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葡萄圆斑根腐病

分布是中国黄河中下游葡萄产区新发生的一种病害。近年来,陕西、山西、河南及黄河故道一带先后发生此病,而且有逐年扩展的趋势。

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根部,造成地上部萎蔫枯死。病害一般在萌芽后到开花这一阶段症状表现明显。病株根部受害不同,地上部症状轻重不同,严重时整株枯死。主要有以下症状类型:

(1)萎蔫型:是病株地上部分表现最普遍的一种症状,病株在萌芽后整株或部分枝蔓叶萎缩,生长缓慢,花絮凋萎,新抽发的枝条呈现失水状态,皮层皱缩。

(2)叶片青干型:病株叶片骤然发生萎蔫,失水青干,失水一般由叶缘向叶内扩展,但有时也会形成沿主脉向外扩展。在青干和健康组织交界处,有明显的褐色晕带。

(3)叶缘焦枯型:病株叶片尖端或边缘变褐焦枯,病叶中部仍保持绿色,病叶不脱落。

(4)枯枝型:植株上与病根相对应的枝蔓枯死,解剖可见皮层变褐下陷,后期坏死皮层翘起剥落。

(5)整株枯死型:病株萌芽后,全株逐渐枯死,但部分植株仍能从基部萌生新的根蘖。

根部受害首先是从须根开始,受害的须根截面明显褐变,接着枯死腐烂,围绕须根的基部形成一个个褐色的圆形病斑,病斑逐渐扩大,相互融合扩展,深度可达木质部,肉质根受害后变黑枯死。受害的根系可以反复产生愈合组织和抽生部分新根。根部可形成病、健组织相互交错的和典型的凹凸不平的圆形褐色病斑。此病随着地温的增高和水肥条件的改善,发病逐渐变慢,病株仍可抽发副梢,有的病株甚至完全可以恢复健康。

病原
引起葡萄圆斑根腐病的病原主要为茄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茄腐皮镰刀菌的子座蓝色,呈菌核状。分生孢子散生或生于假头状体、分生孢子子座或粘在分生孢子团中,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纺锤形,稍弯曲,无色,足细胞有或无,胞壁较厚,具有3-5个隔膜,以3个隔膜者居多,大小为19-50 m3.5-7 m;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长椭圆形或短腊肠形,无色、单胞或双胞,大小为4-15 m3-5 m;另外还可顶生或间生厚壁孢子,球形或洋梨形,大小为7-14 m。

发生规律
引起葡萄圆斑根腐病的茄腐皮镰刀菌,为土壤习居菌,不但能随病残体在土壤中生存,也可以在土壤中长期腐生存活多年,寄主范围广,可形成厚壁孢子,抗逆性强,对土壤中的恶劣环境及拮抗菌的抗性较强。因此,病菌的初侵染源可来自土壤、病残体、苗木等多种途径。

镰刀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因此树势强弱是发病的重要因素。病菌必须从伤口入侵,所以生长衰弱、虫伤、冻伤以及其他损伤多的根系易受侵染,发病较多,病害发展迅速。

该病菌主要是通过雨水、灌溉流水以及土壤耕作等农事活动传播。

圆斑根腐病的发生,与果园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造成树势衰弱的因素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通常土壤耕作粗放,干旱、缺肥,土壤盐碱化、土壤板结,通气性不良,结果过多,果园杂草丛生等,导致根系生长衰弱的种种因素,都是诱发葡萄圆斑根腐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一些地下害虫造成根部伤口也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

(1)增施有机肥:每年冬前要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促使根系发育良好,提高根系的抗病力。

(2)加强果园的排灌工作:干旱时及时灌水,雨后及时排水,以防止果园积水,根系受淹。

(3)做好土壤管理:细致进行土壤耕作,加深熟土层,保持土壤通气性良好,创造有利于根系生长而不利于病菌生长发育的条件;防治地下害虫,冬季搞好防寒保护,尽可能减少根部伤口的产生。

2.苗木消毒

新栽植的苗木最好进行消毒处理,常用药剂是50%苯菌灵600-1 000倍液。

3.土壤消毒

为防止病害继续扩展蔓延,对发病的植株可采用药剂灌根,以杀死土壤中病菌,使植株恢复健康,常用的土壤消毒剂有: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50%苯来特1 000倍液;50%退菌特250-300倍液;1%的硫酸铜溶液,以上药剂用量为每株葡萄浇灌10 kg左右,采用此法可使病株症状消失,生长显著转旺。

4.铲除病株

对无法治疗或即将死亡的重病株,应及时挖除,挖后尽可能将病残根处理烧毁,根周围的土壤也应搬出园外,病穴应用生石灰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消毒,然后再选择无病健康的植株进行补栽。对邻近的植株也采取药剂灌根,避免病害在田间进一步扩展蔓延。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