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葡萄枝条黑死病

分布该病害最早是1974年在匈牙利的托卡伊观察到的。意大利等地也有报道。

发病症状
植株维管束受害,水分运输受阻,叶片出现轻微的褪绿,严重的叶片出现萎蔫。该病也可引起严重的果实和果穗腐烂,接近成熟时,病果呈暗褐色、干缩成僵果,严重的可造成25%-30%的损失。

在受侵染的当年新生枝条的木质部出现细的黑色条纹,条纹初始约3-5 mm宽,随后纵向和横向扩展,纵向扩展较迅速。黑色的组织将失去功能导致坏死。感病木质部的外部树皮也坏死。树干的自然裂口处可形成单一或大量的黑色颗粒状分生孢子器。发病的植株不能打破休眠或生长季节出现急性萎蔫。

病原
病原为Botryosphaeria stevensii Shoem. [syn. Physalospora mutila (Fries) N. E. Stev.],anamorph Sphaeropsis malorum Berk. [syn. Diplodia mutila (Fries) Mont.]。菌丝起初无色,后期呈褐色,分生孢子器在死的皮层组织内单生或聚生,直径130-195 m,分生孢子器具长喙,喙长33-195 m,顶端有孔口,器壁呈深褐色较厚。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呈圆筒状,壁较厚、光滑。

发生规律
B. stevensii可以在葡萄的病枝干上越冬,分生孢子器在春、秋雨季形成。病原菌可以通过机械伤口侵染组织。15-26℃可以发生侵染,最适温度是23-26℃。

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该病害的研究较少,可以采取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