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西园10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6年

审(认)定情况2006年通过重庆市非主要农作物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

审(认)定编号渝品审登2006010

选育单位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品种来源用1998年从日本引进胞质不育材料CMA98130为不育源,用优良甘蓝自交系为回交亲本,经多代连续回交定向选育而成的胞质雄性不育系2002041和从地方品种南坪甘蓝中经11代自交分离定向选育而成的自交系2002070配制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西园10号组合性状整齐,中熟,植株开展度58.9厘米,外叶10~15片,叶色灰绿色。叶球扁圆形,叶球高11.0~13.0厘米,横径21.5~23.5厘米。中心柱长6.2厘米,叶球紧实度0.53,单球重约1.54公斤,抗病毒病、黑腐病,耐根肿病,耐热性强。产量较高,品质优良,商品性好。从定植到收获70~80天。

产量表现

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为3651.2公斤,

20032004年重庆市甘蓝新品种区试平均每亩产量3500公斤左右,比对照夏光增产15%以上。

品质分析

帮叶比28.1%,紧实度0.52,100克鲜样含Vc31.5毫克,纤维素0.76克,可溶性固形物5.1%。

抗性

田间表现抗病性强。该组合对TuMV表现为抗,病情指数为10.63,对黑腐病表现中抗,病情指数为27.10,对根肿病表现为耐病,病情指数为18.34。

栽培技术要点

作夏秋甘蓝栽培,西南地区5月下旬至7月播种育苗,注意苗期遮荫防雨,并在苗龄30~35天定植,株行距5050厘米,亩植2600~2700株左右,施足底肥,重施追肥。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重庆地区种植。

小编推荐

西园4号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西园4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1991年

审(认)定情况1991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
品种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秋甘蓝。株高约25厘米,植株开展度约70厘米,外叶12片左右,叶色浅灰绿,叶面平展,蜡粉中等,叶脉较密。叶球扁圆形,纵径11厘米,横径22厘米,球叶淡绿白色,单球重1.5~2千克。叶球紧实度0.5以上,帮叶占10.3%~11.8%,球内中心柱长6~6.6厘米。播种到收获120~140天。

产量表现

产量约4000千克/亩。

品质分析

维生素C含量33.2毫克/100克鲜样,纤维素含量0.74%~0.79%,质地脆嫩,味较甜。

抗性

抗病毒病,兼抗黑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秋季栽培一般在6月至7月上旬播种育苗,也可提早至5月下旬播种。

2. 育苗期正值炎热多雨的夏季,播种后需搭棚遮阴降温、防暴雨。

3. 苗期根据幼苗长势,酌情浇水和淋清淡粪水,并注意防治苗期病虫害。

4. 苗龄30天左右,幼苗具6~7片真叶时定植。

5. 定植前最好施基肥,做高畦。栽植行距50厘米、株距45~50厘米,栽植密度为2800~3000株/亩。

6. 定植后施稀薄的粪肥,进入莲座期后,追施稀释的粪肥,并适当加入氮磷钾复合肥,结球前期和中期再追肥两次。

7. 田间防治菜青虫和软腐病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湖南、福建、陕西、江苏等地秋季栽培

西园6号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西园6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1994年

审(认)定情况199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
品种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秋甘蓝。植株开展度62~65厘米,外叶12片左右,浅灰绿色。叶球扁圆形,纵径13厘米,横径24厘米,单球重1.6千克左右。紧实度0.5以上,帮叶占13.3%~14%,球内中心柱长6.5~7厘米。

产量表现

定植后85天左右收获,产量4000千克/亩以上。

品质分析

维生素C含量30.6~33.6毫克/100克鲜样,纤维素含量0.83%~0.8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43%~4.3%,质地脆嫩,不易裂球。

抗性

田间表现抗病性强,抗芜菁花叶病毒病,兼抗黑腐病,耐根肿病。

栽培技术要点

1.秋季栽培一般在6月至7月上旬播种育苗,育苗期正值炎热多雨的夏季,播种后需搭棚遮阴降温、防暴雨。

2.苗期根据幼苗长势,酌情浇水和淋清淡粪水,并注意防治苗期病虫害。

3.苗龄30天左右,幼苗具6~7片真叶时定植,定植前最好施农家肥作基肥,栽植行距50厘米、株距45~50厘米,栽植密度为2800左右。

4.定植后施稀薄的粪肥,进入莲座期后,追施稀释的粪肥,并适当加入氮磷钾复合肥,结球前期和中期再追肥两次。

5.田间防治菜青虫和软腐病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西南、华北、西北、长江流域及闽南地区作秋冬季栽培。

西园8号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西园8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0年

审(认)定情况200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
品种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夏秋甘蓝一代杂种,熟性较早,定植到收获约70天。植株开展度50~51厘米,外叶12~14片,绿色,叶脉较密。叶球扁圆形,纵径10~14.7厘米,横径14.5~20厘米,单球重1.5千克左右。叶球紧实度0.5以上,球内中心柱长5~6厘米,品质优良,商品性好。

产量表现:

产量3000~3500千克/亩。

抗性

抗热、抗病力强,抗芜菁花叶病毒病、黑腐病,耐根肿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夏秋季栽培5月中旬至6月中旬播种育苗,苗龄30~35天。

2. 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

3. 定植前重施基肥,前期施清淡粪水,莲座期和结球初期重施追肥。

4. 注意苗期遮阴防雨,生育期间加强田间管理。

适宜地区 适宜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夏秋季栽培。

西园7号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西园7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0年

审(认)定情况200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
品种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夏秋甘蓝一代杂种。植株开展度48~50厘米,外叶8~16片,绿色,倒卵圆形,有柄。叶球扁圆形,纵径12~13厘米,横径15~20厘米,单球重1.3千克左右。叶球紧实度0.5以上,球内中心柱长6.6~7.6厘米,定植后70天左右收获。抗热、抗病力强。品质优良。

产量表现

产量约3 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夏秋季栽培5月中旬至6月中旬播种育苗,苗龄30~35天。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定植前重施基肥,前期施清淡粪水,莲座期和结球初期重施追肥。注意苗期遮阴防雨,生育期间加强田间管理。

适宜地区 适宜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栽培。

冬春10号羽衣甘蓝


品种名称冬春10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冬春10号羽衣甘蓝新品种是创造新种质③B0503-5和⑧A-C-2-2-0505-2杂交配制而成的羽衣甘蓝杂种一代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板叶,株高13.5cm左右,开展度25cm25cm,心叶幅17cm17cm,外部(层)叶片绿色或深绿色,内部(层)心叶外层f黄)白内层粉红色。叶片生长排列紧密,包心,株型紧凑,观赏性优异,冬春季节室外摆放观赏甚为壮观。该新品种是现有羽衣甘蓝品种中表现最耐冻、最晚抽苔的品种之一,观赏期可延迟到4月上中旬,长达3个半月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中旬至8月中旬播种,北方地区应适当提早,每平方米播种密度在500株左右,采用保护设,培育壮苗。

2. 苗龄12~20天,具2~4片真叶时不需分苗直接盆钵定植。

3.羽衣甘蓝应注意适当多施P、K肥,不可偏施N肥。

4.注重防治立枯病和菜青虫等病虫害。

5.田间杂草在播种前或定植前可使用除草剂如草甘膦或氟乐灵等喷雾处理防治。

适宜地区 是适合黄河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冬季、早春观赏的羽衣甘蓝新品种。

中农10号黄瓜


品种名称中农10号

分类 瓜类-黄瓜
审(认)定年份2001年

审(认)定情况200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农10号黄瓜母本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7925G与国外引进的抗源材料359经杂交、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的抗病新雌性系94261G,父本为本所育成的优质抗病自交系273。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中晚熟雌性型。植株生长势强,叶深绿色,主侧蔓结瓜,瓜码密,丰产性好。果色深绿,果实长30厘米左右,横径约3厘米,单果质量150~200克,刺瘤密,白刺,无棱,瓜把极短,肉质脆甜,品质好。

产量表现: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坐果比一般品种好,667平方米产量4000~6000千克。

抗性:耐热,抗逆性强,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多种病害。

栽培技术要点:北京地区,春季3月中旬播种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000株左右,春季育苗用种量每667平方米150克。大棚秋季栽培7月底或8月初直播或育苗,用种量每667平方米250克。施足基肥,勤追肥,及时采收,满架前摘心,及时摘掉所有侧枝。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春秋季露地及大棚秋延后栽培。

鄂马铃薯10号


品种名称鄂马铃薯10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

审(认)定年份2012年

审(认)定情况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鄂审薯2012004

选育单位 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用文胜11作母本,dorita5186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在子代实生系中选择优良单株经无性繁殖而成的马铃薯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鄂马铃薯10号属中晚熟马铃薯品种。株型直立,植株偏高,生长势较强,分枝性中等,茎绿色,叶深绿色,复叶中等大小,花冠白色,开花繁茂,匍匐茎较短。单株结薯较多,薯型长筒形,黄皮淡黄肉,表皮较光滑,芽眼略深。区域试验中生育期85天,株高80.1厘米,单株主茎数5.8个,单株结薯数9.4个,单薯重53.5克,商品薯率69.5%。

产量表现

鄂马铃薯10号品种20092010年参加湖北省马铃薯二高山及高山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40.0公斤,比对照米拉增产7.8%。其中:2009年亩产1728.7公斤,比米拉增产14.0%;2010年亩产1751.2公斤,比米拉增产2.5%。

品质分析

品质测定干物质含量为24.50%,淀粉含量为18.73%。

抗性

田间晚疫病发生较重。

栽培技术要点

1. 选用脱毒种薯适时播种,单作每亩种植4000~4500株,套作2400~3000株。

2. 配方施肥。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机肥和三元复合肥为主,忌偏施氮肥;幼苗出土后及时追施苗肥,适时追施蕾肥。

3.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培土,低洼地遇雨及时排渍。

4. 注意轮作换茬,及时防治早疫病、晚疫病等病害。

适宜地区
适于湖北省二高山及高山地区种植。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