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以下是为您提供的《西瓜蔓枯病、炭疽病和枯萎病怎么防治》一文,欢迎您的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大棚设施和露天农田种植的西瓜,如何防治蔓枯病、炭疽病和枯萎病等病害?

蔓枯病

症状:西瓜叶子受害时会出现黑褐色小斑点,以后成直径1~2厘米的病斑,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圆形,黑褐色或有同心轮纹。发生在叶子上的病斑一般成弧形,老病斑上出现小黑点。

防治方法:创造较为干燥、通风透气的环境,并注意合理施肥,同时在选择种植地时,需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地种植,防止大水漫灌。

特别是在下过大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涝,进行植株调整,使之透风透光良好,施足量的有机肥,增加有机肥料,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

炭疽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蔓、叶柄和果实。幼苗受害时,叶子边缘出现圆形或半圆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外围常有黑褐色病圈,病斑上有黑色小斑点,发展到幼茎基部变为黑褐色。西瓜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其发病适宜温度在22~27度;10度一下,30度以上时,病斑停止生长。

防治方法: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膜下滴灌等节水栽培防病技术,适时浇水施肥,避免雨后田间积水,保护地在发病期间适当增加通风时间;发病初期,可采用以下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25%醚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30%笨噻硫氰乳油1000~1500倍液;25%臭菌腈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兑水喷雾,视病情可隔7~10天喷一次。

枯萎病

症状:此病在西瓜整个发育期都可以发生,苗染病时,根部变为黄白色,根须少,子叶枯萎,针叶呈现骤缩,枯萎发黄,茎基部变淡黄色,倒伏枯死。成株期发病时,病株生长缓慢,须根少,主枝有下向上逐渐萎缩,呈现脱水状态早晚可恢复,几天过后,全株枯萎致死。

防治方法:可与其他作物轮作。酸性土壤要多施石灰,以改善土壤的酸碱度,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减少根系伤口,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浸灌,适当多中耕,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使根部生长茁壮,增加抗病能力,结瓜期间,应分期施肥。直播瓜田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千克每亩+40%拌种双粉剂1千克每亩,兑入25~30千克细土或者粉碎的饼肥,于播种前撒于定植穴内,与土混合后隔2~3天播种。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西瓜蔓枯病、炭疽病和枯萎病怎么防治》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延伸阅读

夏威夷椰子茎枯病


病害名称夏威夷椰子茎枯病

关键词 夏威夷椰子、茎枯病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茎基部,初见灰褐色病变,后在茎节上或茎节两侧生出排列不均匀的小黑点,近圆形,中心灰色,整体外缘黑色。严重时病部变灰褐色,造成全株枯死,影响观赏。该病多出现在秋末冬初。

病原
Phomopsis diachenii Sacc.称迪氏拟茎点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近圆形,黑褐色,孔口不明显,直径12.8m,分生孢子器大小71.4~140.363.8~114.8(m),平均为95.679.9m。分生孢子两型,披针形和纺锤形,单胞,偶l隔,淡褐色,披针形大小7.7~20.41.0~1.5(m),平均13.31.3m,纺锤形10.2~15.32.55~3.06(m)。主要为害夏威夷椰子。

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部病组织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风雨或淋水传播,溅到夏威夷椰子茎上,遇有温湿度适宜即萌发侵入,经数天潜育即发病。分生孢子器成熟后,遇有潮湿的天气,从孔口排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生活力强,在高湿条件下,可不断进行再侵染。湿气滞留或盆中积水或贮运途中温度偏低易诱发该病。

防治方法
1. 精心养护。注意清除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侵染源。

2. 雨季要注意降低湿度,以减少发病。

3. 发病初期喷洒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50%施保功或使百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金针菇黑头病(褐斑病)的症状与防治


怎样辨别和防治金针菇的黑头病?金针菇黑头病也称细菌性褐斑病,对金针菇生产影响很大。病菌一般只浸染子实体表面的组织。子实体被浸染初期,菌盖表面出现小的黄色或苍褐色的变色区,后变成暗褐色的凹陷病斑,病斑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加深并毗连成不规则形的大型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有一薄层菌液,发出臭味,干燥后,菌盖开裂,形成不对称的子实体。金针菇菌盖病斑外围色较深,呈深褐色,潮湿时中央灰白色,干燥时中央部分凹陷;菌柄上的病斑菱形,褐色,有轮纹,外面一圈色较深。在发病严重的情况下,病斑连成一片,使菌柄全部变成褐色,不能直立,有黏液,最后整朵菇变为黑褐色甚至腐烂。

金针菇黑头病的发生条件

该病发生的内因是品种的不抗病性,外因是高温、高湿或喷洒的不干净水把细菌带到了子实体上。菌盖表面长时间有水滴或湿度过大极有利于该病的发生,通风不畅能加剧病害的发展,中温条件适合发病。

金针菇黑头病的防治措施

保持菇场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病菇和废料;菇房、床架、用具等用前要用金星消毒液50倍液或2%的漂白粉溶液等彻底消毒,尤其是原发病害较重的菇棚更要重视消毒;拌料时应将疣霉净按1∶1000的比例对水拌料,不可用高毒、高残留的防污剂;

注意:金针菇栽培时培养料应彻底灭菌

金针菇出菇期控制出菇室温度在15℃以下,避开高温高湿时出菇,高温时加强通风散热,如果气温突然升高,要采取降温措施,如开窗、揭膜、遮阳等,但要注意菇房内温度波动不能过大,防止水汽凝结,产生水膜;发现病菇要及时摘除,并立即加大通风量,暂停或减少喷水,迅速降低温度,并用药控制病害发生程度,如可向料面喷洒5%的石灰水上清液,也可喷洒每毫升100~200单位的链霉素溶液或300单位的土霉素溶液,施药前后菇床停水1天,间隔3~4天再次用药,连续用3次以上,能有效控制病害蔓延。发病严重时,应先清除病菇,清理料面或覆土后再按上述方法喷药。

荔枝病是什么 荔枝病的症状


1 荔枝病是什么 荔枝病,就是空腹时大量食用荔枝,果糖转化成大量的葡萄糖,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大量胰岛素,从而给肝脏传递错误的信号,引发的低血糖症。轻者头晕恶心、腹痛腹泻、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等症状,重者嗜睡昏迷、抽搐、四肢瘫痪、心律不齐、血压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2 荔枝一次吃多少合适 老人小孩每次不超过5颗。成人每天的食用量也不要超过300克。

如果过量食入荔枝,那么就有过多的果糖进入人体血液,“改造”果糖的转化酶就会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果糖充斥在血管内却转化不了能被人体利用的葡萄糖。与此同时,进食荔枝过量影响了食欲,使人体得不到必需的营养补充,致使人体血液内的葡萄糖不足,就会导致荔枝病。

3 吃荔枝的注意事项 1、充分浸泡和清洗荔枝壳表面的保鲜剂及农药。

2、每日进食荔枝一般不超过300克。

3、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饭后半小时再食用。

4、对荔枝过敏的人、糖尿病患者及阴虚火旺者要禁食或慎食。

5、适量服用绿豆汤或绿茶水以减少荔枝的上火症状。

6、因进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者,要适量补充糖水,症状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梅黑星病


病害名称梅黑星病

异名梅疮痴病


分布我国各梅产区。

寄主梅、李、杏、桃、扁桃、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

发病症状
主要发生在枝、叶和果实上。

(1)枝干:新梢受害,病斑初期为紫褐色,秋后逐渐变为暗褐色,中央变为灰色,圆形或椭圆形,大小3-6mm,在病斑上产生暗色小茸点(分生孢子丛)。

(2)叶片:初期在叶背发生不规则圆形或多角形小斑,其后变成淡褐色或紫红色。病斑小,直径最大为6mm。最后病部脱落而形成穿孔。此外,叶中脉上可形成长条状、暗褐色病斑。

(3)果实:果实多在果肩部发病,病斑初期为暗绿色的圆形小点,其后逐渐扩大至直径2-3mm的圆斑。果实着色时,病斑变为紫黑色或黑色。病斑密集时可相互聚合成片。由于为害只限于果实表皮,不深入果肉,因此当病斑下层组织木栓化,而果肉仍继续生长时,便使得病果龟裂。果梗受害,引起果实早期脱落。

病原
嗜果枝孢 Cladosporium corpophilum Thum.,属半知菌亚门。无性世代为嗜果黑星菌Venturia carpophila E. Fisher。

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在枝梢的病部越冬,4-5月份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分生孢子萌发后形成芽管,直接穿透寄主表皮的角质层侵入。叶被侵染主要是从叶背侵入。侵入后的菌丝在寄主角质层与表皮细胞的间隙扩展,定殖。

2.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品种中,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易发病。(2)环境:春季温度达10℃以上时,枝梢上的病斑开始形成分生孢子,20-28℃是最适温度,多雨和潮湿天气有利于孢子的传播和萌发,因此,凡是春季及初夏雨水多、湿度高的年份或地区,病害发生重。(3)栽培:地势低湿,荫蔽或定植过密,枝叶茂盛的果园,也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在病害流行地区,建园时应考虑选用抗病品种。②及时剪掉病枝,清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③地势低洼地,应注意开沟,排除积水。适当整枝修剪,促使树冠通风透光良好,减轻发病。

(2)药剂防治:①开花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铲除或减少枝梢上的越冬菌源。②落花2-4周到6月初喷波美0.2-0.4度石硫合剂,或65%代森锌WP 500倍液,或50%福美锌WP 500-8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SC 500倍液,或50%混杀硫SC 500-600倍液,或50%苯菌灵WP1500倍液。每间隔半月喷1次。③另外,果实生长期用50%多菌灵WP 7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WP 1000倍液,或65%抗霉灵WP1500-2000倍液,或65%甲霉灵WP 1000-1500倍液,或硫酸锌石灰液(0-5∶1∶100)。防治3次,在果实采收后,为了减少新梢被害,可继续喷射2-3次药剂。

鸭梨黑皮病


病害名称鸭梨黑皮病

发病症状
梨果在贮藏期,病部果皮表面产生不规则的黑褐色斑块,严重时连成大片,甚至蔓延到整个果面,表皮下果肉却正常,不变褐,基本不影响食用,仅影响外观和商品价值。

病原鸭梨黑皮病是贮藏中、后期极严重发生的生理病害。

发生规律
贮温过高或过低,采摘过早,二氧化碳过高都会加重黑皮病的发生。采摘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机械损伤、降水量、气候等也对黑皮病有很大影响。其发病机理与苹果虎皮病类似。采收期、树龄、果实大小、包装和码垛形式、库房通风量等,都是发病的因素,如果不当都会加重黑皮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1.采摘:适期采摘,采前树上单果套袋。

2.生长期防治:采用外施抗氧化剂(保鲜纸、保鲜网套包果和药剂浸果)是防止黑皮病,延长货架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可用保鲜纸包果,或用0.3%-0.4%乙氧基喹喷包果纸包果和喷纸箱隔板。

3.贮藏期防治:控制贮藏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增大通风量,维持适宜的贮藏温湿度;贮藏时高速码垛形式,加大通风首,适时倒垛,加强库内通风。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