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来自西伯利亚的呼啸寒风从北到南吹遍我国大江南北,冻透全国,提升棚室的保温性就变得十分必要,建议菜农从以下五个方面为大棚进行保温。

后墙和后屋面保温

首先,注意墙体保温,尤其是外墙保温。目前来讲,大棚墙体厚度的最低标准是当地最大冻土层再加上50厘米。

其次,后墙多层维护。这一点容易被菜农朋友忽视。大多数菜农认为,大棚后墙厚且坚挺,用不着维护,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大棚后墙处于背阳面,见光少,下雪后积雪融化较慢,融化后的雪水渗进大棚后墙中,势必影响后墙牢固性,降低棚温。所以,建议可用废塑料薄膜与无纺布将后墙覆盖起来,这样冬季不仅能防雪水,还能大大提高后墙保温效果。

其次,大棚后屋面的保温也至关重要。建议年久失修的大棚后屋面进行翻新,除了更换该部分保温材料外,用一幅塑料薄膜加以包裹,既保温、防风,又防雨雪浸湿,效果不错。

棚内和棚面保温多法进行

首先,棚面要采用多层覆盖保温。遇连阴雨雪或寒流侵袭时一定要在温室内双层覆盖或在温室前面加盖草苫外加一层塑料薄膜。利用草苫+棉被外加覆膜的方式,晴天夜间室内温度比不加薄膜可提高1℃~2℃,雨雪天可提高2℃~4℃。有些有经验的菜农通过棚内设棚或在蔬菜行间铺

地膜、麦糠、麦

穰等的办法,提高棚温,促进根系生长。

其次,悬挂反光幕。因为室内温度的上升主要依赖于太阳光,所以太阳光线入射量增加会明显地提高棚内温度,因此,除采用无滴膜、正确调节建筑方位、减少建筑材料的遮阴、经常保持棚膜清洁外,使用反光幕可使棚室内温度提高1℃~2℃。在管理上,冬春生产应在晴天日出后1小时左右,及时拉开覆盖物见光,即使阴天或低温天气,也应适当揭开草苫等覆盖物,以争取光照,提高室温。连阴雨雪转晴后,应注意蔬菜缓苗,间隔拉草帘及叶面追肥,以减少叶面蒸腾,防止植株萎蔫。

另外,有条件的菜农也可在棚内放电暖器,提高棚内温度。另外有菜农在棚内设置加热灯泡,也能对提温起到一定的作用。

棚前脸保温

低温季节,大棚前脸问题很多。由于前脸的┓型构造,棚膜内部水珠在前脸滴落,造成湿度过大;卷帘机频繁从此处爬升落下对棚膜造成磨损,出现大量破损孔,导致前脸透风透气,保温性降低。因此,在冬春低温季节,前脸蔬菜长势普遍较差,也常成为病害隐藏地和传播源。

所以,提高大棚前脸的密闭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棚前脸处挖设防寒沟,可减少热量损失,尤其是有利于棚前脸处的蔬菜生长。

其次,前脸骨架要安装平整,并且对于前脸和骨架要全部进行软包。保证前脸骨架的平整性可通过在前脸钢管上焊接角铁来实现,通过整齐的角铁卡住骨架顶端来实现骨架的整齐。前脸的立柱、钢管以及骨架顶端都要用旧衣物、废旧布料等软料进行包裹,防止在棚面覆盖物的挤压下,前脸有硬物硌坏棚膜。

再次,在前脸外侧铺防护帘。防护帘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旧草帘,一种是无纺布。不过使用无纺布作为防护帘的效果更好一些。其安装方法为:首先确定无纺布的宽度,上端一般超过前脸拐角20厘米左右,底部到达地面后留余20厘米。然后在无纺布顶侧穿上一条钢丝,紧固住一头,另一头可拆卸。使用时拉起保护前脸,不用时放落到地面上。

另外,为了提高防护效果,可以在前脸拐角处受磨损最大的地方再铺一层薄膜,也可以在前脸内部安装隔温膜,阻挡从破损处进入的冷空气。

东西山墙保温

大棚两侧山墙的保护一般都是用塑料薄膜覆盖,一来防止雨水冲刷、破坏墙体,二来可以阻挡大风穿透墙体,利于棚室保温。但是,菜农在上棚收放草苫、放风等农事操作时,很容易将山墙上的薄膜踩破。薄膜出现漏洞后,不仅保温效果会受到影响,雨水也会顺着破洞冲刷墙体,造成破坏,影响山墙的使用寿命。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在棚山墙的薄膜上面再覆盖一层无纺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免上、下棚时直接踩踏薄膜,还能抵御冬天的寒风,给大棚保温,既省心又实用。需要注意的就是,这层无纺布一定要固定好,可用废弃的水泥柱加以压实,防止被大风刮起。

棚口的保温

不同地区的大棚门口设置不一样,有的设在前脸处,有的设在山墙后侧,有的则设在后墙头上。棚口设在前脸处的,建议在门外面盖一床草苫或保温被,以减少热量外散;棚口在山墙后侧的,则可在通道两侧各设置保温被门帘;设置在后墙上的,最好建造一间棚头小屋,既可以当做储物间,又可避免冷风吹进棚。

延伸阅读

拱棚怎样保温防冻


秋冬季节,一场秋雨一场凉,气温往往是断崖式下跌的,遇到寒流时,气温快速下降,之后又有所恢复。想要延长拱棚蔬菜生长期,基础就是提高棚室日常保温性,一般可在拱棚上增设套棚膜、无纺布等。

1.拱棚两侧、北侧等设置无纺布 。

拱棚两侧与外界接触面积大,热量散失更快。一般来说,最初出现冷害的位置都在拱棚两侧。因此,菜农应在拱棚两侧覆盖无纺布、草帘等,可大大提升其保温性。尤其是东西向拱棚,北侧可以设置一层秸秆风障,减少空气流动,也可以减少热量散失。

此外,菜农还要特别注意破损处的修补,确保通风口与地表不存在疏漏之处,减少夜间拱棚内外的空气流通。

2.设置套棚

套棚膜是菜农最常使用的保温手段,增加一层薄膜覆盖,可以提高棚内温度2-4℃。外界气温降低到8℃以下,拱棚内就应该增设套棚膜,尽量提高棚内夜温,促进蔬菜生长。

增设套棚膜后要加强温湿度调控,尤其是通风变差后,容易产生滴水,棚内湿度大大增加,要注意加强喜湿的细菌和真菌性病害防治,如细菌性角斑病、软腐病,真菌性的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等。菜农可以每隔3-4天用空气消毒片进行空气消毒一次,控制空气传播的真菌性病害传播;间隔5-7天,喷洒一次氯溴异氰尿酸、噻唑锌、噻菌铜等药剂,喷洒药剂时,茎叶与地面都要喷洒到,减少地表病菌扩散。

增强蔬菜自身抗寒能力

蔬菜自身抗寒能力的差异,对延长蔬菜生长期非常关键。同样的植株,其抗寒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天气、水肥等条件不断变化,在连续阴雨天等逆境条件下,植株光合产物不足,抗寒性会明显下降。无机盐、可溶性糖、氨基酸、核苷酸等,对植株的抗寒性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平时强调的培育壮棵,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强有机产物的积累,保证植株充足的营养供应,维持植株抗性的稳定。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还受激素的调控影响。脱落酸、乙烯等生长抑制剂可以明显提高植株抗寒性,而赤霉素、2,4-D等生长促进剂则会降低植株抗寒性。近年来,甲壳素、海藻酸等功能性物质在蔬菜上的使用效果得到验证。甲壳素可以诱导蔬菜自身的生理变化,产生提高蔬菜抗性的物质。海藻酸等喷洒后,可以诱导花芽分化,提高蔬菜抗逆性,作用明显。

寒流到来之前,菜农可以用全营养叶面肥、氨基酸和白糖或葡萄糖等养分,搭配海藻酸、甲壳素、乙烯等喷洒植株,可有效补充植物体的营养,提高逆境条件下的抗性。

加强寒流过后的管理

寒潮过后,天气迅速转晴,棚内气温一般升高较快,要加强管理,减轻寒流后蔬菜二次伤害。一是注意缓慢升温,这时菜农应提早通风,保持棚内温度平稳升高,上午最高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5℃,保证蔬菜受害组织有恢复的时间。二是喷水增湿,晴天后通风早,棚内湿度下降快,待发现植株萎蔫时,应该立即向植株上喷洒温水,提高棚内湿度,减少叶片蒸腾作用强度。三是补充养分,喷水时,还可加入甲壳素、光合动力全营养叶面肥、白糖等,补充叶面营养,促进叶片功能快速恢复。

冬季大棚管理要注意什么


很多冬暖大棚之所以效益不好,可能是进入了以下四种误区:

1.冬天揭、盖草苫不适时。有些菜农为了保持棚内的温度,上午在日出一小时后方才拉草苫,而下午放草苫时间又过早,造成棚内蔬菜接受光照时间过短,光合产物较少,产量较低。

2.阴天不拉草苫。在阴天时,尤其是连阴天时,不少菜农只考虑到对冬暖大棚保温,而没有考虑到,阴天时也要接受散光照、通气排湿等方面,从而不拉草苫,结果常常捂黄蔬菜。

3.在北纬40度以北地区建造的冬暖大棚没有防寒沟。冬季气温较低,棚前2米左右处土壤长期处在低温状态下,影响蔬菜正常生长,畸形果较多。菜农可在棚前脸一米处挖一道东西向、与大棚等长、半米宽、与当地冻土层一样深的防寒沟,在沟内先铺上一层薄膜,然后再塞满干燥的秸秆,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在北纬34-39度地区的冬暖大棚,可在棚前走道上铺上草苫,同样会起到保温效果。

4.连阴天骤转晴后因不会管理造成闪秧死棵。不少菜农在连阴天骤转晴后按照平常晴天揭草苫,其实是错误的,极易造成棚内蔬菜闪秧,导致萎蔫死棵现象。因此建议:在连阴天骤晴后可采用揭花苫、喷温水的措施来防蔬菜闪秧,即:揭草苫时不要全棚揭开,而是隔一床揭开一床。这样揭花苫后,棚内的光照隔一床照一床,揭开草苫相对应的蔬菜会受到直射强光照,而未拉起草帘的蔬菜则会接受到散光照,受到强光照的蔬菜,一般在拉开草苫10-15分钟后就会出现萎蔫现象,这时要及时往植株上喷洒20℃左右的温水,然后再放下草苫,重新揭开第一遍没有揭开的草苫,让没有接受强光照的蔬菜也接受强光照,然后也用同样喷温水的方法促其恢复正常生长,如此反复进行几遍,一般到午后两小时后,检查棚内的地温如果达到了20℃,蔬菜见到强光后就不会再出现萎蔫症状,这时就可以全部揭开草苫了。等到第二天后,恢复晴天后的正常管理。

冬季大棚前脸处如何改善


冬季大棚前脸处温度低,湿度大,除了环境因素之外,也有菜农自身的不当操作,如棚膜流滴性差,盲目增加种植密度,植株紧靠前脸处等等,都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那么,如何改善前脸处环境呢?小编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降低种植密度

相对于拱棚来讲,大棚有效种植面积小,所以,菜农在种植时,总会将边边角角的地方利用起来,如后墙、前脸等地方,也会种植上蔬菜,尤其是前脸处,植株不仅紧靠前脸墙体,而且还在操作行内也进行了定植,增加了种植密度。

增加前脸蔬菜种植密度,对于非下挖或者下挖深度在0.5米以内的,影响较小,但对于下挖深度深的,蔬菜受光时间短,植株间郁闭。建议菜农应根据棚室条件,适当调整种植密度,确保植株间透气性好,均匀受光。

降低湿度

由于棚膜流滴性,若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导致大棚前脸处成为棚膜水的聚集处,就会导致此处植株长时间处于高湿环境中,诱发各种病害。建议菜农通过使用薄膜、无纺布等覆盖前脸墙体,或者直接用水泥板进行固定,同时,设置引流装置,将棚膜水流引至棚室一端。

提高温度

前脸处温度变化明显,温度低于棚内其他地方,尤其是寒潮来临时,前脸处温度会更低,常使蔬菜受到冻害。小编建议菜农应采取额外措施,如内部悬挂薄膜,白天放下,夜间挂起;同时,大棚前脸外侧,下放保温被后,再覆盖一层无纺布或者旧草苫,都会起到保温作用。

冬季大棚膜滴水怎么办


深冬季节,棚内外温差大,棚内湿度高,棚膜内侧不可避免地产生水珠。棚膜滴水,是很多地区蔬菜大棚面临的重要问题,其危害很大。

一是棚膜结露使棚膜的透光率下降20%-30%,且大量吸附棚内热量,影响大棚内温度提升。深冬季节棚内光照弱、温度低、升温慢,棚膜结露滴水对光照影响很大。由于透光率下降,光照变弱,使得棚内接收的太阳热量减少,温度受到影响。

二是水滴溅落在植株上,常常会因水珠温度过低而造成冷害,影响蔬菜正常生长;同时,露水长期存在还会诱发多种病害,尤其是细菌、卵菌病害。细菌、卵菌病害的暴发流行,需要液态水和伤口存在,滴水恰好创造了这两个条件。棚内结露滴水使得棚内湿度增加,也有利于多数真菌病害的发生。尤其是阴雪天气,棚内温度低、湿度大,病害发生重。最近一段时间,青州等地棚室内病害发生情况,比邻近的寿光纪台等地严重得多,与棚膜滴水关系很大。

解决棚膜结露滴水的问题,要从棚室结构、棚膜质量等多个方面考虑。新建棚室时,注意改进棚体结构,增大棚面角。薄膜上露珠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增大棚面角可以使得露水沿着薄膜流下,而不是形成大的水珠落下。选择优质无滴膜,在新上棚膜时,将棚膜扯紧,使棚膜平整,也可以减少棚膜滴水。

若换膜后才发现棚膜流滴性差,滴水严重,最好及时联系棚膜厂家,选择晴朗无风、气温较高时更换新棚膜,从根本上解决棚膜滴水问题。若外界温度已经很低,最高温度在5℃以下,棚室不适宜更换棚膜,就要想办法减少棚膜滴水对蔬菜的影响。

菜农可以在薄膜内侧喷洒无滴剂,如有机硅助剂等,提高棚膜表面延展性,避免形成露珠。注意喷雾前先通风,待大棚薄膜上水珠干后,均匀喷洒到棚内膜表面,每平方米薄膜喷液120-150ml,待水膜干后再关闭通风口,这样可使薄膜在半月到一月内滴水明显减少。

此外,菜农还可在棚内设置套棚膜,滴水不直接接触蔬菜,滴落到套棚膜上后,在升温后将其引流到地面渗入土壤即可。

冬季降低大棚内湿度的4种方法


冬季温室蔬菜易受到低温、弱光、高湿的胁迫,生长势较弱,霜霉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多种病害易滋生和蔓延。如何通过合理调控温室内湿度,抑制病害发生,是许多菜农十分关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及研究,摸索出低温弱光条件下温室湿度的科学调控方法,从提高温室保温性能,高垄覆膜,膜下浇水及行间铺草等四个方面进行降湿、控湿、吸湿和排湿,从而将温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为温室蔬菜的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1.提高室温,升温降湿

在空气含水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其相对湿度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降低。因此,提高温室的建造标准,加强其保温性,是降低恶劣环境条件下温室湿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按科学方法建造的日光温室,最大优点是升温快,降温慢,严寒期温室最低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上,温室内外的温差可达2O摄氏度以上。

2.起垄覆膜,暗灌控湿

土壤表面积的大小是影响地温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起垄栽培可显著增加土壤表面积,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辐射。土壤吸收的热量多,热土层厚,地温高,有利于根系的发育,提高根系活力,同时,热土层在夜间又能释放热量,稳定夜温。一般垄高15~20公分,垄宽6O一8O 公分。垄上覆地膜,实行膜下浇水,且实行小水勤浇,能有效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减少温室内热量的损耗,提高和稳定室温,降低相对湿度。有资料表明:在25摄氏度左右的条件下,土壤中每蒸发1千克水分,须从土壤中吸收432.5 千焦左右的热量。蒸发的水分还会在棚膜凝结成水珠或水膜,把热量通过棚膜传到室外;同时水珠或水膜会对光线产生反射,显著降低棚膜透光率。在低温弱光的冬季,浇水须在晴天早晨进行,l0点以前结束,以免因浇水不当引起地温大幅下降或无法放风,增加温室湿度。

3.行间铺草

夜间吸湿在大沟内铺一层10公分厚的碎草,夜间可吸收地面散发的水分,白天再蒸发到空气中;沟内铺草还可缓冲作业时对地面的压力,减轻土壤表层板结。另外,碎草吸水发酵后释放CO2,能提高温室CO2浓度,促进光合作用。

4.合理调控,通风排湿

首先,要适时揭盖草苫,延长见光时间,并及时擦除棚膜上的灰尘,保持透光性。冬季口照时间短,为充分利用光能,揭盖草苫一定要及时、适时。即使是阴天,室内也会因为吸收大量的散射光而增温。第二,看天、看苗浇水。浇水是影响温室内空气湿度的首要因素,如操作不当,会造成温室内空气湿度大幅度地提高。连续5天为晴天时方可用暗沟浇小水。浇水之前先喷施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能够有效预防温室内霜霉病、疫病、叶霉病及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第三,科学通风排湿。温室通风大多在清晨、中午、傍晚进行。阴天早晨揭开草苫时,若室温不低于12摄氏度 ,可同时通风30分钟,然后关闭风口快速提温;中午12时放风1小时;如果温室内湿度较大,在外界温度大于2摄氏度时放夜风,可在傍晚扒开1015公分宽的膜缝,放下草苫,再盖上防水纸被,温室内湿气从缝隙中散出,吸入草苫,第2天太阳出来后先揭去纸被,晒干草苫后再揭苫。第四,改进喷药技术及剂型。喷药时选用0.71.0毫米孔径的小喷片,这样喷出雾滴小、覆盖面大、均匀,省水,省工,能克服大喷片药剂易流失、温室内湿度增加的缺点。少使用液体药剂,多使用粉尘剂和烟剂,这样既不增加温室内湿度,又能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程度。

冬季连阴天雾霾天大棚怎样增光补光


冬季连阴天、雾霾天较多,光照弱成为制约蔬菜增产的主要因素。在弱光条件下,棚室蔬菜叶片的光合作用下降,制造的有机营养减少,而消耗营养的呼吸作用却正常进行,再加上光照弱,棚温也难以提升,若时间久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必将大受影响。那么,在这样的天气下,菜农应该采取怎样的增光措施呢?

及时清洁棚膜

菜农在购买棚膜时都知道选择防尘性好的棚膜,但是防尘性再好的棚膜,落了灰尘也会影响棚膜的透光率,特别是临近路边的大棚,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因此及时清洁掉棚膜上的灰土,提高棚膜透光率,在冬季的光照差的天气就显得尤为重要。

菜农可通过设置防尘布条的方式来除尘。将防尘布条的一端固定在棚顶,另一端固定在棚下,长度略长于棚的跨度。这样布条会随风摆动,从而擦掉棚膜上的灰尘或附着物,保持棚膜清洁,增加棚膜的透光度。防尘布条中间摆幅大,除尘效果好,而两头摆幅小,除尘效果相对较差,建议菜农若灰尘较多时最好结合抹布将前脸处及棚膜顶端的灰土擦拭掉。

悬挂反光幕

棚内悬挂反光幕可充分利用照在棚墙上的反光,利于蔬菜的生长。但有的菜农将反光幕悬挂太低或悬挂角度不对时,蔬菜植株容易将光挡住,影响反光幕的使用效果。

建议菜农沿棚室走道于后墙高2米处东西拉一道铁丝,将1米宽的反光幕两幅按需用长度剪断,用透明胶带粘接成2米宽的幕布,将幕布上端折回,包合铁丝,然后用透明胶布固定,形成自然下垂或稍向棚里面倾斜的幕布。

提醒菜农最好不要贴着后墙悬挂,以免反射光照射不到植株上,也不要将整个后墙全部悬挂反光幕,以防降低后墙的储热量,降低夜温。

安装补光灯

连阴天、雾霾天使用补光灯,可促进光合作用,避免植株营养匮乏而影响产量。

提醒菜农需要注意的是,补光灯给蔬菜提供光照的距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蔬菜生长高度进行灵活的调整。通常情况下照射范围大的补光灯距离蔬菜较远,高度保持在距生长点1.5-2米左右的距离,照射范围较小的补光灯一般安装在蔬菜生长点上方0.5-1.5米的距离。

此外,补光时间也需根据不同蔬菜的光照强度进行灵活调整。如黄瓜在短日照条件下有利于雌花分化,所以在光照强度比较弱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相应的补光,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提高产量。但要注意光照时间不要太长,中午前后散射光较强时要关闭补光灯,夜间适当增加光照1-2小时即可。

宝宝不爱吃饭?用这碗面征服TA!


油浸番茄经常在西餐食谱里出现,做意面,做pizza,做面包的常见配料。吃惯了中餐的宝宝,偶尔开点儿西餐,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开始做菜咯

菜名:油浸番茄意面

月龄:适合12M+宝宝

食材:意大利面30g、圣女果8-10颗、盐少量、橄榄油适量

工具:菜刀、菜板、碗、炒锅、筷子、铲子

制作步骤

1、将意大利面放入清水中,泡软

2、泡软的意大利面放入开水中煮

3、将煮熟的意大利面捞出

4、将圣女果洗净后,对半切开

5、平底锅中倒入适量油

6、油烧热后,放入圣女果

7、圣女果翻面,煸炒出香味

8、放入意面一起炒

9、调入适量盐,拌炒均匀

10、将意面铺在盘中,点缀上圣女果,完成咯~

辅食小知识

Q:1岁以内的宝宝不让喝果汁,那么,应该怎样给他/她吃水果呢?

A:根据各国的膳食指南和婴儿喂养指南,婴儿满6个月后,可以开始添加水果,先按照上面建议的刮取果泥的方法给宝宝喂果泥,然后根据宝宝的咀嚼吞咽能力,慢慢过渡到很薄的水果小片、再到水果块、小条和厚片,直至可以自己啃水果吃。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