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大葱枯萎病
病害英文名: Welsh onion Fusarium wil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尖镰孢菌洋葱专化型
病原学名: 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epae (Ham.) Snyder et Hansen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尖镰孢菌洋葱专化型
病原介绍: 子座褐色或紫色 ,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出棉絮状气生菌丝 , 产生桃红色或紫红色色素。分生孢子有大小两种 : 大型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上易形成 , 镰刀形或纺锤形 , 多具隔膜 3 个 , 大小 33~36 3.8~4( m),5 个隔膜的 44 3.9( m); 小型分生孢子生在气生菌丝中 , 单胞无色 , 卵形或长椭圆形 , 数量多。在菌丝中间或顶端形成球状厚垣孢子串生 , 病菌生长温限 4~35 ℃ , 发育适温 25~28 ℃。与典型种区别在于只侵染洋葱 , 不与马铃薯上的菌系交互侵染。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大葱

侵染部位: 整株
病害症状: 苗期至定植后 15~60 天易发病。苗期染病 : 呈立枯状。稍后发病时 , 茎盘侧部变 褐向一侧弯曲。定植后 2~4 周发病时 , 病株地上部的下叶弯曲、黄化、萎蔫 , 地下叶鞘侧部腐烂。纵向剖开 , 可见茎盘已变褐。茎盘外侧有 1~2 片鳞片褐变 , 上现白色霉层 , 白色霉层从根盘向四周扩展 , 病株易拔出。贮藏期架藏的洋葱也发病。根盘变成灰褐色 , 鳞片基部呈灰褐色至浅黄色水渍状或干腐状腐烂 , 最后病鳞茎只剩下 2~3 片外皮而腐烂。
发病规律: 病菌以厚垣孢子残存在土壤中。土壤菌量高 , 种子也可带菌。病菌在葱茎盘附近死组织及枯死根中繁殖 , 后经鳞茎伤口侵入葱株体内 , 引起发病。气温 23~28 ℃、土壤 pH 值小的砂质土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实行轮作。注意测定土壤酸碱度 , 如土壤偏酸时 , 可通过施入适量生 石灰 , 把土壤 pH 值调到 6.5~7 。 (2) 注意选用对枯萎病抗性强的品种。 (3) 育苗及栽植后要加强管理 , 避免过度干燥及高温。 (4) 发病重的地区喷淋 50% 多菌灵磺酸盐 ( 溶菌灵 ) 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50% 氯溴异氰尿酸 ( 消菌灵 ) 可溶性粉剂 1000 倍液。

总体描述: 症状 苗期至定植后 15~60 天易发病。苗期染病 : 呈立枯状。稍后发病时 , 茎盘侧部变 褐向一侧弯曲。定植后 2~4 周发病时 , 病株地上部的下叶弯曲、黄化、萎蔫 , 地下叶鞘侧部腐烂。纵向剖开 , 可见茎盘已变褐。茎盘外侧有 1~2 片鳞片褐变 , 上现白色霉层 , 白色霉层从根盘向四周扩展 , 病株易拔出。贮藏期架藏的洋葱也发病。根盘变成灰褐色 , 鳞片基部呈灰褐色至浅黄色水渍状或干腐状腐烂 , 最后病鳞茎只剩下 2~3 片外皮而腐烂。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f. sp. cepae (Hanz.) Snyd. et Hans., 称尖镰孢菌洋葱专化型 , 属半知菌类真菌。大型分生孢子梭形 , 具隔膜 2~3 个 , 两端尖 , 大小 27~46 3~5 m;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 , 单胞 , 平直或稍弯 , 大小 5~12 2.3~3.5m;厚垣孢子球形 , 顶生或间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厚垣孢子残存在土壤中。土壤菌量高 , 种子也可带菌。病菌在葱茎盘附近死组织及枯死根中繁殖 , 后经鳞茎伤口侵入葱株体内 , 引起发病。气温 23~28 ℃、土壤 pH 值小的砂质土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无公害防治法 (1) 实行轮作。注意测定土壤酸碱度 , 如土壤偏酸时 , 可通过施入适量生 石灰 , 把土壤 pH 值调到 6.5~7 。 (2) 注意选用对枯萎病抗性强的品种。 (3) 育苗及栽植后要加强管理 , 避免过度干燥及高温。 (4) 发病重的地区喷淋 50% 多菌灵磺酸盐 ( 溶菌灵 ) 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50% 氯溴异氰尿酸 ( 消菌灵 ) 可溶性粉剂 1000 倍液。

延伸阅读

西芹枯萎病


病害中文名: 西芹枯萎病
病害英文名: Celery Fusarium wil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尖孢镰孢芹菜专化型
病原学名: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Apii (Nels. Et Sherb) Snyder Hansen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尖孢镰孢芹菜专化型
病原介绍: 菌丝无色具隔膜 ; 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透明 , 纺锤形 , 多具 3 个隔膜 ; 小型分生孢子单细胞 , 无色透明 , 多具 1 个隔膜 ; 厚垣孢子单生或串生 , 梨形 , 厚垣孢子多顶生或间生 , 孢子内生。病菌发育适温 28 ℃左右 , 最高 36 ℃ , 最低 8 ℃ , 该菌只侵染芹菜。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西芹

侵染部位: 整株
病害症状: 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苗期染病 : 表现生长缓慢 , 严重的幼苗萎蔫枯死。成株染病:叶片失去光泽和生机 , 叶色暗淡 , 严重的叶片失绿或叶脉间叶肉出现黄绿相间斑驳。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根及根颈部叶柄变红 , 根系逐渐烂腐干枯。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 , 能存活多年 , 条件适宜时萌发 , 长出芽管从嫩细根侵入 , 致部分皮层腐烂 , 侵入后就在根、根颈、叶柄等维管束内存活 , 菌丝体抑制营养物质和水分向上运输。该病潜育期 20 天左右 , 地表干燥、地温上升快受害重 , 气温低于 7.7 ℃ , 高于 36 ℃发病轻,20~32 ℃易发病 ,28 ℃发病重。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 施用腐熟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 , 加强栽培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 , 增强抗病力。浇水做到小水勤浇 , 保持土壤湿润 , 防止土壤忽干忽湿或较长时间的干旱。 (2) 发病前 10 天浇灌 50% 多?硫 ( 广保 ) 悬浮剂 700 倍液或 80% 多?福?锌 ( 绿亨 2 号 ) 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50% 氯溴异氰尿酸 ( 灭菌成 ) 可溶性粉剂 1000 倍液。

总体描述: 症状 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苗期染病 : 表现生长缓慢 , 严重的幼苗萎蔫枯死。成株染病:叶片失去光泽和生机 , 叶色暗淡 , 严重的叶片失绿或叶脉间叶肉出现黄绿相间斑驳。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根及根颈部叶柄变红 , 根系逐渐烂腐干枯。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apii (Nels. et Sherb) Snyder Hansen, 称尖孢镰孢芹菜专化型 , 属半知菌类真菌。菌丝无色 , 有隔膜。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透明 , 纺锤形 , 多具 3 个隔膜 , 着生在小梗上。小型分生孢子无色透明 , 单细胞或有 1 隔膜。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 , 有的内生 , 近球形至梨形 , 单生或串生。该菌只侵染芹菜。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 , 能存活多年 , 条件适宜时萌发 , 长出芽管从嫩细根侵入 , 致部分皮层腐烂 , 侵入后就在根、根颈、叶柄等维管束内存活 , 菌丝体抑制营养物质和水分向上运输。该病潜育期 20 天左右 , 地表干燥、地温上升快受害重 , 气温低于 7.7 ℃ , 高于 36 ℃发病轻,20~32 ℃易发病 ,28 ℃发病重。无公害防治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 施用腐熟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 , 加强栽培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 , 增强抗病力。浇水做到小水勤浇 , 保持土壤湿润 , 防止土壤忽干忽湿或较长时间的干旱。 (2) 发病前 10 天浇灌 50% 多?硫 ( 广保 ) 悬浮剂 700 倍液或 80% 多?福?锌 ( 绿亨 2 号 ) 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50% 氯溴异氰尿酸 ( 灭菌成 ) 可溶性粉剂 1000 倍液。

番茄枯萎病菌


病虫害名称番茄枯萎病菌

科学分类 真菌:子囊菌门、盘菌纲、粪科菌纲、肉座菌
检疫分类外检(进境三类)

分布地区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新西兰、印度

危害性状危害番茄、啤酒花、茄、烟、豆科。病原菌从根茎和茎基部侵染,其发病初期,先在茎基部的一侧出现褐色水渍状凹陷病斑,长条形或长椭圆形,边缘略突起。病斑上方的叶片色泽减退,进而发黄,逐渐变褐色,枯死。枯死的叶片侧挂不易脱落。随着病情加重,病部朝横向和纵向扩展至茎的大半或一周均受危害,顶部叶片停止生长并出现营养阻滞性黄花,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死,最后全株死亡。此外,还可以从侧枝基部侵染,则侧枝及其上方的叶片逐步黄化枯死;病原菌从果穗基部侵入,则果穗逐渐凋萎。切开病部,可看到维管束变成浅褐色或深褐色,不发臭。高温潮湿时,病部长出粉红色霉层,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孢子梗。

生物特性孢子分为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三种类型。小型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卵圆形,单孢无色,大小为5-12m2.2-3.5m;大型分生孢子为长镰刀形或长棱形,有3-5个分割,而以3个分隔的占绝大多数脚孢基部有突起,尾孢尖且稍弯曲。孢子大小为27-46m3-4.5m。大小分生孢子都着生于分生孢子梗的顶端。厚垣孢子由菌丝细胞特化而成。细胞壁厚、单细胞,褐色,着生于菌丝顶端或间生于菌丝的某一段上。本菌丝丰茂,分隔,孢子众多。

传染途径随土壤、病残体传播。田间病菌的传播主要靠流水和带菌土壤。如用病残体和病土沤肥,就能传病。

防疫方法对可携带该有害生物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实施严格的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特别注意相关的病残体和土壤。若发现该有害生物,及时进行除害处理。

豌豆细菌性枯萎病菌


病虫害名称豌豆细菌性枯萎病菌

科学分类 细菌:薄壁菌门、假单胞菌科、假单胞菌属
检疫分类外检(进境三类)

分布地区肯尼亚、马拉维、摩洛哥、南非、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印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日本、黎巴嫩、尼泊尔、巴基斯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Voronezh、摩尔达维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保加利亚、丹麦、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意大利、荷兰、罗马尼亚、瑞士、英国、百慕大、加拿大、墨西哥、美国、阿根廷、哥伦比亚、乌拉圭、前南斯拉夫、哈萨克斯坦

危害性状危害豌豆、扁豆、香豌豆、野豌豆。接种寄主为香豌豆属、天蓝苜蓿和肛豆。病害引起花梗、花和豆荚等萎蔫枯死,导致植株猝倒,对产量影响较大。植株发病时,豌豆植株所有地上部分均会产生症状,包括叶柄、复叶、托叶、茎、卷须、花芽和豆荚,其中在茎秆和托叶上的症状最明显。在干燥且偶尔有霜冻的天气下,症状通常出现在土表面的茎部,其上形成水浸状的病斑,后期呈橄榄色至紫褐色,病斑向上扩展,侵染复叶和托叶,使叶脉变成褐色至黑色,周围组织发病形成扇形图案,然后,脉间组织变成水浸状,并逐渐变成黄色至褐色,最后叶片干枯成纸状。在多雨的夭气,复叶和豆荚上会出现病斑,初期呈圆形或卵圆形不规则的水浸状小斑点,呈深绿色,然后斑点扩大,斑点之间互相愈合成较大的病斑,但只限制在脉间,在病斑表面可能出现乳白色的菌脓,干燥后有亮光。复叶后期变黄,病斑呈褐色纸状。发病的豆荚成熟后扭曲,病斑下陷,呈绿褐色。豆荚上的病斑只限干缝隙处的一条窄带。发病种子在种脐周围形成水浸状的斑点或呈皱缩状,褐黄色。病菌向花芽扩展,导致花芽在未开放时就死亡。如果是系统侵染可能导致整个植株萎蔫枯死,但在温暖干燥的天气条件下,这种侵染受到抑制,植株上部的叶片仍保持绿色,能产生健康的花和豆荚,有时腋芽从病株的基部抽出,并能正常生长。

生物特性豌豆枯萎病菌是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不形成孢子,大小为0.7m2-3m,具1-5根鞭毛。豌豆枯萎病菌通过气孔侵染植株,伤口是病原菌引起植株严重发病的必要条件。病原菌侵染后向胞间隙扩散,井进人皮层和髓部的薄壁组织细胞中,逐渐形成细菌孔穴,病菌侵染维管束组织后,通过维管束进人叶柄、复叶和豆荚的内壁,然后经过种脐和珠孔进人种子。在收获季节,种子接触到带病的植物材料也会被感染。干燥和高温的天气抑制病害的发展,而霜冻则促进病害的发生。病叶和健康叶片的接触也会导致病害传染,昆虫可能传播病害。病菌在种子表面或种子内部至少存活10个月,在田间病残体上存活几个月。

传染途径病菌通过带菌种子作长距离传播扩散,田间发生的扩散传播主要是通过灌溉水、暴风雨、冰雹或昆虫。

防疫方法田间诊断 豌豆种子应该来自于豌豆枯萎病发生的地区和田块,同时要对母株进行检查。 种子检测 通常采用下列方法:将豌豆磨细,浸在4ml的缓冲溶液中4h,从浸泡液中离心分离病原菌。从病组织和病种子分离病原菌常采用KB培养基,如果必要的话,还可以加入硼酸、先锋霉素和放线菌酮。病原菌的鉴定比较难,因为在豌豆植株和种子上广泛存在着与该菌较接近的丁香致病型和附生的假单胞菌,要正确鉴定病原菌还要结合血清学、生理生化尤其是病菌对寄主的致病性测定等方法。 致病性测定 通过对不同豌豆品种的茎秆接种,可以确定豌豆致病型的越冬作用。 血清学检测和噬菌体试验 豌豆枯萎病菌是我国三类检疫性有害生物,EPPO将豌豆枯萎病菌列入A2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IAPSC及NAPPO也认为该病原菌具有检疫重 要性。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


病虫害名称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

科学分类 细菌:薄壁细菌门、假单胞菌科、黄单胞菌属
检疫分类内检(农业)

分布地区非洲的贝宁、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加纳、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毛里求斯、尼日利亚、卢旺达、南非、苏丹、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扎伊尔;美洲的墨西哥、古巴、巴拿马、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法属圭亚那、尼加拉瓜;亚洲的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都有分布。

危害性状最早发生于非洲(1912),现在是木薯上的一种重要病害。

生物特性病原细菌为好气性革兰氏阴性菌,不形成芽孢,无荚膜,单根极生鞭毛。在肉汁冻琼脂上菌落圆形,边缘完整,光滑,通常为黄白色,有时为黄色,在含蔗糖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菌落也更凸起。在金氏B培养基上菌落稍带白色,不产生荧光素。

传染途径带菌种苗为最主要的异地传播途径。在田间则主要借风雨和昆虫传播扩散。病菌主要通过伤口和气孔侵染,已定殖于田间的病菌主要以风雨传播,污染的刀具及耕种过程中的机械损伤也都是病菌传播流行的途径,收获时大量切割植株更有利于传播。

防疫方法产地检验 在国内调种引种前,尽量到产地作实地考察,尤其在发病适期,对繁种田块作产地检疫,十分有效且完全必要。

大葱根结线虫病


病害中文名: 大葱根结线虫病
病害英文名: Welsh onion root kn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根结线虫属
病原学名: Meloidogyne sp.
分类地位: 线虫门侧尾腺口纲垫刃目,根结线虫属
病原介绍: 雌虫和雄虫的形态明显不同,雌虫成熟后膨大呈梨形,双卵巢,阴门和肛门在身体后部,阴门周围的角质膜形成特征的花纹,叫会阴花纹,是鉴定种的重要依据。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大葱

侵染部位: 根

病害症状: 幼嫩的须根染病 , 造成根部肿大 , 根尖膨胀肿大 , 现瘤状根结。根结初为白色 , 表面光滑 , 后变成褐色 , 粗糙。剖开根结可见洋梨状白色至乳白色雌线虫。受害植株生长缓慢 , 叶尖枯死。须根少 , 有扭曲。
发病规律: 根结线虫常以 2 龄幼虫或卵随病残体遗留土壤中越冬 , 可以存活 1~3 年。翌年条件适宜 , 越冬卵孵化为幼虫 , 继续发育并侵入寄主 , 刺激根部细胞增生 , 形成根结或瘤。线虫发育至 4 龄时交尾产卵 , 雄虫离开寄主进入土中 , 不久即死亡。卵在根结里孵化发育,2 龄后离开卵壳 , 进入土中进行再侵染或越冬。
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土、病苗及灌溉水。土温 25~30 ℃ , 土壤持水量 40% 左右 , 病原线虫发育快 ;10 ℃以下幼虫停止活动 ,55 ℃经 10 分钟死亡。地势高燥、土壤质地疏松、盐分低的条件适宜线虫活动 , 有利发病 , 连作地发病重。
病害分类: 线虫
防治办法: (1) 提倡施用有机活性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 , 合理轮作。选用无病土育 苗。 (2) 根结线虫多分布在 3~9cm 表土层 , 深翻可减少为害。 (3) 大葱生长期间发生线虫 , 应加强田间管理 , 彻底处理病残体 , 集中烧毁或深埋。与此同时 , 合理施肥或灌水以增强寄主抵抗力。必要时浇灌 50% 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 (4) 提倡用 1.8% 爱福丁乳油每 m2 用量 1ml 处理土壤防治大葱根结线虫效果与棉隆 ( 必速灭 ) 相近 , 且对番茄生长有促进作用。也可用 10% 噻唑膦 ( 福气多 ) 颗粒剂 ,667m2 用量 156g 撒施。

总体描述: 症状 为害大葱、洋葱、大蒜、韭菜等根部。幼嫩的须根染病 , 造成根部肿大 , 根尖膨胀肿大 , 现瘤状根结。根结初为白色 , 表面光滑 , 后变成褐色 , 粗糙。剖开根结可见洋梨状白色至乳白色雌线虫。受害植株生长缓慢 , 叶尖枯死。须根少 , 有扭曲。病原 Meloidogyne sp. 称一种根结线虫 , 属植物寄生线虫。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根结线虫常以 2 龄幼虫或卵随病残体遗留土壤中越冬 , 可以存活 1~3 年。翌年条件适宜 , 越冬卵孵化为幼虫 , 继续发育并侵入寄主 , 刺激根部细胞增生 , 形成根结或瘤。线虫发育至 4 龄时交尾产卵 , 雄虫离开寄主进入土中 , 不久即死亡。卵在根结里孵化发育,2 龄后离开卵壳 , 进入土中进行再侵染或越冬。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土、病苗及灌溉水。土温 25~30 ℃ , 土壤持水量 40% 左右 , 病原线虫发育快 ;10 ℃以下幼虫停止活动 ,55 ℃经 10 分钟死亡。地势高燥、土壤质地疏松、盐分低的条件适宜线虫活动 , 有利发病 , 连作地发病重。无公害防治法 (1) 提倡施用有机活性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 , 合理轮作。选用无病土育 苗。 (2) 根结线虫多分布在 3~9cm 表土层 , 深翻可减少为害。 (3) 大葱生长期间发生线虫 , 应加强田间管理 , 彻底处理病残体 , 集中烧毁或深埋。与此同时 , 合理施肥或灌水以增强寄主抵抗力。必要时浇灌 50% 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 (4) 提倡用 1.8% 爱福丁乳油每 m2 用量 1ml 处理土壤防治大葱根结线虫效果与棉隆 ( 必速灭 ) 相近 , 且对大葱生长有促进作用。也可用 10% 噻唑膦 ( 福气多 ) 颗粒剂 ,667m2 用量 156g 撒施。

大葱苗期立枯病


病害中文名: 大葱苗期立枯病

病害英文名: Welsh onion seedling Rhizoctonia r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立枯丝核菌
病原学名: Rhizoctonia solani Khn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无孢目,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
病原介绍: 初生菌丝无色 , 直径 4.98~8.71 m, 分枝呈直角或近直角 , 分枝处多溢缩 , 并具 1 隔膜 , 新分枝菌丝逐渐变为褐色 , 变粗短后纠结成菌核。菌核初白色 , 后变为淡褐或深褐色 , 大小 0.5~5mm。菌丝生长温度最低 4 ℃ , 最高 32~33 ℃ , 最适 23 ℃ ,34 ℃停止生长。菌核形成适温 23~28 ℃。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大葱

侵染部位: 整株


病害症状: 多发生在发芽之后半个月之内。1~3 叶期幼苗近地面的部位软化、凹陷溢缩 , 白色至浅黄色 , 病株枯死。严重的幼苗成片倒伏而死亡。湿度大时 , 病部及附近地面长出稀疏的蛛丝状褐色菌丝 , 即病原菌菌丝体。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 , 且可在土中腐生 2~3 年。菌丝能直 接侵入寄主 , 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病菌发育适温 24 ℃ , 最高 40~42 ℃ , 最低 13~15 ℃。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病菌除为害茄果类外 , 还可侵染黄 瓜、豆类、白菜、油菜、甘蓝等。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加强苗床管理 , 注意提高地温 , 科学放风 , 防止苗床或育苗盘高温高湿条件出现。 (2) 苗期喷洒植宝素 7500~9000 倍液 , 或 0.1%~0.2% 磷酸二氢钾 , 可增强抗病力。 (3) 种子处理。提倡用 30% 苯噻氰 ( 倍生 ) 乳油 1000 倍液浸泡种子 6 小时后带药催芽或直播。也可用 3.5% 咯菌腈?甲霜灵 ( 满地金 ) 悬浮种衣剂拌种。每 kg 种子用药 4~8ml , 对水 100ml 混匀后倒在种子上 , 迅速搅拌至分布到每粒种子上。 (4) 苗床或育苗盘药土处理。可单用 30% 多?福 ( 苗菌敌 ) 可湿性粉剂 ,1m24g 与 15~2Okg 细土混匀或 40% 拌种双粉剂 , 1m2 苗床施药 8g。 药土处理方法同菜苗猝倒病。也可把 1g 绿亨 1 号精品对细土 15~20kg, 将 1/3 施在苗床内 , 余下 2/3 播种后盖土。 (5) 苗床或育苗盘??g 与 15~2Okg 细土混匀或 40% 拌种双粉剂 , 1m2 苗床施药 8g。 药土处理方法同菜苗??病。也可把 1g 绿亨 1 号精品对细土 15~20kg, 将 1/3 施在苗床内 , 余下 2/3 播种后盖土。 (5) 发病初期喷淋 20% 甲基立枯磷乳油 ( 利克菌 ) 1200 倍液或 95% 恶霉灵原药 ( 绿亨 1 号 ) 精品 3000 倍液、 72.2% 霜霉威水剂 800 倍液加 50% 福美双 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30% 苯唑氰 (倍生) 乳油 1200 倍液 ,1m2 施药液 2~3L 。视病情隔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

总体描述: 症状 多发生在发芽之后半个月之内。1~2 叶期幼苗近地面的部位软化、凹陷溢缩 , 白色至浅黄色 , 病株枯死。严重的幼苗成片倒伏而死亡。湿度大时 , 病部及附近地面长出稀疏的蛛丝状褐色菌丝 , 即病原菌菌丝体。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hn, 称立枯丝核菌 , 属半知菌类真菌。该菌不产生孢子 , 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初生菌丝无色 , 后为黄褐色 , 具隔 , 粗 8~12 m , 分枝基部缝缩 , 老菌丝常呈一连串桶形细胞。菌核近球形或无定形 ,0.1~0.5mm, 无色或浅褐至黑褐色。担孢子近圆形 , 大小 6~95~7 m。 有性态为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Donk., 称瓜亡革菌 , 属担子菌门真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 , 且可在土中腐生 2~3 年。菌丝能直 接侵入寄主 , 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病菌发育适温 24 ℃ , 最高 40~42 ℃ , 最低 13~15 ℃。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病菌除为害茄果类外 , 还可侵染黄 瓜、豆类、白菜、油菜、甘蓝等。无公害防治法 (1) 加强苗床管理 , 注意提高地温 , 科学放风 , 防止苗床或育苗盘高温高湿条件出现。 (2) 苗期喷洒植宝素 7500~9000 倍液 , 或 0.1%~0.2% 磷酸二氢钾 , 可增强抗病力。 (3) 种子处理。提倡用 30% 苯噻氰 ( 倍生 ) 乳油 1000 倍液浸泡种子 6 小时后带药催芽或直播。也可用 3.5% 咯菌腈?甲霜灵 ( 满地金 ) 悬浮种衣剂拌种。每 kg 种子用药 4~8ml , 对水 100ml 混匀后倒在种子上 , 迅速搅拌至分布到每粒种子上。 (4) 苗床或育苗盘药土处理。可单用 30% 多?福 ( 苗菌敌 ) 可湿性粉剂 ,1m24g 与 15~2Okg 细土混匀或 40% 拌种双粉剂 , 1m2 苗床施药 8g。 药土处理方法同菜苗猝倒病。也可把 1g 绿亨 1 号精品对细土 15~20kg, 将 1/3 施在苗床内 , 余下 2/3 播种后盖土。 (5) 发病初期喷淋 20% 甲基立枯磷乳油 ( 利克菌 ) 1200 倍液或 95% 恶霉灵原药 ( 绿亨 1 号 ) 精品 3000 倍液、 72.2% 霜霉威水剂 800 倍液加 50% 福美双 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30% 苯唑氰 (倍生) 乳油 1200 倍液 ,1m2 施药液 2~3L 。视病情隔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

章丘大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章丘大葱是山东章丘的名特优产品,以其植株高大、营养丰富、味道甜美、品质优良而享誉国内外,被誉为世界葱王,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章丘大葱株高120厘米左右,葱白长50~60厘米,横径3~5厘米,单株重0.5~1千克,不易抽苔和分蘖,葱白肥大,洁白柔嫩,辣味稍淡,微露清甜,脆嫩可口,味道鲜美。其商品性好,耐贮运,经济效益高,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优质大葱品种。
1. 育苗
(1)苗床准备
苗床地不可重茬。苗床要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近3年未种过葱蒜类蔬菜的沙壤土田地。
前作收获后,深翻施肥,一般做成宽(连沟)1.4米的高畦。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6000~800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浅耕细耙,整平作畦。
(2)种子处理
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分钟,捞出洗净晾干后播种。或放在55℃温水浸种25~30分钟,浸泡时要不断搅动,使种子受热均匀。浸泡结束后,随即用清水洗1遍,再放在20~30℃的水中泡2小时,捞出后即可播种。经浸种后的种子可提前1~2天出苗。
(3)播种
春播一般选在3月中旬~4月上旬,用当年新籽撒播,每667平方米大葱用种量为200克。播前畦内浇足底水,水充分渗完后,种子掺细干土或细沙均匀撒种,播种后覆土厚度1.5~2厘米,之后覆地膜或扣拱棚以增温保墒,保持土壤水分充足,加快出苗。
(4)苗期管理
一般播后6~8天苗出齐时揭去覆盖物。幼苗期植株生长量少,叶片蒸腾小,一般不需要浇水。出苗后到3叶期,要控制肥水,使根系发育缝壮。当葱苗有8~9片叶时应停止浇水,锻炼幼苗准备定植。幼苗期要做好间苗工作,第1次间去密度较大的苗,第2次定苗,去病苗、劣质苗,并拔除杂草。
2. 定植前准备
(1)地块选择
种植大葱忌重茬,最好前茬为非葱蒜类蔬菜。大葱怕涝不怕旱,要选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大葱。可以4小时内雨水能否渗排为参数选地。大葱要求中性土壤,栽培允许的pH值范围是5.9~7.4。
(2)整地施肥
地要深耕细耙,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撒施优质有机肥4000千克.尿素6.5千克过磷酸钙45千克、硫酸钾10千克。定植前按行距开沟,沟深30厘米,沟内再集中施用磷钾肥,刨松沟底,肥土混合均匀。
3. 定植
(1)定植期
定植期一般选在6月上、中旬。在定植适期内定植越早越好,可使葱苗在高温和雨季来临之前已缓苗返青,立秋转凉前已形成强大根系,并很快进入葱白生长盛期,以获得高产优质。
(2)定植密度
将选好的葱苗抖去泥土,按大、中、小苗分开定植。大苗宜稀,小苗宜密。每667平方米定植12000~22000株,行株距60~80厘米5~6厘米。
(3)定植方法
干插法:在开好的葱沟内,将葱苗插入沟底,深度以露心为宜,两边压实后再浇水。也可采用湿插法,即先浇水,后插葱。
4. 田间管理
(1)中耕锄草
定植缓苗后,天气逐渐进入炎热夏季,植株及根系生理机能减弱,处于半休眠状态,促进根系发育是管理关键,若天气不十分干旱,一般不宜浇水,应加强中耕除草,疏松表土,蓄水保墒。遇大雨及时排水,以防葱沟积水,高温高湿而导致烂根、黄叶、死苗。
(2)浇水
进入8月份秋凉以后,昼夜温差加大,大葱开始旺盛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即可开始浇水。浇水应注意轻浇,早晚浇,以后随植株旺盛生长而逐渐增加浇水次数,保持地面湿润,收获前1周停止浇水。
(3)追肥
大葱比较喜肥,与其他蔬菜一样,对氮素的反应很敏感,施用氮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追肥一般在秋凉后,结合浇水、培土进行。要掌握好有机肥料与速效化肥配合施用。第1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土杂肥4000千克于垄背上,或施用饼肥150千克或炕洞土3000千克,施后随即浅锄1次,并浇水1次。过15天左右追第2次肥,浇施人粪尿750千克,或撒施草木灰100千克、腐殖酸铵3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施肥后结合深锄,进行培土,随即浇水。再过25~30天进行第3次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氮素化肥15~25千克,追肥后浇水、培土,此时葱白迅速增重而充实,直至收获。如果土壤肥力较高,底肥充足,可不进行第1次追肥。生长期较短和土壤保肥力好的地区,可免去第3次追肥。每次追肥后应及时灌水并结合培土,促使肥料分解,供根系吸收利用。
(4)培土
在肥水供应充足的同时,培土是大葱栽培管理的重要环节。培土可以防止葱棵倒伏,软化叶鞘和增加葱白长度。
一般在缓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少量覆土。因前期覆土量少,在雨季来临时种植沟还未填平,因此应注意防涝工作,雨后及时排水。培土在秋凉后开始进行,以后每隔半个月培土1次,从8月中、下旬到9月下旬共培土4次。
培土需在上午露水干后、土壤温度不高时进行,如土温过高,湿度过大,则易引起烂茎。在第1、2次培土时,植株生长缓慢,培土应较浅,第3、4次培土时,植株生长迅速,培土易较厚。每次培土厚度均以叶身和叶鞘交界处为宜,且不可埋没心叶,以免影响生长。
5. 收获
大葱的收获期,因地区气候差异而稍有不同。一般当外叶生长基本停止,叶色变黄绿,在土壤封冻前15~20天为大葱收获适期。收获时用四齿或铁锹先掘开垄台的一侧,露出葱白,再轻轻拔出。忌生拉硬拽,拔断葱白。
收获后的大葱应抖净泥土,摊放在地里,每2沟葱并成1排,放于阳光充足和干燥的地方进行晾晒。切不可堆放,以防发热腐烂。待叶片柔软,须根和葱白表层半千时,除去枯叶,分级捆绑,每捆7~10千克,贮于冷凉干燥处,以便随时上市销售。大葱收获时还应避开早晨霜冻,应待日间气温上升,葱叶解冻时再收获。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即深翻暴晒土壤、与农作物轮作等,可选用小麦、大麦、马铃薯、春甘蓝、越冬菜为前茬。采取物理防治,即采用杀虫灯或诱虫板等。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时为保证食品安全,应选用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且要严格遵守用药安全间隔期。
1. 潜叶蝇
主要为害叶片。幼虫潜入叶组织中蛀食叶肉,在表皮下形成虫道,呈白色曲线状,严重时成乱麻状,葱叶失绿,影响作物生长。药剂防治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阿维菌素杀虫单微乳剂或l0%灭蝇胺悬浮剂,效果都很好。
2. 葱蓟马
主要为害叶片,吸食叶肉形成白点,严重时因失绿整片叶呈灰白色。药剂防治可选用2.5%多杀霉素悬浮剂、25%噻虫嗪(阿克泰)可分散粒剂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3. 葱地种蝇
主要在地下为害葱白、茎盘和根,形成茎部腐烂和叶子枯萎,造成缺苗断垄。药剂防治,可用4.5%高效氯氰乳油、2.5%溴氰菊酯喷雾杀成虫或50%辛硫磷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灌根杀幼虫。
4. 大葱紫斑病
主要侵害叶片和花梗,偶可为害鳞茎。发病初期,病斑小,后逐渐变大,呈梭形或枣核形,最大病斑长达6~7厘米,稍凹陷呈暗紫色,故称紫斑病。药剂防治,可选用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或64%恶霜灵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等。
5. 大葱霜霉病
叶片和花梗上出现黄白色长椭圆形大病斑,似水浸渍状,表面上有白色霉层,后变为绿色或暗紫色,叶片加厚、变黄而弯曲,叶下垂而干枯。药剂防治可用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或72.2%普力克水剂。
6. 大葱锈病
俗称红疽,是大葱产区的毁灭性病害。病斑发生在管状叶和花茎的表面,初为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随叶脉方向直立,色深黄逐渐变为橙褐,隆起、散生,斑点大小不一。患病植株黄萎、干枯,以至倒伏,造成减产。药剂防治,可用12.5%晴菌唑乳油、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
采用药剂防治时,为避免病虫害产生抗性,保证防治效果,药剂应交替轮换使用,同类型药剂不能连续使用。喷药时要均匀周到,整个植株和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