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名称马铃薯黄矮病毒

科学分类 病毒:细胞核弹状病毒属、弹状病毒科
检疫分类外检(进境一类)

分布地区加拿大、美国

危害性状1917年夏在美国首次发现马铃薯黄矮病毒病。1922年发表研究该病害的第一篇文章。1927年美国密执安州马铃薯黄矮病导致的产量损失为15%-20%,甚至可达75%-90%。 1929年美国密执安州有8个县的32块马铃薯田发病,1931年则扩展到19个县的134块田。1938年有报道说在与美国毗邻的加拿大南部安大略省也发生了马铃薯黄矮病。 马铃薯黄矮病三四十年代在美国、加拿大的马铃薯上流行,近40年没有PYDV发生在马铃薯上的报道,但1986-1988年PYDV在美国明尼苏达的花烟草、万寿菊、百日苗、紫茉莉和白三叶草上自然发生。迄今为止,世界上仅在美国(佛罗里达、印第安那、缅因、马萨诸塞、纽约、新泽西、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明尼苏达、加利福尼亚,可能还包括蒙大拿,南达科他州和怀俄明)和加拿大(阿尔伯达、安大略、魁北克和不列颠哥伦比亚)有发生PYDV的报道CYDV则仅发现于美国新泽西州. 马铃薯病株矮缩、黄化。茎的生长点早期坏死。植株上部的茎常开裂,由开裂处可看到茎节的髓部及皮层有锈色斑点,有时节间的髓部及皮层也出现锈斑。病株节间缩短,可产生丛枝现象。幼叶通常卷曲,但有时也皱缩,块茎小而少,块茎与茎部的距离很近,有时块茎也开裂。块茎的髓部及韧皮部有锈色、褐色的斑点或变色部分,维管束很少变色。收获后不久由块茎,其中部和芽端这种变色斑表现的特别明显,但茎球在田间一般不被侵染。

生物特性病毒核酸为单链RNA,分子量约为8300000。病毒粒体含有20%以上的类脂,有4-5种结构蛋白。病毒抗原性较强。黄花烟汁液中的马铃薯黄矮病毒在23-27摄氏度可保持侵染性2.5-12h,稀释限点0.001,致死温度为50摄氏度。

传染途径马铃薯种薯、介体、嫁接均可传毒。主要靠叶蝉传播。叶蝉在传毒能力上有严格的专化性, Aceratagallia sanguinolenta传SYDV的能力较强,Agallia quadripunctata较弱,Agallia constricta完全不能传;病毒在介体内可增殖。传毒叶蝉从吸毒到传播需6-10天,病毒在虫体内可以存活50天之久,若虫、雌、雄成虫均能传毒。病毒还能在成虫体内越冬。在马铃薯植株间难以通过机械接触传毒。 带毒牛眼雏菊(Chrysanthemun leucanthemum var. pinnatifidum)是田间马铃薯感染病毒的主要来源。三叶草是介体较喜欢的寄主,但较少感染。有调查表明:PYDV病害的发生主要局限于有粉红三叶草种植的地区。 高温和干旱与PYDV田间大发生有密切的联系。高温有利于病害在马铃薯上扩展,但低温有所抑制。病害在25℃时严重,而15℃时无症。PYDV在田间的扩展是呈梯度的,距毒源近病株多,距毒源远则病株少。

防疫方法1.鉴别寄主反应 (1)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嫁接、叶蝉可以将PYDV传到马铃薯上。针刺法接种平均接种成功率为13.7%。而最简单的方法是汁液摩擦接种。做汁液摩擦接种时应注意: ①暗处理。在接种前把植株置黑暗处一定时间可提高接种效率、若接种前连续光照7h以上则接不上;②温度为27℃或稍高最适;③在接种汁液中加入从0.01M盐酸半胱氨酸可使接种效率提高2倍。④植株中部叶片比上端的嫩叶及下部的老叶更易接种。⑤接种前去除顶尖利于发病。 (2)黄花烟(Nicotiana rustica)黄花烟是研究PYDV的最好寄主,易于摩擦接种。接种前暗处理18-24h可提高接种效率2-4倍,接种后温度保持27℃或稍高对发病较适宜,接种前病汁液中加入0.01-0.04M盐酸半胱氨酸可延长病毒存活期并利于接种。生长旺盛的植株易于接种,展开的嫩叶及其下部的老叶用于病斑计数较好。去除生长点和不接种叶片有利于病斑的形成和发展。健康的黄花烟汁液和高浓度的蔗糖可供增加在黄化烟接种PYDV产生的病斑数,蔗糖浓度为50-660g/L可成比例地增加病斑。摩擦接种时在缓冲液中加蔗糖比不加多产生7倍的病斑。摩擦接种适当的黄花烟叶片1周左右接种时出现局部不规则的黄色原发病斑,以后幼叶黄化和斑驳,有时茎上有淡绿色或黄色线条纹,慢性症状则轻微。植株呈系统性症状较为缓慢。 (3)深红三叶草(Trifolium incarnatum):可经介体接种或用针刺法接种。用SYDV接种幼嫩叶出现系统明脉,最后植株死亡;用CYDV接种,老叶上先出现系统症状,再的现褐色锈斑和线纹,SYDV无此症状,植株虽受CYDV的急性感染,但通常能存活。 2.介体细胞单层培养。取产后7天的卵,将幼胚胎移植,常将许多胚组织片放在少量培养基上,置培养皿内在室温(24 摄氏度)孵育,24-18h后新细胞出现并逐渐形成一细胞层,吞噬原始培养细胞,这种培养物可通过每周更换培养基而存活几个月。 无机盐可先配成两种溶液:①除碳酸氢钠以外的盐溶液(为最终浓度的5倍),用滤器灭菌;②碳酸氢钠溶液(为最终浓度的10倍),用高压灭菌。葡萄糖液(0.04g/ml)、水解乳白蛋白(3.25g/ml)和Yeastolate(0.059/ml)用滤器灭菌。眼牛血清量56C加热 30min,用前加入。抗生素可在最后定溶为100ml时加入,最终溶液的酸碱度为pH 7.0,无需调整。培养基中胎牛血清的浓度降为20%和10%培养效果不变。 3.血清学反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可检测感马铃薯黄矮病毒的烟草叶片中的病毒蛋白。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可检测是否感染PYDV,中和反应检测马铃薯黄矮病毒,其灵敏度较环状沉淀反应高100倍。

精选阅读

矮生宽地豆


品种名称矮生宽地豆

分类 豆荚类-菜豆
选育单位 北京市特种蔬菜种苗公司
品种来源北京市特种蔬菜种苗公司育成的菜豆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限生长型,矮生,可免去支架。茎直立,主枝长到40厘米高时开花封顶。在主枝叶腋间发生多个侧枝,侧枝长到主枝高时也开花封顶,成熟期较集中。豆荚扁长,宽2~2.5厘米,长18~20厘米。肉厚,纤维少,炒食易熟,口感好。喜温,不耐热、不抗寒,对土质要求不严格。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春、秋两季露地种植,以春露地栽培为主(早春地温上升到12℃时应及时播种)。生长温度10~25℃,适宜温度20℃。播种多采用穴播,每穴3~4粒种子,用种量10~20千克/亩,栽植行距35、株距20。开花前一般浇2次水,齐苗1次,侧枝出现1次,中耕2~3次。结荚时勤浇水,追肥1~2次。及时采收(豆荚长到18厘米左右长、未鼓荚时收获)。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杂交矮萁青白菜


品种名称杂交矮萁青

分类 白菜类-白菜(小白菜、油菜)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沪农品审(认)蔬菜2003第036号

选育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TPS/6051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65~70天,植株矮箕直立,群体整齐一致,束腰,菜头紧实,株高15~18厘米,开展度25厘米左右;叶片深绿色,椭圆形,叶面平滑;叶柄浅绿色,宽平肥厚,单株重500~600克;品质优,纤维少,味甜,水分多,熟食较酥。

产量表现

亩产可达2500~3000公斤,高产田块达5000公斤以上。

抗性

抗性强,耐肥,耐寒;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于四季栽培,秋冬季品质更佳。亩用种0.5~0.7公斤进行育苗。

2. 最佳播种期为一般8月中旬至11月初,秧龄25~30天定植。一般株行距在20厘米左右,密度在15000株/亩左右。

3.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2次,以氮肥为主。

4. 注意保持田间水分。注意防治蚜虫、菜青虫和小菜蛾等田间虫害。

5. 10月中下旬至次年1~2月收获上市。

适宜地区
适宜上海市种植。

矮抗5号油菜


品种名称矮抗5号

分类 白菜类-白菜(小白菜、油菜)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苏审菜200301

选育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南京农业大学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亲本为SW-13和V-126(矮短)。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型直立、束腰(抱合的叶柄基部肥大,中腰较细),一般株高约26厘米,开展度约35厘米。叶片广卵圆形、绿色,叶柄半圆、白色,叶片与叶柄重比为59%,质嫩,单株重约0.3千克,生长势强。

产量表现

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89.95吨/公顷,比对照增产18.0%;生产试验,产量110.94吨/公顷,比对照增产23.2%。

抗病性

高抗病毒病TuMV(人工接种鉴定病情指数4.01,田间调查病情指数8.80),抗霜霉病(12.09,19.70)和黑斑病(12.96,26.70)。耐热性好,热害指数为21.25,而对照矮抗1号为42.50。

栽培技术要点

作伏菜秧栽培,6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22~25天收获,株距18厘米,行距20厘米,8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采收。产量约1300千克/亩。作汤菜(漫棵或栽棵菜)和秋菜栽培,8月下旬至9月中旬播种育苗,苗龄30~40天,9月初至10月中旬定植大田,行距23厘米、株距20厘米,10月中旬至12月下旬采收,产量3500~4000千克/亩。注意多施有机肥,肥水管理和病、虫、草的防治同一般不结球白菜。

适宜地区 适应性较强,种植范围广,可在全国食白梗菜的地区推广。

矮抗6号油菜


品种名称矮抗6号

分类 白菜类-白菜(小白菜、油菜)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苏审菜200302

选育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南京农业大学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亲本为SW-13和X-189(矮雪)。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型直立、束腰(抱合的叶柄基部肥大,中腰较细),一般株高约28厘米,开展度28厘米左右。叶片深绿色、广椭圆形,叶柄扁平至半圆、绿白色。叶片与叶柄重比为65%,比对照提高25.0%,品质好。单株重0.3~0.4千克。较耐热,而且可耐-7℃低温3~5天。


产量表现

两年区试,平均产量81.93吨/公顷,与对照产量相近;生产试验,产量125.87吨/公顷,比对照增产20.9%。

品质分析

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提高12.2%,有机酸含量、粗纤维均低于对照,而可溶性固形物高于对照。

抗病性

抗病毒病、霜霉病和黑斑病,人工接种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1.54、9.17、23.42,均达抗病级以上水平。在34~36℃下热害指数为11.25,明显优于对照(42.50)。

栽培技术要点

长江以南地区宜作夏菜、秋菜或秋冬菜栽培,亦可作菜秧栽培。夏季栽培,7月下旬至8月下旬播种育苗,出苗后22~25天定植,栽栽植行距18厘米、株距18厘米,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采收,产量3500千克/亩。作秋菜和秋冬菜栽培,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种育苗,出苗后30~40天定植,栽植行距20厘米、株距18厘米,11月上旬至翌年2月中下旬采收。产量3800~4600千克/亩。注意多施有机肥并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应性较强,种植范围广,可在全国喜食绿梗菜的地区推广。

矮生大荚荷兰豆


品种名称矮生大荚荷兰豆

分类 豆荚类-豌豆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抗病性较强。株高60~75厘米,生长势中等,茎叶较大,始花节位较低,花出色,荚宽大扁平,一般荚长10~12厘米,宽2.5~3.0厘米,纤维少,质软。从播种至嫩荚采收约80天。

产量表现:每公顷产鲜荚1125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豌豆较耐寒不耐高温。种子在4~5℃的温度下开始发芽,最适6~12℃,最高24℃;出苗期适温12~16℃。秋播豌豆,一般在1011月播种。

2. 播种前应精选种子,可筛选或盐水选种。播种方式采用条播和穴播,蔓生种和矮生种条播行距分别为50~70cm和30cm。穴措的穴距分别为3Ocm和15~20cm。每穴2~3粒,播种量60~75kg/hm2。种子应先拌根瘤菌,每2.25kg种子拌1包根瘸菌,播种后用火土灰覆盖。

3. 施肥。豌豆籽粒蛋自质含量较高,生长期需供应较多的氯素豌豆的施肥应以有机肥基肥为主,要重施磷钾肥料,苗期可适当施用少量速效氮肥,以利诱发根瘤菌的生长和繁殖。豌豆最需要钾肥,特别在豆荚形成时需要多量的钾肥,豌豆对不易溶解的磷肥如磷灰石粉有较高的利用率,施用后增产效果显著。磷肥可促进籽粒成熟和改善籽粒的煮软性。钙对豌豆有良好的影响,在土壤缺钙的地区可加施石灰。在豌豆的开花结荚期喷施磷肥特别是喷施硼、锰、钼等微量元素增产效果显著。

4. 灌溉与排水。播种后5~7天注意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应及时移苗补裁。天气干旱应及时浇水,雨天要及时排除积水,豌豆开花结荚期需较多水份,更应保证供应,天气干旱时要灌跑马水。豌豆不耐涝,在多雨地区和多雨年份必须及时排水防涝

5. 中耕防草,搭架摘心。当幼苗长至10cm左右时,进行中耕培土除草工作,用腐熟的人畜粪尿6000~7500kg/hm2浇施 当苗长至20cm左右时,进行第2次中耕培土,施过磷酸钙45~60kg/hm2,加尿素60~75kg/h2加稀粪水浇巍蔓生型豌豆在苗高30cm时应搭架 以增加通风透光,减少下部叶和荚腐烂,增加产量。同时也可摘心以促分枝,增加花荚。

6. 病虫害的防治。豌豆主要病虫害有蚜虫、潜叶蝇、白粉病、锈病和褐斑病等 潜叶蝇和蚜虫防治可用1.8%阿巴丁EC2000~3000倍或40%乐果EC1000倍液喷雾。白粉病和锈病防治可用15%粉锈宁WP1500倍液喷雾 褐斑病选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授或7%百菌清WP600倍被喷雾防治。

7. 收获。豌豆的成熟很不一致,自下而上逐渐成熟。大部分荚壳变黄时即可收获老豆。老豆的收获方法是将植栋连根拔起,或从基部割下,干燥后脱粒贮藏。食荚豌豆鲜荚在谢花后10~12天采摘最为适宜,采摘过迟豆荚老化,品质降低,植株易早衰,早封顶,缩短生长期,产量低;采取分批分次采收,采收后要及时追肥或噬施叶面肥。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