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温州蜜橘流胶病
病害英文名: Dwarf gummosis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壳囊孢属
病原学名: Cytospora sp.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腔孢纲球壳孢目,壳囊孢属
病原介绍: 子座黑褐色,钉头状,内生分生孢子器1~3个。分生孢子器扁球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具一共同孔口。分生孢子器内壁上密生长短不一的分生孢子梗,梗单胞无色,丝状,18.81.3(m),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腊肠形或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微弯,单胞,无色,7~102.5~3(m)。菌丝生长温度范围8~30℃,20℃最适。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的形成最适温度为20~25℃,在此温度下培养26天产生子座,35天便从分生孢子器中涌出分生孢子角。分生孢子萌发适温8~30℃,20℃最适。分生孢子萌发需要水滴或水膜存在。最适孢子萌发酸度为pH6。

侵染部位: 枝

病害症状: 为害主干和主枝,尤以西南向主干受害重。发病初期皮层生红褐色水渍状小点,略肿胀发软,上有裂缝,流出露珠状胶汁。后病斑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流胶增多,组织松软下凹,皮层变褐,流胶处以下的病组织黄褐色,有酒糟味,病斑向四周扩展后期皮层卷翘脱落或下陷,但不深入木质部,别于树脂病引起的流胶型症状。剥去外皮层,可见黑褐色、钉头状突起小点(即子座)。潮湿条件下,从小黑点顶端涌出淡黄色、卷曲状分生孢子角。染病株叶片黄化,树势衰弱。当病斑环绕树干一周时,病树死亡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引起发病,潜育期7~9天。伤口多,发病重。高温多雨季节利于发病,3~5月和9~11月发病重,冬季低温和盛夏高温,病情发展受抑。园地积水、土壤黏重,树冠郁蔽通风不良发病重。老、弱树发病重于幼壮树。柠檬发病重于红橘、甜橙,柚树发病少。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选排灌方便、地势较高的地方建立果园。或采用深沟高畦或土墩种植。(2)加强管理,注意施肥和修剪,增强树势,园内避免种植高秤和需水量大的间作物。(3)选用抗病品种做砧,并适当提高嫁接部位,以增强抗病力。(4)防治吉丁虫、天牛等的为害,避免除草、修剪等造成伤口,并创造良好条件使嫁接伤口尽快愈合。(5)发病期,用利刀浅刮病部(以现绿色为宜),然后纵刻病部深达木质部若干条,宽度2~3(mm),再涂以2%农抗120浓缩10倍液或高脂膜5~1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30%甲基硫菌灵糊剂、腐必清原液、灭腐1号等。每月一次,发病期涂2~3次。

总体描述: 症状 为害主干和主枝,尤以西南向主干受害重。发病初期皮层生红褐色水渍状小点,略肿胀发软,上有裂缝,流出露珠状胶汁。后病斑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流胶增多,组织松软下凹,皮层变褐,流胶处以下的病组织黄褐色,有酒糟味,病斑向四周扩展后期皮层卷翘脱落或下陷,但不深入木质部,别于树脂病引起的流胶型症状。剥去外皮层,可见黑褐色、钉头状突起小点(即子座)。潮湿条件下,从小黑点顶端涌出淡黄色、卷曲状分生孢子角。染病株叶片黄化,树势衰弱。当病斑环绕树干一周时,病树死亡。病原 Cytospora sp. 一种壳囊孢菌,属半知菌类真菌。子座黑褐色,钉头状,内生分生孢子器1~3个。分生孢子器扁球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具一共同孔口。分生孢子器内壁上密生长短不一的分生孢子梗,梗单胞无色,丝状,18.81.3(m),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腊肠形或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微弯,单胞,无色,7~102.5~3(m)。菌丝生长温度范围8~30℃,20℃最适。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的形成最适温度为20~25℃,在此温度下培养26天产生子座,35天便从分生孢子器中涌出分生孢子角。分生孢子萌发适温8~30℃,20℃最适。分生孢子萌发需要水滴或水膜存在。最适孢子萌发酸度为pH6。据有关单位研究,引起流胶病的还有疫霉菌、菌核菌与灰霉菌等。此外,吉丁虫为害的伤口以及日灼、冻害、机械伤、生理裂口等也可引起流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引起发病,潜育期7~9天。伤口多,发病重。高温多雨季节利于发病,3~5月和9~11月发病重,冬季低温和盛夏高温,病情发展受抑。园地积水、土壤黏重,树冠郁蔽通风不良发病重。老、弱树发病重于幼壮树。柠檬发病重于红橘、甜橙,柚树发病少。防治方法 (1)选排灌方便、地势较高的地方建立果园。或采用深沟高畦或土墩种植。(2)加强管理,注意施肥和修剪,增强树势,园内避免种植高秤和需水量大的间作物。(3)选用抗病品种做砧,并适当提高嫁接部位,以增强抗病力。(4)防治吉丁虫、天牛等的为害,避免除草、修剪等造成伤口,并创造良好条件使嫁接伤口尽快愈合。(5)发病期,用利刀浅刮病部(以现绿色为宜),然后纵刻病部深达木质部若干条,宽度2~3(mm),再涂以2%农抗120浓缩10倍液或高脂膜5~1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30%甲基硫菌灵糊剂、腐必清原液、灭腐1号等。每月一次,发病期涂2~3次。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