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桃根结线虫病

异名桃根瘤线虫病


分布我国南北桃产区都有分布。

寄主范围广泛,几乎包括所有的蔬菜、多种果树和花卉等。

发病症状
(1)根部:根部形成根瘤,开始较小,直径约0.3cm,白色至黄白色,以后继续扩大,但很少超过1.27cm。瘤呈节结状或鸡爪状,黄褐色、表面粗糙,易腐败。发病植株的根较健康植株的根短,侧根和须很少,发育差。根结线虫的鉴定,需要检查瘤上的雌成虫。由根结线虫危害引起的小瘤与根癌细菌引起的瘤颇相似,但根结线虫为害时不产生较大的根颈瘤和大根瘤。

(2)茎部:重病株抽梢少,梢短而纤细。

(3)叶片:发病较重的植株叶片黄瘦,缺乏生机,似缺肥状。

(4)果实:果小而少,肉硬。

(5)全株:发病较轻的地上部分症状不明显,重病株地上部树势衰颓,长势差或极差。幼苗受害生长停滞乃至枯死。

病原
南方根结线虫 Meloidoyne incognita(Kofoid white)Chitwood、爪哇根结线虫 M. javaica(Treub)Chitwood、北方根结线虫M. hapla Chitwood和花生根结线虫 M. arenaria。属于垫刃目,异皮科,根结属。主要是南方根结线虫2号生理小种。

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

线虫以2龄幼虫在土中越冬,或雌虫当年产的卯不孵化,留在卵囊中随同病根留在土中越冬。第2年环境适宜时越冬卵孵化为幼虫,或越冬幼虫伺机由根冠上方侵入寄主的幼根。2龄幼虫在根结内生活经3次蜕皮发育为成虫。雌雄成虫交尾后或雌虫营孤雌生殖,产卵于胶质卵囊中。1龄幼虫在卵内孵化,2龄幼虫破壳而出,离开植物体到土中,进行再次侵染或在土中越冬。田间主要通过病土、病苗和灌溉水传播,农事操作及农具携带也能传播。

2.发生因素

(1)环境:地势高而干燥、结构疏松、含盐量低而呈中性反应的砂质土壤易发病,土壤温度高发病重。(2)栽培:连作地发病重,连作期限愈长为害愈严重。

防治方法
(1)检疫:禁止病区苗木调入或调出,即无病区不从病区调入苗木,病区不向无病区输出苗木,对外来苗木必须进行检疫,要杜绝私人购进苗木的现象。一旦发现带病苗木,必须立即彻底销毁,防止病苗进入无病区及新区。

(2)农业防治:①根据不同寄主类型,选用抗、耐病品种。发病重地区可改种其他抗性作物。②采用无病土育苗和行间深耕翻晒土壤。彻底处理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合理施肥和灌水,对病株有延迟其症状表现的作用或减轻损失。对生产上已衰退或者不能用药剂处理的果园,应考虑重新栽植。

(3)物理防治:温水处理携带线虫的植物材料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技术。在约50℃的条件下,线虫的代谢活动基本停止,直至死亡。不同种的植物和线虫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需通过预试验来确定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以达到既消毒彻底、又不影响植物生长的目的。也可利用太阳能杀死线虫在盛夏季节。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潮湿土壤上,太阳能使土壤升温,杀死土壤中的线虫、病原和杂草种子。用吸光能力强的黑色薄膜覆盖,杀伤效果最好。

(4)生物防治:利用生防制剂防治线虫.如用紫色拟青霉菌可有效控制根结线虫。

(5)药剂防治:播种前7天土壤用80%二氯异丙醚EC 75-100kg/公顷,或克线磷、益舒宝、必速灭、万强、米乐尔、二溴丙烷等熏蒸或土壤处理。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