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龙眼酸腐病
病害英文名: Longan sour r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白地霉荔枝酸腐病菌
病原学名: Geotrichum candidum Link ex Pers. 、Dipodascus geotrichum (E. Butler L. J. Petersen) (Arx)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白地霉属,白地霉荔枝酸腐病菌
病原介绍: 该菌在PDA上菌丛展生,乳白色,似酵母状,菌丝体分枝,多隔膜,无色,最后在隔膜处断裂而形成串生的节孢子,初短圆形,两端平截,后迅速成熟,呈矩圆形至近椭圆形,无色,大小4~132.4~4.5(m)。分生孢子杆状,椭圆形至长圆柱形,孢子单生或串生。
侵染部位: 果实
病害症状: 该病多始于果蒂或伤口,病部初生褐色小斑,后逐渐变成褐色大斑直至全果变成褐色。造成果肉变褐腐烂,流出酸臭的汁液,果皮较硬,湿度大时,表面现稀疏的白色霉层,易被误诊为龙眼霜疫病。贮运期间也常发生。
发病规律: 该菌是一种寄生性很弱的真菌,落到龙眼果实上的分生孢子吸水长出芽管后从伤口侵入,因此受荔枝蝽、果蛀蒂虫等为害有伤口的果实易染病。该菌侵入到果实中以后,继续吸收营养,并分泌酶分解熟果的薄壁组织,造成果肉腐败,元法食用。结果期间多雨发生较多,市场上时常可见。贮运过程中,病健果接触也常传播。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冬季注意清园,减少菌源。(2)果实成熟阶段,注意防治荔枝蝽象等蛀果害虫。采收时千方百计减少伤口。(3)采收、运输时要尽量避免损伤果实和果蒂。(4)采果后荔枝果实用25%使百克(咪鲜胺)乳油或双胍盐500~700倍液或75%的抑霉唑700倍液+0.02%的2,4-D浸果,防治酸腐病效果较好。(5)荔枝贮存过程中使用25%使百克乳油500~800倍液对荔枝果皮颜色褐变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保鲜期3天左右。(6)喷洒高脂膜150倍液保鲜荔枝好果率69.5%

总体描述: 症状 该病多始于果蒂或伤口,病部初生褐色小斑,后逐渐变成褐色大斑直至全果变成褐色。造成果肉变褐腐烂,流出酸臭的汁液,果皮较硬,湿度大时,表面现稀疏的白色霉层,易被误诊为龙眼霜疫病。贮运期间也常发生。病原 Geotrichum candidum Link ex Pers. 异名Dipodascus geotrichum (E. Butler L. J. Petersen) (Arx) 称白地霉荔枝酸腐病菌,属半知菌类真菌。菌丝无色,分生孢子杆状,椭圆形至长圆柱形,孢子单生或串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是一种寄生性很弱的真菌,落到龙眼果实上的分生孢子吸水长出芽管后从伤口侵入,因此受荔枝蝽、果蛀蒂虫等为害有伤口的果实易染病。该菌侵入到果实中以后,继续吸收营养,并分泌酶分解熟果的薄壁组织,造成果肉腐败,元法食用。结果期间多雨发生较多,市场上时常可见。贮运过程中,病健果接触也常传播。防治方法 1)冬季注意清园,减少菌源。(2)果实成熟阶段,注意防治荔枝蝽象等蛀果害虫。采收时千方百计减少伤口。(3)采收、运输时要尽量避免损伤果实和果蒂。(4)采果后荔枝果实用25%使百克(咪鲜胺)乳油或双胍盐500~700倍液或75%的抑霉唑700倍液+0.02%的2,4-D浸果,防治酸腐病效果较好。(5)荔枝贮存过程中使用25%使百克乳油500~800倍液对荔枝果皮颜色褐变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保鲜期3天左右。(6)喷洒高脂膜150倍液保鲜荔枝好果率69.5%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