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云芥杂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DS015-2002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油料所

品种来源S499AS499R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三系杂交油菜品种,杂交组合优势强,全生育期140~199天,平均160天,属中早熟组合,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叶片具有茸毛,叶缘呈锯齿状,株高130~170厘米,分枝部位较低53~66厘米,有效分枝7~22个,平均16个,主花序长36~52厘米,结角果密度12~15爪/10厘米,单株有效角果158.5~523.8个,平均323.2个,每角粒数9.7~14.1粒,平均10.4粒,千粒重2~3克,平均2.4克,单株生产力5.3~13.6克,平均8.3克,种子呈黄色椭圆形,F1代种芥酸含量0.65%、油酸36.98%、亚油酸31.44%,含油量38.39%。

产量表现

19992000年参加云南省旱地多点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32.6公斤居首位,比云芥杂一号(CK1)平均亩产111.4公斤增产19%。大田生产示范,一般亩产130公斤左右。

品质分析

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检验,粗脂肪含量38.39%、棕榈酸5.1323%、硬脂酸2.9893%、油酸36.9759%、亚油酸31.4399%、亚麻酸20.3386%、甘碳烯酸1.5998%、芥酸0.6453%。

抗性

恢复力强,耐旱耐瘠,适应性较广,高产稳产,耐病毒病,抗白锈病,抗倒伏。

栽培技术要点

1. 抓住节令抢墒播种,要求在9月底至10月中旬雨季结束前播种。

2. 施足底肥和磷肥。每亩用尿素15~20公斤作底肥,再用细干粪或土杂肥500公斤拌磷肥30公斤作盖塘肥。

3. 合理密植。打塘点播,每亩播种量0.2~0.5公斤,以墒情而定,塘距25厘米30厘米或25厘米25厘米,每塘留苗2~3株,每亩密度2.5万~3万株。

4. 增施微肥。5叶期每亩用硼砂和硫酸锌各500克对水喷施,防止花而不实。

5. 加强病虫害防治。出苗后及时防治跳甲,花期和角果期注意防治蚜虫。

适宜地区
适宜在云南海拔1100~2400米山区、半山区旱地或水浇地种植,最适宜在1400~2300米山区旱地种植。

备注
原代号:S499

编辑推荐

云油杂一号油菜


品种名称云油杂一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DS014-2002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油料所

品种来源1996年采用三系法组配而成的杂交油菜品种。其亲本不育系96F003A为引种品质双高杂交种秦油2号中的不育株经过连续多代与双低品种84001回交,并进行单株品质及农艺性状筛选而得。保持系96F003B即为84001。恢复系96F045C是用云油31号与Mam00杂交转育的双低后代再与引种双高杂交组合杂2-4的分离可育株杂交,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分离选择,并进行品质及农艺性状的筛选而得。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三系早熟杂交油菜品种。根系发达,根深,幼苗直立,茎秆粗壮、叶大叶厚。全生育期秋播175~180天,夏播105~110天,属中熟组合。株高适中(155~170厘米,平均160厘米),有效分枝6.3~22.1个,平均10~1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160~401,平均每株295角,每角10~23粒,平均每角17.5粒,千粒重2.8~4.18克,平均3.5克,单株生产力6~30克,平均15克。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较多。种子呈圆形,种皮棕褐色。

产量表现

19982000年,参加云南省秋播油菜区试,两年平均亩产214.89公斤,较对照(H090)增产8.19%,居第一位。20002001年参加云南省夏播油菜区试,两年平均亩产分别为153.7公斤和152.57公斤,比对照(云油21号)增产7.8%和6.36%。已在罗平、丽江、临沧、玉溪、通海、巍山、宣威、安宁、弥勒、昭通等地县累计示范近2000亩,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4.46%~34.3%。

品质分析

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检验,粗脂肪含量43.6783%,硫苷含量38.8%、棕榈酸3.8287%、硬脂酸2.3863%、油酸62.7241%、亚油酸16.8009%、亚麻酸9.3584%、甘碳烯酸1.3639%、芥酸0.2155%。

抗性

生长势强、耐旱、抗寒、抗倒伏、抗白锈病和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每年必须使用F。代杂交种,以确保用种质量和增产效果。

2. 在9月底至10月上中旬雨季结束前播种。

3. 打塘点播,既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每亩种植密度1.2万~2.0万株。

4. 施足底肥和磷肥、早施多施苗肥,巧施薹肥、增施微肥。每亩用5~10公斤尿素,50公斤普钙拌500公斤细干粪或细土杂肥盖塘作种肥。五叶期定苗后,亩用15~20公斤尿素、硼砂0.5~1公斤对水浇施苗肥。现蕾抽薹期视苗情亩用尿素10~15公斤对水浇施薹肥,并结合治虫每亩叶面喷施0.1%~0.2%硼肥50公斤。

5. 加强病虫害防治,出苗后防跳甲,进入花期防蚜虫。

适宜地区
适宜云南省海拔1400~2100米中上肥力水平的甘蓝型油菜产区种植,也适宜云南省夏播甘蓝型油菜产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96F045D

黄杂2号油菜


品种名称黄杂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3年

审(鉴)定情况200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陕审油2003002

选育单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不育系陕2A恢复系垦C1黄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半冬性,全生育期250天左右,与秦油二号相当,耐寒、耐旱、耐渍,茎杆粗壮抗倒伏。子叶肾脏形,幼茎心叶微紫色,深裂叶,顶裂叶大圆,苗期叶色深绿,苗相半直立,叶缘钝齿状,叶片较厚。苔茎微紫。开花集中,灌桨快,长势强,整齐度好,适应性广。花瓣大而侧叠,分枝均生,角果长中粗,角密粒多,角果直生微紫色。在每亩1.0万株密度下,株高167.9厘米左右,有效分枝部位70.3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4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77个左右,角粒数26.0粒,千粒重3.3克,商品菜籽为土黄色,黄籽外显率100%。据幼芽的酯酶同工酶谱电泳分析测定结果,黄杂二号具有陕2A和垦C1黄的互补酶带,即既有陕2A迁移率为0.70的棕红色特异霉带,也具有垦C1黄0.47、0.51、0.54的三条棕红色特异酶带,并以此与雄性不育系陕2A和恢复系C1黄相区别。

产量表现

与对照秦油二号产量相当

品质分析

含油量42.73%左右,芥酸含量46.61%,硫代葡萄糖甙含量122.96微摩尔/克。

抗性

较耐菌核病,轻感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期:当旬平均气温下降到19~18℃或冬前>0℃有效积温达900℃时的始期为直播适期;长江流域育苗移栽,育苗可比当地播适期适当提前一周下种。

2. 播量:直播每亩0.3公斤,育苗移栽每亩床地播0.5公斤,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5。

3. 密度:水肥地每亩留苗0.8~1.0万株,旱肥地和晚播田每亩留苗1.0~1.2万株。

4. 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施好硼肥。亩产200~250公斤油菜籽,一般需亩施纯氮10~14公斤,磷肥用量可按氮量的一半施用;缺钾地区要适当补施钾肥;硼肥可亩施硼砂0.5~0.75公斤或将100克高效速溶硼肥在蕾苔期两次喷施。

5. 黄淮流域要做好防冻保苗,长江流域要做好排涝防渍。

6. 注意防治病虫害。

7. 该品种属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只能利用杂种一代,二代不能作种用。

适宜地区
适宜陕西省关中、陕南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科杂2号油菜


品种名称科杂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4008

选育单位四川科杏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以01-16-1A作母本,01-K24作父本,配组育成和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三系中熟杂交组合。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系株高180~190厘米,一次分枝8~11个,单株有效角果408.4个,每角粒数14.3个,千粒重4.38克,种子含油率36%,全生育期219天。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四川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62.9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20.54%,两年参试点次17点,各点均增产;2004年4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4.2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24.2%。

抗性

植保鉴定,与对照蜀杂6号相比,表现为中抗一高抗病毒病,低抗一低感菌核病,自然条件下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较强,抗倒力与对照相近,耐寒力不及对照。

栽培技术要点

川西9月20~25日播种育苗,10月20~25日移栽,亩植密度6000~7000株,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合理配合,亩纯纯氮12~13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硼砂0.5公斤,苗期防治蚜虫和菜青虫,花期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平丘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01杂1

天油杂2号油菜


品种名称天油杂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7年

审(鉴)定情况200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黔审油2007009号

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武汉武大天源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武汉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用不育系195A与恢复系7-23组配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双低三系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24天左右,比对照油研10号早0.4天。株高190~200厘米,分枝部位高70~80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9~10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50~500个,角粒数19~20粒,千粒重3.5~3.8克。植株子叶肾型,幼茎及心叶微紫色;深裂叶,裂叶发达,叶绿,叶色较深,有腊粉.抗倒伏性较强。

产量表现

在20052006、20062007年度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174.24公斤,平均比对照增产14.01%,最低年份比对照平均增产13.47%,两年增产点次占试点总数的75.0%。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1.57公斤,比对照增产1.75%,增产点占66.67%。

品质分析

2007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硫苷含量20.62mol/克饼、芥酸含量2.5%、含油率44.55%。

抗性

经贵州省油菜研究所抗病性鉴定:菌核病发病株率58.0%,病情指数29.8,分别比对照高9.1个百分点和6.6;病毒病发病株率4.3%,比对照低0.3个百分点。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种期,育苗移栽宜在9月1525日,每亩苗床播种0.4公斤~0.5公斤。幼苗6~7叶时移栽,苗龄25~30天,密度每亩7500~8000万株。亩产180公斤水平要求施纯氮14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钾10公斤,硼肥0.5公斤(作底肥)。施足基肥早追苗肥重施腊肥,轻施苔肥(看苗施肥),防渍,防旱,中耕除草2~3次。冬前防治蚜虫和菜青虫,春后注意清沟排水,花期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贵州省甘蓝型油菜种植区域。

备注
原代号:H23、源油杂2号

沪油杂2号油菜


品种名称沪油杂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5年

审(鉴)定情况2005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沪农品审油菜2005第009号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

品种来源沪118A浙双758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沪油杂2号为甘蓝型双低杂交组合。形态特征:幼苗深绿色,叶片大小中等,叶缘有波状缺刻,蜡粉较厚,生长习性为半直立。薹茎绿色,花瓣鲜黄色,椭圆形,平展,开花状态侧迭。分枝习性属中生分枝型。角果长度中等,植株呈纺型,种子颜色为黑褐色。农艺性状:在亩栽8000株的情况下,株高157厘米,分枝位55厘米,一次分枝7~8个,二次分枝2~3个,单株结角350角以上,每角粒数18~20粒,千粒重3.8克左右。生育期:属半冬性,在上海地区正常年份3月抽薹,3月下旬初花,4月中旬终花,5月20日左右成熟。全生育期238天左右。

产量表现

20012002年度在上海农科院品系比较试验中3次重复,沪油杂2号平均亩产131.5千克,比沪油15增产5.3%,比双低杂交油菜品种皖油14增产34.7%。20022003年度沪油杂2号参加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每亩111.51千克,比常规双高对照品种汇油50增产34.44%。比常规双低对照品种沪油15增产8.04%,增产都达极显著水平。20032004年度沪油杂2号参加上海市油菜试验和生产试验。在市区试中,沪油杂2号平均亩产183.78千克,比汇油50增产19.5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沪油15减产0.69%,减产不显著;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每亩195.62千克,比常规双高对照品种汇油50增产19.7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常规双低油菜沪油15增产1.21%,增产不显著。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1.18%,硫苷含量低于21.17mol/克,双低指标优于国标,含油率为40.7%。

抗性

较抗(耐)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9月25日左右播种,秧龄4045天,11月上旬移栽。密度每亩8000株左右。重施基肥或追根肥,早施苗肥和腊肥,控制薹高,巧施花角肥。大田每亩施纯氮15千克(合35千克尿素),纯磷6千克(35千克过磷酸钙),纯钾5千克(氯化钾10千克),春前和春后用肥比为3∶1。做好开沟排水,及花期防病工作。

适宜地区
上海地区。

云杂8号番茄


品种名称云杂8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
品种来源以自交系92-23-7A为母本,以自交系94-5-12F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云杂8号植株生长健壮,叶厚且宽大,为有限生长型,株高110~130cm;果实大红色,平均单果重为210g左右,高圆形,果面光滑具有光泽,着色均匀,4~5心室,种子少,果肉厚,硬度大,耐贮藏运输,在昆明7月份的室温条件下货架期为14天;植株抗病,在低温季节不易裂果,经疏花疏果后,商品率达90%以上。

该品种主要针对云南省冬春反季节外销番茄露地栽培而研制的,具有抗低温、抗裂果、果实硬度大、耐贮运和着色均匀、具高商品性,适合长途运输等特点,结合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可有效提高农户种植的效益。

产量表现

5年的试验、示范平均亩产达5500kg以上。

品质分析

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测试:维生素C含量为16.43mg/100g,较对照合作903的13.84mg/100g提高了18.7%;可溶性固形物4.15%,较对照大绿皮的3.60%,提高了15.3%。

抗性

经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鉴定,该品种抗早疫病、晚疫病、枯萎病和耐叶霉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前准备:选择排水良好,光照充足,pH值为6.5~7.5,有机质含量在5%以上的沙壤地块栽培,要求基肥(农家肥)充足,并追施磷、钾肥,盛果期适量增加灌溉水量。

2. 播种:高畦栽培,畦宽90~120cm,每畦定植两行,株距为30~35cm,亩栽3200~3500株。

3. 整枝:实行双秆整枝,严格进行疏花疏果,第一花序留果1个,其他花序留果2~3个,以确保果实商品性和栽培效益。

4. 管理:及时整枝、搭架,清除多余侧枝和枯黄老叶,保护地栽培要加强通风,避免雨水直接淋到叶片,重视病、虫害防治。加强田间中期管理,可用千分之一的浓度叶面喷雾追施磷、钾、硼等肥料,及时采收,可增加中、后期产量。

适宜地区
适应在云南全省及西南各省冬春季节露地栽培和早春保护地栽培。

云花油9号油菜


品种名称云花油9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滇审油200401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

品种来源H166/中双一号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品种,全生育期141~200天之间,平均177天,比对照品种花油3号早熟2天,在滇中地区的全生育期为178天,比对照品种花油3号早熟5天。幼苗直立,叶色深绿,叶型椭圆,叶缘缺刻浅,苗期生长稳健。平均株高172.0厘米,单株有效分枝10.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49.8个,每角粒数19.3粒,干粒重4.08克。

产量表现

20012002年度的云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量为229.2干克,生产试验、示范平均亩产220~275千克。

品质分析

品质成分中,芥酸含量0.03%,硫甙含量17.79微摩尔/克,含油量42.48%,达到国家规定的双低油菜标准。

栽培技术要点

适时播种,滇中地区一般在10月上中旬播种,滇西地区可在10月中下旬播种为宜。合理密植,在中上等肥力田块一般每亩以1.6万~2.0万株较为合适。多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钾肥施用量每亩10千克;对硼肥较敏感,应保证每亩施用硼肥0.5千克。在高产地区,于五叶期至抽薹期之间,每亩用70克15%的多效唑可湿粉剂对水喷施油菜,可有效降低植株高度,促进油菜增产增收。在油菜开花期、结角期适时灌水2次。

适宜地区
适宜云南省内海拔1300~2400米的地区种植。

白杂1号油菜


品种名称白杂1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3年

审(鉴)定情况200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陕审油2003003

选育单位陕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不育系58A恢复系143C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系白菜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70天左右,苗期苗相匍匐,叶色深绿,叶面密被刺毛,深裂叶,生长势较强。返青后生长较快,开花较晚,但花期集中,灌浆速度快,成熟时株高120~150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10~12个,角粒数18~20粒,全株角数300~350个,千粒重2.6~3.0克。

产量表现

四年旱塬区试平均亩产120公斤。

品质分析

芥酸45.63%,含油量42.4%,对照秦油4号芥酸45.76%,含油量42.0%。

抗性

经陕西省植物保护所鉴定,白杂1号的发病株率为12.07%,病情指数为4.42,对照秦油4号病毒发病株率为16.97%,病情指数为6.39,白杂1号比对照分别低4.9%和2.51%。表现为耐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施肥:一般田块亩施碳酸氢铵50公斤或亩施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也可施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10公斤,若播种时墒情较好,可用2.0公斤的尿素作种肥。

2. 播期:渭北塬区延安以南、洛南以北在8月20~25日,洛川以南在8月25~30日,同时要依据土壤墒情可抢墒播种。

3. 播种方式:用犁通沟溜籽,明沟浅播覆土,也可采用谷物施肥沟播机播种,每亩播量0.25~0.5公斤,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播前可用辛硫磷拌种。

4. 留苗密度:旱肥地一般亩留苗1.2万~1.4万株,旱薄地亩留苗1.4万~1.6万株。行距40厘米,株距12~17厘米。

5. 田间管理:油菜出苗后要及时用4.5%甲敌粉每亩1.5~2.0公斤撒施,防治油菜的黄曲跳甲等害虫。油菜4叶期时一次定苗清行,并及时的松土解夹,保证全苗,同时用甲敌粉每亩1.5~2.0公斤喷撒,防治黑缝叶甲等害虫;11月下旬油菜越冬前培土冬苫,并根据苗情结合培土每亩施用尿素3~5.0公斤。油菜返青后,2月下旬至3月上旬,用4.5%甲敌粉每亩1.5~2.0公斤喷撒,或用40%的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油菜茎象甲。初花期和灌浆期要加强对蚜虫的重点防治。成熟时适时收获。

适宜地区
适宜在陕西省渭北塬区,海拔1000~1300米的地区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青杂3号油菜


品种名称青杂3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1年

审(鉴)定情况2001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青种合字第0163号

选育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

品种来源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利用三系杂交方法配制而成的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子叶心脏形,幼茎绿色。抽苔前植株生长半直立。有效分枝部位20.884.92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5.130.67个,二次有效分枝数5.750.99个,主花序长65.154.73厘米,植株呈帚型,匀生分枝,株高146.385.50厘米,花黄色,花冠椭圆形,成熟角果黄绿色,角果斜生,长7.450.98厘米,籽粒节较明显。角果密度0.860.096个/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166.5641.23个,单株产量8.121.24克,每角果粒数26.690.68粒,千粒重3.550.25克,容重715

产量表现

大面积种植亩产180~227公斤,高水肥条件下亩产227~287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要求在土壤疏松,肥力中上的地块种植。适时多用磷肥,氮肥用量比一般品种大,氮∶五氧化二磷=1:0.93。播种期4月中旬至4月下旬,每亩播种量0.4公斤。每亩施纯氮4.60公斤,施五氧化二磷2.67公斤。4~5叶期至花期每亩追施纯氮4.6公斤,角果期注意防治蚜虫。

适宜地区
适宜青海省海东海拔2800~3000米的高位山旱地种植。

备注
原代号:E144、青油杂3号、青杂油3号

杂选1号油菜


品种名称杂选1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赣审油2002001

选育单位贵州省种子总站(李厚英)

品种来源双低核不育两用系156A-3(156A45B)/92-6(207209)杂交选配的杂交油菜组合。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半冬性。全生育期186.5天,比中油821迟熟1天。株高179.9厘米,根系发达,植株高大,株型紧凑。分枝高度71.1厘米,一次分枝6.1个,全株有效角果数246.3个,每角粒数22.6粒,千粒重4.0克。

产量表现

20002001年参加江西省油菜区试,2000年平均亩产131.3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1.16%,极显著;2001年平均亩产120.8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5.9%。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1.52%,硫代葡萄糖甙含量99.2mol/g,含油量41.7%。

抗性

菌核病发病率17.2%,病指7.0,对照中油821菌核病发病率8.5%,病指3.3。

栽培技术要点

选好苗床,适时早播,培育壮苗促早发,适时移栽,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施硼肥。做好排渍防涝。

适宜地区
赣北地区种植。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