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川农油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3年

审(鉴)定情况200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3009

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油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以P25A与R3-4组配而成的甘蓝型中熟三系杂交油菜新组合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子叶近于肾形,幼苗半直立,叶片常绿色,基部叶片较大,生长旺盛,具裂叶2~3对,叶缘具不规则锯齿,茎绿色,基上部其极微紫色。花黄色,侧叠,平展。匀生分枝,一次有效分枝7~9个,株高190~210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约400个,每角粒数18~20粒,千粒重4~4.5克。生育期213天,籽粒黑褐色,含油率38%~40%。

产量表现

2002年省区试,8个点次一致增产,平均亩产154.4公斤,较对照种蜀杂6号平均亩产10.44%;2003年省区试,8个点7点增产,平均亩产144.3公斤,较对照种蜀杂6号平均增产15.63%。2003年在雅安、内江、双流、蒲江、南充5个点进行生产试验,一致增产,平均亩产144.63公斤,较对照种蜀杂6号增产18.09%。

抗性

丰产性好,耐瘠性强,抗倒伏,较抗菌核病,籽粒商品性好。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育苗移栽适宜播期9月20~25日,盆周山区可适当早播。亩用种0.2公斤,苗龄25~30天移栽,直播在10月10日前播种。

2. 种植密度:育苗移栽亩植6000~7000株;直播亩植10000~12000株。

3. 栽培管理:施肥纯氮10~12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氯化钾12~15公斤,硼肥0.5公斤。

4. 注意事项:该品种易旺长,施氮量应比同类品种略低。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平丘区种植。

延伸阅读

川油33油菜


品种名称川油33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4002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不育系JA8为母本,恢复系JR8为父本组配育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双低中熟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株高205~21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9~11个,单株有效角果447.3个,每果12.8粒,千粒重4.26克,商品菜籽含油率37.00%。全生育期220天。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四川省区试两年17点次试验平均亩产147.4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1.28%,其中15点次增产。2004年全省5点生产试验一致增产,平均亩产146.7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6.45%。

品质分析

种子芥酸含量1.02%,商品菜籽硫苷含量27.82微摩尔/克饼。

抗性

植保鉴定结果,与蜀杂6号相比,低抗一高抗病毒病,低抗菌核病。自然条件下,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耐寒力相近,抗倒力不及对照。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期:川西平原9月15~20日播种,10月中下旬移栽。川南适当晚播。

2. 亩植6000~8000株,肥水条件好的,可适当稀植。

3. 亩施10~15公斤纯氮,过钙30~4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硼砂0.5公斤,硼砂0.5公斤。底追比60%︰40%。

4. 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后期注意防治倒伏。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大部分平丘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杂-9

川油28油菜


品种名称川油28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4010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品种来源1997年用05A作母本,P701作父本组配育成的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二三系双高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209厘米,一次有效分枝7.4个,单株角果数416.3个,每果粒数14.3粒,千粒重3.79克,含油率38.74%,全生育期214。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四川省区试16点次试验一致增产,平均亩产152.5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5.27%,2004年四川省生产试验4点平均亩产153.5公斤,比对照增产15.42%。

抗性

植保鉴定比蜀杂6号高抗一中抗菌核病,自然条件下抗(耐)菌核病能力较强,抗倒力、抗寒力与对照相当。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期:育苗移栽9月15~20日,直播10月上旬。

2. 密度:育苗移栽亩植6500~7500株左右,直播1万~1.2万株,每窝两苗。

3. 肥水管理:亩施纯氮10~12.5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钾肥5~7.5公斤、硼肥0.5公斤作底肥施用。

4. 病虫防治:生育期中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平丘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9803

天禾油2号油菜


品种名称天禾油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皖品审02070341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

品种来源92159A9327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半冬性,甘蓝型,幼苗半直立。生育期225天左右,株高165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7~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07个左右,每角粒数20粒左右,千粒重3.8克左右。

产量表现

19982000年安徽省区试平均亩产184.3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0.36%;2000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9.1公斤,比对照增产11.7%。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59.62微摩尔/克,含油量40.86%。

抗性

较耐肥抗倒,适应性较好,耐菌核病较强,适宜密植,丰产稳产性较好。

栽培技术要点

一般9月巾下旬播种育苗,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一般每亩移栽0.8万~1.0万株,直播每亩1.2万~1.5万株。科学施肥,精细管理。

适宜地区
适宜安徽省油菜主产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中油93-2

川油22油菜


品种名称川油22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2005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品种来源以不育系JA4作母本,JR18恢复系作父本配制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细胞质雄不育甘蓝型双高三系中熟杂交油菜种。株高205厘米,主序长60~80厘米,分枝部位75厘米,一次分枝9~10个,二次分枝0~3个,单株角果数517.1个,每果15粒,千粒重3.46克;株型幼苗半立,匀生分枝,茎秆绿色,深裂叶,2~3裂,叶片叶色深绿、较厚,叶片平展,顶片大而圆,叶缘微波,茎叶均无刺毛而具蜡粉,黄色大花瓣,平展侧叠,雄蕊发育正常,角果斜生,种子圆粒,种皮黑褐色。

产量表现

据2000年四川省区域8点结果,平均亩产155.9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5.77%,2001年8点试验结果,平均亩产167.5公斤。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7.37%。2001年四川省生产试验5点平均亩产157.4公斤,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9.0%。

品质分析

含油率41.37%。

抗性

低抗病毒病和菌核病,抗倒力较强,全生育期215~220天。

栽培技术要点

播种期9月15~20日,10月中、下旬移栽,密度每亩6000~8000株。亩施纯氮10~15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硼砂0.5公斤,底肥、追肥按6︰4比例施用。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95杂-3

川油25油菜


品种名称川油25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4009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品种来源1998年用97119A作母本,93187恢复系作父本组配育成的甘蓝型油菜低芥核不育两系中熟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216.1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9.5个,单株角果数380.6个,每果粒数13.5粒,千粒重4.37克,商品菜籽含油率38.29%,全生育期215天。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四川省区试16点次平均亩产155.7公斤,比对照种蜀杂6号增产12.26%,增产点次15个。2004年省生产试验4点平均亩产157.6公斤,比对照增产22.36%。

品质分析

种子芥酸含量0.14%,硫苷含量89.48微摩尔/克饼。

抗性

植保鉴定结果与蜀杂6号相比,低抗菌核病,自然条件下抗菌核病能力较强,耐寒力不及对照种蜀杂6号。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期:育苗移栽9月中旬,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2. 密度:亩植5000~7000株左右。

3. 肥水管理:亩施纯氮13~15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钾肥8~10公斤、硼肥0.5公斤,重施底肥,苔前期施追肥。

4. 病虫防治:生育期中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平丘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98113N

科源油2号油菜


品种名称科源油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2009

选育单位四川省什邡市农业科学技术开发应用中心、四川科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种业分公司

品种来源以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用系W08AB与恢复系F08组配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甘蓝型两系中熟双低杂交种,全生育期213天。株高220厘米,匀生分枝,分枝部位较低。单株有效果410个,每果14.7粒,千粒重3.52克。

产量表现

20012002年四川省区试中,两年16点次试验,平均亩产154.4公斤,比双低对照蜀杂6号增产3.49%,其中11点次增产。2002年参加生产试验,4个试点一致增产,平均亩产149.2公斤,比双低对照蜀杂6号增产10.52%。

品质分析

籽粒黑色、圆形,种子芥酸含量0.63%,商品菜籽硫苷含量29.1微摩尔/克(饼),商品菜籽含油率39.21%。

抗性

抗(耐)菌核病能力和病毒病能力、抗倒力与蜀杂6号相当,耐寒力较弱。

栽培技术要点

川西平原区育苗移栽适宜播期9月20日前后,亩植6000~7000株,氮、磷、钾肥合理搭配,重底早追,注意防治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大部分平丘地区种植。

川油23油菜


品种名称川油23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2004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品种来源以JA3波利马胞质雄不系作母本,JR6(川油16父本分离株系)作父本配制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系细胞质雄不育甘蓝型双高三系杂交油菜品种。株高200厘米,主序长60~80厘米,分枝部位75厘米,一次分枝8~10个,二次分枝10~13个,单株角果数426.7个,每果16.8粒,千粒重3.79克,含油率39.49%,株型幼苗半立,匀生分枝,茎秆绿色,浅裂叶,1~2裂,错生,叶片叶色深绿、较厚,顶片大而圆,叶缘微波,茎叶均无刺毛,而具蜡粉,黄色大花瓣,雄蕊发育正常。

产量表现

20002001年四川省区域试验16点次结果,平均亩产167.0公斤,比对照种蓉油4号增产9.7%。2001年生产试验5点结果,平均亩产158.4公斤,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10.4%。

抗性

角果斜生,种子圆粒,种皮黑褐色,低抗病毒、菌核病,耐寒力和抗倒力较弱。

栽培技术要点

9月15~20日播种,10月中、下旬移栽;亩植苗6000~8000株;亩施纯氮10~15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硼砂0.5公斤,底追肥按6︰4比例施用。及时中耕除草,防治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平坝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95杂-8

蜀龙油2号油菜


品种名称蜀龙油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4012

选育单位四川省广汉三星堆油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955A作母本,9817作父本组配育成的甘蓝型油菜中熟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20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10~12个,单株有效角果464.8个,每果13.8粒,千粒重3.5克,商品菜籽含油率39.31%,全生育期221天。

产量表现

2003、2004两年四川省区试17点次试验,平均亩产141.7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4.81%。2004年生产试验4点一致增产,平均亩产171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1.2%。

品质分析

种子芥酸含量0.46%,商品菜籽硫苷含量34.47微摩尔/克饼。

抗性

植保鉴定结果与对照蜀杂6号相比,表现为低抗病毒病,低感一低抗菌核病,自然条件下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耐寒力与对照蜀杂6号相当,抗倒力强于对照蜀杂6号。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期:川西平原育苗移栽适宜播期9月15~20日,川南适当推迟播种,直播顺延5~7天播种。

2. 密度:育苗移栽亩植6500~8000株,直播为每亩10000株以上。

3. 肥水管理:亩施纯氮12.5公斤,重底早追,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

4. 搞好以菌核病为主的病虫综合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大部分平丘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005

天油杂2号油菜


品种名称天油杂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7年

审(鉴)定情况200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黔审油2007009号

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武汉武大天源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武汉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用不育系195A与恢复系7-23组配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双低三系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24天左右,比对照油研10号早0.4天。株高190~200厘米,分枝部位高70~80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9~10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50~500个,角粒数19~20粒,千粒重3.5~3.8克。植株子叶肾型,幼茎及心叶微紫色;深裂叶,裂叶发达,叶绿,叶色较深,有腊粉.抗倒伏性较强。

产量表现

在20052006、20062007年度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174.24公斤,平均比对照增产14.01%,最低年份比对照平均增产13.47%,两年增产点次占试点总数的75.0%。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1.57公斤,比对照增产1.75%,增产点占66.67%。

品质分析

2007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硫苷含量20.62mol/克饼、芥酸含量2.5%、含油率44.55%。

抗性

经贵州省油菜研究所抗病性鉴定:菌核病发病株率58.0%,病情指数29.8,分别比对照高9.1个百分点和6.6;病毒病发病株率4.3%,比对照低0.3个百分点。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种期,育苗移栽宜在9月1525日,每亩苗床播种0.4公斤~0.5公斤。幼苗6~7叶时移栽,苗龄25~30天,密度每亩7500~8000万株。亩产180公斤水平要求施纯氮14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钾10公斤,硼肥0.5公斤(作底肥)。施足基肥早追苗肥重施腊肥,轻施苔肥(看苗施肥),防渍,防旱,中耕除草2~3次。冬前防治蚜虫和菜青虫,春后注意清沟排水,花期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贵州省甘蓝型油菜种植区域。

备注
原代号:H23、源油杂2号

沪油杂2号油菜


品种名称沪油杂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5年

审(鉴)定情况2005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沪农品审油菜2005第009号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

品种来源沪118A浙双758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沪油杂2号为甘蓝型双低杂交组合。形态特征:幼苗深绿色,叶片大小中等,叶缘有波状缺刻,蜡粉较厚,生长习性为半直立。薹茎绿色,花瓣鲜黄色,椭圆形,平展,开花状态侧迭。分枝习性属中生分枝型。角果长度中等,植株呈纺型,种子颜色为黑褐色。农艺性状:在亩栽8000株的情况下,株高157厘米,分枝位55厘米,一次分枝7~8个,二次分枝2~3个,单株结角350角以上,每角粒数18~20粒,千粒重3.8克左右。生育期:属半冬性,在上海地区正常年份3月抽薹,3月下旬初花,4月中旬终花,5月20日左右成熟。全生育期238天左右。

产量表现

20012002年度在上海农科院品系比较试验中3次重复,沪油杂2号平均亩产131.5千克,比沪油15增产5.3%,比双低杂交油菜品种皖油14增产34.7%。20022003年度沪油杂2号参加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每亩111.51千克,比常规双高对照品种汇油50增产34.44%。比常规双低对照品种沪油15增产8.04%,增产都达极显著水平。20032004年度沪油杂2号参加上海市油菜试验和生产试验。在市区试中,沪油杂2号平均亩产183.78千克,比汇油50增产19.5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沪油15减产0.69%,减产不显著;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每亩195.62千克,比常规双高对照品种汇油50增产19.7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常规双低油菜沪油15增产1.21%,增产不显著。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1.18%,硫苷含量低于21.17mol/克,双低指标优于国标,含油率为40.7%。

抗性

较抗(耐)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9月25日左右播种,秧龄4045天,11月上旬移栽。密度每亩8000株左右。重施基肥或追根肥,早施苗肥和腊肥,控制薹高,巧施花角肥。大田每亩施纯氮15千克(合35千克尿素),纯磷6千克(35千克过磷酸钙),纯钾5千克(氯化钾10千克),春前和春后用肥比为3∶1。做好开沟排水,及花期防病工作。

适宜地区
上海地区。

川农泡椒1号


品种名称川农泡椒1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川审蔬2003001

选育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系
品种来源1983年从美国引进的墨西哥辣椒材料,进行驯化、分离,采用母系选择法和单株选择法,19841996年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品种。四川春播,播种至始收135天。植株生长势中等,株高70cm左右,开展度70cm,第1分枝节位第10节,分枝处的茎粗为1.0~1.5cm。茎秆绿色带紫,叶片深绿色,花冠白色,花药微紫色。果实钝圆锥形,果顶微凹,幼果绿色,成熟果鲜红色,果实表面具浅褐色的条状或环状轮纹。果实纵径6.2厘米、横径2.8厘米,果形指数为2.2;果肉厚0.48~0.61厘米,三心室;果实脐部果肉微甜,辣味主要集中在胎座和果肩部分。果实内种子数为60~120粒,种子千粒重6.95g。单株结果数30~40个,多者可达50个以上。平均单果质量18.5克。 川农泡椒一号是肉厚、味辣,耐泡,泡一年以上不起皮,果肉硬,味浓,色泽鲜艳,适于加工原料基地大面积生产,也可作为辣椒酱原料。

产量表现

每667平方米产量1500kg左右。

品质分析

含糖7.59%,酸0.685%,Vc124.4毫克/100克。

抗性

耐病毒病、疫病,中抗青枯病。

栽培技术要点

1.川农泡椒1号为中晚熟品种,多作泡椒用,生产中不追求早熟,四川大部分地区可在2~3月初采用温床或冷床育苗,4月定植到大田。

2.定植前深翻土地,做高畦。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4000千克、有机液肥1000~1500千克、磷肥50~75千克、钾肥10~15千克作基肥。采用单株定植,每667平方米定植密度2000~3000株。

3.植株生长前期可根据植株生长势追1~2次提苗肥,大量坐果后需追施2~3次壮果肥。

4.病害主要有疫病、病毒病和灰霉病,虫害主要有蚜虫、螨虫等,应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注意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辣椒种植地区种植。

川辣2号辣椒


品种名称川辣2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川审蔬2003003

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多代自交选育材料28-6-2-1为母本和10-10-3-1为父本杂交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高产、干鲜两用辛辣型线辣椒。株型紧凑,结果早,首花节位10~13节,成花集中,挂果能力强。株高约37厘米,开展度62~57厘米。果实长羊角形,纵径13~19厘米,横径1.4~2.0厘米,单果重9~14克。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鲜红色,辣味中等。适宜鲜食和干制。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2000千克/亩左右。

抗性

抗病毒病、炭疽病、疫病等病害。

栽培技术要点

1.按当地线辣椒播种期适时播种(四川冬苗10月中旬~11月上旬,春苗1月下旬~2月中旬),地膜覆盖栽培,3~4月定植。

2.亩用种量50~100g,行株距50~60cm30cm,亩栽苗4000株左右。

3.重施底施,亩施有机肥3000~5000kg,过磷酸钙50~80kg,硫酸钾20kg或饼肥50~100kg或草木灰200kg。

4.重施底施,亩施有机肥3000~5000kg,过磷酸钙50~80kg,硫酸钾20公斤或饼肥50~100kg或草木灰200kg。轻施提苗肥,稳施开花肥,重施结果肥。

5.及时防治小地老虎、蚜虫、红、白蜘蛛、烟青虫和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病毒、炭疽、疫病及黑斑病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四川和全国各地线椒主产区以及其他地区均可栽培。

山东农2号节瓜


品种名称山东农2号

分类 瓜类-节瓜
审(认)定情况1995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选育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品种来源R89-3-7-5强雌系为母本,黑毛自交系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早熟,植株蔓生,主蔓长200~300厘米,生长势和分枝力强,雌雄同株异花。主蔓4~6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3~5节着生1雌花。连续坐瓜能力强,单株结瓜5~8个,单株产量3.0千克左右。主、侧蔓均可结果,嫩果上市。果实圆筒形,果色绿色且有绿色斑点,被茸毛,长18厘米左右,横径5~6厘米。老熟果皮灰绿色,有蜡粉,果肉厚1.7~2.0厘米,长30~35厘米,横径20~25厘米,单果重2.0~2.5千克。北方春季栽培定植后60~70天收嫩果,产量3700~4000千克/亩;90天收老熟果,产量7500千克/亩左右。老熟果口感好,耐贮藏,可延迟供应到11月中旬。

抗性:不耐涝,抗霜霉病,耐疫病、日灼病,较耐寒。

栽培技术要点:

1. 山东地区3月中旬播种育苗,4月20日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35厘米。抽蔓前不浇水,多中耕。抽蔓期结合浇水施磷酸二铵复合肥15千克/亩,第一瓜长至10~15厘米长时再浇1次水,以后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第二瓜出现时施尿素30千克/亩。生长期内少施速效氮肥。

2. 无支架栽培时仿照西瓜栽培方法。果重0.5~1.0千克时用瓜叶或其他材料覆盖,以防日灼病。支架栽培与早熟冬瓜支架栽培法相似。

3. 以收嫩果为主者,结果前期摘除全部侧蔓,待主蔓第一瓜坐住后保留两个侧蔓,每侧蔓结1瓜后摘心。一般开花后7~10天,果重0.25~0.5千克时即可采收。以收老熟果为主者,可摘除全部侧蔓,使主蔓坐2~3瓜,待果实皮色有光泽、无茸毛,生理完熟后采收。注意加强病虫害防治。

适宜地区
该品格种适应性较强,种植范围广,适宜华北地区早春保护地,春季露地及越夏栽培,也可在华南地区,春、夏、秋季栽培。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