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场辣椒的营养价值及种植现状

牛场辣椒属于牛角椒,起源于六枝特区的北部乡镇,抗性强,耐膺薄,至少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主要种植在 1300一1600m之间的丘陵坡地,受独特的地理环境因素影响,果实色泽紫红,肉厚,香脆,辣椒素适中,营养丰富,适于制作辣椒面、油辣椒二据贵州大学生化营养研究所化验分析,牛场辣椒氨基酸6.1 %,钾2.29%.磷0.48 %,锌0.02 %,粗纤维32.55 %,还含有人体必须的17种氨基酸二长期食用不仅有助于消化,还可治疗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症二牛场辣椒是古老的地方品种,是长期人工选择与自然淘汰的产物,对本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耕作条件群众消费习惯有高度的适应性.

六枝特区牛场辣椒常年种植面积在400h讨左右,主要分布在六枝特区北部牛场、新场、梭戛乡,每667讨产干椒 200kg左右二牛场辣椒为干鲜兼用椒,干椒市场收购价为20 元k} 1,较其它辣椒品种高出4一5元kg-1每年干椒产量约1200t,年产值约2400万元,牛场辣椒种植已成为六枝特区北部主产辣椒乡镇种植重要经济作物,也是当地农民种植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区内有3家合作社种植牛场辣椒,2 家公司加工牛场牛场辣椒,但规模小,90%以上主要是外销原材料.99%都采用直播栽培法,即懒人种植法(懒辣椒),偏施N肥, P , K肥施用量减少,造成植株生长过高,倒伏现象严重,品质和贮藏性明显下降.种植区农民对新种植技术持观望态度,接受新技术愿望不高.是滥用除草剂和其它化学农药.三是明火烘烤辣椒,对辣椒干品造成一定的污染.(4)种性混杂,退化严重.牛场辣椒属于常规辣椒品种,长年来均为农民群众自行留种,留种的标准不一,品种间混杂较为严重,出现植株高矮不一、果实长短粗细不一致、产量低等现状,牛场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牛场辣椒这一品牌声誉和销售渠道.因品种混杂,产量和品质均呈下降趋势,制约了牛场辣椒的发展.

3、牛场辣椒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1)制定标准体系,适应加工需要.推广标准化生产,创立区域品牌队牛场辣椒要达到标准化种植,应制定标准体系,提高标准质量二组织有关专家针对品种特性制定出种子标准和产品加工方面的标准,使标准覆盖牛场辣椒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加强与研究机构的合作,尽快测定牛场辣椒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潜在优势养分含量,为优势农产品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推广先进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一是科学规划,合理指导种植二推广辣椒与玉米、大豆轮作等,以缓解各种作物用地间的矛盾.二是推广双层施肥技术,增加辣椒产量.双层施肥技术是一项增产措施,在烤烟生产上运用较广.课题组经 2013-2014a初步试验,在辣椒种植中使用双层施肥技术,不仅省工,而且能增产11%以上.

(3)加强对辣椒产业的扶持.一是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农民种植长角辣椒的积极性,稳定、扩大种植规模.二是重点扶持具有辣椒加工实力的中小企业和辣椒专业合作社,积极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单位产值,避免产品因受价格大幅度波动而挫伤种植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三是支持境内辣椒企业研发辣椒产品,实现辣椒产业健康发展二.

(4)对牛场辣椒进行品种提纯复壮二辣椒要经过三年以上的提纯复壮,才能达到种性特征.针对目前牛场辣椒品种退化严重的实际情况,应每年采取品种提纯复壮措施,在保证牛场辣椒品种果实肉厚、色泽紫红、辣味适中、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的优良特性的前提下,提高单产,增加农民收入,为加工企业和群众提供合格原材料和农产品.

编辑推荐

种都六号辣椒


品种名称种都六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川审蔬2003016

选育单位 四川种都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种都六号是W143-9T-1-4杂交种。母本W143-是由伏地尖自交多代纯化育成的优良株系,父本T-1-4是从哈椒变异株系中经过多代选育纯化而来的稳定株系。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中早熟牛角型辣椒品种。植株长势强;叶片绿色;株高53厘米,株幅5656厘米,首花节位9~11节。果实羊角形,果16厘米,果粗6厘米,单果100克,最大果重160克,青熟果深绿色,辣味适中。耐贮运,抗早衰。

产量表现

亩产3000公斤左右中,比对照朝研八号增产10%左右。

抗性

抗病毒病、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及时播种、定植,带土移栽。行株距50厘米30厘米。

2.重施基肥,以农家肥为主,三元复合肥50~60千克/亩,结果期追肥3次以上。

3.保护地栽培时,注意通风,保持适宜温度,密度适宜,避免徒长。

4.注意灌水和排水。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地区种植。

新六青毛豆


品种名称新六青

分类 豆荚类-毛豆(菜用大豆)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该品种稳产高产,荚大,籽粒饱满,豆粒糯性较强,易熟,无豆腥味,蛋白质和脂肪累计含量65%~66%,该品种株高70厘米,有限结荚习性,主茎14节,有效分枝2个左右,卵圆形叶。茎秆粗壮,单株结荚25荚,荚型宽大,籽粒饱满,干豆百粒重29克左右,鲜豆百粒重达235克。

产量表现:每666.7平方米产鲜荚850~1000千克,播种至采收鲜荚90天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沿江江南自3月至6月中旬均可播种,7月上旬起可陆续上市。适于土壤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一般要重施基肥,花荚肥,遇旱既灌。足墒下种抓全苗。

牛早秋2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牛早秋2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27号

选育单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大白菜良种服务中心
品种来源双亲9548和941均为自交不亲和系,9548是从小杂60杂交后代中自交选育而成,941是小杂50涝灾后仅存植株经组织培养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秋白菜早熟品种,生长期约59天,比鲁白14号早熟6天,开展度50厘米60厘米,外叶7片,少毛,绿色,帮淡绿色,叶球倒锥形,球叶叠抱。单球重1.5公斤左右,净菜率65.6%,软叶率51.0%,风味品质较好。

产量表现

20012002年山东省秋白菜早熟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净菜3046.5公斤,比对照鲁白14号减产8.6%;在2002年山东省秋白菜早熟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净菜3087.0公斤,比对照鲁白14号增产4.0%。

抗性

两年区域试验田间表现霜霉病病株率71.1%、病情指数33.0%;病毒病病株率10.2%、病情指数7.0%;软腐病病株率15.7%,夹皮烂病株率0.5%,综合抗病能力略强于对照鲁白14号。

栽培技术要点

8月初播种,起垄栽培,亩栽3000株,株行距45厘米50厘米。苗期重点防治虫害,成熟后及时收获。

适宜地区
适宜山东省作秋白菜早熟品种推广利用。

蜜本南瓜规范化栽培要点


名称蜜本南瓜规范化栽培要点

分类 蔬菜
资料来源苏小俊. 瓜类蔬菜无公害高效栽培重点、难点与实例[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

栽培技术
蜜本南瓜是重庆市垫江县规模种植的特色蔬菜,种植面积已达667公顷。在指导瓜农生产过程中,笔者总结出蜜本南瓜规范化栽培三大环节的24个技术要点,现介绍如下,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1.育苗环节八要点

(1)苗床选择:应选择在地势平坦、高燥沥水、避风向阳处。

(2)肥球准备:取疏松肥沃的菜园土,加适量磷、钾肥(禁止混入氮肥),泼腐熟清粪水混匀,搓成直径6厘米左右的肥球,肥球的水分和紧实度以手捏成团、敲打能散为度(若用直径6-8厘米的营养钵育苗效果更佳)。然后用食指在肥球上方压深约1厘米的指孔,肥球靠肥球整齐摆放。

(3)浸种:浸种时先用水将种子浸湿,捞出后再倒人预先配制好的温水中,不停搅拌5-10分钟后,继续浸泡12-24小时,除去浮在水面上的种子,然后将吸足水分后的种子滤干,即可播种。

(4)放种:于雨水至惊蛰间,气温稳定通过12℃时,将浸种后的种子放人肥球指孔内,瓜嘴朝下,每个肥球放1粒种子。

(5)盖土:浇水种子放完后,均匀地盖上过筛细土,泥土以全部盖住肥球、厚约1厘米左右为宜;浇足底水,以厢面水分饱和为度。

(6)双膜覆盖:先用地膜盖一层平膜,然后用竹片按60厘米的间距起拱,拱架高度50厘米左右,再用2米宽的无滴薄膜覆盖严实即可。若在双膜覆盖的基础上再拱一层1.5米高的薄膜实行三膜覆盖,保温防寒效果更佳。

(7)温光控制: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晚保持在12-15℃。当子叶拱土基本出齐时,取出平膜,适当通风降温,使昼温保持在20-25℃,夜温控制在10℃左右,以防幼苗徒长。随着瓜苗的长大,可逐渐减少覆盖时间,尽量使幼苗有充足的光照和逐步适应自然气候环境。

(8)水分管理:当子叶拱土基本出齐时浇1次透水。随着瓜苗的长大,晴天每天浇1次水,在早晨和傍晚进行。

2.定植环节八要点

(1)整地:对种植地进行翻耕,深度20厘米以上。

(2)挖定植穴:按双二行方式开穴,大行距5米、小行距1米、穴距1.4米、穴深20厘米。

(3)施底肥:定植前应施足底肥,每667平方米用碳铵、磷肥各25千克或三元复合肥30千克,混合有机肥(堆肥、人畜粪等)1 500千克窝施。

(4)回土:为避免肥球与底肥接触,底肥上面要回填10厘米左右的泥土。

(5)放苗:培土于春分至清明间,瓜苗长至3-4片真叶时,将肥球1个放入定植穴,扶正、培土、稍压实,栽苗深度以子叶平地面为宜。注意雨天不宜定植。

(6)浇定根水:定植后即浇足定根水,以使瓜苗根系与土壤密切接触。

(7)覆膜:沿行向覆盖60厘米宽的微膜,以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减轻杂草和虫害危害。

(8)亮苗:从瓜苗处的微膜上挖一小孔,亮出瓜苗,定植环节的工作即全面完成。

3.管理环节八要点

(1)补苗:在定植后的缓苗过程中,对缺苗和一些生长不良、叶片发黄、缓苗困难的苗,要及时补栽新苗。

(2)摘心整蔓:在瓜苗长至5-7片真叶时摘心,促使倒蔓抽生侧蔓。每株只留4-5根强壮的侧蔓,其余的全部摘除。

(3)引蔓压蔓:当蔓长达60-70厘米时,要引蔓压蔓1次。引蔓就是将蔓引向大行中间,然后在离蔓顶12-15厘米前的地面上开1个7-9厘米深的沟,压蔓1次,促使南瓜茎节处长出不定根,增加根系吸收面积,同时具有固定作用。注意:引蔓不是翻蔓,南瓜禁止翻蔓。

(4)疏果定瓜:由于蜜本南瓜坐果能力强,因此,每个侧蔓只在第10-15节位留一瓜形较好的南瓜,头瓜或瓜形不好的或长势不好的南瓜全部摘去,以保证单瓜的重量。

(5)除草:在栽后约20天、苗高30厘米左右时,行间喷施草甘膦进行化学除草,但须特别注意药液不要喷到南瓜植株上。

(6)管水:缓苗过后,视天气和土壤情况决定浇水与否:晴天多浇,阴天少浇或不浇;沙土多浇,黏土少浇。总之,保持植株根系周围土壤湿润即可。雨天则要注意排水,使南瓜植株根系周围不积水。进入伸蔓期后,可不浇水,但当植株结住1-2个幼瓜时,为了促进果实迅速膨大和多结瓜,这时如果无雨,应及时浇水。

(7)追肥:追肥能使藤粗叶大,造就高产苗。具体过程视苗情而定,如叶色淡或发黄,应及时追肥。定植成活后,即定植后大约1周左右,用20%-30%的淡粪水或用0.5%-1%的尿素水溶液,追施发棵肥。植株结住1-2个质量约0.1千克左右的幼瓜时,再用40%-50%的粪水追肥,并结合追施化肥,其中每667平方米用碳铵10千克、钾肥10千克,主要是促进果实膨大和多结瓜,施肥方式是用自制漏斗进行。第一批瓜收获后,每667平方米用粪肥300千克对碳铵20千克追施1次,防止植株早衰,促进后续瓜的生长。

(8)病虫防治:蜜本南瓜病虫害发生并不严重。对猝倒病、根腐病可用百菌清、多菌灵防治;对土狗、蟋蟀用地虫克星、地虫速杀防治;黄守瓜用敌敌畏、乐果防治。

六叶茄


品种名称六叶茄

分类 茄果类-茄子
学名Solanum melongena L.

审(认)定年份1984年

审(认)定情况1984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品种来源北京市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种。株高约70cm,开展度90cm,生长势中等。第一果着生于主茎6叶节上方。果实扁圆形,外皮黑紫色,有光泽。果肉浅绿白色,肉质致密、细嫩,品质好,单果重400~500g。耐低温,耐热性差,不耐涝,抗病虫能力弱。适于春季露地地膜覆盖早熟栽培和塑料大棚、中小拱棚栽培。

产量表现

667平方米产量2500~3000kg。

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地区1月份阳畦播种育苗,4月下旬露地加盖地膜定植,行距53cm,株距40cm。中小拱棚栽培,7月上旬播种育苗,8月上旬定植。塑料大棚栽培,12月下旬保护地播种育苗,翌年3月下旬定植。

适宜地区
适宜北京及华北部分地区种植。

暗紫菜豆丛枝病


病害中文名: 暗紫菜豆丛枝病
病害英文名: Dark- purple bean witches' broom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植物菌原体
病原学名: Cineraria yellow, Phytoplasma
病原介绍: 是一类寄生在植物韧皮部筛管细胞中的非螺旋形菌原体。是没有细胞壁的近圆形至椭圆形细胞生物体。由于它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 至今尚无法对其进一步分类和鉴定。对青霉素不敏感。 该植原体能为害100多种观赏植物。
病原中文名: 植物菌原体
病原学名: Vinca rosea,phytoplasma
病原介绍: 在病株叶脉和侧根韧皮部筛管细胞中均观察到菌原体, 大小80~800 nm。
病原中文名: 植物菌原体
病原介绍: 在病树叶脉筛管中见到菌原体质粒,大小100~670nm,形多样。
病原中文名: 植物菌原体
病原学名: Japanese hornwort witches' broom Phytoplasma
病原介绍: 用电镜观察病株幼茎,叶片主脉韧皮部筛管细胞中多没有细胞壁,具形态多样的菌体,菌体以椭圆形、球形为主,此外还有长形或哑铃形的,大小不一,椭圆形的250~500300~660(nm),球形的200~600(nm),此外还可见到不规则放射状的核酸物质。
病原中文名: 植物菌原体
病原学名: Phytoplasma
病原介绍: 病株超薄切片经电镜观察,在韧皮部筛管细胞中充满了球形或椭圆形菌体,直径250~600nm。菌体内可见到丝状核酸内含物
病原中文名: 植物菌原体
病原介绍: 病株嫩枝叶柄韧皮部筛管细胞中有大量菌原体,大小300~760nm。
病原中文名: 植物菌原体
病原介绍: 电镜观察病株叶脉韧皮部筛管细胞中存有植物菌原体。形状为球形或椭圆形,大小200~900nm。有些菌体中可见核酸样纤维状物质,有的还可见到双层膜,有的正处于出芽状态。在筛管细胞中管壁好像受到植物菌原体分泌物侵蚀。
病原中文名: 植物菌原体
病原介绍: 大小80~800nm
病原中文名: 植物菌原体
病原学名: Japanese hornwort witches' broom Phytoplasma
病原介绍: 用电镜观察病株幼茎,叶片主脉韧皮部筛管细胞中多没有细胞壁,具形态多样的菌体,菌体以椭圆形、球形为主,此外还有长形或哑铃形的,大小不一,椭圆形的250~500300~660(nm),球形的200~600(nm),此外还可见到不规则放射状的核酸物质。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暗紫菜

侵染部位: 整株
病害症状: 病株叶片变细小,整株藤蔓细弱,变小。该病在海南省查到。
发病规律: 该病寄主范围、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还在研究中。
病害分类: 植原体
防治办法: 生产上发现该病时 , 可在发病初期喷洒医用四环素或土霉素溶液4000倍液 , 隔 10 天左右 1 次 , 防治 1 次或 2 次。

总体描述: 症状 病株叶片变细小,整株藤蔓细弱,变小。该病在海南省查到。病原 Dark purple bean witches' broom, Phytoplasma称植物菌原体。在病株叶脉及叶柄韧皮部筛管细胞中见到形态不一的菌体,大小250~650(n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寄主范围、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还在研究中。无公害防治法 生产上发现该病时 , 可在发病初期喷洒医用四环素或土霉素溶液4000倍液 , 隔 10 天左右 1 次 , 防治 1 次或 2 次。

滴灌马铃薯无害化栽培技术


播前准备

1. 品种选择选择抗逆性强、高产、优质、不同熟期的品种。温泉县的主栽品种为费乌瑞它系列,搭配品种为紫花白;博乐市的主栽品种为费乌瑞它系列。两个地区均可种植黑美人紫薯和红宝石红色马铃薯这两个特色品种。2. 种薯选择种薯质量应该符合马铃薯二级脱毒种薯的标准。3. 种薯处理播种前3天,将种薯放在温暖有散射光的地方进行晒种,可杀死种薯表面携带的病菌,同时也起到催芽的作用。4. 种薯切块提倡小整薯播种,选40克左右健壮小薯做种,可避免切刀传病,有显著防病增产的效果。必要时在播种前4~7天,选择健康的、生理年龄适当的较大种薯切块,切块大小以40克左右为宜。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机播以近圆形或方形为宜,切刀每使用10分钟或切到病、烂薯时,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的酒精擦洗消毒。切块后立即用多菌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3%)或草木灰拌种,并适当进行摊晾,使伤口愈合,不要堆积过厚以防烂种。5. 地块选择及施基肥选择前茬为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等作物轮作,不宜与茄科作物连茬,倒茬至少在3年以上。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相应施肥种类和施肥量,一般结合犁地施优质农家肥45吨/公顷、尿素45千克/公顷、磷酸铵300千克/公顷、硫酸钾75千克/公顷、锌肥15~30千克/公顷,深翻入土,全耕层施入。6. 深耕整地耕地深度25厘米以上,整地严格执行齐、平、松、碎、净、墒的六字要求,犁到边、耙到边。播种与移栽1. 播期当土壤10厘米深处地温达到7℃~8℃时为最佳播期,倘若地膜覆盖,可提高地温3℃~5℃,一般能提早播种7~10天左右,若采用双膜覆盖(地膜+小拱棚)可提前1个月左右播种。温泉县的适宜播期在4月中下旬,博乐市直播地块的适宜播期在4月上中旬。2. 播种量用种量在2550~3000千克/公顷。3.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在10~13厘米。4. 播种方式(1)覆膜种植选择幅宽1.3米、膜厚大于等于0.01毫米膜,一膜两行,采用机械播种、铺管、覆膜一次完成,做到覆土严密、播行笔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接茬准确,铺膜达到严、平、直、紧、实的标准。(2)直播田机械点播、铺设滴灌带,做到播行笔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接茬准确、覆土严密、镇压确实。5. 滴管带及株行距配置采用一管一行方式铺设滴灌带,滴管带铺设于行上,每间隔2~3米横向覆土压管,防止滴管带被大风刮走移位,影响灌溉效果。株距25~28厘米,覆膜田采用90厘米等行距,直播田采用70厘米等行距。田间管理1. 滴水出苗带墒播种的地块出苗前不宜滴水,如果春季干旱影响出苗可以滴1~2个出苗水,滴水量控制在375立方米/公顷次左右;干播湿出的地块播后立即接通支管,连接毛管,连滴两个出苗水,滴水量控制在375立方米/公顷左右,时间控制在10天左右。2. 破膜放苗地膜覆盖马铃薯显行时及时破膜放苗,以防烧苗,放苗后立即封孔口。3. 中耕除草齐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全生育期中耕2~3次,中耕深度10~15厘米,逐次渐浅,避免发棵期拉伤地表下伸长的匍匐茎。4. 培土起垄齐苗后结合中耕进行第一次培土,培土高度3~5厘米;显蕾期进行高培土,培土后种薯深度控制在18~20厘米,垄高25厘米左右,且滴灌带埋深控制在5~7厘米为宜。5. 水肥管理在整个生长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幼苗期需水较少,少滴水,保持土壤疏松,利于匍匐茎生长,块茎形成期及时适量滴水,块茎膨大期不能缺水。显行后滴头水滴水量375~450立方米/公顷,7~10天后滴第二水,滴水量为375~450立方米/公顷,以后每隔7天左右滴一水,滴水量控制在450~525立方米/公顷次为宜,自初花期至块茎膨大后期每次滴水时随水滴施尿素45~60千克/公顷、磷酸铵15千克/公顷、硫酸钾22.5千克/公顷,生长期共滴水10~13次,滴肥6~7次,根据天气情况在收获前7~10天停水。阴雨天要注意防渍排涝,避免田间积水。病虫害防治1. 主要病虫害主要病害:疫病、环腐病、黑茎病;主要虫害:马铃薯甲虫、金针虫、蛴螬。2.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使用脱毒种薯,秋翻冬灌,轮作倒茬,清洁田园,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处理,清除田间杂草,确保灌排方便,防旱防涝。马铃薯甲虫零星或点片发生时,人工捕杀成虫、若虫,捏杀卵块。3. 化学防治(1)早疫病在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7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2)环腐病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3)黑茎病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敌克松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4)马铃薯甲虫根据马铃薯甲虫低龄幼虫有聚集危害的特点,药剂防治在幼虫1~2龄期进行。选用苏云金杆菌乳剂500陪液或20%啶虫脒水剂4000~5000倍液在低龄幼虫高峰期进行喷雾防治,7天左右喷1次,根据害虫发生情况,连续防治2~3次。(5)金针虫和蛴螬用3%辛硫磷颗粒剂30千克/公顷在播种时沟施。适时收获1. 收获当茎叶淡黄、基部叶片已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块茎表皮木质化不再膨大时,即可收获。收获后避免块茎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2. 运输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无杂物,包装运输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远途调运中注意防水、防晒、通风、降温,冬天调运要注意防冻。3. 贮藏按照品种、规格分别避光贮藏,储藏的适宜温度为2℃~4℃,适宜湿度为85%~90%。4. 残膜回收覆膜马铃薯收完后及时回收残膜,收净率达到90%以上。

我国水生蔬菜生产科研现状及发展对策


水生蔬菜专指生长在淡水中,可作蔬菜食用的草本植物,大多原产我国。我国栽培的水生蔬菜现有莲藕、茭白、荸荠、慈姑、菱、芡实、水芹、莼菜、蒲菜、水芋、水蕹菜和豆瓣菜12种,在植物学上分属于10科12属,除豆瓣莱在我国作为蔬菜栽培仅100多年外,其余各种都在1 000年以上。这些水生蔬菜经各地农民长期栽培,相互引种和精心选择,保存和创造了很多地方品种,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品种资源。 水生蔬菜的主要产地在水、热、光等资源比较丰富的黄河以南地区,大多利用浅水水面和低洼湿地进行生产,也可利用粮田灌水栽培。主要水生蔬菜产区多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且在栽培过程中很少使用农药,产品受污染较少。多数水生蔬菜可在蔬菜供应淡季上市,对缓解季节性缺菜有重要作用;部分水生蔬菜还可加工出口,芡实前期采收的嫩籽出口日本产值很高。除常规的食用器官外,许多传统产区的食用方法也很有特色,如芡实的叶柄和花柄、茭白叶鞘内部的嫩芯可以炒食,风味颇佳。多数水生蔬菜具有药效作用,莲藕的根、茎、叶、果、种子均能入药,芡实能补气益肾,茭白、蒲菜等含较多纤维素,对人体有增进健康及辅助治疗的作用。

1 我国水生蔬菜生产概况 目前,我国水生蔬菜种植面积尚不足300万公倾,且其中接近一半处于粗放的半栽培状态。水生蔬菜大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包括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澜沧江和红水河等江河流域,其中尤以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洪泽湖、高邮湖等湖泊周边地区分布最为集中。水生蔬菜以前作为地方特色蔬菜,主要在产地栽培及消费,蔬菜流通体制改革以后,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1998年起莲藕大量进入北方市场,紧接着慈姑也开始走上北方消费者的餐桌。在当前提倡资源型农业的形势下,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流域各省,受市场导向的影响,水生蔬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其中,江苏省有太湖、洪泽湖(里下河地区)两大淡水湖流域,适宜大量发展水生蔬菜,且产品可很快运往北方地区销售,该省将水生蔬菜列为蔬菜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2万公倾,其中宝应县种植面积近1.2万公倾,1998年被国务院有关部门评为首批中国荷藕之乡。湖北省有千湖之省之美称,并利用其地处中原、交通方便的优势,近年来大量发展水生蔬菜,种植面积也已达10万公倾。 湖北省武汉市各区有种植和消费莲藕的传统,种植面积也达2万公倾;台湾省以南投县为主,种植茭白1万公倾以上;上海市以青浦县为主,发展水生蔬菜已近0.5万公倾,起到很好的堵淡补缺作用,经济效益也很显著;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大量种植子莲,生产莲子出口或内销。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一带包括浙江等省发展种植茭白等水生蔬菜,利用其气候温暖的特点,加上部分设施栽培,茭白早春即可采收上市,产品大量销往北部地区,并制成脱水、速冻品出口创汇;湖北省孝感地区大力发展莲藕、荸荠种植,并较多利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莲藕以提早上市;江苏省响水县大力发展浅水藕产业,在提水灌溉区的水稻田改种莲藕,面积已近7 000公倾;该省金湖县利用丰富的水面资源,大力发展莲藕、茭白、菱角、芡实等水生蔬菜,并发展水面生态旅游,为当地农民致富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作出了贡献;响水县以荷花节命名的经贸洽谈会,体现了当地政府希望通过莲藕为桥梁,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本地经济的决心;此外,武汉市蔡甸区的莲藕注册了莲花湖牌商标,响水县的莲藕注册了四丰牌商标,宝应县的荷仙牌莲藕被认定为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在政府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

2 我国水生蔬菜的科研概况

2.1 品种资源搜集、保存和品种改良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湖北省武汉市蔬菜研究所在农业部等资助下,建立了国家水生蔬菜品种资源圃,至今已搜集、整理、保存了1 800余份水生蔬菜品种资源,并开展了品种资源整理和新品种选育工作,成效显著。 水生蔬菜除菱、芡实外均为无性繁殖。通过长期对繁殖材料进行定向选择,各地选育出大量优良的地方品种,如太湖北岸地区的双季茭白分化出秋茭早熟的无锡类型双季茭和夏茭早熟的苏州类型双季茭;无锡地方品种中介茭又分化出刘潭茭和广益茭两个品种。农业部自七五开始设立莲藕和茭白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课题,选育出多个莲藕和茭白高产、早熟、抗病新品种(系),并研制出一整套水生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成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如通过有性杂交、辐射诱变并配合无性系谱选育的方法,育成高产、早熟的莲藕、茭白新品种21个,其中武汉市蔬菜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方法育成的莲藕新品种鄂莲4号,每亩产量在3 000kg以上,蛋白质含量达2.21%;扬州大学农学院利用刘潭茭幼苗通过Co-射线辐射诱变育成的茭白新品种L8808,在8月中旬即开始采收秋茭。自十五起,主要进行优质、专用新品种的选育,现已获得部分目标株系。

2.2 栽培技术改进 为获得水生蔬菜的高产、优质,并延长供应期,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科研人员开展了主要水生蔬菜生长发育规律、产品器官形成生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在肥水、栽植密度、激素应用等方面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投入较多精力进行了设施栽培,间、套种植,种养结合等方面的探索。在设施栽培方面,利用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对茭白和莲藕进行覆盖栽培,可使采收上市期明显提早或延后;利用塑料薄膜覆盖早春种植莲藕,使莲藕采收期提前近一个月;在沿海地区,长期种植旱生蔬菜后极易导致表土盐碱积累,通过种植水生蔬菜,以水洗盐、以水压盐,使种植效益得以稳定和提高;利用水库下泄冷水灌溉茭田,可使秋茭提前孕茭和采收上市,在大型水库下游和高山地带可因地制宜,发展冷水茭白。间、套种植方面,改变全水田栽培茭白为挖沟条栽,即沟中贮水栽植茭白,畦面种植其它旱生蔬菜或粮食作物,既改善了茭白群体的通风透光性,促使秋茭提早采收,又增加了田间总体产量,减轻了田间劳动强度,效益显著提高。在夏茭白田中套种慈姑,慈姑每亩产量可达1 000kg,夏茭产量不受影响,并呈增加趋势;将河塘栽培的菱角改为水田浅水种植,产量较高,且操作方便;提水灌溉区在深秋田间无水层时,在未采收的藕田上进行小白菜(油菜)育苗或套种越冬莱,既增加收入,又保墒防冻。在精养鱼塘内种植莲藕、水芹、菱角等深水种类,进行种养结合,既可增加产量,又可改善水体条件。 2001年农业部相继发布有关蔬菜的无公害标准,极大地推动了各地无公害农产品建设的进程。水生蔬菜主产区也制定了多个无公害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和栽培技术规程。以江苏省为例,目前已有多个品牌的水生蔬菜获无公害认证。

2.3 快速繁殖技术 多数水生蔬菜的繁殖材料为根、茎类无性器官,繁殖系数很低,一般为1:(5~10),引种运输量大,成本高,严重制约了新品种的推广和新产区的引种,因此科研人员开展了提高繁殖系数的研究。利用莲藕顶芽繁殖、莲鞭繁殖等,均已取得成功,可节约藕种,扩大繁殖,便于运输,已初步推广应用。利

用茎尖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也已在莲藕、荸荠等作物上取得成功,有关单位正在进一步研究完善,准备进行产业化开发。此外,水芹、豆瓣菜有性采种技术的应用,均可大幅度提高繁殖系数。 2.4 病虫害防治 江苏省水生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协作组经多年调查研究,共鉴定出为害水生蔬菜的病害40种,其中国内外新记录的6个;虫害38种,其中新种1个,国内新记录的4个。明确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水生蔬菜主要病虫害:茭白为二病四虫,即纹枯病、胡麻叶斑病和大螟、二化螟、长绿飞虱、蓟马;莲藕为三病一虫,即僵化病毒病、腐败病、叶斑病和稻根叶甲(地蛆);慈姑为二病二虫,即黑粉病、叶斑病和慈姑蚜(莲溢管蚜)、慈姑钻心虫;菱角为二病三虫,即菱角白绢病(菱瘟)、褐斑病和菱角叶甲,菱紫叶蝉、耳萝卜螺;荸荠为一病一虫,即荸荠杆枯病(荸荠瘟)和黄色白禾螟。提出了轮作换茬、清洁田间、精选种株、加强肥水管理、合理用药等一整套综合防病虫措施。宝应县示范推广的藕田套养泥鳅、黄鳝技术,对防治地蛆有很好效果。

2.5 贮藏和加工 水生蔬菜产品除在成熟期间采收应时鲜销外,部分种类如莲藕、荸荠、慈姑的地下茎可留存土中,直至翌年4月萌芽前视市场需要,随挖随卖,避免上市高峰期冲击市场,以保证农民种植效益;江苏淮北提水灌溉区,利用春季干旱抑制莲藕、慈姑等萌芽,可将其上市期延迟至6月。茭白采收后剥去2~3张外壳,用厚0.04 mm的聚乙烯袋密封包装,温度控制在0℃,袋内平均CO2浓度保持10%左右,贮期可达2个月以上。此外,水生蔬菜还可制成各种加工品。用莲藕和荸荠制成的藕粉和荸荠粉,含多种营养成分;荸荠、莲藕、茭白、慈姑等均可制成罐头品销售,其中荸荠去皮制成的清水马蹄是我国传统加工产品;莲藕、慈姑、茭白、嫩芡米等制成的速冻品可用于贮藏和外销;近年莲藕和荸荠等制成的饮料也已陆续上市;将莲藕、慈姑等切片脱水,经低温油炸后制成的食品,风味独特,目前国内已有销售;子莲、芡实等均可将种子的外壳剥去,晒干后形成莲子、芡米,是上等的营养滋补食品;菱角也可剥壳干制成菱米。以江苏省宝应县为例,已形成盐渍、水煮、速冻、保鲜、藕汁饮料、藕粉系列、碧荷茶等七大系列100多个加工品种。

3 对水生蔬菜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重视水生蔬菜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我国水生蔬菜资源丰富,但由于水生蔬菜多属无性繁殖种类,因气候、土壤等因素及选种方法的差异,多年种植后部分品种产生变异,影响优良品种的种性,因此,许多水生蔬菜的主产区应建立地区性的水生蔬菜品种圃,保存当地的种质资源,以形成全国性多级种质资源网络。此外,水生蔬菜的研究、开发利用起步较晚,投入力量较少,不少宝贵资源目前尚未充分挖掘利用,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3.2 注意水生蔬菜生产内部的结构调整 由于消费习惯等因素,水生蔬菜一般仅作为调剂性蔬菜,每一种类的消费总量相对较小,因此每一种水生蔬菜的种植面积应适当控制,避免盲目发展。莲藕、慈姑、荸荠等以地下根茎类为产品的水生蔬菜,其产品器官在成熟后可在田间天然贮藏,农民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随时采收出售,也适于长途运输,近年来发展较快,市场饱和度较高,已有主产区应加强品种和技术更新,稳定和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茭白、菱角、豆瓣菜等采收期比较严格,产品不耐贮运,新发展地区应注意适当控制规模,实行多点、小规模种植;水芹在冬春冷凉季节采收上市,采用湿润栽培模式,可在淮河以北地区适当发展,但其产品器官极不耐贮藏,也须实行多点、小规模种植。因此,在充分发挥各地农业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各地应科学规划,选择重点,稳定发展。

3.3 加强水生蔬菜的贮藏加工研究 大多数水生蔬菜种类是我国原产和特产,国内北方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容量巨大,但由于贮藏、加工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因而目前国内市场上主要是鲜销产品;出口产品种类单调,附加值较低;某些产品加工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过关,难以出口,影响了我国水生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针对各种水生蔬菜的特点,开发出适于市场需求的贮藏技术和加工产品,延长总体销售季节,水生蔬菜的种植面积可望进一步增加。

3.4 加强品种改良 在对优良地方品种搜集整理的基础上,通过系谱选育,杂交育种等多种途径,选出配套的系列品种,以满足市场和生产的需求。 随着水生蔬菜消费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优质、专用新品种的选育已凸显其必要性。根据市场需求,莲藕选育蛋白质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适于炒食的新品种和淀粉含量较高、适于煮食及加工的新品种;茭白选育氨基酸含量较高、表皮不易发青、粗纤维含量不易上升的新品种;慈姑选育苦味较淡,淀粉含量较低、适于炒食的新品种和淀粉含量较高、适于煮食的新品种;水芹选育粗纤维含量较低的新品种;荸荠选育平脐、个大、汁多渣少、可溶性糖含量高的新品种;菱角选育角钝、皮薄,嫩果汁多渣少、老时粉糯(支链淀粉含量高)的新品种。这些均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3.5 标准化栽培技术研制和推广 总体而言,我国水生蔬菜的研究基础还相当薄弱,即使在应用研究方面,各种水生蔬菜栽培过程中对温、光、水、肥等因子的具体要求及相关指标也比较模糊,目前大部分仅是经验数据,经过严格试验验证的相当少。如,在保证一定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N、P、K等肥料的最佳投入量是多少?灌溉水的污染程度控制在何种水平上?目前的灌溉指标是否合理?最低能降到什么标准?因此,各相关科研单位应通力合作,研制出规范化、科学化的栽培管理新技术,制定标准化栽培技术,并大力推广。

栗南瓜六号


品种名称栗南瓜六号

分类 瓜类-南瓜
选育单位 青岛市农科院
品种来源青岛市农科院选育的杂一代南瓜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生长势中等,叶面积小,适宜密植。早熟,抗病性强。连续坐果能力较强。果实扁圆形,深绿色果皮上有暗灰条纹,单果重1.5kg,果肉深黄有清香,腔小肉厚。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育苗。在北方春季23月播种,播种时选籽粒饱满的种子于55℃温水中浸4小时,之后用清水洗净,沥去水分后包于湿布中,置于28~30℃下催芽,30小时即可出芽;以未种过瓜类的过筛细土与腐熟的有机肥1:1拌匀后装入10cm见方的育苗钵中,摆放整齐。苗床播前浇透水,播种时种子芽端朝下置于钵中央,上覆细土1~2cm厚。3~4天苗可出齐。苗龄30~35天。

2. 整地施肥。选排灌良好、土层较厚的壤土或沙壤土,667m2沟施腐熟有机肥3000kg、三元复合肥50kg,整平地作宽50~60cm、高10~15cm的小高畦待用。

3. 定植。晚霜过后或保护地内10cm地温高于10℃时。选有连续3~4天晴好天气的上午定植。采用挖穴浇窝水的方式定植,以防降低地温,影响缓苗。株距30~35cm。行距1.6~1.8m。

4. 定植后管理。缓苗结束后,浇缓苗水,之后中耕促根系发育,通常选留主蔓第二或第三雌花坐果,在保护地内最好人工辅助授粉,以保证座果率。每株留瓜1~2个,果实坐住后,及时抹去全部侧枝,并在果实前留6~7片叶后摘心。同时开始肥水管理,追肥以速效钾肥为主,采收前10天停止追肥浇水。谢花后35天左右,果柄出现木质化裂纹后即可采收。

适宜地区 适合全国大部分地区保护地和露地种植。

西兰花育苗标准化操作规程


此标准制定依据供港蔬菜生产销售标准和本地区自然生产环境及食品安全栽培技术标准而定,适应于本地区生产实践。

1 育苗农艺流程

育苗场地选择消毒-穴盘、种子选择消毒-基质消毒处理-装盘压穴-点种覆基质-浇水上架(摆盘一浇水)-管理 (苗前苗后)-补空穴炼苗-成品苗出圃。

2 标准化育苗操作规程及作业质量要求
2.1 育苗场地的选择和消毒

育苗棚夏季采用连栋式日光温室,冬季选择节能日光温室。在育苗前667m。施45%百菌清娴剂250 g和250 g58%菌虫6+1烟剂进行杀菌除虫。育苗架和地面可用5%菌毒清300 倍药液喷洒。

2.2 基质选择及处理

基质选择:鲁青二号、天缘等。

基质消毒:基质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250 g/m拌匀,或采用1 000倍咯菌晴药液喷雾后堆闷2 h后待用。

基质拌水:利用喷雾器或气泵喷水,标准是抓到手心成同,丢到地面散开。

2.3 穴盘选择

采用128孔或72孔穴盘,用0.2%高锰酸钾浸泡30cm。

2.4 种子选择及处理

2.4.1 种子选择品种以优秀为主,质量要符合国标要求。

2.4.2 种子处理(1)包衣种子可直接播种;(2)非包衣种子要浸种。采用50℃的温水浸种10 min,并不断搅拌,使水温降到20℃,浸泡4 h,清水冲洗干净催芽或用种子重量0.3%的 50%福美双拌种;(3)催芽:湿棉纱布包好种子,在25~28 度温度下催芽。每天用温清水淘洗1次(此要求非特殊情况不用)

2.5 装盘点种

2-5.1 装盘压穴用处理好的基质将穴盘装平,并用刮板将穴面刮平,然后压穴,深度在1 cm。

2.5_2 点种覆穴 子粒点在穴中央,深度1 cm,1穴1粒,点完后立即覆基质,并将多余基质刮去。

2.6 摆盘浇水

2.6。1 摆盘 根据设施大小灵活掌握摆盘规格,但必须保证摆盘平整、幅宽1.5 m、工作道畅通、浇水方便。

2.6_2 浇水利用喷灌设施或人工浇水,要求透、足、到。透不留夹层,足水分达到90%,到不漏浇。

2.7 播后管理

27.1 出苗前管理温度:白天28~30℃ ,夜间15~20℃;湿度:头天90%以上,第2天80%左右,第3天70%左右。

夏季高温时须放遮阳网(11:0016:00),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可在上午9:00~10:00、下午4:30补水。

27_2 出苗至二叶一心期的管理 温度管理:白天25~28℃,夜间15~18 ℃;湿度管理:基质保持湿润,含水量65%~70%。见干见湿不积水,早晚补水;光照管理:加强光照时间和强度,在温、光过强时遮阴;肥水管理:幼苗一叶一心起开始补肥,每 7 d补施1次O.3%磷酸二氢钾;病虫害防治:子叶展平时,用普力克750~800倍液、适乐时1 000倍液喷雾,交替7~10 d喷1 次可防猝倒病;在西兰花二叶期可用阿维菌素2 000倍液和氯氰菊酯1 000~1 500倍液防菜青虫和小菜蛾,同时加配0.3%磷酸二氢钾叶肥;移补苗:二叶一心时进行补苗、分类。将空穴补齐,将弱苗、小苗补齐后归到一起,并结合防病虫补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全营养素等。

2-7.3 二叶一心至出售前的管理温度管理:白天23~25℃ ,夜间12-15 ℃ ;湿度管理:宁干勿湿,见干见湿的水分管理;光照管理: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尽可能不遮阴;病虫害防治:进一步加强虫害的预测和防治,其问可利用阿克泰3 000 倍液和阿维菌素2 000~3 000倍液交替喷雾;炼苗:在出苗后 10 d左有进行控温,采取大温差、控水措施炼苗,出售前1天补透水;药剂处理:在出售前l d结合补水,用适乐时1 000倍液+3 000~2 500倍液阿克泰+300倍液氨基酸液肥的混合液浸盘,确保幼苗无病虫、不脱肥。

2.8 成品苗出售

实施专人专管,分批分类出苗,确保商品苗质量。即:外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茎粗壮,叶大而厚,叶色深绿,须根发达,且生长整齐。

秋延晚番茄绿枝挂果种植技术


适宜品种

金鹏夺冠、新铁甲番茄等品种。栽培技术1. 严格把握秋延播种时间 秋延晚番茄栽培要掌握好播种时间,播早易造成秧苗徒长和多种病害的发生,虽然前期产量高,但产值上不高,容易早衰,不利于延后;播种晚了则温度低,对植株生长不利,难以高产。在当地一般7月下旬至8月初为宜。2. 培育壮苗(1)种子处理 种子消毒可用温烫浸种,即在55℃的热水中消毒10分钟;也可用1%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或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5分钟。消毒后在常温下浸种4~6小时,让种子吸足水分。然后用湿纱布包裹放在25~28℃的条件下催芽,一般48小时即有60%出芽,此时即可播种。(2)苗床准备与播种 苗床应选择通风良好,近3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地块。将准备好的营养土平铺于苗床上,厚10厘米,浇透水,待苗床明水下去后,先铺1.5~2.0厘米营养土,然后撒种,再用营养土上盖1.0~1.5厘米,轻轻镇压,以利出苗。播种后由于气温较高,应有遮荫措施。(3)苗期管理 坚持高温出苗、低温练苗的原则。出苗前保湿防晒,苗床温度控制在白天28℃左右,夜晚18~20℃。出苗后叶面喷水,忌忽干忽湿。当幼苗子叶变绿,及时降温见光。二叶一心时分苗,减少拥挤,防止徒长。苗期一般不施肥浇水,如苗弱,可以喷药时加入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 壮苗的标准:苗龄35天左右,苗高25~30厘米,茎粗壮,节间短,具8~9片真叶,叶片肥厚,根多且肥壮,幼苗不带病。3. 合理定植 定植时间一般在9月上中旬较为适宜。定植前应施足底肥。要求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千克,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南北向起垄,垄面宽80厘米,垄间距40厘米,垄高20~25厘米。每亩定植3200株左右。4. 加强定植后管理(1)及时整枝、疏果 秋延晚番茄营养生长较快,应合理植株调整。从第1花序开花坐果期开始,就要及时吊蔓、整枝、疏果。用2,4-D或番茄灵蘸(喷)花。一般每花序留4~5个果,其余最好连花、节、果全部疏掉,减少养分消耗,保证商品率。当第1花序果转色时,将其以下叶片全部打掉,增加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果实发育,实现深冬绿枝挂果。(2)温度管理 生长中期正值9月份,此时温度较高,白天应加盖遮阳网降温。生长后期天气转冷,应加盖覆盖物进行保温,整个生育期温度最高控制在35℃以下,最低要求15℃以上。经常保持棚膜清洁,通风良好。(3)水肥管理 在第1穗果坐住前应适当控制肥水,待第1穗果开始膨大时,结合灌水追催果肥。可每亩施高浓度复合肥25千克。在后期使用磷酸二氢钾等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2~3次,对于促进植株健壮、延迟衰老、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有较好的作用。5. 适时采收秋延晚番茄采收应根据市场价格,适当延迟采收。生长后期温度低,合理调节温湿度,将下部叶片全部打掉,只留果实,即绿枝挂果,待番茄转色变红后,陆续采收。病虫害防治 秋延晚栽培番茄主要防治病毒病、青枯病、晚疫病。首先要加强农业防治措施,及时打掉老叶、病叶,增加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注意查看病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发病初期可用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每亩用10%速克灵、45%百菌清烟剂250~300克,棚内分布8~10个点,用暗火点烧后封闭大棚,熏烟3~4小时进行防治。预防脐腐病等生理病害可在结果前期喷施过磷酸钙。防治虫害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可在棚室内悬挂诱杀黄板,一般每亩挂30块左右。备注(库尔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库尔勒 841000)

辣椒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辣椒,拼音:làjiāo

拉丁学名:CapsicumannuumL.

别称:牛角椒、长辣椒、菜椒、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管状花目,亚目:

科:茄科,亚科:芹亚科

族:茄族,属:辣椒属

形态特征

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近无毛或微生柔毛,分枝稍之字形折曲。叶互生,枝顶端节不伸长而成双生或簇生状,矩圆状卵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狭楔形;花单生,俯垂;花萼杯状,不显著5齿;花冠白色,裂片卵形;花药灰紫色。果梗较粗壮,俯垂;果实长指状,顶端渐尖且常弯曲,未成熟时绿色,成熟后成红色、橙色或紫红色,味辣。种子扁肾形,淡黄色。花果期5-11月。

生长习性

辣椒原产于中拉丁美洲热带地区,喜温、喜水、喜肥,不耐旱也不耐涝。

药用价值

辣椒辛、热。温中散寒,健胃消食。用于胃寒疼痛,胃肠胀气,消化不良;外用治冻疮,风湿痛,腰肌痛。根:活血消肿。外用治冻疮。

辣椒图片

日光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


栽培技术
1. 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
2. 培育无病虫壮苗
(1)培育适龄壮苗
壮苗的标准是早熟品种苗龄80~85天,株高20厘米,有7~9片叶,叶片肥厚,叶色浓绿有光泽,茎粗节间短,根系发达,第一花序已形成。
(2)苗期管理
播种后至出苗前:白天25~30℃,夜间16~18℃,一般5天左右出苗。出齐苗到顶心:白天20~25℃,夜间14~16℃。从顶心到分苗前:白天16~20℃,夜间12~14℃。
及时间去病苗、弱苗、小苗、变异株和过密苗。当幼苗有2~3片真叶时,按株行距10厘米,在育苗床上开沟,灌水栽苗,水渗后覆平土。使用营养钵的把营养土浇透水,然后用尖铲挖取秧苗,多带土少伤根,移栽到营养钵中。
(3)分苗后的管理
分苗后到缓苗白天25~30℃,夜间16~18℃。缓苗后降温防徒长,白天18~23℃,夜间10~14℃。锄划苗床1~2次,不旱不浇水,当苗叶浓绿显早时,浇一小水,并随水每畦(15平方米)追施硫酸铵400克,及时锄划2次。定植前一周进行炼苗,白天15~18℃,夜间10~12℃。并浇一次小水,两天后起苗囤苗,定植前三天,可喷100倍NS83耐病毒诱导剂。营养钵的缓苗后及时倒坨。为控制徒长,秧苗4~5片叶时,可喷50~100毫克/升缩节胺或1000倍矮壮素,7天一次,共喷2次。
在播种和分苗时土壤含水量要足,整个苗期不宜过多浇水,但如果发现干旱则必须补足水分,如果养分不足,可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
3. 定植前准备
(1)提前扣棚,烤地增温
育苗的同时要提前做好温室定植前的提温保温工作,提前20~30天扣棚烤地提温。
(2)整地施肥
根据目标产量确定番茄的理论需水量和需肥量结合深翻整地每亩施腐熟圈肥5000~7000千克、N肥的30%、P肥的80%、K肥50%,耙细耧平、做高畦。畦垄宽70~80厘米,沟宽40厘米,畦高15厘米。
4. 定植
(1)定植方法
定植时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起苗时注意不要伤根,去除病弱秧苗。在地膜上打孔栽苗,定植时坐水稳苗,水量不宜过大,待水渗完后覆土封垵,栽植深度不超过子叶。
(2)定植密度和形式
采用南北行,株距30~33厘米。在定植后10天左右,在作物旁铺设滴灌管道,一膜两行。
(3)定植后管理
①浇水。待植株定植5周后,及时用滴灌进行浇水,每次滴灌时间控制在每个滴孔出水400毫升,满足植株1天生长所需水分即可。晴天1天滴1次,阴天不滴水。待植株第1穗果有一半进入膨大期时开始滴肥,滴水仍为晴天1天1次,阴天可3天1次。待到结果盛期,滴水改为1天2次,时间是上午9:00~9:30时1次,11:30~12:00时1次,来满足植株及果实生长需要。滴水前,把井水加到贮水罐或储水窖中,让其沉淀半小时以上再开始滴水,防止井沙等杂物进入滴灌设备。
②施肥。滴水5~10次后,待植株第1穗果有一半进入膨大期时,及时进行滴肥,施行水肥一体化管理。滴灌所用肥料都是速溶肥料,不能有残渣,不然会影响滴灌设备的正常使用。昕用滴灌肥料中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1:0.3:1.5。施肥量在1月底之前每亩每周为4.5千克,若每天都是晴天,每次每亩滴肥是0.6~0.65千克,每次最大用量不能超过3千克,不然容易出现肥害。从2月份开始,每周每亩用肥5.5千克,每日用0.8千克,原则与上相同;施肥只是每天上午1次,滴水5分钟后开始滴肥,待15分钟后,停止滴肥,再滴5分钟清水,防止肥料残渣堵孔:对要施的肥,事先把它放在一个容器内溶解开,搅拌均匀,沉淀10~15分钟,倒入施肥罐中,关闭施肥罐上的上部阀门。
③温湿度管理。番茄最适宜的温度,生长前期白天20~25℃,夜间12~14℃:生长中后期(结果采收期)白天25~28℃,夜间14~16℃。在冬季就要加强保温措施,达到一定温度后及时放风,特别是夜间注意保温;阴天时,要尽量争取光照,特别是遇到连阴天,更要争取光照,防止徒长。
病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有番茄栽培的主要虫害有蚜虫、潜叶蝇、白粉虱、棉铃虫、茶黄螨。
1. 物理防治
温室放风口及门处安装阻虫网;用诱杀黄板挂在行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30~40块/亩,诱杀白粉虱、蚜虫。
2. 生物防治
积极采用天敌如丽蚜小蜂等防治虫害。
3. 化学防治
用苏云金杆菌(BT)8000IU/毫克粉剂(50~100克)/亩喷雾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主要病害有日光温室栽培番茄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茎基腐病、灰霉病、晚疫病、叶霉病、早疫病、溃疡病等。
(1)猝倒病、立枯病
用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64%恶霜灵+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
(2)茎基腐病
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
(3)灰霉病
选用无菌土配制营养土,床面用50%多菌灵500倍液消毒:进行温室熏蒸消毒;定植前用50%腐霉利(速克灵)1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淋幼苗,防患于未然。另外,在蘸花液中加入浓度0.10%的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也可预防此病发生。
(4)晚疫病
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用64%恶霜灵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喷雾,7~10天1次,连续4~5次。
(5)叶霉病
用1%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喷雾防治或采用40%氟硅唑(福星)乳油8000倍液喷施2次后,改用77%氢氧化铜2000DF1000倍液。
(6)早疫病
可喷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喷药时细致均匀,叶、茎秆和果实均要喷上,否则防治效果受影响。
(7)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常见的症状有花叶病、条斑病和蕨叶病等。用1.5%植病灵800倍液喷雾,或用5%的菌毒清水剂200倍液,或20%的盐酸吗啉胍(病毒A)600倍液幼苗期喷2次,花后每10天一次,同时既是防治蚜虫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
备注
河北省唐山市农牧局经作处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