可以大力推广。

栽培技术
1.播种育苗

于8月16日在露地播种育苗,育苗面积65平方米,播种量70克。播种前,苗床内施入腐熟猪粪150千克,翻地使士肥混合,做成1米宽、10厘米高的高畦为苗床。四周挖排水沟。播种前苗床浇足底水,水渗后辅0.1厘米厚的细干土加五代合剂拌好的药土,然后撒播种子,上盖土1厘米厚,覆盖上地膜保湿。8月18日幼苗出土除去地膜。分别在8月30日、9月14日即2片真叶展开和5片真叶展开期,用0.2%尿素水溶液和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混合喷叶2次。整个苗期保持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为65%~85%。

2.定植

定植前,用腐熟猪粪1000千克,加25千克过磷酸钙,撒施于畦面,再深翻土壤,使土肥混匀。做成1.5来宽的平畦。9月8日定植,挖定植沟,内施磷酸二胺5千克,沟内灌水,坐水栽苗,等水下渗后,覆土。定植密度30厘米35厘米,667平方米栽苗5000株。

3.管理

温室塑料薄膜在定植前覆盖,定植后温室前脚薄膜揭起,天窗也打开大通风。定植后3~4天,施入5千克尿素,并灌水一次。10月8日大部分植株开始现蕾,结合潜水施入7千克尿素。此时温室塑料薄膜晚上关闭,白天仍进行大通风,使温度保持在15~20℃左右。随着气温下降,白天通风量逐渐减少。10月末温室气温下降到10℃时,晚上覆盖草苫子,但要早揭晚盖。中午温度超过20℃时,要开天窗放风。11月5日开始采收,到11月17日主薹基本采收完毕,结合潜水施入尿素7千克,硫酸钾5千克。此时天气逐渐寒冷,为保温在草苫下加盖一条5层牛皮纸糊成的纸被,在温室内塑料薄膜下25厘米处,再加一道塑料薄膜成二层覆盖,保持气温15~17℃左右。11月26日开始采收侧薹,12月15日大部分侧薹采收完毕,结合灌水施入5千克尿素。整个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土壤湿度70%~80%。

4.采收

11月5日主薹现大花蕾,并与基叶等高时基部保留3~4片叶采收。当侧薹长至17~20厘米时保留基叶2~3片采收,以后再发出侧薹达15厘米时采收。1月10日采收完毕。

芥蓝营养价值食疗与保健


名称芥蓝

营养价值
每100克芥蓝花薹鲜样中含水分91%左右,还原糖0.74~1.00克,蛋白质1.60~2.08克,纤维素1.20克,-胡萝卜素0.96~2.0毫克,维生素C80.7~101毫克,钾295~390毫克,钠43.7毫克,钙199毫克,镁32.7毫克,磷54.6毫克,铜0.05毫克,铁1.31毫克,锌0.297毫克,锶1.01毫克,锰0.318毫克,硒0.928微克。

食疗与保健
芥蓝的花薹和嫩叶品质脆嫩,清淡爽脆,爽而不硬,脆而不韧。以炒食最妙,如芥蓝炒牛肉、炒腰花。广东人炒芥蓝的特点是要放少量酱油、糖调味,起锅前加入少量料酒(炒其他青菜都不放酱油、糖)。大量用于作肉类的垫盘,或清炒芥蓝,或入沸水锅焯熟,碧绿如玉,被人誉之为碧玉簪。

新型蔬菜——洋芥蓝及其栽培技术


名称新型蔬菜洋芥蓝及其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露地
蔬菜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栽培技术
洋芥蓝(Brassica cleracea L. var. acephala D. c.)又称羽衣甘蓝,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中以采收卷曲嫩叶的一个变种,二年生草本植物,是甘蓝类中最耐寒的蔬菜品种之一,在欧洲很早就开始人工栽培。以前多作观赏用,以其植株茂盛、叶片皱缩、叶色青翠、株形紧凑似盛开的牡丹花而为人们所深爱。近年来我们引种成功,适宜华南地区秋冬春种植。洋芥蓝以嫩叶供食,外形奇特,品质柔嫩爽口,风味独特清鲜,营养丰富,可供炒食、凉拌、上汤、火锅、腌渍或作为色拉、拼盘装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在华南地区的冬季及早春冷凉季节栽培,品质最佳,特别是秋冬经霜冻后风味更好、吃口更甜。

1.植物学特征

洋芥蓝植株较高大,一般株高30-40厘米,开展度60厘米,如不及时采收,植株可高达2米以上。其根系发达,分布在30厘米深的耕作层内。叶片呈长椭圆形,绿色,叶背稍被蜡粉,叶缘羽状分裂向上卷缩,互相遮叠成皱褶。最大叶片长可达53厘米,宽19.7厘米,叶柄长约占全叶长1/3。花期4-5月份,总状花序,异花授粉,果实为角果,扁圆柱形,种子褐色,呈圆形,千粒重4克左右,华南地区露地栽培难以开花结籽。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洋芥蓝喜冷凉温和气候,耐寒,可忍耐-6--4℃的低温,生长适温20-25℃,也耐高温,但高温下生长不良,纤维多,质地较硬,风味差。种子发芽适温18-25℃,苗期较耐高温。洋芥蓝耐阴,但阳光充足时叶片生长快速且品质好。对土壤适应性强,排灌良好,耕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pH值6.0-6.5的沙壤土和壤土最适宜其生长,在含钙量较高的土壤,植株生长旺盛。土壤湿润较有利于其生长,但不耐涝,雨季要注意排水。

3.营养成分测定

洋芥蓝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A、B、C和钙的含量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健胃功能,为高营养价值的新型蔬菜。采用自动定氮仪、纤维测定仪、分光光度计、容量法等仪器对其进行营养成分的检测,每100克嫩叶含维生素A 3 300-10 000国际单位、维生素B2 0.26-0.32毫克、维生素C 153.6-200毫克、胡萝卜素0.484毫克、还原糖1.68毫克、粗蛋白4.11毫克、粗纤维1.27毫克、钾367毫克、钠21.7毫克、镁30.1毫克、钙108毫克、磷86.6毫克、铁1.66毫克。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甘蓝类等十字花科蔬菜中所含的异硫氰酸酯衍生物对人体胃癌细胞和细胞癌化等有抑制作用,洋芥蓝为人们所需求的保健蔬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4.栽培技术

(1)育苗

采用营养钵育苗或苗床育苗,早秋以营养钵育苗最佳,冬季可采用苗床育苗。8-12月份均可播种育苗,在广州地区种植可8月播种育苗,9月定植,10月开始采收,采收期长,产量也高。苗床宜选择肥沃,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播前施足腐熟的有机肥,耙匀筑畦,浇透水后播种,播后覆盖细土0.5-1厘米厚。出苗后需及时防治猝倒病。苗期保持苗床湿润,播后30-35天,幼苗5-6片真叶时,即可定植到大田。高温期间育苗可覆盖遮阳网,冬季育苗应采用保温及防寒、防冻措施,以促进小苗生长,一般每667平方米用种量为30克。

(2)定植

洋芥蓝生长期长,连续采收时间长,对肥料需求量大,一般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2 500千克作基肥,耙匀,筑畦宽150厘米(连沟),畦高25厘米,以呈微龟背形为佳,以利于排水。一般以带土移植为宜,有助于缩短缓苗时间。株行距为30厘米40厘米,每667平方米植3 500-4 000株。营养钵育苗的定植前可施1次送嫁肥,苗床育苗的冬季定植后可施定根肥,以促进小苗的早生快长。

(3)田间管理

定植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天及时排水、防涝。缓苗后及时追肥,一般定植后7天即要以速效肥追施1次,以后每隔7-10天追施复合肥或淋施人畜粪水,至采收前需追肥2-3次。生育旺盛期的前期和中期为重点追肥阶段,可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后期及时摘除残病叶,以利于通风及防治病虫的发生与蔓延。

(4)适时采收

定植后20-30天,基叶长至10-12片时即可陆续采收嫩叶(注意保留植株6-8片基部成长叶)。宜在露水干后采收,以嫩叶约长至15-20厘米、叶缘皱褶、重叠未展开时收获为宜,此时产量高,品质好。每次每株可收1-2片叶,可连续采收2-4个月。植株基叶开始老化后,则需保留4-5片新叶制造养分供植株生长需要,以促进嫩叶的不断发生,待新叶充分成长后摘除老化的基叶。在广州地区一般可采收至翌年5月上旬,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1 500-2 000千克。

病虫害防治
洋芥蓝的病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菜青虫、小菜蛾、霜霉病及黑斑病,可用乐斯本1 500-2 000倍液、蛾蝇绝杀1 500倍液等化学农药防治斜纹夜蛾、菜青虫、小菜蛾,农药中加入适量的蔗糖混合喷雾可减少黑斑病的发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和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霜霉病。

广东芥蓝品种及其无公害栽培技术


名称广东芥蓝品种及其无公害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露地
蔬菜分类 甘蓝类-芥蓝
适宜品种
①香港白花早芥蓝:株型紧凑,生长整齐,叶片椭圆形,叶绿色,蜡粉多。主薹高20-25厘米,横径2-3厘米,白花,花蕾着生紧密,薹叶稀疏,花薹品质好,主薹质量100克左右,侧薹萌发力强。早熟,耐热,播种至初收60天左右。

②柳叶早芥蓝:原产于佛山的改良品种。植株直立,叶长卵形,叶面平滑,蜡粉多,灰绿色。主薹高25-30厘米,横径2-3厘米,白花,花蕾着生紧密,主薹质量100-150克,侧薹纤细,发枝力较强。早熟,耐热,播种至初收60天左右。

③登峰芥蓝:广州郊区农家种。叶片卵圆形,蜡粉中等,主薹高30厘米,横径2-3厘米,薹叶长卵圆形,白花,品质好,外观整齐,主茎节间稀疏,皮薄肉厚且脆嫩。主薹质量100-150克,侧薹萌发力中等。中熟,播种至初收70天左右。

④荷塘芥蓝:广东新会的地方品种。植株较高,生长势强,叶片卵圆形,叶面平滑,蜡粉少。主薹高30-35厘米,横径2-2.5厘米,节间稀疏,薹叶狭卵形,白花,味甜,主薹质量100-150克,侧薹萌发力中等。中熟,播种至初收70天左右。

⑤迟花芥蓝:叶片近圆形,浓绿色,叶片平滑,蜡粉少。主薹高30-35厘米,横径3-3.5厘米,白花,初花时花蕾较大,薹叶卵形,品质好,主薹质量150-200克,侧薹萌发力中等,迟熟。

栽培技术
芥蓝属十字花科蔬菜,以肥嫩的花薹及嫩叶为主要食用部分。其根系浅,主根不发达,须根多,主要根群分布在10-20厘米的表土层内。茎直立,青绿色,比较短缩,有蜡粉。花有白色和黄色,目前在广东栽培的以白花为多。芥蓝喜温和凉爽的气候,适宜温度为15-25℃,在广东全年均有栽培,除内销外每年均有出口,年栽培面积超过3 500公顷。现将在广东地区主栽的一些芥蓝品种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1)播种育苗

应根据品种特性,主要是对温度的反应来确定播种期。早熟品种可以提早到夏至播种,迟熟品种可推迟到初冬播种。早芥蓝于6-8月,中芥蓝9-10月,迟芥蓝10-12月播种。芥蓝可以直播,但以育苗移栽方式为多,一般每667平方米种植田需用53-67平方米苗地,用种量约为75克,采用撒播方式。当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要及时间苗,疏去过密细弱的幼苗,苗期间苗2次。对于早芥蓝,虽其较耐热,但因台风较多,土温变化大,应搭棚防雨防热。当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应施薄肥1次,用1%的尿素,在移植前淋施第2次肥,浓度可增加到2%左右,苗期可施肥3次。

(2)定植

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翻地时667平方米施500-1 000千克腐熟有机肥,然后作成1米宽的平畦,种植前在畦面667平方米施30千克复合肥,500千克家禽腐熟肥。定植密度为:早、中熟品种株行距以20厘米33厘米为宜,迟熟品种株行距以25厘米33厘米为宜,一般早中熟品种667平方米栽6 000株左右,迟熟品种667平方米栽5 000株左右。

(3)肥水管理

芥蓝产量的高低及菜薹质量好坏与肥水管理的关系较大。定植后必须淋足定根水,缓苗后进入叶丛生长期,直至植株现蕾前,要适当控水,现蕾抽薹后要经常淋水。叶面积较大、叶片鲜绿、油润、蜡粉较少是水分充足、生长良好的状态,若是叶面积小、叶色淡、蜡粉多,是缺水的表现,应及时灌溉。高温晴朗天气应每天浇水2次,阴雨天要适当控水,整个生长期保持80%-90%的土壤湿度为宜。追肥应根据品种特性及不同生育期来掌握轻重,遵循早追、勤施、薄施的原则。第一次追肥在幼苗定植缓苗后3-4天进行,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5千克;在早春、秋冬冷凉季节,也可每667平方米用腐熟的人粪尿500-600千克,随水稀释后作追肥。第二次追肥在现蕾后、菜薹形成期进行,以提高菜薹的品质和产量,每667平方米追尿素5-10千克,也可每667平方米用750千克人粪尿或腐熟的猪牛粪800千克。第三次追肥在主薹收获后,667平方米用腐熟猪牛粪750-1 000千克,在株行间施入,结合培土,可以促进侧薹生长。

(4)中耕除草培土

缓苗水后或雨后土面易板结,要及时中耕松土除草;菜薹形成期,薹逐渐由细变粗,但往往基部细,上部茎粗叶大,形成头重脚轻,植株易倒伏或折断,可以中耕结合培土。

(5)采收

当主薹生长高度与外叶高度齐平时,称为齐口花,为采收适期,这时主薹色泽清绿新鲜,薹叶细小,节间短,脆嫩不老,无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蚜虫、小菜蛾、菜螟、菜青虫、黄曲条跳甲、斜纹夜蛾等,防治可用50%敌敌畏800倍液、50%敌百虫800倍液喷杀,目前用25%兴棉宝800-1 000倍液或25%速灭杀丁6 000倍液喷雾效果较好。

病害主要有菌核病、软腐病。菌核病防治:①选择无病种子,并对种子进行处理,可用14%盐水浸种30分钟。②最好能与水稻进行隔年轮作,收获后及时翻耕土地。③合理密植,施足腐熟基肥,正确使用氮肥,增施磷、钾肥。④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600-800倍液,40%菌核净1 000-1 5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药液50-60千克,隔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软腐病防治:①收薹时使切口倾斜平滑,避免积水。②发病初期喷100-150毫克/升硫酸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