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中农10号

分类 瓜类-黄瓜
审(认)定年份2001年

审(认)定情况200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农10号黄瓜母本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7925G与国外引进的抗源材料359经杂交、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的抗病新雌性系94261G,父本为本所育成的优质抗病自交系273。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中晚熟雌性型。植株生长势强,叶深绿色,主侧蔓结瓜,瓜码密,丰产性好。果色深绿,果实长30厘米左右,横径约3厘米,单果质量150~200克,刺瘤密,白刺,无棱,瓜把极短,肉质脆甜,品质好。

产量表现: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坐果比一般品种好,667平方米产量4000~6000千克。

抗性:耐热,抗逆性强,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多种病害。

栽培技术要点:北京地区,春季3月中旬播种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000株左右,春季育苗用种量每667平方米150克。大棚秋季栽培7月底或8月初直播或育苗,用种量每667平方米250克。施足基肥,勤追肥,及时采收,满架前摘心,及时摘掉所有侧枝。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春秋季露地及大棚秋延后栽培。

延伸阅读

中农5号黄瓜


品种名称中农5号

分类 瓜类-黄瓜
审(认)定年份1991年

审(认)定情况199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雌性系371G为母本,高抗自交系476为父本育成的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强,以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着生在主蔓2~3节,以后节节着生雌花,瓜色深绿,瓜条顺直,瓜长25~32厘米,瓜粗3厘米,有光泽,刺瘤密、白刺、脆嫩,品质佳,早熟,从播种到始收 55~60 天。单瓜质量150~200克。种子长椭圆形,千粒重28克。较耐低温。适宜温室、日光温室及塑料大棚栽培,为保护地专用品种。

产量表现:667平方米产量5000~6500千克。

抗性:抗枯萎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耐霜霉病、白粉病。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育苗,北京地区春季温室 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日光温室10月中下旬播种育苗,苗龄 30~35 天。合理密植,667平方米栽4500~5000株。定植后不蹲苗,要求高温间棚,尽快缓苗。加强肥水管理,要施足底肥,勤追肥浇水,盛收期要进行叶面喷肥,并根据需要适时打顶摘心,及时防治病害。

适宜地区 适于山西、河北、河南、北京等北方各省市种植。

中农9号黄瓜


品种名称中农9号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早中熟少刺型。植株生长势强,第一雌花始于主蔓3~5节,每隔2~4节再出现1雌花,前期主蔓结瓜,中后期则以侧蔓结瓜为主,雌花节多为双瓜。果实短筒形,果色深绿一致,有光泽,无花纹,瓜把短,刺瘤稀,白刺,无棱、果实长15~20厘米,单果质量100克左右。丰产,日光温室越冬栽培667平方米产量可达10000千克以上。

抗性:抗枯萎病、黑星病、细菌性角斑病。具有较强的耐低温、弱光能力。

栽培技术要点:华北地区春季日光温室栽培1月中旬播种育苗,2月中旬定植,3月中旬始收。春季大棚栽培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4月中下旬始收。越冬栽培9-10月播种育苗,可用黑子南瓜做砧木嫁接。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2500~3000株。施足基肥,勤追肥,及时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日光温室越冬及春、秋季保护地栽培。

中农15号黄瓜


品种名称中农15号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早熟少刺型。植株生长势强,以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始于主蔓3~4节,瓜码密,20节内雌花数一般在60%以上。果色深绿一致,有光泽,无花纹,瓜把短,刺瘤稀,白刺,果实长20厘米左右,单果质量约100克,质地脆嫩,味甜。丰产,日光温室越冬栽培667平方米产量可达10000千克以上。

抗性:抗枯萎病、黑星病、霜霉病和白粉病。具有较强的耐低温弱光能力。

栽培技术要点:华北地区日光温室春季栽培1月中旬播种育苗,2月中旬定植,3月中旬始收。大棚春季栽培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4月中下旬始收。越冬栽培9~10月播种育苗,可用黑子南瓜做砧木嫁接。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000株左右。施足基肥,勤浇水追肥,注意防治病虫害,及时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越冬日光温室及春、秋季保护地栽培。

中农8号黄瓜


品种名称中农8号

分类 瓜类-黄瓜
审(认)定年份1999年

审(认)定情况199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7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国审菜990006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农8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用2个优质、抗病自交系211、273配制而成的优质、多抗、丰产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中熟。植株生长势强,株高220厘米以上,主侧蔓结瓜,第一雌花始于主蔓4~7节,每隔3~5叶节出现1雌花。果实长棒形,果皮深绿色,有光泽,无花纹,瘤小,刺密,白刺,无棱,果长35~40厘米,横径3.0~3.5厘米,单果质量150~200克,瓜把短,质脆、味甜,品质佳,干物质含量4.55%,鲜物质VC含量10.7mg/100g,可溶性糖含量2.44%,商品性极好。667平方米产量5000千克以上。除鲜食外,也是加工腌渍优良品种。

产量表现:1992年北京市品种对比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3845kg,比对照品种津研4号增产22.8%;1993年北京市品种对比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4897kg,比对照品种津研4号增产30.2%;1993年山西省品种对比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4726kg,比对照品种津研4号增产11.0%;1994年北京市品种对比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5033kg,比对照品种津研4号增产15.5%;1994年山西省生产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5033kg,比对照津研4号增产15.5%;1994年北京市生产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5425kg,比对照品种津研4号增产23.5%。

抗性: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播种 北京地区春露地3月上旬播种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5月下旬至6月初始收;秋季7月下旬至8月上旬直播,9月上中旬始收。

2. 合理密植中农8号分枝较多,不宜密植,每亩栽3500株左右,宽窄行栽培。

3. 重施底肥施充足的优质农家肥作底肥,一般每亩施有机农家肥5~10立方米,复合肥50千克左右。

4. 及时追肥 中农8号瓜条生长发育速度快,采收期要及时追肥,一般隔3天左右追肥一次,每亩施尿素15~20千克,注意粪稀水与化肥配合施用。

5. 适时采收 进入采收期后一般隔一天采收一次,盛收期可每天采收一次。不及时采收,瓜条大,易影响商品性。

6. 植株调整 植株长满架后应及时打顶,促使早发侧枝,侧枝留二叶一瓜摘心,以集中养分,促进瓜条发育。

7. 促生雌花夏秋栽培时苗期需施用100~150毫克/千克乙烯利1~2次,可促进雌花发育提高产量,特别是前期产量。

8. 防治虫害 春季遇干旱气候或秋季栽培时要及时打氧化乐果,防治蚜虫、螨类为害。

注意事项:

1. 该种子系一代杂种,不能再留种使用。

2. 夏秋季播种一定要在苗期施用乙烯利处理。

适宜地区
在我国南北方,春秋两季均可种植,特别适宜南方春秋露地栽培,北方春露地及秋棚延后栽培。

中农12号黄瓜


品种名称中农12号

分类 瓜类-黄瓜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晋审菜2003002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农12号黄瓜的父母本98283和99281分别是从国内两个优良杂交种中经多代自交分离定向选择而成的优良黄瓜自交系。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中熟。植株生长势强,以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始于主蔓2~4节,每隔1~3节出现1雌花,瓜码较密。果实商品性佳,长棒形,长25~32厘米,皮色深绿一致,有光泽,无花纹,瓜把短(小于瓜长的1/8),具刺瘤,但瘤小,易于洗涤,白刺,质脆,味甜。前期产量高,丰产性好。

产量表现

每667平方米产量5000千克以上。

抗性

抗霜霉病、白粉病、黑星病、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

1.华北地区日光温室春季栽培1月中旬播种育苗,2月中旬定植,3月中旬始收。

2.春季大棚栽培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4月中下旬始收。

3.春季露地栽培3月中旬播种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5月底始收。

4.育苗移栽用种量每667平方米150克左右。

5.该品种侧枝少,适于密植,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500~4000株。

6.施足基肥,勤追肥,及时采收。

7.注意防治蚜虫、螨类及潜叶蝇。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春季保护地及露地栽培。

鲁黄瓜10号黄瓜


品种名称鲁黄瓜10号

分类 瓜类-黄瓜
审(认)定年份1996年

审(认)定情况1996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健壮。果实翠绿色,长35厘米左右,种子腔小,耐寒、耐阴性能好,不易花打顶,增产潜力大。在低温、弱光条件下坐瓜率高,中后期回头瓜多。

抗性:高抗枯萎病,兼抗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白粉病,中抗黑星病。

栽培技术要点:山东地区,9月20日播种,采用嫁接育苗。定植前施足基肥,幼苗三叶一心时定植。根瓜坐住后要及时追肥水,采用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的方法。要及时采收商品瓜,以免赘秧。注意防治霜霉病、灰霉病、黑星病及蚜虫、白粉虱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山东及东北地区冬季日光温室栽培。

中农207黄瓜


品种名称中农207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保护地专用全雌型黄瓜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全雌型。植株主蔓结瓜,果实棒形,长约30厘米,单果质量150~200克。皮色深绿,刺瘤稀密中等,脆嫩,味微甜,品质优良。早熟,从播种到第一次采收60天左右。

产量表现:667平方米产量5000~8000千克。

抗性:抗白粉病、枯萎病、角斑病、黑星病、霜霉病。

栽培技术要点:北京地区,大棚春季栽培、温室或日光温室春季栽培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但不宜过早。苗龄25~28天。苗期无需蹲苗,要注意防寒保温。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000株左右,及早搭架绑蔓并尽早摘去植株基部4~5节以下未开放的雌花。及时采收,特别是前期瓜要早采勤采。根据肥水条件和植株长势,适当摘去发育不良的幼果。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增加移栽缓苗后的促苗肥和坐果后催果肥的用量,一般每采收1~2次追肥1次。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大部分地区保护地栽培。

中农208黄瓜


品种名称中农208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中早熟,从播种到第一次采收约60天,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植株蔓生,生长势旺盛,主蔓结瓜为主。后期肥水充足,管理得当时,也会抽生短侧蔓,也可进行侧蔓结瓜。幼苗健壮,子叶大,呈长椭圆形,绿色。成株浅根系,侧根发达。主蔓上分枝特短,叶掌状,中等大小,全缘,植株第2~3节起每节都有雌花,全雌花,花单生。瓜棒形,长约30厘米,横径3.0~3.5厘米,单瓜重150~200克,把短,瓜把长度与全瓜长比小于1/7,条直,无黄条,皮色深绿均匀,有光泽,白刺,刺瘤较密,肉厚0.6厘米,心腔小,心腔直径与瓜直径比小于1/2,瓜皮较薄,品质脆嫩,味微甜无苦味。种子千粒重25克左右。

产量表现

20002001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 201.7公斤,比对照品种长春密刺增产10.55%;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302.6公斤,比对照品种长春密刺增产14.29%。

抗性

苗期鉴定,高抗角斑病、枯萎病,抗黑星病,耐白粉病和霜霉病。田间抗病性强。植株田间表现较耐低温,生长后期也表现一定的耐热性。


栽培技术要点

1. 黑龙江省春大棚多层覆盖栽培,3月上旬播种育苗,一般苗龄25~30天,不宜过长,4月上旬定植于大棚。

2. 日光温室栽培,2月上中旬加温温室育苗,苗龄30天内,3月上中旬当幼苗两叶一心时定植。适宜春季塑料大棚、加温或不加温日光温室,育苗移栽,大小行,株距28~30厘米,大行行距90~95厘米,小行行距40厘米,每亩可栽培3500株左右。

3. 选择土壤疏松,排灌水良好的地块。深耕前,亩施腐熟厩肥5000公斤以上,作畦前亩施三元复合肥100公斤,腐熟鸡粪100公斤。

4. 定植缓苗后,分期追肥。每次亩施100公斤三元复合肥或膨化鸡粪或亩施化肥25公斤和腐熟人粪尿2 500公斤。移栽后要促进尽早返苗,早搭架绑蔓。根据不同的栽培目的,进行适当的植株调整。

5. 及时采收,特别是早期瓜要早采、勤采,盛果期每隔1~2天采1次,以便小瓜的膨大。

适宜地区
适宜黑龙江省早春大棚栽培。

中农油6号油菜


品种名称中农油6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10年

审(鉴)定情况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国审油2010008

原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35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1055AR2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半冬性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顶裂叶较大,叶色较绿,无腊粉,叶片长度中等,侧叠叶4对以上,裂叶深,叶脉明显,叶缘有小齿,波状。花瓣黄色、长度中等、较宽、呈侧叠状。种子黑色。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219天,与对照中油杂2号相当。平均株高17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8~12个,上生分枝类型,单株有效角果数280个,每角粒数20粒,千粒重4.06克。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6.1kg,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2.0%;平均亩产油量65.1kg,比对照品种增产5.5%。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6.9kg,比对照品种增产0.4%;平均亩产油量74.3kg,比对照品种增产6.3%。两年平均亩产161.5kg,比对照品种增产1.2%;平均亩产油量69.7kg,比对照品种增产5.9%。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5.0kg,比对照品种增产3.4%。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芥酸含量0.05%,饼粕硫苷含量21.96微摩尔/克,含油量43.12%。

抗性

菌核病发病率9.47%,病指5.80;病毒病发病率1.35%,病指0.9。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早播。长江中游地区育苗宜在9月中旬播种,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4,培育大壮苗,严格控制苗龄在30天左右,10月中旬移栽;直播宜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种,根据雨水墒情,土壤含水等情况,每亩用种0.2~0.4kg。

2. 合理密植。在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育苗移栽的合理密度为每亩8000~9000株;直播每亩18000~22000株。

3. 合理施肥。重施底肥,每亩施复合肥70kg左右,硼砂1.5kg左右,注意氮、磷、钾配比施肥,追施苗肥,在1月底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5kg,注意必施硼肥,如果底肥没施硼肥,应在苔期喷施浓度0.2%的硼肥。

4. 防治病害。初花期一周内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根据农业部第1118号公告,该品种还适宜在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西园10号甘蓝


品种名称西园10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6年

审(认)定情况2006年通过重庆市非主要农作物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

审(认)定编号渝品审登2006010

选育单位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品种来源用1998年从日本引进胞质不育材料CMA98130为不育源,用优良甘蓝自交系为回交亲本,经多代连续回交定向选育而成的胞质雄性不育系2002041和从地方品种南坪甘蓝中经11代自交分离定向选育而成的自交系2002070配制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西园10号组合性状整齐,中熟,植株开展度58.9厘米,外叶10~15片,叶色灰绿色。叶球扁圆形,叶球高11.0~13.0厘米,横径21.5~23.5厘米。中心柱长6.2厘米,叶球紧实度0.53,单球重约1.54公斤,抗病毒病、黑腐病,耐根肿病,耐热性强。产量较高,品质优良,商品性好。从定植到收获70~80天。

产量表现

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为3651.2公斤,

20032004年重庆市甘蓝新品种区试平均每亩产量3500公斤左右,比对照夏光增产15%以上。

品质分析

帮叶比28.1%,紧实度0.52,100克鲜样含Vc31.5毫克,纤维素0.76克,可溶性固形物5.1%。

抗性

田间表现抗病性强。该组合对TuMV表现为抗,病情指数为10.63,对黑腐病表现中抗,病情指数为27.10,对根肿病表现为耐病,病情指数为18.34。

栽培技术要点

作夏秋甘蓝栽培,西南地区5月下旬至7月播种育苗,注意苗期遮荫防雨,并在苗龄30~35天定植,株行距5050厘米,亩植2600~2700株左右,施足底肥,重施追肥。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重庆地区种植。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