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云花油9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滇审油200401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

品种来源H166/中双一号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品种,全生育期141~200天之间,平均177天,比对照品种花油3号早熟2天,在滇中地区的全生育期为178天,比对照品种花油3号早熟5天。幼苗直立,叶色深绿,叶型椭圆,叶缘缺刻浅,苗期生长稳健。平均株高172.0厘米,单株有效分枝10.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49.8个,每角粒数19.3粒,干粒重4.08克。

产量表现

20012002年度的云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量为229.2干克,生产试验、示范平均亩产220~275千克。

品质分析

品质成分中,芥酸含量0.03%,硫甙含量17.79微摩尔/克,含油量42.48%,达到国家规定的双低油菜标准。

栽培技术要点

适时播种,滇中地区一般在10月上中旬播种,滇西地区可在10月中下旬播种为宜。合理密植,在中上等肥力田块一般每亩以1.6万~2.0万株较为合适。多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钾肥施用量每亩10千克;对硼肥较敏感,应保证每亩施用硼肥0.5千克。在高产地区,于五叶期至抽薹期之间,每亩用70克15%的多效唑可湿粉剂对水喷施油菜,可有效降低植株高度,促进油菜增产增收。在油菜开花期、结角期适时灌水2次。

适宜地区
适宜云南省内海拔1300~2400米的地区种植。

小编推荐

蓉油9号油菜


品种名称蓉油9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20012

选育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二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胞质雄性不育系蓉A970012作母本,蓉12971242恢复系作父本配制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三系杂交种。株型扇形,株高220厘米左右,叶绿色,叶缘锯齿形,叶柄较长。有效分枝高度50~60厘米,一次分枝12个左右,单株角果数469.4个左右,每果15.3粒,角果枇杷黄,种子黑色、圆形,千粒重3.34克。

产量表现

20002001年参加四川省区试,16点次平均亩产153.2公斤,比对照种蜀杂6号增产1.59%,2002年四川省6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6.8公斤,比对照种蜀杂6号增产6.99%。

品质分析

含油率(干基)35.78%,芥酸含量0.36%。

抗性

全生育期218天左右,低感低抗菌核病,低抗中感病毒病,抗寒力强于对照。

栽培技术要点

育苗移栽9月15日左右播种,直播10月上旬播种,亩栽密度6000株左右,直播8000~12000株,亩施纯氮12公斤左右,重底早追,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平丘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南油9号油菜


x品种名称南油9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4003

选育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以南A6作母本、267R作父本组配育成的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三系中熟双低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组合株高207.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个;单株有效果525.0个、每果13.3粒、千粒重3.29克;全生育日数219天。

产量表现

在2003、2004年四川省区试中,该组合两年17点次试验平均亩产144.0公斤,比双低CK蜀杂6号增产9.42%;其中15点次增产。2004年生产试验中,该组合5点试验一致增产,平均亩产154.5公斤,比双低CK蜀杂6号增产18.98%。

品质分析

种子芥酸含量0.21%,商品菜籽硫苷含量18.20微摩尔/克饼,商品菜籽含油率38.97%;

抗性

植保鉴定结果,与CK蜀杂6号相比,表现为低感一中抗病毒病,低感一低抗苗核病;自然条件下抗(耐)菌核病能力较强,抗病毒病能力、耐寒力和抗倒力不及CK蜀杂6号。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期:一般以9月上旬播种为宜,苗龄约30天移栽。

2. 密度:育苗移栽亩植6000~8000株。

3. 肥水管理:重底早追,以有机肥为主。一般亩施纯氮12公斤、氧化钾8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硼砂0.5公斤。

4. 病虫防治:苗期防治蚜虫和菜青虫,初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大部分平丘区种植。

德油9号油菜


品种名称德油9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4011

选育单位四川省什邡市阳光农业科学推广所、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

品种来源以313A作母本,9y3作父本组配育成的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中熟双低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组合株高22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9~12个,单株有效果504.6个,每果13粒,千粒重3.6克,全生育期220天。

产量表现

在2003、2004年的四川省区试中,该组合两年17点次试验平均亩产144.9公斤,比双低对照蜀杂6号增产7.72%,其中15点次增产。在2004年的生产试验中,该组合5点试验一致增产,平均亩产164.2公斤,比双低对照蜀杂6号增产11.9%。

品质分析

种子芥酸含量0.28%,商品菜籽硫苷含量26.78微摩尔/克饼,商品菜籽含油率36.6%。

抗性

植保鉴定结果与对照蜀杂6号相比,表现为低抗一高抗病毒病,低感一中抗菌核病,自然条件下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耐寒力和抗倒力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期:川西平原区育苗移栽适宜播期9月16~20日,10月中、下旬移栽;直播9月28日至10月3日播种。

2. 密度:育苗移栽亩植6000~6500株,直播密度为每亩8000~12000株。

3. 肥水管理:川西平原亩施纯氮13公斤,重底早追,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立春前视情况灌水一次。

4. 病虫防治:苗期防治虫害,花苔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大部分平丘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99001

科源油9号油菜


品种名称科源油9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7年

审(鉴)定情况200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7009

选育单位四川科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W08AB/F16(甘蓝型两系双低组合)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216.7cm,单株有效果557.0个、每果13.9粒、千粒重3.75克。全生育日数224天,比蜀杂6号长1天,比川油21长3天。

产量表现

两年18点次试验,14点增产,4点减产,平均亩产156.2kg,分别比ck蜀杂6号增产12.5%,比ck川油21增产5.6%。在2007年的生产试验中,该组合5点试验4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153.0kg,比川油21增产7.8%。

品质分析

种子芥酸含量0.08%,商品菜籽硫苷含量20.83umol/g饼,含油率40.42%。

抗性

自然条件下,成熟期抗(耐)病毒病和菌核病能力强于ck。与ck相比,两年植保鉴定结果表现为低抗-中感病毒病、高抗-低抗菌核病。主序不实果率8.1%,耐寒性略强于ck。花期未发生根部倒伏。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期:育苗移栽 9月15~25日,直播10月上旬。

2. 密度:育苗移栽亩植6000~7000株。

3. 施肥:参照当地甘蓝型油菜高产栽培管理。

4. 适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四川省油菜主产区。

华湘油9号油菜


品种名称华湘油9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7年

审(鉴)定情况2007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湘审油2007003

选育单位湖南亚华科学院

品种来源湖南亚华科学院,17AC1551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24天。株高17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8~10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00个左右,每角粒数20粒,籽黑色,千粒重3.8克。

产量表现

2005年省区试平均亩产169.4公斤,比对照湘杂油2号增产19.12%,增产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171.19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0.9%,增产极显著; 两年平均亩产169.4公斤。

品质分析

种子含油量41.61%,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28.51mol/g饼。

抗性

田间菌核病、病毒病发病率低,抗倒性好。

栽培技术要点

9月中旬播种育苗。每亩苗床播种量0.6㎏。直播栽培宜9月下旬播种,每亩播种量0.2~0.25kg。三叶期亩用15%的多效唑50克兑水50kg叶面喷施,直播栽培于五叶期亩用15%的多效唑50克兑水50kg叶面喷施,培育壮苗。一般每亩栽植0.6~0.8万株,直播栽培一般每亩留苗0.8~1.2万株。每亩大田用25%复合肥50kg(或45%复合肥25kg),拌硼砂1kg作底肥施入。移栽返青时(栽后约7~10天)早追苗肥,一般亩施尿素10kg。移栽后中耕除草1~2次。苗期注意抗旱排渍,并抓好蚜虫和菜青虫的防治。后期注意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防治菌核病等。

适宜地区
适宜全省种植。

云油杂一号油菜


品种名称云油杂一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DS014-2002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油料所

品种来源1996年采用三系法组配而成的杂交油菜品种。其亲本不育系96F003A为引种品质双高杂交种秦油2号中的不育株经过连续多代与双低品种84001回交,并进行单株品质及农艺性状筛选而得。保持系96F003B即为84001。恢复系96F045C是用云油31号与Mam00杂交转育的双低后代再与引种双高杂交组合杂2-4的分离可育株杂交,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分离选择,并进行品质及农艺性状的筛选而得。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三系早熟杂交油菜品种。根系发达,根深,幼苗直立,茎秆粗壮、叶大叶厚。全生育期秋播175~180天,夏播105~110天,属中熟组合。株高适中(155~170厘米,平均160厘米),有效分枝6.3~22.1个,平均10~1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160~401,平均每株295角,每角10~23粒,平均每角17.5粒,千粒重2.8~4.18克,平均3.5克,单株生产力6~30克,平均15克。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较多。种子呈圆形,种皮棕褐色。

产量表现

19982000年,参加云南省秋播油菜区试,两年平均亩产214.89公斤,较对照(H090)增产8.19%,居第一位。20002001年参加云南省夏播油菜区试,两年平均亩产分别为153.7公斤和152.57公斤,比对照(云油21号)增产7.8%和6.36%。已在罗平、丽江、临沧、玉溪、通海、巍山、宣威、安宁、弥勒、昭通等地县累计示范近2000亩,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4.46%~34.3%。

品质分析

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检验,粗脂肪含量43.6783%,硫苷含量38.8%、棕榈酸3.8287%、硬脂酸2.3863%、油酸62.7241%、亚油酸16.8009%、亚麻酸9.3584%、甘碳烯酸1.3639%、芥酸0.2155%。

抗性

生长势强、耐旱、抗寒、抗倒伏、抗白锈病和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每年必须使用F。代杂交种,以确保用种质量和增产效果。

2. 在9月底至10月上中旬雨季结束前播种。

3. 打塘点播,既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每亩种植密度1.2万~2.0万株。

4. 施足底肥和磷肥、早施多施苗肥,巧施薹肥、增施微肥。每亩用5~10公斤尿素,50公斤普钙拌500公斤细干粪或细土杂肥盖塘作种肥。五叶期定苗后,亩用15~20公斤尿素、硼砂0.5~1公斤对水浇施苗肥。现蕾抽薹期视苗情亩用尿素10~15公斤对水浇施薹肥,并结合治虫每亩叶面喷施0.1%~0.2%硼肥50公斤。

5. 加强病虫害防治,出苗后防跳甲,进入花期防蚜虫。

适宜地区
适宜云南省海拔1400~2100米中上肥力水平的甘蓝型油菜产区种植,也适宜云南省夏播甘蓝型油菜产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96F045D

宁杂9号油菜


品种名称宁杂9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5年

审(鉴)定情况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苏审油200501

选育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不育系为430A,恢复系为P65,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2年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239.5天左右,比对照早2天;叶色淡绿,叶缘呈波状锯齿形,越冬半直立,开春后春发好,长势较强;株高169厘米,分枝点高42.5厘米,主轴长度62.2厘米,一次分枝9.3个,二次分枝7.0个,单株有效角果421.4个,每角20.8粒,千粒重2.81克。

产量表现

20022004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度平均亩产191.46公斤,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12.61%。20042005年参加省杂交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5.00公斤,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14.19%。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0.69%,硫甙含量23.05mol/g饼粉,含油率39.66%。

抗性

综合抗性较好(菌核病发病率34.9%、病指22.1,病毒病发病率11.6%、病指6.7,冻害率69.5,冻指23.6,抗倒性中等);恢复度98%,品种一致性好。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期播种:育苗移栽播种期,苏北9月15日左右、苏中地区9月20日左右、苏南地区9月25左右为宜。

2. 适期移栽:苏北、苏中适时移栽期10月25日左右、苏南地区10月下旬~11月上旬移栽。每亩密度0.8~1.2万株。

3. 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总施氮量的65%及磷、钾、硼肥作基肥施用)。越冬期施用腊肥占总施氮量的15%,苔期适量施用苔肥。田内开好三沟(厢沟、围沟、腰沟),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降。

4. 病、虫、草害防治:移栽前在苗床上防治蚜虫、菜青虫一次,于初花期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宜江苏省油菜区推广种植。

备注
原代号:SQ1

云芥杂2号油菜


品种名称云芥杂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DS015-2002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油料所

品种来源S499AS499R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三系杂交油菜品种,杂交组合优势强,全生育期140~199天,平均160天,属中早熟组合,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叶片具有茸毛,叶缘呈锯齿状,株高130~170厘米,分枝部位较低53~66厘米,有效分枝7~22个,平均16个,主花序长36~52厘米,结角果密度12~15爪/10厘米,单株有效角果158.5~523.8个,平均323.2个,每角粒数9.7~14.1粒,平均10.4粒,千粒重2~3克,平均2.4克,单株生产力5.3~13.6克,平均8.3克,种子呈黄色椭圆形,F1代种芥酸含量0.65%、油酸36.98%、亚油酸31.44%,含油量38.39%。

产量表现

19992000年参加云南省旱地多点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32.6公斤居首位,比云芥杂一号(CK1)平均亩产111.4公斤增产19%。大田生产示范,一般亩产130公斤左右。

品质分析

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检验,粗脂肪含量38.39%、棕榈酸5.1323%、硬脂酸2.9893%、油酸36.9759%、亚油酸31.4399%、亚麻酸20.3386%、甘碳烯酸1.5998%、芥酸0.6453%。

抗性

恢复力强,耐旱耐瘠,适应性较广,高产稳产,耐病毒病,抗白锈病,抗倒伏。

栽培技术要点

1. 抓住节令抢墒播种,要求在9月底至10月中旬雨季结束前播种。

2. 施足底肥和磷肥。每亩用尿素15~20公斤作底肥,再用细干粪或土杂肥500公斤拌磷肥30公斤作盖塘肥。

3. 合理密植。打塘点播,每亩播种量0.2~0.5公斤,以墒情而定,塘距25厘米30厘米或25厘米25厘米,每塘留苗2~3株,每亩密度2.5万~3万株。

4. 增施微肥。5叶期每亩用硼砂和硫酸锌各500克对水喷施,防止花而不实。

5. 加强病虫害防治。出苗后及时防治跳甲,花期和角果期注意防治蚜虫。

适宜地区
适宜在云南海拔1100~2400米山区、半山区旱地或水浇地种植,最适宜在1400~2300米山区旱地种植。

备注
原代号:S499

中双9号油菜


品种名称中双9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鄂审油004-2002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中油821/84004//中双4号的后代,经小孢子培养和染色体加倍后,定向选择育成的油菜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甘蓝型常规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长柄叶叶片厚,大顶叶。根系发达,侧根粗壮,茎杆硬韧,抗倒力强。区域试验中单株有效角果数316.5个,每角粒数18.2粒,千粒重3.51克。

产量表现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5.48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5.33%。其中,20002001年度亩产173.92公斤,比中油821增产13.66%;20012002年度亩产157.04公斤,比中油821增产17.25%,两年均增产极显著。生产试验:20012002年度在黄冈、荆州等地试种,比中油821增产。

品质分析

20002002年度参加湖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品质测定含油量41.97%,芥酸含量0.23%,饼粕硫甙含量22.69mol/g,品质达到双低优质油菜标准。

抗性

菌核病发病率13.31%,病指6.47,病毒病发病率2.31%,病指1.3;对菌核病、病毒病的抗(耐)病能力明显优于中油821。全生育期212.5天,比中油821长1.6天。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早播。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10月中旬移栽,苗龄30天左右。苗床与大田1:5。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

2. 合理密植。该品种株型较紧凑,适当密植有利于提高产量。移栽每亩0.9~1.2万株,直播1.0~1.5万株。

3. 提高施肥量,必施硼肥。该品种产量潜力大,且杆硬抗倒,高水肥种植可获得高产。要重施底肥,一般亩施饼肥50~80公斤,复合肥80~100公斤,低肥力田块酌增。早施苔肥,腊施尿素10公斤。必施硼肥,以1.5~2公斤硼砂作底肥,并于苔期喷施0.3%的硼溶液。

4. 注意防治菌核病。初花期后一周,用100克菌核净兑水50公斤喷施。

适宜地区
适于湖北省二熟和三熟制地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全能628、93256

扬油7号油菜


品种名称扬油7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5年

审(鉴)定情况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苏审油200503

选育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扬油1号//79128/315杂交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苗期长势强,叶色深绿,叶片较长,叶头大,越冬半直立;全生育期244.6天,与对照相当,株高175.7厘米,分枝点高51.3厘米,主轴长度66.8厘米,一次分枝8.3个,二次分枝3.8个,单株有效角果368.1个,每角20.5粒,千粒重2.81克。

产量表现

20022004年参加江苏省常规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度平均亩产176.8公斤,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3.39%。20042005年参加省常规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5.68公斤,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15.52%。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0.8%,硫甙含量23.83mol/g饼粉,含油率41.46%。

抗性

综合抗性较好(菌核病发病率29.89%、病指19.78,冻害率70.58%、冻指24.2,抗倒性中等)。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期播种:育苗移栽播种期,苏中为9月1520日、苏南地区9月2025日;直播栽培播种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2. 合理密植:育苗苗龄控制在35天左右,移栽前在苗床上防治蚜虫、菜青虫一次。中等肥力栽培水平移栽密度每亩1万株左右,肥力较高田块0.8万株左右;直播密度每亩1.5万株左右。

3. 肥水管理:遵循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必施硼肥的原则(总施氮量的50%及磷、钾、硼肥作基肥施用)。苔肥、花期追肥分别占总施氮肥量30%、20%。田内开好三沟(厢沟、围沟、腰沟),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降。

4. 病、虫、草害防治:苗期、越冬期重点防治蚜虫和菜青虫;初花期重点防治菌核病。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于江苏省淮河以南油菜区推广种植。

适宜地区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备注
原代号:扬鉴8

蓉油13号油菜


品种名称蓉油13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5年

审(鉴)定情况200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5002

选育单位成都市第二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蓉A0464为母本、蓉C2514为父本组配育成的甘蓝型中熟双低三系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215厘米 ,一次有效分枝数10个,单株角果数506.9个,每果粒数15.4粒, 千粒重3.04克。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50.5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1.31%,两年参试点次17点,增产点次15个;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4.0.7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3.66%。

品质分析

含油率37.8%,芥酸含量0.08%,硫苷含量22.94umol/g饼,全生育期220天。

抗性

植保鉴定结果与对照蜀杂6号相比,表现为低感-中抗病毒病,低感-低抗菌核病;自然条件下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与对照相当,抗倒力、耐寒力比对照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期:育苗移栽9月15日,直播10月上旬。

2. 密度:育苗移栽亩植6000~6500株,直播12000株。

3. 施肥:参照当地甘蓝型油菜高产栽培管理。

4. 适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四川省平丘冬油菜区。

蓉油8号油菜


品种名称蓉油8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20011

选育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二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蓉A068与恢复系蓉C960813组配育成的甘蓝型三系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中熟杂交种,全生育期219天左右。株高230厘米,匀生分枝,分枝高度70厘米左右,一次分枝11个左右。单株有效果438个,每果15.3粒,千粒重4.09克,籽粒黑色,圆形。

产量表现

在20002001年区试中,两年试验产量均位列中熟B组之首,两年16点次试验亩产176.1公斤,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15.63%,其中15点次增产。在2002年组织的省生产试验中,6点试验一致增产,平均亩产171.2公斤,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8.12%。

品质分析

商品菜籽含油率39.53%。

抗性

与蓉油4号相比,低抗病毒病,低抗菌核病,耐寒力较强,抗倒力稍弱。

栽培技术要点

川西平原区育苗移栽适宜播期9月15日前后,亩植6000株左右,磷肥和硼肥作厢肥,亩施纯氮13公斤左右,底肥:追肥是1︰1,多施有机肥。注意防治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平丘地区种植。

宁油12号油菜


品种名称宁油1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3年

审(鉴)定情况200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苏审油200303

选育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

品种来源丹31288-2051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半冬性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40天左右。越冬半直立,株高147.3厘米,株型紧凑,分枝上举,熟相清秀,一次分枝7.7个,二次分枝1.53个,单株有效角果320.3个,每角19.53粒,千粒重3.68克。

产量表现

20002002年参加江苏省常规油菜区域试验;20002001年度平均亩产182.06公斤,比对照宁油10号增产2.07%,不显著;200l一2002年度平均亩产132.98公斤,比对照减产2.89%,显著;两年平均亩产157.65公斤,比对照减产0.08%,不显著。20022003年参加江苏省常规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33.16公斤,比宁油10号增产0.4%。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0.22%,硫甙含量23.97微摩尔/克饼粉,含油率37.92%。

抗性

菌核病发病率43.12%、病指17.85,病毒病发病率25.35%、病指11.2。抗倒性中等,品种一致性好。

栽培技术要点

1. 苏南地区9月20日左右,苏中地区9月15日左右,苏北地区9月10日左右。用种量0.25公斤/亩,直播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用种量0.5斤/亩。

2. 每亩8000~9000株左右,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适当扩行距、控株距,改善田间小环境,便于田间作业。直播密度每亩1.2万~1.3万株,株行距为20厘米40~48厘米。

3.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搭配使用速效肥,缺硼地区要补足硼肥。磷、钾、硼肥作基肥投入。氮肥在基肥中的比重占65%左右,蜡肥占15%~20%,薹肥占20%~25%。也可根据土壤肥力、菜苗长势等变化,在保证基肥用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蜡、薹肥比例。

4. 抓好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草害:苗期、移栽后重点防治蚜虫和菜青虫。于初花、盛花期用多菌灵、菌核清等喷雾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宜江苏省淮河以南油菜区推广种植。

黔油15号油菜


品种名称黔油15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黔审油2002002号

选育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

品种来源贵州省农科院油料研究所以不育系7005A、保持系7005B和恢复系7005C组配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组合。全生育期213天左右,与油研七号相当。株高186.7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7.23个左右,主花序长度60.4厘米,角果较大,每角粒数22.75粒,千粒重4.17克。

产量表现

19982000年度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64.95公斤,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6.1%;2000200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36.13公斤,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5.47%。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16.23%,硫甙含量35.5微摩尔/克,含油率40.1%。

抗性

试验中未发生较大病害。

栽培技术要点

育苗移栽9月中下旬播种,五叶一心移栽,直播9月底至10月上旬播种。种植密度,中上等肥力田土每亩0.8~1.0万株,中下等田土每亩1.0~1.2万株。重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注意氮、磷、钾、硼的配合施用,早施苗肥,适宜追施腊肥和苔肥,注意补施硼肥。早匀苗、定苗控制苗床密度,及时施肥结合中耕培土,防止倒伏。

适宜地区
贵州省甘蓝型油菜适宜区域种植。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