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金橘青霉病和绿霉病

关键词 金橘、青霉病、绿霉病
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两病均于果面上产生水渍状病斑,组织变软且易破裂。一般3天左右病斑表面中央长出白色霉状物即菌丝体,后于霉斑中央长出青色或绿色粉状霉,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边缘留有一圈白色霉层带。后期,病斑深入果肉,引起全果腐烂。青霉病多发生在贮藏前期,白色霉层带较狭,1~2mm,呈粉状,病部水渍状外缘明显,整齐且窄,霉层不会粘附到其他接触物上,但具发霉气味。绿霉病多发生于后期,初在果皮上出现水浸状小斑块,软化,不久即扩成水浸状圆形斑点,生出白色菌丝,菌丝迅速扩大占据病斑中央,呈橄榄绿色,但周围菌丝白色,白色霉层带宽8~18mm,水渍状外缘不明显,不整齐且宽;霉层易粘附到其他接触物上,且具芳香气味。

病原
Penicillium italicum Wehmer称意大利青霉,引起青霉病;P.digitatum Sacc.称指状青霉,引起绿霉病。均属半知菌类真菌。前者菌落产孢处淡灰绿色,分生孢子梗集结成束,无色,具隔膜,先端数回分枝呈帚状,大小40.6~349.63.5~5.6(m);分生孢子初圆筒形,后变椭圆形或近球形,大小4~52.5~3.5(m)。指状青霉菌落暗黄绿色,后变橄灰色;分生孢子梗同上,大小46.4~446.23~7.9(m);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卵形至圆柱形,大小4.6~10.62.8~5.6(m)。

发生规律
这两种病原菌一般腐生于各种有机物上,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通过各种伤口侵入为害,也可通过病健果接触传染。青霉病病菌发育适温18~28℃,绿霉病病菌发育适温25~27℃;相对湿度95~98%时利于发病;采收时果面湿度大,果皮含水多发病重。充分成熟的果实较未成熟的果实抗病。贮运时湿气滞留易发病。

防治方法
1. 养护过程中尽量避免果实遭受机械损伤,造成伤口;不宜在雨后、重雾或露水未干时整枝。

2. 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3000~4000倍液。

3. 贮运前应喷上述杀菌剂预防,贮运途中要设法通风换气,卸车后置于棚室内养护。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