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北方天气干燥,大田多数处于裸露状态,大风情况下容易形成沙尘,尤其是有些沙土路上,细碎的粉尘土厚达五六厘米,一旦遇到大风或车辆通过时,尘土飞扬,遮天蔽日。

一般情况下,大棚膜使用半个月以后,棚膜透光率大体稳定下来,可维持在70%-80%。但尘土过多,很多大棚换上新膜半月以后,看着就跟旧膜差不多了,上面就会覆盖一层尘土,趴在棚膜上都很难看到棚内种的什么蔬菜,透光率很低。那么,如何去除大棚膜上过多的尘土呢?

选择防尘性好的棚膜,这是确保棚膜尘土少的基础。棚膜的生产材料和工艺不同,防尘性存在很大差别。PVC膜防尘性较差,棚膜透光性前优后差;EVA膜防尘性良,棚膜透光率前优后中;PO膜防尘性优,棚膜透光性一直比较优良。建议菜农优先选择PO膜。

当前,最好的除尘措施就是除尘布条。防尘带可以用长的布条等制作,将其一端固定在棚顶,另一端固定在棚下,长度略长于棚的跨度。这样布条会随风摆动,从而擦掉棚膜上的附着物,保持棚膜清洁,增加棚膜的透光度。防尘带中间摆幅大,除尘效果好,两头小,除尘效果较差,故安装除尘带时,上下最好设置钢丝,除尘带设置后可以东西移动,便于全面清理棚膜上的尘土。

此外,还可以在棚膜上部安装喷水装置,尘土较多时可喷水清洗棚膜上的尘土,提高棚膜透光率,尤其是在高温拱棚上,除尘布条无法设置,菜农可利用喷水除尘清理棚膜。

小编推荐

大棚棚膜滴水问题怎么解决


因连阴天气,棚内温度低、湿度大天气影响,近期有很多大棚棚膜滴水厉害。棚膜滴水对棚内蔬菜危害极大,有的菜农却没有重视,小编认为有必要做一个提醒。如果棚膜水滴滴到蔬菜植株上,极易发生细菌性病害、霜霉病。而且棚膜结露会降低大棚的透光率,大量吸附棚内热量,影响大棚内温度的提升。那么,如何解决棚膜滴水的问题呢?一起来看看吧。

防止棚膜上的露珠滴落的办法

1.要注意选用优质无滴膜

由于目前市场上无滴膜价格是普通薄膜的两倍,很多菜农仍习惯使用普通薄膜。选用优质无滴膜,虽然在薄膜上的一次性投入增加,但棚内滴水少、湿度小、病害发生轻、喷药少,蔬菜产量高、质量好。因此,使用无滴膜虽然增加了棚膜成本,却使得后期投入降低,并增加了收入,纯收入水平反而增加。

2.在建新棚时,要注意棚体结构建造,增大棚面角

薄膜上露珠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增大棚面角可以使得露水沿着薄膜流下,而不是形成大的水珠落下。另外,在新上棚膜时,要注意将棚膜扯紧,使棚膜平整,也可以减少棚膜滴水。

3.可喷洒豆面水或无滴剂

若发现棚膜上水珠较多,可以在薄膜上喷洒无滴剂或豆面水。要注意在喷雾前先通风,待大棚薄膜上水珠干后,均匀喷洒到棚内膜表面,每平方米薄膜喷液120-150ml,待水膜干后再关闭通风口,这样可使薄膜在半月到一月内滴水明显减少。

大棚种植甜瓜怎样提高坐果率


亲爱的读者,以下是为您提供的《大棚种植甜瓜怎样提高坐果率》一文,欢迎您的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通过大棚种植甜瓜,认为的调控温湿度,能显著的提高甜瓜的产量,但是如果管理不当,反而造成甜瓜坐果率降低,这样不仅影响到甜瓜的产量和品质,而且还推迟甜瓜上市时间,降低收益。那么大棚坐果率低的原因是什么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大棚坐果率低原因

1、低温寡照

在春季甜瓜低后,部分地区气温变化无常,甚至会出现倒春寒现象,或者连续阴雨天,如果保温不当,那么会制约甜瓜的生长发育,影响到了开花坐果。在光照不足是,会迫使甜瓜节间、叶柄伸长,花芽分化不良,果实营养物质积累少,含糖量下降,品质变差。

2、湿度过大

在低温时,大棚长时间不通风,会导致空气湿度高,土壤水分比较饱和,这样不仅影响到根系的吸收能力和叶片蒸腾作用,这样会使得花粉难以散发或者花粉破裂,使得授精受阻,影响到授粉效果,导致落花落果。

3、施肥不当

在基肥施用过多、追肥较少,尤其是在偏施氮肥引起植株徒长,会制约植株的花芽分化,而有机肥使用过少,甚至不施肥有机肥,也不利于植株花芽分化。

4、病虫害严重

病虫害会严重阻碍到培育壮苗,这样会影响到植株的抗逆性,在后期极易出现落花落果现象。

二、防治措施

1、适宜温湿度管理

甜瓜坐果期白天以保持温度在28-30度左右,如果低于18度或者高于32度都不利于授粉坐果,极易形成畸形瓜,夜间适宜保持在15-18度。在保护地栽培应该加强温度管理,春季温度上升快,生长前期以提高温度为主,开花坐果后要注意降温,在不同温度超过32度时,要在棚膜上覆盖遮阳网适当遮阴降温。

2、改善光照条件

在晴天揭开塑料薄膜,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间,既补光又保温,而在雨天要及时揭开大棚两头或者大棚基部薄膜,以增加散射光源。也可以选择无滴膜改善光照条件,可以选择聚乙烯、醋酸乙烯等薄膜。它的透光率高,能增加25%左右的光照强度。

3、合理施肥

甜瓜开花坐果期时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折期,这时要及时追施复合肥或叶面喷肥,不宜偏施氮肥,促使营养向幼瓜分批,增强植株长势,同时要瓜蔓旺长。当植株出现徒长时,应该喷水多效唑或者采用压低龙头绑蔓的方法,这样能明显抑制茎叶生长,促进果实膨大。

4、病虫害防治

甜瓜常见病害有枯萎病、疫病、白粉病,虫害主要是蚜虫、白粉虱等,重点防治白粉病、病毒病以及蚜虫,防治要综合,预防为主,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配合药剂繁殖。同时也要注意棚室通风,控制适宜的温、湿度,及时理蔓、绑蔓和除草,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虫能力。

以上是大棚甜瓜坐果率低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大棚种植甜瓜怎样提高坐果率》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怎样提高蔬菜大棚采光率?六个方法


温室大棚内的光照条件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尤其是阴雨天气光照较弱。大棚蔬菜光照不足是普遍的问题。光照不足不能进行较为旺盛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也减少,植株生长纤弱,影响蔬菜的产量品质。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大棚内的光照条件,对蔬菜的生产是很有必要的。怎样提高蔬菜大棚采光率呢?用这几种方法试试

合理布局。在大棚内种植不同的蔬菜时,应遵循北高南低原则,使植株高矮错落有序,尽量减少互相遮挡现象。同一种蔬菜移栽,力求苗子大小一致,使植株生长整齐,减少株间遮光。同时以南北向做畦定植为好,使之尽量接受阳光。

保持棚膜洁净。棚膜上的水滴、尘土等杂物,会使透光率下降30%左右。新薄膜在使用2天、10天、15天后,棚内光照会依次减弱14%、25%、28%。因此,要经常清扫,冲洗棚面的尘埃、污物和水滴,保持膜面洁净,以增加棚膜的透明度。

合理揭盖草帘。在做好保温工作的前提下,适当提早揭去保温用的草帘和延迟盖帘,可延长光照时间,增加采光量。一般太阳出来后0.5-1小时揭帘,太阳落山前半小时再盖帘。特别是在时雨时停的阴雨天里,也要适当揭帘,以充分利用太阳的散射光。

选用无滴薄膜。无滴薄膜在生产的配方中加入了几种表现活性剂,使水分子与薄膜间的亲合力大大减弱,水滴则沿薄膜面流入地面而无水滴产生。选用无滴薄膜扣棚,可增加棚内的光照强度,提高棚温。

设置反光幕。用宽2米、长3米的镀铝膜反光幕,挂在大棚内北侧使之垂直地面,可使地面增光40%左右,棚温提高3℃-4℃。此外,在地面铺设银灰色地膜也能增加植株间的光照强度。

搞好植株整理。及时进行整枝、打杈、绑蔓、打老叶等田间管理,有利于棚内通风透光条件。

阳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光照时数少、强度低的季节,大棚多采集阳光,对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大棚除尘布条怎样设置效果好


在实际生产中,在棚面安装除尘布条是最省工省力的棚膜除尘措施。不少菜农在设置除尘布条时有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除尘面积过小及布条相互缠绕。

以上两个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布条设置长度的问题。一般来说在设置布条时,应达到既能够具有最大面积的除尘效果,又不能使布条相互缠绕而失去除尘效果的距离。

如有的菜农设置的布条距离过密,而布条长度较短,虽然说每根布条都有一定的清扫范围,但布条与压膜绳的固定点附近会形成清扫的空白区域,虽然数量多,但是清扫的面积有限。有的菜农加大了布条的长度,清扫的面积就加大了,但如果设置的数量及相互之间的距离掌握不好,布条就会缠绕到一起。

对于设置较密、布条长度短的棚室来说,为了避免清扫盲区的出现,菜农可适当减少布条数量,同时增加布条长度。如棚室宽度为11-13米时,棚面由于存在弧度且布条还需要一定的摆动幅度,布条的长度可在14-15米左右,这样可增加清扫面积。另一个方法是菜农可每半月更换一次布条的位置,也可避免清扫盲区的出现。

而对于设置稀疏、布条较长的棚室来说,布条可随着风的摆动达到最好的清扫效果,但也往往由于布条过长而相互缠绕到一起。所以像这样的情况菜农应适当缩减一下布条的长度,以即不能使清扫面积降低太多,也不能让布条缠绕到一起为准。

怎样提高大棚蔬菜的种植效益,10个建议供您参考!


当前,温室大棚里进行蔬菜种植,已是现在蔬菜生产的趋势,并广泛的被人民大众所接受。随着温室蔬菜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大,种植的模式越来越多,大棚蔬菜的效益最大化,始终是农民朋友的热衷话题。如何提高大棚蔬菜的种植效益,我们有10点建议跟您参考。

一、应用嫁接技术 采用嫁接栽培技术,能够克服蔬菜连作的障碍,增强其抗病性和抗逆性。

二、实行地膜全覆 在大棚蔬菜生产过程中,降低和控制棚内湿度是防止各种病害的重要措施。采用全膜覆盖,不仅能够提高地温,控制棚内湿度,而且还能增加棚内散射光照,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

三、增加大棚高度 为提高大棚的利用率,各地普遍加大了大棚的跨度,由以前的7.2米增加到8~9米,但棚高没有改变,这就缩小了采光屋面的角度,使得大棚采光性能下降,故应增加大棚高度。一般跨度为8~9米的大棚,棚高应为3.2~3.5米。

四、张挂反光幕 光照不足是制约大棚蔬菜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张挂反光幕是增加棚内光照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对弥补大棚后部光照不足有显著效果。

五、设置防寒沟 在大棚前沿挖1个宽40厘米、深50厘米的防寒沟,内填烂草,盖薄膜,覆土。防寒沟可切断大棚内外的热量交换,防止冻地层向棚内延伸。

六、改善后屋面 应加大后屋面的仰角,使之达到35~38度,并加厚后坡面覆盖物,要求覆盖材料不少于30~40厘米厚。另外,后墙北沿最好加盖檐板,以保护墙体,便于拉草苫。

七、提高盖苫质量 最好使用1~2年的新草苫,要求草苫厚度4~5厘米,紧密不透风,覆盖时隔苫交叉覆盖。深冬季节提倡双层覆盖。即在草苫上加盖1层0.06毫米的普通塑料膜,既可增加保温性能,又能解决雨天草苫防水问题。

八、采用机械卷帘 人工卷帘费工费时,一般每亩大棚人工揭帘1次约需l小时,若用机械卷帘,只需5~7分钟,大大缩短了揭盖草苫的时间,这在日照时数短的冬季,对于棚内蔬菜的生长是极为有利的。

九、进行二氧化碳施肥 进行大棚二氧化碳施肥,可显著提高棚内蔬菜产量,平均增产30%以上。

十、采用温水浇灌 目前生产上多采用棚内井水浇灌,这在深冬寒冷季节对喜温性蔬菜生长极为不利。采用温水浇地,可使蔬菜免受低地温伤害。温水浇灌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在棚内设蓄水池。具体操作时,可根据棚内蔬菜需水量的多少挖1个合适的蓄水池,池内铺放塑料薄膜。水池既能进行温水浇灌,能起到蓄热和平衡棚温的作用。有条件的,还可用直径10厘米左右的聚乙烯塑料管装满水,用铁丝固定于后墙上,依实际用水量安装4~6排,用弯头将相邻的两排塑料管连接起来,放置位置应保证小雪至春分期间9~16时能见到阳光。浇水时应在中午2时左右水温最高时进行。

春季大棚蔬菜怎样覆膜效果好


长江流域的设施蔬菜主要采用春季提早和秋季延后2种栽培模式,其中春季提早栽培的效益更好,该区域的设施西瓜和甜瓜栽培也主要集中在春季,因此春季设施栽培是很多新型经营主体主抓的重点,但在早春又面临低温寡照的问题,如何合理用好设施蔬菜多层覆盖技术,实现春季设施蔬菜提早上市就成为设施蔬菜栽培管理的重点。

本文主要对长江流域设施蔬菜栽培的棚型结构进行分析,以及设施蔬菜多层覆盖的效果和有关要点进行介绍,以期能为设施蔬菜生产提供参考。

1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棚型结构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园艺设施类型包括塑料大棚、塑料中棚、小拱棚、连栋大棚和日光温室等,其中塑料大棚和塑料中棚是长江流域设施蔬菜发展的重点棚型,连栋大棚近年来在部分地区的设施蔬菜新型经营主体中发展迅速。

1.1 塑料大棚

塑料大棚按照其设施骨架材料结构分为钢架结构、水泥骨架结构、竹木结构等,其中热浸镀锌钢架结构塑料大棚是近年来设施蔬菜基地主要采取的棚型结构。

目前长江流域的单栋钢架大棚棚型结构主要采用GP-C625、GP-C825、GP-C832几种,其中GP-C625大棚跨度为6 m,棚体长度为30 m左右,顶高为2.7~2.8 m,肩高为1.5 m,适合速生叶菜类蔬菜的生产,也适合瓜类的爬地式栽培,这种棚型结构的优点是抗风雪能力较强,缺点是大棚的肩高比较低,不适合机械化作业;GP-C825和GP-C832的大棚跨度均为8 m,棚体长度为40~50 m,顶高为3.1~3.2 m,肩高为1.6~1.7 m,适合瓜类、茄果类、豆类等果菜类蔬菜的生产。

1.2 塑料中棚

塑料中棚大多以竹木结构和水泥骨架结构为主,但竹木结构较常见。如浙江温岭长季节西瓜栽培农户搭建的毛竹中棚棚高1.8~2.0 m,跨度5.5~6.5 m, 覆盖0.05~0.06 mm 厚的无滴膜。

塑料中棚在早春的设施蔬菜和西瓜甜瓜生产中应用比较多,为了更好发挥设施的保温作用,近年来将其作为连栋大棚或单栋钢架大棚中的一种多膜覆盖形式应用且逐渐增加。

1.3 连栋大棚

连栋大棚主要是指两跨及两跨以上,通过天沟连接起来的塑料大棚,自然通风型的连栋大棚长度一般为40 m左右,单拱跨度6~8 m,肩高 2.5~3.0 m,跨度则根据地势而定。

不同地区采用的连栋塑料大棚的棚型结构有差异,如上海所用的8430型连栋大棚顶高为4.5 m,肩高为3 m,江苏阜宁尖顶型连栋大棚的肩高为3 m。采用连栋大棚用于设施栽培可以节约土地空间,由于内部空间比单栋钢架大棚更为高大,更加有利于机械化操作,通风排湿的效果也比较好。

2 塑料大棚内早春采用多层覆盖后的效果分析

北方地区寒冷季节,日光温室主要通过外覆盖材料如保温被、草帘等材料的应用来保温,近年来随着卷帘机的普及,保温被已成为日光温室外覆盖保温材料的主体,而南方地区主要的棚型结构为塑料大棚、塑料中棚和连栋大棚。

为了避免早春季节低温对设施蔬菜栽培的不利影响,南方地区主要采用多层覆盖的方式来进行保温,常见的多层覆盖方式主要有2层覆盖、3层覆盖、4层覆盖、5层覆盖。

2.1 2层覆盖

2层覆盖是指单层大棚+地膜的覆盖形式。江苏东台的试验表明,和外界露地相比,单层大棚+地膜覆盖形式平均增加气温 5℃左右,最低气温增加 2℃左右,平均增加地温 7℃;湖北荆门的观察也表明,采用2层覆盖的棚体,棚温可以增加4℃左右,当外界温度到达-2℃时,棚内温度仍能达到2℃。

2层覆盖栽培常用于茄果类、瓜类、豆类等作物小拱棚大春播早中熟栽培,在设施蔬菜的实际生产中,除了单层大棚+地膜的覆盖形式外,小拱棚+地膜2层覆盖的形式更为多见,如果要发挥塑料大棚提早上市的优势,则要选择其他的多层覆盖方式。

2.2 3层覆盖

3层覆盖是指单层大棚+小拱棚+地膜的覆盖形式,在连栋大棚中也有连栋大棚+中棚+地膜的形式。在湖北荆门的应用表明,采用单层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形式,棚温可以增加8℃左右,当外界温度-3℃时,棚内温度仍可达到 5℃。

3层覆盖的外层大棚为钢管大棚,也可是水泥骨架或竹木结构大棚,三层覆盖的方式在长江流域设施蔬菜栽培中比较多见,栽培作物常为番茄、黄瓜、西葫芦、蕹菜、西瓜、苋菜、菜豆、莴笋、芹菜等。春提早一般于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定植或播种,4月底始收。

2.3 4层覆盖

4层覆盖是指单层大棚+中棚+小拱棚+地膜的覆盖形式。在湖北荆门的观察表明,采用4层覆盖,棚温可以增加13℃左右,当外界温度在-5℃时,小拱棚的温度仍可以保持8℃。这种覆盖方式适用于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春季极早熟栽培,一般于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定植,部分地区在3月中旬就可开始收获。

在生产实际中,4层覆盖还有单层大棚+草帘+小拱棚+地膜的形式,即在塑料大棚内不架设中棚,而在小拱棚外面覆盖一层草帘保温,这种保温效果也很好。而且连栋大棚中,4层覆盖就变为连栋大棚+中棚+小拱棚+地膜或者连栋大棚+双大棚+地膜的形式。

2.4 5层覆盖

5层覆盖是指单层大棚+中棚+草帘+小拱棚+地膜的覆盖形式,或者是双层大棚+中棚+小拱棚+地膜,或者连栋大棚+双大棚+小拱棚+地膜的形式。

浙江采用三棚五膜一布多层覆盖方式用于甜瓜栽培,即在大棚内搭内大棚与拱棚,覆盖大棚农膜与内大棚农膜各一层,在拱棚上覆2层农膜,2层农膜间覆无纺布,地上覆地膜,甜瓜可以在4月底上市。

采用5层覆盖方式可以将设施蔬菜采收上市的时间较早熟栽培再提前,实现设施蔬菜的极早熟栽培;这种方式也可用于临时应对低温灾害措施,在遇到临时降温时,农户在4膜覆盖的基础上增加1层覆盖物用于保温,可有效避免低温冻害的发生。

3 多层覆盖保温技术要点

3.1 根据栽培目的和产品上市时间选择合适的多层覆盖方式

从以上不同多层覆盖对气温和地温的影响来看,多层覆盖的层数越多,提高设施内气温和地温的效果越好。应根据设施蔬菜栽培的目的和产品预计上市时间来选择适宜的多层覆盖方式。

极早熟栽培应选择5层或4层覆盖栽培,早熟栽培应选择3层覆盖栽培,2层覆盖栽培尽管提高地温效果比露地栽培的好,但蔬菜成熟和采收时间比3层和4层覆盖栽培要晚很多。

以江苏东台为例,在 2 月下旬 3 月上旬移栽西瓜适宜用双层大棚+小棚+地膜方式;3 月中下旬移栽适宜用双层大棚+小棚方式;单层大棚+小棚+地膜方式 3月下旬可以移栽;单层大棚+地膜方式必须在4月5日后,无倒春寒和早春霜冻方可移栽,双层大棚+小棚+地膜方式栽培的,5月上中旬就可收获,每667 m2 纯收益较单棚+地膜方式增收2 221元。

3.2 根据选定的多层覆盖方式选择适宜的播种育苗时间

由于不同多层覆盖方式对提高气温和地温的效果不同,在选定好多层覆盖方式后,应对播种育苗时间和定植时间进行相应调整,极早熟栽培由于采用5层或4层覆盖栽培,提高地温的效果显著,其定植时间要比一般的3层覆盖提早7~10 天,且应在定植前15 天做好整地施肥等工作。

果菜类蔬菜一般要求土壤10 cm 处土温 10℃以上、最内层的棚温20℃以上时选择晴天定植,定植后应迅速将设施内的多层覆盖完成并将棚密封,待幼苗缓苗后再进行管理。

3.3 选择适宜的多层覆盖材料

按照从设施最外层覆盖到最内层覆盖薄膜的厚度依次递减原则,选择适宜的多层覆盖材料。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塑料薄膜,最外层的塑料大棚可以选择厚度为0.08~0.10 mm的薄膜,里面的塑料中棚应选择厚度为0.04~0.06 mm的薄膜,塑料小棚应选择厚度为0.02~0.03 mm的薄膜,且薄膜都应选择无滴膜。

在采用4层或5层覆盖时,小拱棚外的覆盖材料可选用草帘、无纺布等保温材料。

3.4 掌握合理的多层覆盖时间

设施蔬菜春季栽培采用多层覆盖的目的是保温,,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傍晚应将每一层的覆盖盖严封实;而在白天,如果是晴天,则应在8:00左右将设施内中棚和小棚上的塑料薄膜和上面的覆盖物揭开,使阳光能充分投射到棚内蔬菜上,中午前后还应将塑料大棚的门窗打开,适当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相对湿度。

到了16:00~17:00,则应根据天气情况先盖上小拱棚薄膜,之后再盖上中棚薄膜,最后再密闭外层大棚。

一般冬季定植缓苗期,大、中、小棚的薄膜都要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和棚内气温;缓苗后白天保持25℃,并揭去小拱棚膜,增加光照;超过25℃,揭去中棚膜,适当通风降温。而对于需要吊蔓或搭架的果菜类蔬菜,则要在撤除小拱棚后方可操作。

3.5 采用辅助措施做好设施环境调控

设施内采用塑料薄膜等覆盖材料进行多层覆盖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设施内的温度,这种保温的效果受外界天气影响较大;同时由于多层覆盖后会降低棚内的光照强度,多层覆盖的层数越多,降低光照的效果越明显,因此在保温的同时,需要监测棚内的光照情况。

如果长期阴雨天多层覆盖的保温效果不足以抵抗外界低温,就要在棚内采用临时加温设施以提高棚内温度,同时还要注意棚内的通风换气,及时降低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避免灰霉病等低温高湿病害的发生。

冬季大棚膜滴水怎么办


深冬季节,棚内外温差大,棚内湿度高,棚膜内侧不可避免地产生水珠。棚膜滴水,是很多地区蔬菜大棚面临的重要问题,其危害很大。

一是棚膜结露使棚膜的透光率下降20%-30%,且大量吸附棚内热量,影响大棚内温度提升。深冬季节棚内光照弱、温度低、升温慢,棚膜结露滴水对光照影响很大。由于透光率下降,光照变弱,使得棚内接收的太阳热量减少,温度受到影响。

二是水滴溅落在植株上,常常会因水珠温度过低而造成冷害,影响蔬菜正常生长;同时,露水长期存在还会诱发多种病害,尤其是细菌、卵菌病害。细菌、卵菌病害的暴发流行,需要液态水和伤口存在,滴水恰好创造了这两个条件。棚内结露滴水使得棚内湿度增加,也有利于多数真菌病害的发生。尤其是阴雪天气,棚内温度低、湿度大,病害发生重。最近一段时间,青州等地棚室内病害发生情况,比邻近的寿光纪台等地严重得多,与棚膜滴水关系很大。

解决棚膜结露滴水的问题,要从棚室结构、棚膜质量等多个方面考虑。新建棚室时,注意改进棚体结构,增大棚面角。薄膜上露珠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增大棚面角可以使得露水沿着薄膜流下,而不是形成大的水珠落下。选择优质无滴膜,在新上棚膜时,将棚膜扯紧,使棚膜平整,也可以减少棚膜滴水。

若换膜后才发现棚膜流滴性差,滴水严重,最好及时联系棚膜厂家,选择晴朗无风、气温较高时更换新棚膜,从根本上解决棚膜滴水问题。若外界温度已经很低,最高温度在5℃以下,棚室不适宜更换棚膜,就要想办法减少棚膜滴水对蔬菜的影响。

菜农可以在薄膜内侧喷洒无滴剂,如有机硅助剂等,提高棚膜表面延展性,避免形成露珠。注意喷雾前先通风,待大棚薄膜上水珠干后,均匀喷洒到棚内膜表面,每平方米薄膜喷液120-150ml,待水膜干后再关闭通风口,这样可使薄膜在半月到一月内滴水明显减少。

此外,菜农还可在棚内设置套棚膜,滴水不直接接触蔬菜,滴落到套棚膜上后,在升温后将其引流到地面渗入土壤即可。

大棚后墙多维护 莫让滴水毁棚墙


近年来,蔬菜种植效益较高,各地建棚热情高涨。然而,随着棚室越来越高,越来越宽,建棚成本也是水涨船高,一个150米的大棚就要花二十多万,比在家建房子花钱还多。

北方地区建造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多数都是土墙体,虽然保温性较好,但结构强度较低,维护不当容易出现坍塌情况,影响大棚使用寿命。近日,笔者在山东商河玉皇镇采访时发现,当地部分大棚后墙处理不当,后坡部位漏水,导致墙体不断坍塌,刚刚建了三四年的大棚,墙体顶部却已经薄如砖,无处下脚,甚至已经与后坡面脱离接触。

在此提醒菜农朋友,墙体是大棚的主体部分,一定要做好维护。设置后坡时,要选用厚度大、韧性好、使用寿命长的薄膜,只要是穿孔的地方,下部一定要用塑料纸、秸秆等顶起来,避免踩踏后下降,外部雨水积聚后渗入墙体,导致墙体土壤坍塌。在已经发现漏水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处理,顶高漏水部位,修补破损,确保不再漏水浸湿墙体。

冬季蔬菜大棚如何保温


气温下降后,对蔬菜正常生产会造成很大影响,在寒冷的冬季,如何有效提升棚温呢?

后墙穿衣:大棚后墙处于背阳面,见光少,使用多年的棚室,还会因雨雪水渗入后墙,影响后墙的牢固性和保温性。建议可用废塑料薄膜与无纺布将后墙覆盖起来,这样不仅能防雪水,还能大大提高后墙的保温效果。大棚两侧山墙的保护一般都是用塑料薄膜覆盖。同时,建议在棚山墙的薄膜上面再覆盖一层无纺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免上、下棚时直接踩踏薄膜,还能抵御寒风,给大棚保温,既省心又实用。

开挖防寒沟:棚室前脸也是漏温的一个关键区域,建议菜农在棚前脸处挖设防寒沟,可减少热量损失。同时,还可以在前脸棚膜内侧加设薄膜,或者在外侧加盖一层无纺布或草帘,都能起到保温的作用,以此来保证棚前脸处蔬菜的生长。此外,低温季节,大棚出入口及风口处温度变化较大、气流交换频繁,建议菜农额外进行设置保温设施。

设置缓冲间:与新建大棚在通道开口处设置棚膜或棉被阻挡冷气直接进入棚室的缓冲间相比,老旧棚室进出口就简易很多,多数是直接连通外界。为保证棚内入口附近的温度,有经验的菜农多会在门口设置密封较好的缓冲间,缓冲间用的薄膜顶部要固定在棚面钢丝上,与棚膜接触。如果高度达不到,建议薄膜与棚膜之间使用更软的地膜连接。

人工辅助增温:该措施多在寒流来临时使用。大型辅助保暖设施多在育苗棚内安装,如安装暖风炉、暖气、增温灯等;而常用的增温块,使用方面,价格实惠,近两年来在蔬菜大棚中使用普遍。

冬季大棚前脸处如何改善


冬季大棚前脸处温度低,湿度大,除了环境因素之外,也有菜农自身的不当操作,如棚膜流滴性差,盲目增加种植密度,植株紧靠前脸处等等,都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那么,如何改善前脸处环境呢?小编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降低种植密度

相对于拱棚来讲,大棚有效种植面积小,所以,菜农在种植时,总会将边边角角的地方利用起来,如后墙、前脸等地方,也会种植上蔬菜,尤其是前脸处,植株不仅紧靠前脸墙体,而且还在操作行内也进行了定植,增加了种植密度。

增加前脸蔬菜种植密度,对于非下挖或者下挖深度在0.5米以内的,影响较小,但对于下挖深度深的,蔬菜受光时间短,植株间郁闭。建议菜农应根据棚室条件,适当调整种植密度,确保植株间透气性好,均匀受光。

降低湿度

由于棚膜流滴性,若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导致大棚前脸处成为棚膜水的聚集处,就会导致此处植株长时间处于高湿环境中,诱发各种病害。建议菜农通过使用薄膜、无纺布等覆盖前脸墙体,或者直接用水泥板进行固定,同时,设置引流装置,将棚膜水流引至棚室一端。

提高温度

前脸处温度变化明显,温度低于棚内其他地方,尤其是寒潮来临时,前脸处温度会更低,常使蔬菜受到冻害。小编建议菜农应采取额外措施,如内部悬挂薄膜,白天放下,夜间挂起;同时,大棚前脸外侧,下放保温被后,再覆盖一层无纺布或者旧草苫,都会起到保温作用。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