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杨梅褐斑病

异名红点病

发病症状
杨梅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初生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直径4-8毫米,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至灰褐色,后期病斑中央变成浅红褐色或灰褐色,病斑上密生灰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子囊壳,多个病斑常融合成斑块,造成叶片干枯脱落或小枝、花芽枯死,影响树势和产量。

病原
Mycosphaerella myricae Saw.称杨梅球腔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子囊座生在叶的上表面,球形至扁球形,直径60-90微米,孔口7微米。子囊纺锤形,无色,44-52微米14-15微米,子囊孢子长椭圆形,双细胞,无色,16-18微米4-5微米。

发生规律
病菌以子囊果在病树的病叶中或随病落叶在地面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释放出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从叶片的气孔或伤口侵入后,经3-4个月的潜伏期于8月中旬显症,进入10月下旬病斑扩展很快,病情不断加重,出现落叶,1112月进入落叶高峰期。该病发生轻重与当地5-6月雨日多少及杨梅园湿度和树势强弱关系密切,该病每年发生1次,没有再侵染。

防治方法
(1)每年进入高峰期后及时扫除病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越冬菌源。(2)杨梅园在深翻时施入鸡粪、饼肥等有机肥料和硫酸钾、草木灰等含钾高的肥料,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3)结合修剪,剪除枯枝增加通风透光,降低杨梅园湿度,可减少发病。(4)进入杨梅春梢后熟期,即5月初-6月初,采收后夏梢萌发时及越冬之前,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期。杨梅越冬之前喷洒波美3-5度石硫合剂。生长期可喷洒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自己配制的1∶2∶200倍式波尔多液、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50倍液、80%锰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1%甲霜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一般杨梅园春梢后熟期和采收后各喷1次;重病园在3个防治关键期各防1次,最严重园在春梢后熟期防2次,其他关键期各防1次,然后再在8-9月各喷1次,可试用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100倍液或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700-900倍液。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