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中薯5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

审(认)定年份2012年

审(认)定情况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鄂审薯2012002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引种单位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华中农业大学引进

品种来源从中薯3号天然结实后代中选择优良单株经无性繁殖而成的马铃薯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薯5号属早熟马铃薯品种。株型直立,生长势中等,茎、叶绿色,复叶中等大小,茸毛少,叶缘平展,匍匐茎中等长。单株结薯数较多,薯块中等偏小,薯型圆形,黄皮淡黄肉,表皮较光滑,芽眼较浅,常温条件下休眠期较短,耐贮性一般。区域试验中生育期67天,株高50.4厘米,单株主茎数7.4个,单株结薯数8.2个,单薯重57.8克,商品薯率68.1%。

产量表现

中薯5号马铃薯品种2009~2010年参加湖北省马铃薯低山平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22.2公斤,比对照南中552增产。

品质分析

品质测定干物质含量为21.7%,淀粉含量为15.9%。

抗性

田间花叶病毒病、晚疫病发生较重。

栽培技术要点

1. 选用脱毒种薯适时播种,播前催芽,元月中下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4500~5000株。

2. 配方施肥。底肥重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早施追肥,促早发棵早结薯。

3.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培土,清沟排渍。

4. 注意轮作换茬。加强晚疫病等病害防治。

适宜地区
适于湖北省平原、丘陵地区种植。

精选阅读

中薯3号马铃薯


品种名称中薯3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

审(认)定年份1994年

审(认)定情况1994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94)京审菜字第9号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
品种来源京丰1号BF77A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60~65厘米,分枝2~3个,株型直立,茎绿色,叶片大,花白色,能自然结实,匍匐茎短,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块茎椭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芽眼浅,薯皮光滑,块大较整齐,大中薯率90%左右。出苗至成熟70天左右,属早熟类型,休眠期50~55天。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2000公斤。

抗性

抗PVY病毒,疮痂病、较抗PLRV和PVx病毒,感晚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北京地区二季作春季于3月下旬播种,6月下旬收获;秋季8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下旬收获。

2. 平播行距60~70厘米,株距25厘米,每亩4000株左右。

3.做好播前催芽,施足底肥,加强前期管理,促使早发棵,块茎膨大期及时灌溉,收获前十天停灌,以利收获贮藏。

4.二季作留种春季适当早收,秋季适当晚播。

5.要注意及时喷药防蚜,拔除病株。

适宜地区 适宜北京平原地区及中原二季作区春、秋两季种植和门头沟、延庆山区及北方一季作区早熟栽培。

中薯2号马铃薯


品种名称中薯2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

审(认)定年份1990年

审(认)定情况1990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89)京审菜字第4号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用LT-2作母本,DTO-33作父本杂交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极早熟品种,出苗后50~60天可收获,生育期从出苗到植株生理成熟需70天左右。株型扩散,分枝较少,株高55厘米左右,生长势强,茎紫褐色。叶色深绿,复叶中等大小。花多,花冠紫红色,花粉多,天然结果性强,浆果大,种子多。薯块扁圆形,皮肉淡黄,表皮光滑,芽眼较浅。结薯集中,薯块大而整齐。块茎休眠期40天左右,耐贮藏。

产量表现

春薯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高产可达3000公斤/亩。

品质分析

食用品质优良,鲜薯淀粉含量14~17%,还原糖含量0.2%以下,蛋白质含量1.4~1.7%,维生素C含量80毫克/100克鲜薯左右,适合鲜薯食用。

抗性

抗轻花叶病毒,田间不感卷叶病毒,易感重花叶病毒和疮痂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中薯2号对肥水要求较高,干旱缺水易发生二次生长。植株较矮,可与玉米、棉花等作物间套作。

2. 适宜栽培密度为每亩3500~4500株,行距60厘米,株距25~28厘米。

3. 播前施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每亩1500~3000公斤,播时适当施种肥,每亩25~50公斤复合肥,结薯期应及时浇水,避免薯块膨大期干旱缺水、土温高时发生二次生长,影响产量和商品薯率。二季作秋季栽培,在8月中、下旬选择排灌水良好的地块整薯播种。

4. 播前催芽一般可不用赤霉素处理,防止烂种烂薯。

5. 生长前期及时喷药灭蚜和拔除病株。

适宜地区
主要适宜在北京、河北、山东、江西、江苏等二季作地区种植作早熟鲜食蔬菜栽培,也适宜北方一季作地区和南方冬作区作早熟蔬菜栽培。

宁薯4号马铃薯


品种名称宁薯4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

审(认)定年份1988年

审(认)定情况1988年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宁夏固原地区农科所
品种来源宁夏固原地区农科所从当地兰花洋芋的自交后代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晚熟品种,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120天左右。株型直立,叶深绿色,花冠浅紫色。块茎椭圆形,白皮白肉,芽眼较深略带紫色。结薯集中,块大而整齐。休眠期长,耐贮藏。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1600公斤以上。

品质分析

食用品质优良,鲜薯干物质含量23.2%,淀粉含量15.9%,维生素C含量12.9毫克/100克鲜薯,还原糖含量1.03%,粗蛋白质含量1.42%。块茎蒸食品质佳,适口性好,适合鲜薯食用。

抗性

植株抗旱性强,较抗卷叶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在半干旱区,4月中旬播种,适宜密度为每亩3500株。阴湿区以每亩播4000株为宜。

2. 齐苗后加强田间管理,结合中耕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现蕾至开花中耕3次,分层培土起垄。后期追叶面肥时混合药剂喷施,防病护叶。

适宜地区
适宜在西北半干旱、阴湿区种植。

张薯6号马铃薯


品种名称张薯6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冀审2003001

选育单位 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张薯6号是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用虎头作母本,W2作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株高78.6cm,主茎粗壮发达,植株的繁茂性较强,茎叶绿色,分枝中等,复叶肥大,花冠白色,天然结实性强。块茎圆形,黄皮黄肉,芽眼平浅,结薯集中,大、中薯的生产率75.9%,生育期95~96天,属中熟品种。

品质分析:淀粉含量20.5%,干物质含量24.8%,提取率90%,白度85.5%,细度99.8%。

抗性:对PVX病毒病表现中抗,对PVY和PLRV病毒病表现抗,对真菌性病害晚疫病表现抗。1996~1997年参加河北、内蒙古、山西、华北三省区联合试验,两年比统一对照虎头增产26.5%,1997年全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推荐为国家级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土层肥厚,有机质含量2%以上,偏砂性,PH6.5,无多年生杂草和地下害虫发生的禾本科作物前茬种植。结合秋耕亩施有机肥4000kg,深耕30cm,耕后不耙耱,立土晒垡,翌春播前纵横耙耱各一次。

2.种肥处理:农家肥3000kg,马铃薯专用肥50kg,硫酸钾30kg,过磷酸钙40kg,加混4kg呋喃丹1kg敌百虫粉加水和拌积堆高温发酵6天。

3.聚垄集肥整地:将发酵的肥料按设计行距,将肥料施入垄中心,埋实肥料,垡垄高度距离地表30cm,垄脊宽35cm,聚垄后人工修整垄脊,填凹平凸,使垄型整齐一致。

4.播种密度:行距70cm,株距25cm,亩播种密度3800株。

适宜地区
张薯6号的适宜种区域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山西省雁北地区、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榆林、甘肃定西地区、宁夏、云南、贵州、四川省的冬春混作区。

蒙薯9号马铃薯


品种名称蒙薯9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审(认)定年份1997年

审(认)定情况1997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1982年用543作母本、呼单81~149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中熟品种,出苗到成熟98天左右。幼苗整齐,株型半直立。株高68厘米左右,分枝中等。叶片深绿,花冠粉色。单株结薯6~10块,结薯整齐,大中薯率高。块茎圆形,薯皮薯肉均为黄色,芽眼浅。食味好,耐贮藏。田间抗烂和高抗晚疫病,退化轻。

产量表现:平均亩产1600公斤左右,最高可以接近4000公斤/亩。

品质分析:品种育成地淀粉含量18.7%,适合于淀粉加工。

栽培技术要点:

1. 选择岗坡、沙壤土、黑土等排水良好地块种植,亩保苗3800~4000株。

2. 耐水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淀粉含量。


适宜地区
该品种适合内蒙及其他省市一季作区作淀粉加工或鲜食品种使用。

乐薯1号马铃薯


品种名称乐薯1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

审(认)定年份2004年

审(认)定情况2004年通过青海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青种合字第0178

选育单位 青海省乐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品种来源1975年从甘肃省永登、天祝县引进品种(原名不详)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中早熟品种,生育期966天,全生育期1268天。幼苗直立,绿色;株形直立,株丛繁茂,生长势强,株高80.005.34厘米;茎绿色带紫,茎横断面三棱形。叶色浓绿,叶缘平展,复叶椭圆形,互生,有4对侧小叶;托叶呈心脏形。聚伞花序,花蕾椭圆形,绿色;萼片绿色,披针形;花冠白色,花瓣尖白色,基部浅黄色。雌蕊花柱中等,柱头圆形,深绿色;雄蕊5枚呈圆柱形,黄色,无天然浆果。薯块扁椭圆形,薯肉白色,致密度紧;芽眼浅,芽眼数11~15个;结薯集中。单株产量0.750.24公斤,单株结薯数4.601.56个,单块薯重0.160.01公斤;耐旱、耐寒,耐盐碱性,薯块耐贮藏。

产量表现

水地种植亩产2500~3500公斤;中、高位山旱地种植亩产2000~2500公斤。

品质分析

薯块中淀粉含量18.01%,粗蛋白含量2.12%,还原糖含量0.408%,蒸食品味好。

抗性

抗环腐病、黑胫病,中抗晚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整地施肥。播前深翻整地18~20cm、667m2结合深翻施入农家肥3000~4000kg和适量化肥(以667m2计。川水地膜马铃薯,目标产量为3000kg,施入尿素10kg,磷酸二铵75kg;浅山露地目标产量为2000kg。施入尿素10kg,磷酸二铵20kg;脑山露地目标产量2500kg,施入尿素10kg,磷酸二铵20kg)。

2. 种薯处理。选用脱毒乐薯一号种薯,播前20~30天出窖。出窖后淘汰表面粗糙、龟裂、畸形、芽眼凸出、病、烂和不规则的薯块。室内摊放2~3层,在散射光下催芽,催芽过程中要经常翻动种薯,使之发芽均匀粗壮。芽长2~3cm时切块或整薯播种。

3. 适时播种。川水地膜马铃薯3月上中旬播种。沟岔和浅山露地马铃薯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脑山露地马铃薯4月中下旬播种。

4. 合理密植。川水地膜马铃薯起垄按大行75cm。小行20cm。株距25cm种植,667m2保苗5000株。播后覆膜。浅山露地马铃薯行距65cm。株距25cm。667m2保苗4000株,脑山露地马铃薯按行距65cm。株距30cm,667m2保苗3500株。

5. 田间管理。

(1) 川水地膜马铃薯出苗期要随时检查,及时放苗,对缺苗穴孔及时补种或移栽。确保苗全苗齐。地膜马铃薯通常要浇冬水、齐苗水、现蕾水和开花水。浇水不宜超过垄高的一半。以后视田间植株状况确定是否浇水。保持土壤疏松潮润的状态,有利于薯块膨大生长。地膜马铃薯不需追肥。

(2) 山区露地马铃薯播种后3天内。每667m2用40%燕麦畏0.2kg,对水30~40kg均匀喷洒地面或拌毒土30~40kg均匀撒于地面后,立即交叉耙磨2次。齐苗后及时除草松土。培土2~3次。在第2次锄草时,667m2追施尿素3~5kg,促进茎叶生长。

(3) 防地下害虫可667m2用50%辛硫磷1.5kg加土25kg拌匀做成毒土,整地前均匀撒于地面,翻入土中。防治晚疫病用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防治早疫病在发病初期喷洒64%杀毒矾500倍液、50%甲霜铜700~8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防2~3次。

6. 适时收获。川水地膜马铃薯可根据市场需求。一般在6月中下旬收获。山区露地马铃薯可根据气温变化。一般在9月底10月初收获。

适宜地区 适宜青海省水地及低、中、高位山旱地种植。

张薯7号马铃薯


品种名称张薯7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审(认)定年份2004年

审(认)定情况2004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冀审薯2004001

选育单位 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用Yagana作母本,XY.20作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形半直立,茎绿色,叶浅绿色,分枝中等,花冠蓝色,花量多,花期较长,天然结实率中等,块茎圆形,薯皮淡黄色微麻,薯肉白色,芽眼平浅呈浅蓝色,结薯较集中,大中薯率83.7%。生育期88天,为中熟品种,株高65cm。块茎较耐贮藏,适宜炸片加工。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参加河北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306.6kg,比大西洋增产18.60%。20012003年大面积示范3年平均亩产1524.1kg,比对照增产15.2%,最高亩产达到3300kg。

品质分析

2003年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维生素C含量12.0mg/100g,还原糖含量0.11%,淀粉含量16.2%,粗蛋白含量2.72%,干物质含量24.3%。

抗病性

抗PVY、PLRV、PVS,感PVX,耐晚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土壤准备:选择土层肥厚,有机质含量2%以上,偏砂性,pH6.5,无多年生杂草和地下害虫发生的禾本科作物前茬种植。结合秋耕亩施有机肥4000kg,深耕30cm,耕后不耙耱,立土硒垡,翌春播前纵横耙耱各一次。

2. 种肥处理:农家肥3000kg,马铃薯专用肥50kg。硫酸钾30kg,过磷酸钙40kg,加混4kg呋喃丹1kg敌百虫粉加水和拌积堆高温发酵6天。

3. 聚垄集肥整地:将发酵的肥料按设计行距,将肥料施入垄中心,埋实肥料,垡垄高度距离地表30cm,垄脊宽35cm,聚垄后人工修整垄脊,填凹平凸,使垄型整齐一致。

4. 播种密度:行距70cm,株距25cm,亩播种密度3800株。

5. 种薯处理:在适宜的播种期向前推20天种薯提前出窖,先进行暖室18~20℃催芽12~13天,待芽基催至0.5~0.7cm时,转到室外背风向阳处晒种7~8天。

6. 切种:50g以下小薯进行整薯播种,50g以上块茎切种,切种的刀具要用高锰酸钾消毒,每块母薯带1~2个芽,切块重25~30g。

7. 播种:10cm地温稳定在5℃为适宜播种期,播深12~15cm。

8. 田间管理:全苗15天后和现蕾期分两次追肥,追肥后垡垄培土2.5~3cm厚,追肥量每亩每次尿素10kg,孕蕾到盛花期田间温度为16~18℃有利块茎膨大,盛花17天50kg清水加4.5kg马铃薯专用肥加120g磷酸二氢钾叶面喷雾,防止茎叶提前木质化,提高淀粉含量。

9. 去杂去劣:进入盛花期,按品种特征特性描述两次,进入田间拔除杂株及异症株。

10. 收获:枯霜10天后收获增加块茎淀粉积累,待匐匍茎干缩与块茎脱落,表面不黏泥即可收获,采用人工挖掘,犁翻或机械收获,无论哪种收获方法都要轻拿轻放轻装,不得破坏薯皮,确保薯形完整,利于加工。

适宜地区
适宜种植区域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山西雁北地区、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榆林、甘肃定西地区、宁夏、云南、贵州、四川省的冬季混作区。

中椒5号甜椒


品种名称中椒5号

分类 茄果类-甜椒
学名Capsicum frutescens L. (syn. C. annuum L. ) var. grossum Bailey.

审(认)定年份2001年

审(认)定情况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4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国审菜2001002,(94)京审菜字第2号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从上海圆椒中选出的自交系78090-3作母本、从法国引进的自交系83-60-3-3-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植株生长势强。株高55~62厘米,开展度42~59厘米,始花节位第9~11节,果实灯笼形、绿色,果面光滑,果长10.7厘米,果粗6.9厘米,果肉厚0.4厘米,单果重80~120克,宜鲜食。中早熟一代杂交种,北方地区春季露地种植,定植后30~35天采收,连续结果能力强。

产量表现

19901991年山西省辣椒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007千克,比对照双丰增产11.5%。19921993年北京市区域试验,1992年平均亩产3540千克;1993年平均亩产3150千克,比双丰增产20.0%,比甜杂二号增产18.9%。广东、广西等地试种,一般亩产4500千克。

品质分析

果实每百鲜重Vc含量124毫克。

抗性

接种鉴定,抗TMV,耐CMV,抗烟草花叶病毒,耐黄瓜花叶病毒。

栽培技术要点

1. 京津地区1月下旬至2月初播种育苗,苗龄85~90天。

2. 亩定植密度4000~4500穴。

3. 选择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种植,易灌易排。

4. 注意防治病虫害。

5. 亩施优质有机肥5000千克,生长期间追肥少量多次。

适宜地区 可在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等地作恋秋栽培,也可在广东、云南、广西作冬茬栽培。

鄂马铃薯5号


品种名称鄂马铃薯5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

审(认)定年份2005年

审(认)定情况2005年通过湖北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鄂审薯2005001

选育单位 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用393143-12作母本,NS51-5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马铃薯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晚熟鲜食品种。株型半扩散,植株较高,叶片较小,生长势较强。茎叶绿色,花冠白色,开花繁茂。结薯集中,薯形扁圆,黄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浅,耐贮藏。商品薯率偏低。区域试验中株高59.7厘米,单株主茎数5.4个,单株结薯12.2个,商品薯率64.6%。全生育期89天,比米拉长8天,比鄂马铃薯3号短1天。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73.4公斤,比对照鄂马铃薯3号增产17.99%。其中:2003年亩产1390公斤,比鄂马铃薯3号增产9.36%。2004年亩产2356.7公斤,比鄂马铃薯3号增产23.75%,极显著。

抗性

抗病性鉴定为晚疫病发病率11.09%,轻花叶病毒病发病率0.31%,青枯病病株率为0。

栽培技术要点:

1. 选用脱毒种薯,采用育芽带薯移栽技术栽培。

2. 合理密植。单作每亩4000株,套作2400株。

3. 科学施肥。重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及时追施芽肥。底肥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复合肥(15:15:15)15公斤;幼芽破土时,早追芽肥,亩施尿素10公斤;现蕾时视长势每亩酌情追施尿素3~5公斤以防早衰。

4. 注意轮作换茬,预防青枯病,并注意防治晚疫病和28星瓢虫。

适宜地区
适于湖北省二高山和高山地区种植。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