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草莓丝核菌芽枯病


寄主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

发病症状
草莓丝核菌芽枯病,又称 烂心病。发病初期,花苞和新芽呈现萎蔫青枯状,后失去活力变成黑褐色而枯死。叶柄基部托叶如被侵染,就是展开的成叶也萎蔫,受害株的叶数,坐果数也减少,重病株则全株死亡。在被害枯死部位往往有第2次寄生的灰霉菌产生,成为以后灰霉病发生的原因。轻病株随以后气温的升高,还可以长出新蕾和新芽(见图1、2、3)。该病表面产生灰白色至浅褐色蛛丝状霉,区别于灰霉病。

病原
病原菌为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hn ,称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门真菌。

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栽植草莓苗遇有该菌侵染即可发病。气温低及遇有连阴雨天气易发病,寒流侵袭或湿度过高发病重。冬春棚室栽培时,开始放风时病情扩展迅速,温室或大棚密闭时间长,发病早且重。

防治方法
1. 栽培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如章姬、赛娃。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不要在病田育苗和采苗。适宜的栽植密度和栽植深度;及时摘除病叶和下部枯黄老叶,使通风透光良好;尽量及早除病株,清理苗心,大棚和拱棚栽培时要通风换气。棚室栽培草莓放风要适时适量。合理灌溉,浇水宜安排在上午,浇后迅速放风降湿,防止湿气滞留。

2. 药剂防治。从现蕾期间开始喷淋药剂,常用药剂有百菌清粉剂600倍液,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立枯灵水悬剂300倍液,每隔7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2~3次。芽枯病与灰霉病混合发生时,可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65%甲霉灵(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多霉灵(多菌灵加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采用或草代合剂等,每隔7~10天喷洒1次,共喷3~4次,即能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