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花叶苋菜

分类 绿叶菜类-苋菜
学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选育单位 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由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根系发达,茎直立生长,有分枝。叶互生,全缘,卵状椭圆形,叶心叶脉紫红色,叶缘绿色。喜温暖性气候,耐热性较强,不耐寒。生长适温23℃~28℃,20℃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种子发芽困难。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易抽薹开花。在长日照条件下,植株生长旺盛。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在偏碱性土壤中生长良好。较耐旱,不耐涝。

栽培技术要点

1. 露地一般采用直播。在气温为15℃以上时播种。

2. 播前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做底肥。

3. 畦宽1.2~1.7米,平畦。幼苗长到2片真叶以上时追1次肥水,过10天左右再追第二次肥水。

4. 当株高10厘米以上、幼苗具有5~6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拔采收;第二次采收用刀割收地上茎5厘米以上部分,留下部分萌发的侧枝达到采收标准时,再采收。

5. 每次采收后要追施1次人粪尿或尿素。

适宜地区
适宜在华北等地种植。

小编推荐

昆明红苋菜


品种名称昆明红苋菜

分类 绿叶菜类-苋菜
学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品种来源昆明市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茎直立,紫红色,分枝多,叶片卵圆形,紫红色。苋菜食用方法很多,可焯后凉拌、炒食、做汤、做馅或以鸡蛋糊包裹软炸。

产量表现

每公顷产30000~45000千克。

品质分析

据测定,苋菜可食部分占83%,每100克含能量92千焦耳,蛋白质1.8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3.4克,膳食纤维1.1克,灰分1.2克,胡萝卜素3260微克,核黄素0.09毫克,尼克酸0.7毫克,抗坏血酸44毫克,维生素E(总维生素E0.20毫克、维生素a-E 0.20毫克),钾259毫克,钙197毫克,镁124毫克,铁2.8毫克。锰0.18毫克,锌0.66毫克,铜0.08毫克,磷51毫克,硒0.88微克。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夏秋季露地栽培。晚霜过后可陆续分批播种,北方自4月中下9月上旬均可播种。苋菜耐热性很强,很适合作为8、9月淡季的一个蔬菜品种。

2. 春提前、秋延后保护地栽培。因苋菜为高温类蔬菜,不耐寒冷,北方冬季即使在日光温室也难正常生长,故一般只作春提前和秋延后的保护地栽培,日光温室可考虑在2月份播种,大棚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播种时地温最好稳定通过15℃为佳。秋延后栽培如无特殊需要,种植较少。

3.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可进行周年露地栽培,可采用流通的方式满足北方的周年供应。

4. 整地、施肥、做畦。宜选择杂草少的地块,苋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肥沃之土壤栽培为佳,苋菜的生长期较短,与生长期长的果菜相比需肥量要少得多,但考虑到茬口多,故而也应多施有机肥,每茬后都应施人一定的有机肥,进行翻耕。土地应整平、整细,一般做1.3~1.5米平畦即可。雨季可考虑用高畦栽培。

5. 播种。苋菜的种子较小,播种掺些细砂或细土可以使播种均匀。每667平方米用种量0.25~0.5千克。可平畦撒播或条播,撒播的可用四齿耙浅搂或不搂(雨水多的潮湿季节),条播者春季可稍深、夏季宜浅,浅覆土,然后镇压,即可浇水,等待出苗。

6. 管理。春季播种因地温低,空气干燥,出苗慢,可考虑用小拱棚或地膜覆盖的方法促使出苗快而整齐。播后约7~10天出苗,出苗前后应注意防治杂草,条播者可进行行间中耕除草,为促进生长需保持土壤湿润,中期结合浇水追施氮肥一次(在施用有机肥作底肥的基础上),每667平方米10千克。保护地栽培以温度管理为主,春、秋季尽量提高温度,促进生长。

适宜地区
适宜昆明等地种植。

苋菜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苋菜,拼音:xiàncài

拉丁学名:

别称:玉米菜、米谷菜、云仙菜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苋科,亚科:

族:,属:

形态特征

苋菜根较发达,分布深广。茎高80~150cm,有分枝。苋菜叶互生,全缘,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平滑或皱缩,长4~10cm,宽2~7cm,有绿、黄绿、紫红或杂色。花单性或杂性,穗状花序。花小,花被片膜质,3片。雄蕊3枚,雌蕊柱头2~3个,胞果矩圆形,盖裂。种子圆形,紫黑色有光泽,千粒重0.7g。

药用价值

性凉,味微甘;入肺、大肠经。

营养价值

苋菜能补气、清热、明目、滑胎、利大小肠,且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可起到促进作用,并能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防止肌肉痉挛。还具有促进凝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并提高携氧能力、促进造血等功能。也可以减肥清身,促进排毒,防止便秘。

凉拌苋菜
原料:
苋菜、大蒜、盐、香油、味精
做法:
1、将苋菜洗净,放人沸水中焯一下捞出。
2、大蒜捣成泥状。
3、将焯好的苋莱放人盘中,放蒜泥、盐、香油、味精,拌匀即可。

苋菜图片

野苋菜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野苋菜,拼音:yěxiàncài

拉丁学名:

别称:野苋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苋科,亚科:

族:,属:

形态特征

茎直立或伏卧。叶互生,全缘,有柄。花单性或杂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排成无梗的花簇,生于叶腋,或组成腋生或顶生的穗状花序;雄蕊通常与花被同数,花丝离生,花药2室;子房具1枚直生胚珠,花柱极短。胞果卵球形,种子扁球形,黑色或褐色,平滑有光泽。刺苋叶腋有针刺2枚,苞片常变成锐刺;反枝苋植株密被细柔毛,花穗较粗;皱果苋和凹头苋植株均无毛,花被片和雄蕊均为3枚,前者茎直立,稍分枝,果皮皱缩,花簇不腋生,后者茎伏卧上升,基部分枝,果皮平滑,花簇腋生。

生长习性

生长在丘陵、平原地区的路边、河堤、沟岸、田间、地埂等处。

药用价值

味甘、淡,性微寒。归大肠经。清热利湿。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乳腺炎,痔疮肿痛。

花叶苋


品种名称花叶苋

分类 绿叶菜类-苋菜
学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品种来源陕西省西安市郊区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食用嫩株高32厘米,开展度篮厘米。成株高达1.2米。茎紫绿色,近圆形,具有3~4条浅纵沟痕,叶脉中央紫红色。叶绿紫相间,卵圆形,长18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尖,叶面鲜艳,叶片较柔嫩,品质中等。早熟,生长期40天。喜温,耐热。耐寒性差。耐旱又耐湿。

产量表现

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1000~15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

一般采用直播。春季播种,每667平方米用种量1~2千克,追肥浓度适当加大;厦季播种,用种量1~1.5千克,追肥浓度适当稀薄。苗高20厘米时开始收获上市,一般收3~4次。

适宜地区
适宜在陕西省西安市及与其生态相似地区种植。

南瓜花叶病毒


病虫害名称南瓜花叶病毒

科学分类 病毒:豇豆花叶病毒科、豇豆花叶病毒属
检疫分类外检(进境三类)

分布地区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新疆)、以色列、牙买加、日本、摩洛哥、墨西哥、美国、委内瑞拉

危害性状危害黄瓜、南瓜、笋瓜、甜瓜、西瓜、西葫芦、哈密瓜。接种西瓜免疫或可能形成坏死局部病斑。接种西葫芦出现坏斑,系统花叶并伴随叶片畸形,果实往往畸形。接种黄瓜出现系统明脉,沿脉变黄和黄色斑点。

生物特性球状,直径28nm,无包膜。

传染途径介体西部黄瓜叶甲、黄瓜十一星叶甲、胡麻瓢虫等以非持久方式传播。机械接种传播。种传。

防疫方法1、感染病毒的西葫芦病叶,每克加2毫升0.5M柠檬酸缓冲液(pH7.0)(内含1%巯基乙酸)和2毫升氯仿,捣碎并匀浆,离心,9000rpm,15分钟; 2、上清液加入7.5% PEG(分子量6000)和4% NaCl,4℃冰箱过夜,离心,9000rpm, 20分钟; 3、沉淀悬浮于0.05M柠檬酸缓冲液中,离心,9000rpm,20分钟; 4、上清液经30,000rpm离心120分钟; 5、沉淀悬浮于无离子水中,9000rpm离心20分钟; 6、上清液为提纯病毒液。

鸳鸯红苋菜


品种名称鸳鸯红苋菜

分类 绿叶菜类-苋菜
学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品种来源武汉市农家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从播种到采收约40天。叶片上部绿,下部红。叶片卵圆形,叶面微皱,叶柄淡红色。茎绿色带红,侧枝萌发力强,播种较稀时,可多次采收嫩茎枝。品质好,茎、叶不易老化。苋菜食用方法很多,可焯后凉拌、炒食、做汤、做馅或以鸡蛋糊包裹软炸。

产量表现

在当地每公顷产约30000千克。

品质分析

据测定,苋菜可食部分占83%,每100克含能量92千焦耳,蛋白质1.8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3.4克,膳食纤维1.1克,灰分1.2克,胡萝卜素3260微克,核黄素0.09毫克,尼克酸0.7毫克,抗坏血酸44毫克,维生素E(总维生素E0.20毫克、维生素a-E 0.20毫克),钾259毫克,钙197毫克,镁124毫克,铁2.8毫克。锰0.18毫克,锌0.66毫克,铜0.08毫克,磷51毫克,硒0.88微克。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夏秋季露地栽培。晚霜过后可陆续分批播种,北方自4月中下9月上旬均可播种。苋菜耐热性很强,很适合作为8、9月淡季的一个蔬菜品种。

2. 春提前、秋延后保护地栽培。因苋菜为高温类蔬菜,不耐寒冷,北方冬季即使在日光温室也难正常生长,故一般只作春提前和秋延后的保护地栽培,日光温室可考虑在2月份播种,大棚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播种时地温最好稳定通过15℃为佳。秋延后栽培如无特殊需要,种植较少。

3.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可进行周年露地栽培,可采用流通的方式满足北方的周年供应。

4. 整地、施肥、做畦。宜选择杂草少的地块,苋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肥沃之土壤栽培为佳,苋菜的生长期较短,与生长期长的果菜相比需肥量要少得多,但考虑到茬口多,故而也应多施有机肥,每茬后都应施人一定的有机肥,进行翻耕。土地应整平、整细,一般做1.3~1.5米平畦即可。雨季可考虑用高畦栽培。

5. 播种。苋菜的种子较小,播种掺些细砂或细土可以使播种均匀。每667平方米用种量0.25~0.5千克。可平畦撒播或条播,撒播的可用四齿耙浅搂或不搂(雨水多的潮湿季节),条播者春季可稍深、夏季宜浅,浅覆土,然后镇压,即可浇水,等待出苗。

6. 管理。春季播种因地温低,空气干燥,出苗慢,可考虑用小拱棚或地膜覆盖的方法促使出苗快而整齐。播后约7~10天出苗,出苗前后应注意防治杂草,条播者可进行行间中耕除草,为促进生长需保持土壤湿润,中期结合浇水追施氮肥一次(在施用有机肥作底肥的基础上),每667平方米10千克。保护地栽培以温度管理为主,春、秋季尽量提高温度,促进生长。

适宜地区
适宜武汉市种植。

苋菜黑斑病


病害中文名: 苋菜黑斑病
病害英文名: Edible amaranth black sp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苋黑斑链格孢
病原学名: Alternaria amaranthi (Pk.) Venkat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苋黑斑链格孢
病原介绍: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 2~7 根成束 , 褐色 , 顶端色浅 , 有隔膜 2~6 个。分生孢子倒棒形 , 褐色 , 嘴喙略长 , 色浅或近无色 , 孢身有横隔膜 3~9 个 , 纵隔膜 0~5 个 , 隔膜处稍溢缩 , 嘴喙由孢身渐细 , 有横隔膜 0~2 个。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苋菜

侵染部位: 叶
病害症状: 初生水渍状褐色小斑点 , 后扩展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 大小 5~10 mm,浅褐色至灰褐色 , 有时可见不明显轮纹 , 湿度大时病斑两面生出浅黑色霉层。 病情严重时 , 病斑融合成片 , 造成叶片干枯。
发病规律: 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 , 可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 , 形成初侵染 , 经 2~3 天潜育后现出病斑 ,3~ 4 天产出分生孢子 , 并通过气流、雨水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当番茄进入旺盛生长及果实迅速膨大期 , 基部叶片开始衰老 , 病菌在番茄田上空得以积累 , 这时遇有持续 5 天均温 21 ℃左右 , 降雨 2.2~46mm, 相对湿度大于 70% 的时数大于 49 小时 , 该病即开始发生和流行。因此 , 每年雨季到来的迟早 , 雨日的多少 , 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 , 均影响相对湿度的变化及番茄早疫病的扩展。此外 , 该菌属兼性腐生菌 , 田间管理不当或大田改种番茄后 , 常因基肥不足发病重。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保护地重点抓生态防治。由于早春定植时昼夜温差大 , 白天 20~25 ℃ , 夜间 12~15 ℃ , 相对湿度高达 80% 以上 , 易结露 , 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应重点调整好棚内温湿度 , 尤其是定植初期 , 闷棚时间不宜过长 , 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 , 做到水、火、风有机配合 , 减缓该病发生蔓延。 (2) 采用粉尘法于发病初期喷撒 5% 百菌清粉尘剂 , 每 667m2 1 次 1kg, 隔 9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3~4 次。 (3) 施用 45% 百菌清烟剂或 10% 腐霉利烟剂 , 每 667 ㎡ 1 次 200~250g。(4) 按配方施肥要求 , 充分施足有机活性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或腐熟有机肥 , 适时追肥 , 提高寄主抗病力。 (5) 发病前或进入雨季后开始喷洒 3% 多氧清水剂 600~900 则倍液或 86.2% 氧化亚铜 ( 铜大师 )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50% 异菌脲 ( 扑海因 )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70% 丙森锌 ( 安泰生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65% 十烷二胍 ( 多果定 )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70% 百菌清?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上述保护剂对早疫病防效高低的关键 , 在于用药的迟早。凡掌握在发病前看不见病斑即开始喷药预防的 , 防效 70% 以上 ; 发病后用药虽有一定抑制作用 , 但不理想。因此 , 强调在发病前开始防治 , 压低前期菌源 , 把病情控制在经济为害指标以下。 (6) 种植耐病品种 , 可因地制宜选用。 (7) 大面积轮作。应与非苋科蔬菜实行 3 年以上轮作。 (8) 合理密植。以 667㎡ 定植 4000 株为宜 , 前期产量虽低 , 但中期产量高 , 小果少 , 发病轻。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生水渍状褐色小斑点 , 后扩展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 大小 5~10 mm,浅褐色至灰褐色 , 有时可见不明显轮纹 , 湿度大时病斑两面生出浅黑色霉层。 病情严重时 , 病斑融合成片 , 造成叶片干枯。病原 Alternaria amaranthi (Pk.) Venkat , 称苋黑斑链格孢 , 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 2~7 根成束 , 褐色 , 顶端色浅 , 有隔膜 2~6 个。分生孢子倒棒形 , 褐色 , 嘴喙略长 , 色浅或近无色 , 孢身有横隔膜 3~9 个 , 纵隔膜 0~5 个 , 隔膜处稍缝缩 , 嘴喙由孢身渐细 , 有横隔膜 0~2 个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 , 可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 , 形成初侵染 , 经 2~3 天潜育后现出病斑 ,3~ 4 天产出分生孢子 , 并通过气流、雨水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当番茄进入旺盛生长及果实迅速膨大期 , 基部叶片开始衰老 , 病菌在番茄田上空得以积累 , 这时遇有持续 5 天均温 21 ℃左右 , 降雨 2.2~46mm, 相对湿度大于 70% 的时数大于 49 小时 , 该病即开始发生和流行。因此 , 每年雨季到来的迟早 , 雨日的多少 , 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 , 均影响相对湿度的变化及番茄早疫病的扩展。此外 , 该菌属兼性腐生菌 , 田间管理不当或大田改种番茄后 , 常因基肥不足发病重。无公害防治法 (1) 保护地重点抓生态防治。由于早春定植时昼夜温差大 , 白天 20~25 ℃ , 夜间 12~15 ℃ , 相对湿度高达 80% 以上 , 易结露 , 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应重点调整好棚内温湿度 , 尤其是定植初期 , 闷棚时间不宜过长 , 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 , 做到水、火、风有机配合 , 减缓该病发生蔓延。 (2) 采用粉尘法于发病初期喷撒 5% 百菌清粉尘剂 , 每 667m2 1 次 1kg, 隔 9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3~4 次。 (3) 施用 45% 百菌清烟剂或 10% 腐霉利烟剂 , 每 667 ㎡ 1 次 200~250g。(4) 按配方施肥要求 , 充分施足有机活性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或腐熟有机肥 , 适时追肥 , 提高寄主抗病力。 (5) 发病前或进入雨季后开始喷洒 3% 多氧清水剂 600~900 则倍液或 86.2% 氧化亚铜 ( 铜大师 )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50% 异菌脲 ( 扑海因 )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70% 丙森锌 ( 安泰生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65% 十烷二胍 ( 多果定 )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70% 百菌清?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上述保护剂对早疫病防效高低的关键 , 在于用药的迟早。凡掌握在发病前看不见病斑即开始喷药预防的 , 防效 70% 以上 ; 发病后用药虽有一定抑制作用 , 但不理想。因此 , 强调在发病前开始防治 , 压低前期菌源 , 把病情控制在经济为害指标以下。 (6) 种植耐病品种 , 可因地制宜选用。 (7) 大面积轮作。应与非苋科蔬菜实行 3 年以上轮作。 (8) 合理密植。以 667㎡ 定植 4000 株为宜 , 前期产量虽低 , 但中期产量高 , 小果少 , 发病轻。

圆叶红苋菜


品种名称圆叶红苋菜

分类 绿叶菜类-苋菜
学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品种来源上海市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24厘米左右,叶宽约9厘米。侧枝生长势弱。叶片卵圆形或近圆形,基部楔形,先端凹陷,叶片略有皱褶,紫红色,有光泽。叶片边缘有窄的绿边,叶柄红色带绿。生长期40天左右,叶肉较厚,质地柔嫩,品质中等。早熟,耐热性中等。苋菜食用方法很多,可焯后凉拌、炒食、做汤、做馅或以鸡蛋糊包裹软炸。

品质分析

据测定,苋菜可食部分占83%,每100克含能量92千焦耳,蛋白质1.8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3.4克,膳食纤维1.1克,灰分1.2克,胡萝卜素3260微克,核黄素0.09毫克,尼克酸0.7毫克,抗坏血酸44毫克,维生素E(总维生素E0.20毫克、维生素a-E 0.20毫克),钾259毫克,钙197毫克,镁124毫克,铁2.8毫克。锰0.18毫克,锌0.66毫克,铜0.08毫克,磷51毫克,硒0.88微克。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夏秋季露地栽培。晚霜过后可陆续分批播种,北方自4月中下9月上旬均可播种。苋菜耐热性很强,很适合作为8、9月淡季的一个蔬菜品种。

2. 春提前、秋延后保护地栽培。因苋菜为高温类蔬菜,不耐寒冷,北方冬季即使在日光温室也难正常生长,故一般只作春提前和秋延后的保护地栽培,日光温室可考虑在2月份播种,大棚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播种时地温最好稳定通过15℃为佳。秋延后栽培如无特殊需要,种植较少。

3.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可进行周年露地栽培,可采用流通的方式满足北方的周年供应。

4. 整地、施肥、做畦。宜选择杂草少的地块,苋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肥沃之土壤栽培为佳,苋菜的生长期较短,与生长期长的果菜相比需肥量要少得多,但考虑到茬口多,故而也应多施有机肥,每茬后都应施人一定的有机肥,进行翻耕。土地应整平、整细,一般做1.3~1.5米平畦即可。雨季可考虑用高畦栽培。

5. 播种。苋菜的种子较小,播种掺些细砂或细土可以使播种均匀。每667平方米用种量0.25~0.5千克。可平畦撒播或条播,撒播的可用四齿耙浅搂或不搂(雨水多的潮湿季节),条播者春季可稍深、夏季宜浅,浅覆土,然后镇压,即可浇水,等待出苗。

6. 管理。春季播种因地温低,空气干燥,出苗慢,可考虑用小拱棚或地膜覆盖的方法促使出苗快而整齐。播后约7~10天出苗,出苗前后应注意防治杂草,条播者可进行行间中耕除草,为促进生长需保持土壤湿润,中期结合浇水追施氮肥一次(在施用有机肥作底肥的基础上),每667平方米10千克。保护地栽培以温度管理为主,春、秋季尽量提高温度,促进生长。

适宜地区
适宜上海等地种植。

重庆大红袍苋菜


品种名称重庆大红袍

分类 绿叶菜类-苋菜
学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品种来源重庆市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叶片卵圆形,长9~15厘米,宽5厘米左右。叶面微皱,红色,叶背紫红色,叶柄浅紫红色。耐旱力强,早熟。苋菜食用方法很多,可焯后凉拌、炒食、做汤、做馅或以鸡蛋糊包裹软炸。

品质分析

据测定,苋菜可食部分占83%,每100克含能量92千焦耳,蛋白质1.8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3.4克,膳食纤维1.1克,灰分1.2克,胡萝卜素3260微克,核黄素0.09毫克,尼克酸0.7毫克,抗坏血酸44毫克,维生素E(总维生素E0.20毫克、维生素a-E 0.20毫克),钾259毫克,钙197毫克,镁124毫克,铁2.8毫克。锰0.18毫克,锌0.66毫克,铜0.08毫克,磷51毫克,硒0.88微克。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夏秋季露地栽培。晚霜过后可陆续分批播种,北方自4月中下9月上旬均可播种。苋菜耐热性很强,很适合作为8、9月淡季的一个蔬菜品种。

2. 春提前、秋延后保护地栽培。因苋菜为高温类蔬菜,不耐寒冷,北方冬季即使在日光温室也难正常生长,故一般只作春提前和秋延后的保护地栽培,日光温室可考虑在2月份播种,大棚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播种时地温最好稳定通过15℃为佳。秋延后栽培如无特殊需要,种植较少。

3.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可进行周年露地栽培,可采用流通的方式满足北方的周年供应。

4. 整地、施肥、做畦。宜选择杂草少的地块,苋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肥沃之土壤栽培为佳,苋菜的生长期较短,与生长期长的果菜相比需肥量要少得多,但考虑到茬口多,故而也应多施有机肥,每茬后都应施人一定的有机肥,进行翻耕。土地应整平、整细,一般做1.3~1.5米平畦即可。雨季可考虑用高畦栽培。

5. 播种。苋菜的种子较小,播种掺些细砂或细土可以使播种均匀。每667平方米用种量0.25~0.5千克。可平畦撒播或条播,撒播的可用四齿耙浅搂或不搂(雨水多的潮湿季节),条播者春季可稍深、夏季宜浅,浅覆土,然后镇压,即可浇水,等待出苗。

6. 管理。春季播种因地温低,空气干燥,出苗慢,可考虑用小拱棚或地膜覆盖的方法促使出苗快而整齐。播后约7~10天出苗,出苗前后应注意防治杂草,条播者可进行行间中耕除草,为促进生长需保持土壤湿润,中期结合浇水追施氮肥一次(在施用有机肥作底肥的基础上),每667平方米10千克。保护地栽培以温度管理为主,春、秋季尽量提高温度,促进生长。

适宜地区
适宜重庆等地种植。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