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选择与定植
1. 繁殖方法

春季从科研单位引进无毒母株,4月定植于大田,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5月中旬大田带土定植,2米宽畦,施足有机肥,株距1米定植1行,定植无毒母株10050~10500株/公顷,灌水、适时追肥,母株展开3~4片叶摘除花絮,喷赤霉素,促进匍匐茎的发生,7月子苗生长3~4片复叶,及时将匍匐茎从母株剪断,培育健壮子苗,一般可培育健壮苗45~60株/公顷。

2. 栽前土壤准备

栽前施入有机肥75吨/公顷+过磷酸钙75千克/公顷+氯化钾75千克/公顷,耕翻土壤深30厘米,用氯化苦或溴甲烷对土壤消毒,使用时注意安全,详细阅读使用说明;草莓在种植前也可进行太阳热消毒,将土壤深翻、灌透水,土壤表面覆盖1层地膜,利用高温杀死土壤中的病虫,消毒时间至少为30天。8月上旬完成。一段时间后对土壤进行整平、耙细、起垄。双行窄垄,垄宽40厘米,高20厘米,垄间20厘米。4行宽垄,垄宽80厘米,高20厘米,垄间30厘米。

3. 幼苗定植

8月上旬,选根茎粗1厘米、叶柄粗短、成龄叶4~7片、重20~40克的苗子进行栽植,栽植密度:双行窄垄为株行距为20厘米15厘米,4行宽垄为20厘米20厘米。栽植时应该将草莓冠弓背朝同一方向,栽植深度应以深不埋心、浅不漏根为原则。栽植前可用5毫克/升的NAA浸根3小时,剪除老叶及黑根,阴雨天或早晚带士栽植,一般栽植后前3天每天灌水1次,随后隔2~3天灌水1次,直到成活。

定植后的管理
1. 覆膜及扣棚

11月中旬,覆盖地膜,地膜上再覆盖杂草,1月下旬到2月上旬,扣棚膜,闷棚升温,促进土壤解冻,土壤解冻后,草莓的芽露白,及时破膜提苗,方法是正对植株的地膜处撕1个小孔,把草莓植株拉出膜外,植株基部用土盖住。提早成熟可再架小拱棚。

2. 棚内环境管理

扣棚初期,实施闷棚保温,白天揭草帘,晚上盖草帘。芽心露后,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6~28℃,夜晚温度控制在8℃;出蕾时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晚温度控制在6~7℃;花期白天温度控制在18~22℃,夜晚温度控制在6~7℃,地温15~20℃,湿度40%~66%;果实膨大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晚温度控制在5~6℃,地温14~18℃。

3. 植株管理

在顶花序抽生后,只在顶侧留2个侧芽,其余侧芽全部去除并且及时摘除草莓的匍匐茎。草莓栽植也应该配置授粉品种,1个主栽品种一般配置2~3个授粉品种,也可采用人工授粉或蜜蜂或壁峰授粉,一般壁峰授粉的效果较好。

草莓一般有2~3个花序,每个花序可着生3~30朵。草莓的花序可分为一级花序、二级花序、三级花序,高级花序早开,低级花序晚开,一般三级花序多为无效花,是草莓疏除的主要对象。疏果在幼果青色期进行,及时疏除畸形果、病虫果。及时摘除老叶及垫果,用草围及草圈及时将果实垫起,以免果实沾染泥土受到污染,影响果实的商品性状。

4. 土肥水管理

土壤表面覆盖地膜,施肥和浇水同时进行。上棚显蕾期间10天左右施1次肥、浇1次水,土壤施肥可选用骨粉+磷酸二铵,少量多次进行;追肥以叶面喷肥为主,使用0.3%磷酸二氢钾+0.4%的尿素+0.3%的硼砂,硼肥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草莓花器官的发育。

开花前7天停止浇水,开花后可在15天左右浇1次水,施1次肥,注意花期不能进行喷肥,果实喷大期间可结合浇水追施氮肥,可用尿素90~120千克/公顷,少量多次进行。

病虫害防治
1. 黄萎病

症状:叶变黄变小、弯曲畸形、褐变枯死,根渐黑直到褐色。防治方法:避免连作和前茬为西红柿,扣棚高温消毒,土壤用氯化苦消毒。

2. 白粉病

症状:初期白色花瓣成紫红色,幼果出现紫红色斑点,严重时花果表面1层白粉。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25%粉锈宁3000~5000倍液,及时摘除病花果和叶。

3. 灰霉病

症状:开花后在花朵、果实和叶上均可发病,在其上密生灰霉,并可再度浸染。防治方法:用50%的朴海因500~700倍液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250克/公顷。

4. 草莓线虫

症状:草莓线虫寄生在叶腋和芽部,体长0.6~0.9毫米,导致叶弯曲变性、叶色浓绿、光泽增加,严重可导致芽和叶柄成红色,俗称红芽病。防治方法:病苗及时拔除,用80%的敌百虫500倍液喷布,在花芽分化初期每隔7~10天喷1次,共3~4次。栽植前对土壤用氯化苦消毒。

5.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白土蚕,危害草莓的根部和根茎,防治方法:种值前期用氯化苦或溴甲烷对土壤进行消毒。浸根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药剂和水的比例为1:300,将草莓根系浸入药液10~20秒,捞出移栽,此药对人有毒,用时需注意安全。

备注《农业现代科技》2015.3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