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西园6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1994年

审(认)定情况199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
品种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秋甘蓝。植株开展度62~65厘米,外叶12片左右,浅灰绿色。叶球扁圆形,纵径13厘米,横径24厘米,单球重1.6千克左右。紧实度0.5以上,帮叶占13.3%~14%,球内中心柱长6.5~7厘米。

产量表现

定植后85天左右收获,产量4000千克/亩以上。

品质分析

维生素C含量30.6~33.6毫克/100克鲜样,纤维素含量0.83%~0.8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43%~4.3%,质地脆嫩,不易裂球。

抗性

田间表现抗病性强,抗芜菁花叶病毒病,兼抗黑腐病,耐根肿病。

栽培技术要点

1.秋季栽培一般在6月至7月上旬播种育苗,育苗期正值炎热多雨的夏季,播种后需搭棚遮阴降温、防暴雨。

2.苗期根据幼苗长势,酌情浇水和淋清淡粪水,并注意防治苗期病虫害。

3.苗龄30天左右,幼苗具6~7片真叶时定植,定植前最好施农家肥作基肥,栽植行距50厘米、株距45~50厘米,栽植密度为2800左右。

4.定植后施稀薄的粪肥,进入莲座期后,追施稀释的粪肥,并适当加入氮磷钾复合肥,结球前期和中期再追肥两次。

5.田间防治菜青虫和软腐病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西南、华北、西北、长江流域及闽南地区作秋冬季栽培。

小编推荐

西园8号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西园8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0年

审(认)定情况200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
品种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夏秋甘蓝一代杂种,熟性较早,定植到收获约70天。植株开展度50~51厘米,外叶12~14片,绿色,叶脉较密。叶球扁圆形,纵径10~14.7厘米,横径14.5~20厘米,单球重1.5千克左右。叶球紧实度0.5以上,球内中心柱长5~6厘米,品质优良,商品性好。

产量表现:

产量3000~3500千克/亩。

抗性

抗热、抗病力强,抗芜菁花叶病毒病、黑腐病,耐根肿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夏秋季栽培5月中旬至6月中旬播种育苗,苗龄30~35天。

2. 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

3. 定植前重施基肥,前期施清淡粪水,莲座期和结球初期重施追肥。

4. 注意苗期遮阴防雨,生育期间加强田间管理。

适宜地区 适宜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夏秋季栽培。

西园4号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西园4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1991年

审(认)定情况1991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
品种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秋甘蓝。株高约25厘米,植株开展度约70厘米,外叶12片左右,叶色浅灰绿,叶面平展,蜡粉中等,叶脉较密。叶球扁圆形,纵径11厘米,横径22厘米,球叶淡绿白色,单球重1.5~2千克。叶球紧实度0.5以上,帮叶占10.3%~11.8%,球内中心柱长6~6.6厘米。播种到收获120~140天。

产量表现

产量约4000千克/亩。

品质分析

维生素C含量33.2毫克/100克鲜样,纤维素含量0.74%~0.79%,质地脆嫩,味较甜。

抗性

抗病毒病,兼抗黑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秋季栽培一般在6月至7月上旬播种育苗,也可提早至5月下旬播种。

2. 育苗期正值炎热多雨的夏季,播种后需搭棚遮阴降温、防暴雨。

3. 苗期根据幼苗长势,酌情浇水和淋清淡粪水,并注意防治苗期病虫害。

4. 苗龄30天左右,幼苗具6~7片真叶时定植。

5. 定植前最好施基肥,做高畦。栽植行距50厘米、株距45~50厘米,栽植密度为2800~3000株/亩。

6. 定植后施稀薄的粪肥,进入莲座期后,追施稀释的粪肥,并适当加入氮磷钾复合肥,结球前期和中期再追肥两次。

7. 田间防治菜青虫和软腐病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湖南、福建、陕西、江苏等地秋季栽培

8398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8398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1998年

审(认)定情况1994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6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6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国审菜980005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86-3978180-D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早熟春甘蓝一代杂交种具有早熟、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制种容易等特点。该品种植株开展度40~50cm,外叶12~16片,叶色浅绿,叶面蜡粉少。叶球圆球形,紧实度0.54~0.60,中心柱长低于球高的一半,冬性强,叶质脆嫩,风味品质优良。从定植到商品成熟50天左右,平均单球重0.8~1.0千克。

产量表现

每667平方米产3000~38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 华北地区一般于12月底至1月份冷床播种,或者1月中下旬在改良阳畦、温室、温床播种。

2. 2月中下旬分苗,分苗后苗床要控制温度不可过高,防止幼苗生长过旺。

3. 一般3月下旬至4月初定植,缓苗后采用两次7天左右的小蹲苗措施,以防止前期外叶生长过旺。

4. 为促进早熟、丰产宜采取地膜覆盖和短期覆盖天膜及早施追肥的措施,每667平方米定植4500株。

适宜地区
适合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春季露地或冬春保护地栽培,也适宜在天津、广东、云南等地作秋甘蓝栽培。

中甘16号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中甘16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1999

审(认)定情况1999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审(认)定编号国审菜990003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甘蓝一代杂种。雄性不育系01-20Ms自交系94-111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秋甘蓝,植株开展度平均为53.253.0厘米,叶色绿或浅绿,叶质脆嫩,蜡粉中等,中心柱长4.0~6.0厘米,叶球紧实,近圆形,单球平均重1.44~1.48千克;早熟性好,从定植到收获60~65天。

产量表现

19971998年参加全国秋甘蓝品种区试,1997年平均亩产3449千克,比对照品种夏光减产14.7%;1998年平均亩产2929千克,比对照品种黑丰增产12.2%,比夏光增产6.7%。199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762千克,比对照品种黑丰增产21.2%。

栽培技术要点

1. 华北地区在6月底至7月中下旬播种,长江以南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推迟到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

2. 育苗过程中要注意遮荫、防雨、降温,并及时防虫。

3. 亩定植密度3000~3200株。

制种技术要点:

1、制种时父母本按1∶3比例定植,花期过后拔除父本植株。

2、不育系及杂交种均需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繁殖。

适宜地区 适宜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部地区作早熟秋甘蓝栽培。

内配2号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内配2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1989

审(认)定情况1989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内蒙古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内蒙古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中晚熟品种。植株生长势特强,株型较开张,成株开展度80厘米左右。外叶灰绿色,叶面蜡粉较多。叶球高22厘米,横径27厘米,圆球形,球形指数0.8。叶球紧实不开裂,外短缩茎较高,单球重5~6千克。植株抗病性强,不早衰,丰产,耐贮运。

产量表现

产量为7500~9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呼和浩特地区4月下旬阳畦播种育苗,5月下旬定植,栽植密度1500株/亩。苗期注意防治小菜蛾后期要防治菜青虫,一般进行晚熟一季作栽培。

适宜地区 主要适宜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地区栽培。

内配3号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内配3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1991年

审(认)定情况1991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内蒙古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内蒙古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强,株型半开张,成株开展度80厘米。外叶绿色,叶面蜡粉中等。叶球高23厘米,横径32厘米,球形指数0.72,微扁圆形,顶部较圆。成熟叶球紧实不开裂,单球重6~7千克。结球紧实,整齐一致,抗病,不早衰,丰产,耐贮运。

产量表现

9000~10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呼和浩特地区4月下旬阳畦播种育苗,5月下旬定植,栽植密度1500株/亩。苗期注意防治小菜蛾后期要防治菜青虫,一般进行晚熟一季作栽培。

适宜地区
适宜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晚熟一季作栽培。

秦菜3号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秦菜3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1989年

审(认)定情况1989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原陕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原陕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晚熟,定植至收获85~90天。植株开展度61厘米,外叶数9~10片,叶色灰绿,叶面蜡粉多,叶球扁圆形,纵径15.2厘米,横径29.5厘米,中心柱长6.8厘米,叶球紧实度0.54,单球重2.5千克左右。叶片脆甜,品质优良,商品性好。

产量表现

5000~6000千克/亩。

抗性

耐热,高抗病毒病和黑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

陕西越夏栽培4月至5月中旬播种育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定植;早秋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育苗,7朋上中旬定植;秋季栽培6月中下旬播种育苗,7月下旬定植;栽植密度2600株/亩左右。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中甘15号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中甘15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1998

审(认)定情况1998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科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甘蓝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中早熟春甘蓝一代杂种。植株开展度42~45厘米,外叶14~16片,叶色浅绿,蜡粉较少。冬性较强、不易未熟抽薹。春季从定植到商品成熟55天左右,单球重1.3公斤左右。叶球紧实,圆球形,叶质脆嫩,风味、品质优良。

产量表现

亩产可达4000~45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季种植,华北地区一般在1月中下旬到2月初冷床或改良阳畦播种,3月上旬分苗,4月初定植,6月中旬左右收获上市,定植密度每亩4000株左右。

2. 秋季种植,8月中旬左右播种(注意防雨、排涝、降温和防虫),9月下旬在拱棚或日光温室定植,温度降至5℃左右时扣膜,可在元旦、春节上市。

3. 在冷凉地区亦可晚春播种,在8-9月蔬菜淡季供应市场。亩用种量50克左右。

适宜地区
主要适宜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及云南等地作春季露地或保护地栽培。冷凉地区亦可晚春播种,78月收获上市。长江中下游及华南等地区可作秋冬季栽培,一般在早秋播种、定植,初冬收获。

早夏16号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早夏16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蔬菜2003032号

选育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直立,开展度小,株型紧凑,外叶11~12片,叶色深,叶面蜡粉浓,叶球呈扁圆形,单球重600~1250克,品质好,外形美观,商品性佳。适应性广,早熟,生长期短,从定植到收获55~60天,耐热、耐湿性强。

产量表现

产量比夏光高10%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中下游地区于3至7月播种育苗,用种量50克/亩。作夏甘蓝栽培于5月上中旬播种,作秋甘蓝栽培可在6月下旬播种。

2. 幼苗应及时定植,苗龄不宜超过30天,一般在5~6片真叶时即可定植,栽植密度为4000~4500株/亩。

3. 提高施肥水平,施足基肥,莲座期和结球前期各追肥1次。

4. 注意防治病虫害,及时采收,以提高产品的商品价值。

适宜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北方地区均可栽培

中甘17号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中甘17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0年

审(认)定情况2000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国审菜20000003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春、秋季兼用甘蓝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春甘蓝。植株开展度约45厘米,外叶约12片,叶色绿,叶面蜡粉中等。叶球紧实,近圆形,中心柱长约6厘米,单球重约1.0千克。叶质脆嫩,品质优良,较耐裂球,耐未熟抽薹。早熟性好,从定植到收获需45天左右。

产量表现

3400千克/亩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1.华北地区春季栽培,1月中旬在温室播种育苗,2月中旬分苗,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定植 露地,栽植密度4500~5000株/亩。播种期不可过早,苗期注意放风降温,防止幼苗生长过旺。

2. 秋季栽培,7月下旬至8月上旬整高畦、搭棚播种育苗,注意防雨、遮阴。8月中下旬整小高畦定植或垄作,一般栽在垄的阴面半坡,缓苗后追肥,并劈垄正埂,使植株处在垄脊的正中,随即疏通垄沟,以利排灌。栽植密度约4500株/亩,生长期间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及西南部分地区栽培。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