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炭疽病是一种高温型真菌性病害,在本地草莓生产上危害逐年加重。近年来宁波市推广种植章姬、红颊品种后,使炭疽病发生急剧增加,在夏秋草莓育苗期普遍发生,导致大批死苗,对草莓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危害,笔者于2005~2007年通过观察试验对炭疽病的发病特性及危害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并在防治措施上进行了探讨。

1 发病症状

草莓炭疽病能侵染草莓匍匐茎、叶柄、叶片及根颈等所有部位。当前本地种植的草莓品种章姬,红颊的根颈更易受侵染,病菌也从叶腋部、匍匐茎的切断部及根部等处感染,根颈一旦被侵染,植株就萎焉枯死。切断根颈可见从外部向内褐变,但导管部不褐变。其症状酷似疫病,根颈发病又似根腐病.但两者区别是炭疽病侵染部位由外向内单边或多边发展,而根腐病只发生在茎基部中间。用显微镜观察褐变最重部位,可看清炭疽病菌的分生孢子,因而能与疫病和根腐病相区别。章姬,红颊等品种也多发叶斑病,轮纹病,与炭疽病叶片发病症状相似,但轮纹病在叶片上产生轮纹,叶柄及匍匐茎上的病健交界处变成红色圈,而炭疽病的病斑呈黑色,病健交界处界限分明,在叶柄及匍匐茎上稍呈凹陷且易折断。当病症发展时,轮纹病的病斑上形成小黑点(分生孢子壳),而炭疽病菌在高温下病斑上会出现粉红色孢子堆。严重时同一植株会同时感染轮纹病和炭疽病,由于轮纹病的发生,植株的抗病性减弱,所以更易导致双重侵染。

2发生环境

本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一般6~9月(即母本育苗圃到定植后)均会发生,每年发生最严重时期为8月~ 9月上中旬(即苗圃和苗假植期到定植期),由于假植和定植时迁苗断根.病菌更易从茎叶伤口侵染,加上8、9月是高温暴雨季节,因此,露地育苗在假植苗床上发病严重,有时会导致大批死苗而造成生产上缺苗。

该菌发育适温为30℃左右,而高温条件下更宜发病,特别是闷热的高温雷阵雨和台风暴雨后会引起突发性传播和侵染。在夏季高温期一旦感染很快发病。经过几天植株就凋萎枯死。此外,连续降雨或多灌水也会增进发病,地下水位高的水田比旱田发病多,从灌水方法看,喷灌比地表滴灌的发病增多,经常沟灌,特别是漫灌更有利于该病发生。

对一些抗病品种而言,如丰香在母本苗圃内匍匐茎即使发病,切取子苗仍可使用,但章姬.红颊等感病品种,如在母本苗圃内发生病株,就会侵染四周母株,因而发病株四周的母株都不能使用。假植苗床上也同样,发病株四周的植株都会被感染。当把表现无病株移植到生产田后,如前期尚未明显发病,在大棚膜覆盖后、气温升高时,虽不如夏秋季那样急剧发病,但植株也会出现慢性凋萎及枯死。在生产田前期的发病期为9~12月,进入1月(低温)后病菌活动受抑制,停止发病。个别年份到1月仍有少量植株发生枯死。到4月下旬气温上升时,有的带病植株会出现凋萎及枯死。由此可见,本病虽在高温期易发生,但在已有菌源感染情况下,生产田在温度较低时也有发生。

3传播途径

3.1 初侵染源 初侵染源除带菌母株外,还有土壤中的病株残体,带菌母株在露地气温低时不发病,从6月起,随气温上升,发病的可能性增大,病株残体上的病菌在夏季高温时形成分生孢子进行传播。

3.2孢子侵染 匍匐茎、叶柄,根颈等病斑上形成的分生孢子,随雨水及灌水进行再侵染,因风和雨的强度不同,虽有差异,但一次降雨有时就能使孢子扩散距离达lm以上。遇台风、暴雨天气,传播范围更大。据近几年试验调查,在夏季2周内有时能传播到6m远的植株上。

3.3其他 病菌从匍匐茎的切口.摘叶后的根颈伤口等处感染。从植株生长情况看,植株嫩绿茂盛且子苗密度高的田块比植株老健苗稀少的感染快.发病重。

4防治对策
4.1农业防治

4.1.1 选用无菌健壮母株。因带菌母株为初侵染源,故要选择无病母株,在无病地块种植。在冬季,露地育苗因母株处于低温条件下,即使感染病菌,因尚未发病,很难辨别是否带菌。因此,切勿将母株栽在草莓大棚的周围邻地,如有土地条件.应在隔离的无病菌地块上种植。

4.1.2加强露地育苗栽培管理。栽植地要选在排水良好且土壤保湿性较好,上年种水稻的土地上.苗圃内作中间高两边低的高畦。为防止高温对植株生长的制抑和炭疽病的危害,利用春季早期适宜的气温多发苗,母苗宜在3月上旬定植。在栽植母株时,要保持充分的株距,注意不要密植。在施肥上要做到合理施肥,做到氮,磷,钾合理搭配.不要偏施和重施氮肥,防止植株过于嫩绿和茂盛。对匍匐茎多且繁茂的苗床,后期分枝、茎蔓要及时摘除,如后期子苗密度高时,应及时剥除老叶、病叶,保持通风透光。此外,不应在高温期间经常性地喷灌植株表面,以地表滴灌为宜,如没有滴灌条件,可采用早晚沟灌办法,但切不可漫灌,水分不要过量。如发现病株,必须连同邻株立即铲除,并远离栽植地烧毁或深埋。

4.1.3采用保护设施育苗。本病的分子孢子常通过雨水淋打而散布。所以避雨遮阳栽培是一项极有效的防治对策。近两年试验表明,对章姬、红颊等感病品种进行大棚避雨遮阳保护地育苗,炭疽病感染轻,对控制本病发生有显著效果,与露地育苗相比,成苗率提高70%以上。

4.2 药剂防治 近两年药剂试验表明,当前对本病防效较好的是眯鲜胺类药剂,可用50%世乐1000倍液或70%炭润800倍液防治,也可用50%使百功1000倍液或40%诺炭宁 800一1000倍液防治。但这些药剂只能用来预防,在发病后喷洒则效果很低。因此,一定要做好经常性的药剂预防,在夏秋育苗期要每隔l周喷洒1次,在雨前和雨后一定要及时防治,特别是台风暴雨过后要抓紧喷药,喷药最好采用洒水壶喷洒,能达到淋洗叶片的病菌,污泥浆和土壤杀菌的作用。在做好药剂防治的基础上.可结合矮壮调节剂喷施。掌握在高温来临之前(即6月底~7月上旬),在子苗基本布满苗床时用多效唑100mg/L喷施l一2次,控制徒长,促使子苗矮壮老健,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能有效控制炭疽病发生。

5结论

目前对草莓炭疽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病药剂,应将从母本圃移栽到假植床作为预防重点,要多次防治,且要向根部喷洒足量药剂,特别是在假植床上因迁苗摘叶断根后更会感染病菌,必须在疏除下部叶片后采用药剂浸根或喷洒的方法,这样,对预防病菌侵染有显著效果。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