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903A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11年

审(认)定情况201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湘审椒2011010

选育单位 湖南长沙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长沙市蔬菜科技开发公司
品种来源2103A为母本,以903为父本,回交转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903A辣椒不育系中晚熟。植株生长势较强,株型紧凑,株高75厘米,植株开展度45厘米,始花节位12~13节,节间密,叶片小,紫叉,茎叶上密生茸毛;与保持系授粉果实小羊角形,青果深绿色,老果鲜红色,果长15厘米,果宽约1.4厘米,单果重16克,果实顺直,光亮无皱,座果性好,肉厚耐运,辣味较浓,较耐热耐旱,抗病力强。种子扁平,肾形,金黄色,千粒重6.5克左右。不育株率与不育度均为100%。

适宜地区
适宜湖南省种植。

扩展阅读

A特早辣椒


品种名称A特早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川审菜2002002

选育单位 四川省川椒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以豫-16为母本,什邡椒为父本杂交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定植至始收45~48天。株高50厘米,开展度52~56厘米。第一花着生于8~9节,果实长羊角形,果面光滑,青椒深绿色,老熟果鲜红色,味辣,鲜食及加工兼用,果长16~18厘米,果肩宽2.5~3.5厘米,单果重25克,最大单果重30克。早期挂果集中,持续结果能力强,耐寒。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3500公斤左右。

抗性

抗病毒病,中抗炭疽病。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江流域10月上中旬冷床播种,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于大、中棚,或3月下旬至4月上旬露地地膜覆盖定植,亩大田用种量100克左右。

2.大田双株定植,行株距均为40厘米,亩栽4500穴。

3.以施肥总量的70%作基肥,剩余部分采一次果追施一次肥。基肥主要以磷、钾肥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辣椒忌用含氯过高的肥料,如氯化钾等。

4.定植成活后每隔15天叶面喷施一次抗连作剂,氮、磷、钾用肥比例应为1∶0.29∶1.59,这样施用肥料,一可以控制前期植株徒长并稳花稳果,促进挂果后的果实快速膨大。二能增强植株抗逆性,特别是抗病毒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适宜地区
适宜于早熟栽培,作反季节栽培其综合性状也较突出,除东北三省暂未引种栽培外,其他地区引种试种均获成功。适宜全国各地种植。

农大082辣椒


品种名称农大082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5年

审(认)定情况2005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

审(认)定编号晋审菜(认)2005002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蔬菜系
品种来源以雄性不育系S200243A为母本,恢复系S200244C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微辣型辣椒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株高50~60厘米,开展度60厘米左右。第一雌花节位8~9节,果实牛角形,微辣,果色深绿,果面光滑,果长17~25厘米,横径3厘米左右,单果重60克左右,连续坐果性极好,高产、稳产。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5000千克/亩左右。

抗性

抗烟草花叶病毒病,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华北等地大棚栽培于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播种,3月中下旬定植大棚。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单株定植。

2.露地栽培于2月上中旬播种,4月中下旬定植。露地、地膜覆盖栽培,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每穴2株。

3.坐果后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果实充分发育。

4.生产中及时防治疫病、蚜虫、茶黄螨、棉铃虫等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各地保护地和露地春季栽培。

佳丰辣椒


品种名称佳丰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安徽省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安徽省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辣椒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从定植至采收约40天。株高50厘米左右,开展度60厘米,生长势中等,节间密,株形紧凑,早期坐果率高,第一果着生于8~12节。果粗牛角形,深绿色,果面光滑,有光泽,果长12厘米,横径3.5厘米,果肉厚0.25厘米,微辣带甜,风味可口,单果重40克,最大单果重50克。耐寒、耐湿性强,耐热性较弱,抗病性一般。早期产量高,丰产、稳产。适宜早熟栽培。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量2000~30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江流域一般于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温室育苗,翌年3月底到4月上旬定植。

2.一般每亩栽苗4000株。

3.注意增施基肥及追施果肥。

4.注意防治病虫病。

适宜地区
适宜湖南、湖北、安徽、四川、江西、云南、陕西、甘肃、北京等地种植。

瑞丰辣椒


品种名称瑞丰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安徽省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安徽省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辣椒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晚熟。株高70厘米,开展度65厘米,分枝性强,节间短,株形较紧凑,生长势强,第一果着生于15~19节。果实大,粗牛角形,绿色,果长16厘米,横径3.6厘米,果肉厚0.34厘米,味辣,平均单果重52克,最大单果重85克。丰产、稳产,后期坐果率高,通过晚播供应期可延长至11月下旬,经简易贮藏,可延至元旦供应市场。

产量表现

亩产量40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长江流域夏季高温干旱,要在灌溉方便、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上种植,栽植行距60厘米,株距50厘米。

适宜地区
适合洞庭湖、鄱阳湖地区、长江中下游两岸、晚熟辣椒基地种植。

绿丰辣椒


品种名称绿丰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1997年

审(认)定情况199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97120223

选育单位 安徽省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用HP14-3-1与SPll8-6-6配组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株高45厘米,第一花着生于第9节。果实粗牛角形,长11.0~13.5厘米,横径4厘米,青果实为深绿色,果面光亮,果顶钝尖或平,平均单果重50克。品质脆嫩。味微辣,商品性好。抗逆性强,耐热、耐湿、耐肥。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量4000公斤。

抗性

抗病毒病,叶霉病。

栽培技术要点

江淮地区春季栽培一般在10~12月阳畦或温室大棚育苗,2~4片真叶时移植于苗床或营养钵中,1月下旬~3月下旬定植于温室大棚,或4月中旬定植于露地。

适宜地区
适于早春温室大棚及露地栽培,亦可作秋季栽培。

辣椒盆栽技术


适宜品种
桑尼甜椒、红贝拉甜椒、长顺3818辣椒、格比F1辣椒、紫水晶观赏椒、黄灯笼1号、蟠桃观赏椒、红鹰观赏椒、多彩小尖椒
栽培技术
1. 培育壮苗
(1)播期选择
播种期分为春播和秋播,春播3月底至4月初;秋播为8月中下旬至9月初,在春节前上市。
(2)育苗土配制
可用专用育苗土。也可按塘泥:泥炭土:珍珠岩体积比2:5:1配土,每1立方米配土加75%百菌清500克充分拌均匀,装于50孔穴盘。
(3)浸种
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分钟,冲洗干净,清水再浸12小时,捞起催芽,露白后即可播种。
(4)播种
先将穴盘中的育苗土浇水,待略干后打穴,每穴1粒种子,然后覆上育苗土,再洒水。期间重点做好肥水管理工作。
2. 适时定植
播种后1个月左右、真叶5~6片时即可移栽定植。种植时注意泥球不能松散,以减少伤根,定植后浇定根水,以充分浇透为好。种植土要求有机质丰富、疏松且无污染、无有毒有害物质。可按塘泥:泥炭土:椰糠:珍珠岩体积比10:5:5:1配土,每1立方米配土加50%多菌灵1包(400克),充分搅拌后装盆,约八成满。口径33~34厘米、高26~28厘米的盆,用于种植甜椒类及株型较高的观赏椒:口径23~24厘米、高15~16厘米的盆,用于种植株型中等的蟠桃辣椒类;口径12~14厘米、高10~12厘米的盆,用于种植株型小的红鹰观赏辣椒类。
3. 水肥管理
定植10 天后开始追肥,每隔10 天左右施1次,以轻施薄施为主,宜用复合肥的水溶液浇施,保证氮、磷、钾养分比例适合,且无异味散发。现花蕾后,每1周施肥1次,并结合生长情况适当增减肥量。盆土以湿润为宜,不宜过湿。夏季水分消耗较大,应及时浇水。
4. 整形修剪
辣椒生长快,易坐果,通常需4~5支小竹枝或覆有绿色塑胶的粗铁线进行固定,以维持整齐圆满的枝冠,及时剪除影响株形美观枝以及内堂弱枝,提高坐果率和果实观赏价值。
5. 观赏期的养护
所有辣椒都是喜温怕冻,尤其是霜冻,当气温低于10℃,必须移至室内或温室大棚。食用为主兼具观赏性的辣椒,及时采摘成熟果实,每1周施复合肥1次,保持良好树势,提高坐果率和观赏性。以观赏性为主的辣椒,每1周薄施复合肥1次,及时剪除枯枝老叶老果,适时进行病害防治,保持良好的观赏性。
病虫害防治
1. 青枯病和疫病
通常以预防为主。每半个月用72%链霉素3000倍液,55%敌克松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灌根,交替使用能有效预防多种病害。
2. 螨和蓟马
用99%矿物油200倍液或3%阿维菌素1500倍液或1%苦参碱800倍液防治,喷叶面叶背,约5天后再喷1次。

帅丰辣椒


品种名称帅丰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安徽省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安徽省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辣椒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中熟,从定植到采收约55天。株高52厘米,开展度62厘米,株形紧凑,生长势较强,第一果着生于主茎11~15节。果实牛角形,绿色,果长15.2厘米,横径4.2厘米,果面光亮,平滑无皱,外形美观,果肉厚0.38厘米,微辣带甜,风味甚佳,平均单果重50克,最大单果重100克。耐湿、耐热力强,耐寒力一般,不耐旱,为大型牛角椒中上市较早的品种,可作湘研一号辣椒的配套栽培品种,在长沙地区6月上旬上市,并可越夏供应至10月中旬。

产量表现

亩产量3000~4000公斤。

抗性

抗病毒病、炭疽病、疮痂病和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于12月份播种,翌年2~3月份分苗,4月上中旬定植,行距54厘米,株距45厘米。

适宜地区
适宜安徽、江苏、湖南、湖北、陕西、江西、四川、广西、云南等地种植。

B特早辣椒


品种名称B特早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国审菜2002066

选育单位 四川省川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豫-16上海茄门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从定植至采收46天,前期结果性好,挂果集中。株高45~50厘米,开展度50~55厘米,第一花着生于7~8节。果实牛角形,长14.55厘米,果肩宽3.31厘米,果肉厚0.25厘米,单果重32.6克。青椒绿色,果面较光滑,老熟果鲜红色,微辣。

产量表现

20002001年参加全国青椒第三轮区试,平均亩产2988公斤,比对照湘研1号增产21.3%,比湘研九号增产8.7%。

品质分析

每百克鲜重含VC 114.8毫克。

抗性

抗病毒病和炭疽病,不耐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流域地区春作,10月中旬冷床播种育苗,亩用种量50克,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于大、中棚,或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露地(覆盖地膜),定植行株距40厘米40厘米,亩植3500~4000株。

2. 秋延栽培7月中旬营养钵保护地育苗,8月中旬定植,前期注意防日晒、防大雨淋。

3.施足基肥,第一批果座稳后及每次采收后追肥一次,以稀粪水加钾肥为好。

4.在全生长期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广东、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等省种植。

绿剑辣椒


品种名称绿剑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中早熟、抗病、丰产的辣椒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果实粗牛角型,果长20~22厘米,果宽2.5~3.5厘米,单果重70克左右,辣味中等,果面极光滑,果色深绿,商品外观好,果肉厚,极耐贮运。植株生长势强,生长后劲足,持续采收时间长,且果型不易变短。

产量表现

亩产可达5000公斤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1.亩用种量40克。

2.充足基肥很重要,收椒后及时追肥,以保持椒条不变短

适宜地区
适合广东省越夏、秋延后栽培。

汇丰1号辣椒


品种名称汇丰1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配组成的杂交一代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早熟、优质、高产杂交一代组合,植株株型紧凑、开展度适中。果实青绿色,果长18~22厘米,果径3.5厘米,果肉厚0.35厘米,平均单果重60克,有光泽,辣味浓,耐运输。

抗性

抗青枯病、耐病毒病和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注意轮作,施足基肥,适时追肥。雨季及时田间排水。

2.播种前进行催芽,播种后盖上细碎的表土及稻草,出苗后及时揭去稻草。

3.适宜密植,亩植4500~5000棵。

4.及时采收,利于上部果实的生长。

适宜地区
适宜华南地区秋、东、春季南菜北运基地栽培。

国塔102辣椒


品种名称国塔102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11年

审(认)定情况2011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京品鉴椒2011021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AB05-11105-113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短羊角形杂交一代品种,中早熟。生长势强,半直立株型,青熟果翠绿色,生理成熟果红色,果面光亮。辣味浓,辣椒红素含量高。果实中长锥圆羊角形, 果纵径14厘米左右,横径2.1厘米左右,单果重24~27克。持续座果能力强,单株座果40个以上,是红鲜椒、干椒兼用的出口大果品种。适宜干制,耐贮运。适宜露地栽培。

产量表现

2007、200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224.3公斤,比对照红龙3号增产25.6%。2007、2008两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110.5公斤,比对照红龙3号增产19.9%。

品质分析

老熟果中,Vc含172.4毫克/100千克、可溶性糖含5.89%

抗性

抗病毒病和青枯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华北地区露地1月下至3月上旬播种,4月下旬至5月中旬定植,小高畦栽培,平均株行距35~4050~60厘米,亩栽3000~4000株。

2. 重施有机肥,追施磷钾肥,注意钙肥施用,果实膨大期避免发生缺钙现象。

3. 干椒生产时果实完全着色后采收,并在充分成熟后再自然凉干或烘干,避免爆晒。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各地露地或保护地种植。

豫椒968辣椒


品种名称豫椒968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利用晚熟辣椒种与豫椒6号杂交选育出的优良株系作母本,用国外引进的大果光皮辣椒品种作父本,在试配60多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来的优质、微辣型辣椒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晚熟,植株生长势强,株高80厘米,开展度82厘米,分枝性强,连续坐果能力强,后期果较大。果实粗长羊角形,长16~22厘米,横径3.0~3.3厘米,肉厚0.3厘米,果面光滑,果肉厚,心腔小,单果重45~70克。耐贮运,耐热。

产量表现

一般产亩量为4000~4500千克。

品质分析

Vc含量这110毫克/100克。

抗性

抗病毒病、疫病、炭疸病。

栽培技术要点

1.河南地区春季露地或地膜覆盖栽培,于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中旬温室或阳畦内播种育苗,小拱棚分苗,苗龄90~100天,用种量50克/亩。

2.4月中下旬,采用宽窄行定植,宽行100厘米,窄行50厘米,窄行上起高畦,盖地膜,双行定植,株距40厘米。

3.前期多中耕松土增温,门椒开花时适当控水促进坐果,门椒坐住后加强肥水管理。

4.雨季注意及时排水,防止涝渍。

5.一般6月中旬开始采收,可一直收到深秋。麦套栽培,3月下旬小拱棚播种育苗,采用稀播不分苗,5月中下旬定植于麦田,栽植密度2200株/亩左右。

6.注意加强肥水管理,不蹲苗。

7.一般在6月底植株封行,7月上旬开始采收,产量形成期主要在8~10月,是8~10月供应上市的专用品种。此期应注意加强防止病虫害。最好与玉米间作,即4行辣椒间作1行玉米,玉米采用高密度栽培。

适宜地区
适宜黄河流域春季恋秋及麦田套种栽培。

国福403辣椒


品种名称国福403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 syn. C. 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11年

审(认)定情况2011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京品鉴椒2011018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06-8306-91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线椒杂交一代品种,中熟。生长势强,半直立株型,植株有短绒毛,连续坐果能力强,青熟果深绿色,生理成熟果红色,果面光亮,辣味浓,且辣中带甜,口感好,食味极佳商品性好。果纵径22~24厘米左右,横径1.5厘米左右,单果重23~28克左右。持续收获期长,绿红果兼收,适宜多种加工。耐热、耐湿性强,耐贮运,适宜露地栽培。

产量表现

2007、200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2953.4公斤,比对照8819线椒增产15.1%。2008、2009两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269.1公斤,比对照8819线椒增产18.0%。

品质分析

青熟果中,Vc含111.0毫克/100千克、可溶性糖含2.48%、可溶性固形物含5.2%。

抗性

高抗病毒病,抗青枯病、炭疽病和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华北地区保护地栽培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3月上至下旬定植;露地栽培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4月下旬定植。小高畦栽培,株距35~40厘米,行距50~6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3000~4000株。

2. 华南地区露地栽培8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种,9月上旬至11月上旬定植,高畦栽培,每667平方米栽3000~4000株。

海南地区栽培8至10月播种,培育壮苗移植,株行距50厘米见方。

3. 重施沤熟基肥,及时追肥,注意防治病虫害,搭支架栽培,以防倒伏。

4. 栽培过程中应重施有机肥,追施磷钾肥,同时注意钙肥的施用,果实膨大期避免发生缺钙现象。

适宜地区
北方保护地及露地种植,华南地区露地种植。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