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云木7号

分类
选育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引自印度国际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株型为矮生,株高仅150cm左右,开花习性为有限型,花色红,常异花授粉。单株结荚数为123.7,单株产量62.5g,籽粒种皮色为白色,百粒重13.3g。中熟品种,播种后98天开花、128天结荚;播后约150天即可采收鲜荚,190天可收获干籽粒。

产量表现:干籽粒产量平均2719.5kg/hm2,鲜荚产量平均10980kg/hm2。

抗性:耐干旱、耐热、耐脊。

栽培技术要点:

1.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翻犁后即可播种。

2. 播种: 播种前710天晒种;剔除秕粒、破粒、草籽和杂质,选用粒大而饱满一致的种子作播种材料。

3. 合理密植: 行距0.75m、株距0.3m,种植密度为43500株/hm2。

4. 适期播种: 45月份均可进行播种,播种深度对木豆出苗有极大的影响,一般木豆播种深度应在2cm左右较利于出苗。

5. 田间管理: 木豆比较耐干旱和耐脊,出苗后基本不用灌水和施肥;及时进行防除杂草不仅利于木豆生长,还可减少病虫害,在花荚期及时防治病虫害。

6. 收获: 采收鲜荚可在豆荚鼓粒期分批进行采收;由于木豆具有宿根性(播种1次可收获2~3次),因此在第1次收获干籽粒后,可将植株在离地面30~60cm处进行修剪,第2年又可发出新枝叶并开花结荚。

适宜地区
适宜于热带、亚热带、低海拔及干热河谷地区,在云南的元谋、宾川、思茅等地有较好的适应性。

备注原代号:87091。2006年完成生产中试,2007年投入推广应用。

延伸阅读

云豌4号豌豆


品种名称云豌4号

分类 豆荚类-豌豆
选育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法国引进L0313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播种后88天开花,全生育期183天。属矮生型,株型好,株高仅52.5cm。花色白,自花授粉,籽粒种皮白黄绿,种脐白。单株分枝5.0枝/株,有效枝数3.3枝/株,单株荚数25.0荚/株,单株产量25.2g。

产量表现:在2005~2006年的豌豆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6931.5kg/hm2,产量居12个参试种的第2位。

品质分析:干籽粒百粒重21.3g。干籽粒的粗蛋白质含量28.19%,淀粉含量49.68%。

抗性:抗倒伏、抗白粉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翻犁后即可播种,可按墒宽3m、沟宽0.5m、沟深30cm为宜。

2. 播种:播种前7~10天晒种;剔除秕粒、破粒、草籽和杂质,选用粒大而饱满一致的种子播种。

3. 合理密植:以中等肥力的田块,条播的行距30cm、株距15cm;每塘播种2~3粒种子。

4. 适期播种:在云南以秋季播种为主,即9月至10月20日均可播种。

5. 施肥:在苗期每公顷施用尿素75kg,促进幼苗生长,早生分枝,提高花荚率。此外还要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

适宜地区
适应性广,云南和邻近省份、江浙和华中秋播及甘肃等秋播、春播豌豆产区。

备注2006年完成生产中试,2007年投入推广应用。

云花油9号油菜


品种名称云花油9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滇审油200401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

品种来源H166/中双一号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品种,全生育期141~200天之间,平均177天,比对照品种花油3号早熟2天,在滇中地区的全生育期为178天,比对照品种花油3号早熟5天。幼苗直立,叶色深绿,叶型椭圆,叶缘缺刻浅,苗期生长稳健。平均株高172.0厘米,单株有效分枝10.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49.8个,每角粒数19.3粒,干粒重4.08克。

产量表现

20012002年度的云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量为229.2干克,生产试验、示范平均亩产220~275千克。

品质分析

品质成分中,芥酸含量0.03%,硫甙含量17.79微摩尔/克,含油量42.48%,达到国家规定的双低油菜标准。

栽培技术要点

适时播种,滇中地区一般在10月上中旬播种,滇西地区可在10月中下旬播种为宜。合理密植,在中上等肥力田块一般每亩以1.6万~2.0万株较为合适。多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钾肥施用量每亩10千克;对硼肥较敏感,应保证每亩施用硼肥0.5千克。在高产地区,于五叶期至抽薹期之间,每亩用70克15%的多效唑可湿粉剂对水喷施油菜,可有效降低植株高度,促进油菜增产增收。在油菜开花期、结角期适时灌水2次。

适宜地区
适宜云南省内海拔1300~2400米的地区种植。

云杂8号番茄


品种名称云杂8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
品种来源以自交系92-23-7A为母本,以自交系94-5-12F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云杂8号植株生长健壮,叶厚且宽大,为有限生长型,株高110~130cm;果实大红色,平均单果重为210g左右,高圆形,果面光滑具有光泽,着色均匀,4~5心室,种子少,果肉厚,硬度大,耐贮藏运输,在昆明7月份的室温条件下货架期为14天;植株抗病,在低温季节不易裂果,经疏花疏果后,商品率达90%以上。

该品种主要针对云南省冬春反季节外销番茄露地栽培而研制的,具有抗低温、抗裂果、果实硬度大、耐贮运和着色均匀、具高商品性,适合长途运输等特点,结合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可有效提高农户种植的效益。

产量表现

5年的试验、示范平均亩产达5500kg以上。

品质分析

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测试:维生素C含量为16.43mg/100g,较对照合作903的13.84mg/100g提高了18.7%;可溶性固形物4.15%,较对照大绿皮的3.60%,提高了15.3%。

抗性

经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鉴定,该品种抗早疫病、晚疫病、枯萎病和耐叶霉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前准备:选择排水良好,光照充足,pH值为6.5~7.5,有机质含量在5%以上的沙壤地块栽培,要求基肥(农家肥)充足,并追施磷、钾肥,盛果期适量增加灌溉水量。

2. 播种:高畦栽培,畦宽90~120cm,每畦定植两行,株距为30~35cm,亩栽3200~3500株。

3. 整枝:实行双秆整枝,严格进行疏花疏果,第一花序留果1个,其他花序留果2~3个,以确保果实商品性和栽培效益。

4. 管理:及时整枝、搭架,清除多余侧枝和枯黄老叶,保护地栽培要加强通风,避免雨水直接淋到叶片,重视病、虫害防治。加强田间中期管理,可用千分之一的浓度叶面喷雾追施磷、钾、硼等肥料,及时采收,可增加中、后期产量。

适宜地区
适应在云南全省及西南各省冬春季节露地栽培和早春保护地栽培。

云芥杂2号油菜


品种名称云芥杂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DS015-2002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油料所

品种来源S499AS499R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三系杂交油菜品种,杂交组合优势强,全生育期140~199天,平均160天,属中早熟组合,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叶片具有茸毛,叶缘呈锯齿状,株高130~170厘米,分枝部位较低53~66厘米,有效分枝7~22个,平均16个,主花序长36~52厘米,结角果密度12~15爪/10厘米,单株有效角果158.5~523.8个,平均323.2个,每角粒数9.7~14.1粒,平均10.4粒,千粒重2~3克,平均2.4克,单株生产力5.3~13.6克,平均8.3克,种子呈黄色椭圆形,F1代种芥酸含量0.65%、油酸36.98%、亚油酸31.44%,含油量38.39%。

产量表现

19992000年参加云南省旱地多点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32.6公斤居首位,比云芥杂一号(CK1)平均亩产111.4公斤增产19%。大田生产示范,一般亩产130公斤左右。

品质分析

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检验,粗脂肪含量38.39%、棕榈酸5.1323%、硬脂酸2.9893%、油酸36.9759%、亚油酸31.4399%、亚麻酸20.3386%、甘碳烯酸1.5998%、芥酸0.6453%。

抗性

恢复力强,耐旱耐瘠,适应性较广,高产稳产,耐病毒病,抗白锈病,抗倒伏。

栽培技术要点

1. 抓住节令抢墒播种,要求在9月底至10月中旬雨季结束前播种。

2. 施足底肥和磷肥。每亩用尿素15~20公斤作底肥,再用细干粪或土杂肥500公斤拌磷肥30公斤作盖塘肥。

3. 合理密植。打塘点播,每亩播种量0.2~0.5公斤,以墒情而定,塘距25厘米30厘米或25厘米25厘米,每塘留苗2~3株,每亩密度2.5万~3万株。

4. 增施微肥。5叶期每亩用硼砂和硫酸锌各500克对水喷施,防止花而不实。

5. 加强病虫害防治。出苗后及时防治跳甲,花期和角果期注意防治蚜虫。

适宜地区
适宜在云南海拔1100~2400米山区、半山区旱地或水浇地种植,最适宜在1400~2300米山区旱地种植。

备注
原代号:S499

哈椒7号


品种名称哈椒7号

分类 茄果类-甜椒
学名Capsicum frutescens L. (syn. C. annuum L. ) var. grossum Bailey.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黑登记2003009

选育单位 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HA30为母本,HA2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17。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生育期115天。株高60厘米,株幅50厘米。果实灯笼形,果长7.5厘米,果肩宽7.2厘米,3~4心室。表面光滑,果长7厘米,横径6厘米,果肉厚0.4厘米,深绿色,味甜。12片叶开花,开花到果实收获35天~40天,耐高温,结果集中,连续座果能力强,熟期比对照哈椒一号早5天。

产量表现

20002001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 860.5公斤,比对照品种哈椒1号增产12.28%;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242.8公斤,比对照品种哈椒1号增产13.29%。

品质分析

维生素C含量105.1毫克/100克鲜重,氨基酸每100克鲜重38毫克,总糖4%,固形物4.85%,干物质5.89%,商品果率85%。

抗性

炭疽病指数8.6,病毒病指数14.7,疫病指数22.1。

栽培技术要点

1. 3月20日播种,4月15日假植,5月25日以后定植。

2. 地膜覆盖,单株双行定植,垄距70厘米,密度25厘米10厘米,不留门椒,地块要求中等以上肥力,排灌条件好。

3. 及时追肥、灌水、除草,适时收获。

4. 注意防治蚜虫及其他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黑龙江省各地种植。

连葱7号


品种名称连葱7号

分类 葱蒜类-洋葱
学名Allium cepa L.

审(认)定年份2007年

审(认)定情况2007年通过连云港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连引洋葱1号富永中生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连葱7号中熟,生育期250天左右。生长势旺盛,植株直立,株高60~70cm,一般具7~8片功能叶,叶片不下垂。鳞茎圆球形,球形指数0.85以上,分球率低,耐抽薹,假茎较细,符合出口标准。外皮金黄色,有光泽,辛辣味淡。单球质量290g左右。

产量表现

每667m2产量6000kg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1. 黄淮地区适宜播种时间为9月10~15日,每667m2大田用种量150~200g,出苗前遮荫。

2. 秧苗黄瘦时,结合浇水每667m2施尿素5kg。齐苗后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预防猝倒病,连喷2~3次,每次问隔7天左右。

3. 选择前茬为旱作、肥力中上、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

4. 每667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磷钾复合肥30~40kg作基肥。地膜覆盖栽培,覆膜前每667m2喷施48%氟乐灵乳油150mL防草害。

5. 选用健壮、无病的幼苗,按大、中、小苗分级、分畦单株定植,每667m2保苗28000~30000株,定植后浇透水。

6. 定植后至越冬前不需追施速效肥,在大的寒流到来之前及时灌封冻水。翌年2月底3月初、洋葱幼苗返青时,结合浇水每667m2穴施尿素20kg;3月底~4月初,每667m2穴施尿素和磷钾复合肥各20kg;4月下旬,每667m2穴施磷钾复合肥或磷酸二铵30kg。

7. 鳞茎膨大期不能缺水,根据墒情每10~15天浇1次水。

8. 采收前14天控制浇水,地上部管状叶自然倒伏后5~7天即可采收。

9. 生长期间注意防治葱蓟马。

适宜地区 适宜黄淮地区栽培。

成豌7号豌豆


品种名称成豌7号

分类 豆荚类-豌豆
审(认)定年份1999年

审(认)定情况1999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川审豆49号

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青海23911作母本,苏联绿色多粒豌豆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为早熟、矮茎、硬荚、粮饲及加工兼用型豌豆品种,全生育期191天。植株整齐,株型紧凑,株高75~80cm。幼苗长势旺,叶深绿色,呈倒卵形,叶表面有明显蜡质灰色斑点,复叶有卷须,无限花序,花白色。硬荚,节密荚多,双荚率高,成熟种子种皮为粉绿色,近圆形,百粒重186g,青豆口感细腻。干种子出粉率高,是加工粉条和豆粉及高质量配合饲料的好原料。

产量表现:1995年、1996年两年四川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764.75kg/hm2,比对照团结豌2号增产38.3%,1997年生产试验6点平均单产2481.45kg/hm2,比对照团结豌2号增产71.90%。

品质分析:经测定干种子粗蛋白质含量24.2%,淀粉含量42.16%,粗纤维4.85%。

抗性:耐菌核病、白粉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盆地内以10月25日至11月5日播种为宜。

2. 用种量6kg/hm2。净作行距50~60cm,窝距25cm,每窝播精选种子6粒,保苗5株。

3. 播种时每公顷用过磷酸钙450kg,有机渣肥30000kg或清粪水450担,苗期视情况可追加1次。

4. 幼苗期遇早应灌水1次,及时中耕除草,花期防豆象为害。

5. 成熟后及时收获,晒干灭豆象、贮藏。

适宜地区
适宜在四川全省平坝、丘陵和山区不同台位中等及中等偏下肥力土壤种植,可间套作。

备注通过四川审定以来,先后在四川省简阳、内江、南充等地区推广,表现出高产、稳产,耐病力强。累计推广面积约1000公顷。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