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柑橘膏药病

分布全国柑橘产区都有分布。

寄主除为害柑橘外,还可侵害桃、梨、李、杏、梅、柿、茶、桑等多种经济林木。

发病症状
此病主要发生在老枝干上,湿度大时叶片也受害。被害处如贴着一张膏药,故得名。由于病菌不同,症状各异。

1.枝干:先附生一层圆形至不规则形的病菌子实体,后不断向茎周扩展,缠包枝干。白色膏药病菌的子实体表面较平滑,初呈白色,扩展后期仍为白色或灰白色。褐色膏药病病菌的子实体较前者隆起而厚,表面呈丝绒状、栗褐色,周缘有狭窄的白色带,常略翘起。两种病菌的子实体衰老时发生龟裂,易剥离。

2.常自叶柄或叶基处开始生白色菌毡,渐扩展到叶面大部分。褐色膏药病极少见为害叶片。白色膏药病在叶上的形态色泽与枝干上相同。

病原
1.白色膏药病病原:为隔担耳属的柑橘白隔担耳菌Septobasidium citricolum Saw.,子实体乳白色,表面光滑。在菌丝柱与子实层间,有一层疏散而带褐色的菌丝层。子实层厚100―390微米,原担子球形、亚球形或洋梨形,大小为16.5―23微米13―14微米。上担子4个细胞,大小为50―65微米8.2―9.7微米。担孢子弯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7.6―25微米4.8―6.3微米。

2.褐色膏药病病原:为卷担菌属的一种真菌Helicobsidium sp.,担子直接从菌丝长出,棒状或弯曲成钩状,由3―5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长出1条小梗,每小梗着生1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单胞,近镰刀形。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患病枝干上越冬,翌年春夏温湿度适宜时,菌丝生长形成子实层,产生担孢子,借气流或昆虫传播为害。贵州和华南橘产区5―6月和9―10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生较严重。

两种病菌都以介壳虫或蚜虫分泌的蜜露为养料,并借介壳虫或气流传播,故介壳虫多的橘园发生多。过分荫蔽潮湿和管理粗放的橘园发病较多。

防治方法
1.加强橘园管理:合理修剪密闭枝梢以增加通风透光性,与此同时,清除带病枝梢。

2.药剂防治:根据贵州黔南的经验,5―6月和9―10月膏药病盛发期,用煤油作载体,对400倍的商品石硫合剂晶体喷雾枝干病部;或在冬季用现熬制的石硫合剂5―6波美度刷涂病斑,效果极好,不久即可使膏药层干裂脱落,此方对树体无伤害。

3.防治传播媒介:一般采用高脂膜或机油乳剂200倍液单防;2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3%-4%浓度的机油乳剂;50%稻丰散乳油或40%速扑杀乳油1000倍液加200倍机油乳剂,喷雾树冠、叶正背两面和枝条、果实,小若虫高峰期施药。虫量大时,40%速扑杀乳剂1000倍液喷雾速杀。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