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草莓芽枯病


寄主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

发病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花蕾、幼芽、托叶和叶柄基部。花蕾和新芽染病后萎蔫青枯,以后呈黑褐色枯死。托叶和叶柄基部染病,使托叶倒垂,在叶片和花萼上产生暗褐色病斑,叶片减少,结果也减少,终致叶片和果实畸形,后期易被灰霉病菌寄生,发生此病后常在病部表面产生稀疏的灰白至浅褐色蛛丝状菌丝,而区别于灰霉病。

病原
病原菌为Rhizoctonia solani Khn属半知菌丝核菌真菌。病菌菌丝粗壮,初期无色,老熟时淡褐色,呈直角分枝,分枝处缢缩。老熟菌丝最后形成一连串的桶形细胞,相互交织成质地疏松的黑褐色菌核。

发生规律
芽枯病为草莓的重要病害,分布较广,发生较普遍,保护地、露地都有发生。通常局部零星发病,病株率5%~10%,严重时病株率可达20%以上,明显影响草莓生产。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在土壤中腐生存活2~3年。草莓幼苗在定植时易被侵染而发病,定植后气温低或逢连阴雨天也易发病,遇寒流侵袭或长时间高湿发病严重。保护地栽培长时间闷棚,室内温暖潮湿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 实行无病土育苗,栽植无病苗。

2. 重病地块进行土壤处理,可用50%利克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22.5~30kg/hm2,拌细土450~750kg后均匀撒施于定植穴内。

3. 提倡使用酵素菌肥,掌握合适的种植密度,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浇水后避免闷棚。

4. 现蕾后用10%立枯灵悬浮剂300倍液,或30%倍生乳油12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0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1500倍液,或98%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淋植株。

5. 与灰霉病混合发生时还可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施加乐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保护地可用6.5%甲霉灵粉尘剂15kg/hm2喷粉防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