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春大棚黄瓜生产管理新技术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瓜类-黄瓜
适宜品种
春大棚黄瓜生产效益的高低主要体现在生产管理水平的高低上。一般产量可相差1~2倍,科学的管理可延长采摘时间1倍以上。下面介绍一种新的春大棚黄瓜生产管理技术,可使春大棚黄瓜667平方米产量稳定在6000~8000千克,较当地常规生产产量提高1~2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栽培技术
1.定植棚的选择(以333.5平方米为标准)

①选择头年未种过瓜类蔬菜、前茬在春节前能腾地的大棚。

②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以黄砂壤土为好。

③棚长50米左右,棚两侧边高1.2米以上,中高2.5米左右,棚宽6米。

2.整地

在前茬收获后及时清理干净。有牛耕条件的建议牛耕翻垡,或者人工翻垡。翻地完成后闭棚半个月左右以增加地温,定植前1周用微耕机细耙2遍,然后水平整地备用,在耙地过程中撒施美国二铵20千克。

3.定植

(1)时间

采用地热线营养钵育苗的一般苗龄可控制在50天左右。定植时间宜选在2月下旬至3月初,在此段时问内要关注天气预报,选择有利时机定植以保证定植后最好能有5天以上晴好天气。

(2)规格

棚宽6米,棚边各余20厘米,有效定植宽度为5.6米,在棚的一边余20厘米处定好行绳。间隔62厘米再定1根行绳.在62厘米宽度内均匀打2行定植穴,依次每间隔62厘米打2行定植穴,这样棚内栽5厢苗,定植后子厢行距约40厘米,路厢(大行)约84厘米,定植株距33厘米。定植时注意黄瓜心叶一律对准太阳光照射的方向。

(3)抽厢覆膜

定植时要淋定植水,每100千克水中溶入多菌灵50克。定植完成后开始抽厢,全部形成60厘米宽的凹槽型厢面。

(4)铺设滴灌带

在每厢2行黄瓜正中平铺1条直径5厘米左右的滴灌带,管起始端与主管道用三通相连并分别设置开关,主管道一般与水泵相连。

(5)铺膜

选择宽1.3米的黑色地膜进行棚内地膜全覆盖栽培。

4.管理

(1)前期管理

①定植后1周内,扣棚增温缓苗,但如天气过于晴朗需要适当通风降温,以防烧苗。也可将路厢覆盖的黑色地膜掀起,露出土面以利透气。定植1周左右,黄瓜陆续长出新根,可淋1次水并及时将缺苗补齐,之后正常通风管理。

②定植10天后黄瓜生长已步入正常,配制肥药混合液逐株灌施,方法是:每个标准棚一次配施药液300千克(由钾宝1.5千克,根腐灵500克,生根粉5克溶解入水配成;或由钾宝1.5千克,山东潍坊产新生壮根杀菌剂200克混合溶解于水配成),每株施药液0.2千克左右,药液施后淋10%稀淡水粪1次。

③第一次施肥后,逐步恢复地膜全覆盖,在10天内,不要追施肥水,适当控苗,促进黄瓜开花。

(2)中期管理

黄瓜结瓜后至拉秧前,及时搭架或吊蔓,及时绑头,为提高生产效率采用绑头器绑头,工效可提高3~4倍。

(3)中后期管理

黄瓜定植50天左右,常规管理的一般都将近拉秧,此期继续加强植株管理可延长生长期50天以上。需要采取的措施是:①通风管理。5月1日前后温度已步入正常,但不要急于取掉棚膜,两头棚门不再封闭,至后期逐渐掀起棚两侧农膜并用压膜线固定;②抢抓棚膜尚未去掉的时机,用烟雾剂防病2次;③用肥药混合液淋施1次,淡水粪追肥3次以上;④6月中上旬可掀去棚膜,再追肥1次,7月初可拉秧。

5.效益及增效机理

(1)效益

2008年春季笔者采用此技术定植黄瓜一棚(约333.5平方米,定植1520株),2月26日定植,7月3日拉秧,拉秧后挖根发现根部发生明显改变,根的生长范围较对照扩大2倍以上,明显增粗、增多、增长,累计产量约4600千克,产值约11000余元,折单季667平方米产值22000元。

(2)增效机理

平衡施肥和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促使黄瓜根系发达;黑色地膜全覆盖和膜下滴灌的运用降低了大棚湿度,增加了地温,减少了病虫发生的几率,同时节省了除草用工,绑头器的运用降低了劳动成本和强度,提高了工效。

病虫害防治
主要是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的防治,用对口农药防治即可。脚瓜采收后黄瓜生长迅速,宜追施肥药混合液1次,瓜蔓长至1.5米左右时要勤施肥水,3天1次。进入采摘旺期,在天气晴好情况下可用水泵抽水滴灌,此期需要注意灰霉病的防治,以免造成黄瓜干花现象,防治方法是傍晚在棚内中央位置每隔10米用百菌清烟雾剂50克闭棚熏杀,5~7天1次。

精选阅读

黄瓜春大棚早熟栽培技术


名称黄瓜春大棚早熟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瓜类-黄瓜
适宜品种
适于春大棚早熟栽培的黄瓜品种主要有:长春密刺、龙杂黄6号、中农5号、碧春。

栽培技术
1.育苗

黄瓜植株和果实的发育比较快,在生产过程中要连续多次收获嫩瓜,因此需要较高的土壤肥力。此外,黄瓜根系需氧较多,所以要求土壤肥沃而疏松。根据这些条件,在定植前必须把施基肥、翻土整地、作畦或打垄、扣棚等准备工作做好,通常大棚要在定植前20天,选择晴朗无风天气扣棚,促使棚内土壤温度迅速提高,在凌晨10厘米深土壤温度不低于12℃,气温不低于6~7℃时方可定植。在定植前7~10天,黄瓜秧苗要进行低温锻炼以适应大棚的环境条件。在定植前趁秧苗集中可以进行叶面补肥和打药防治或预防黄瓜病、虫害。

2.定植

大棚黄瓜秧苗定植,宜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定植密度,一般为3500株左右,如果行距为100厘米,株距20厘米的,每公顷可定植29500株;而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时,每公顷可定植55500株。每公顷定植65000株以上时,虽早期产量因密植有所提高,但是在后期因为叶片过于密集,不利于通风反而引起病害。定植深度以苗索面与地面相平为准,定植当时浇水不宜过多,以免降低土温。黄瓜定植后,注意天气预报广播,如第二天有低温寒流,一定要注意防寒。常用的方法有如下两种:一是定植后用地膜顺垄(或畦)盖在秧苗上,可以防-1~2℃低温:大棚内扣小棚并在大棚西、北面围草苫或在棚内周围挂防寒布(无线布),可防-3~6℃低温。二是定植后预报有霜冻时,设专人看棚,当夜温降到0℃时,可在棚内点燃柴草熏烟,如果没有温度计,可在棚外放一水盆,注意观察,发现水面有结冻现象时,可立即点火熏烟防寒。

3.定植后管理

(1)温度管理

黄瓜是对温度敏感的蔬菜,差2~3℃就会使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棚内温度管理要从气温和土壤温度这两方面来考虑。定植手5~7天,一般不进行通风。此后,在晴天早晨要使棚内气温尽快升到20℃以上,在设有保护幕的双层棚里,应尽早揭开保护幕以增加光照,而后根据作物生长势并结合外界天气状况进行通风,使中午的最高温度不超过35℃,下午3时以后,要适当减少通风,以储备热量,使前半夜气温能保持在15℃左右,凌晨最低温度不低于10℃。随着黄瓜植株生长和气温变化,当夜温在20℃左右时,昼夜坚持通风。黄瓜的根系对土壤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土温过低则影响根系的生长和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黄瓜的根系对土壤温度的要求是13~35℃,最适宜温度为20~23℃左右。所以,春大棚早熟栽培,定植初期的土壤温度是影响根系发育和早期产量的关键,如果因低温而发生花打顶现象,它的前期产量将减少15%,甚至列多,即或摘除顶部雌花,并加强管理使之恢复正常,也要经过20天以上的时间,这就很难达到早熟丰产的目的。在一般情况下,大棚内相对湿度在70%左右,夜间经常超过90%,甚至接近饱和,在夜间11时以后,黄瓜叶片上经常发生结霜现象。这对黄瓜霜霉病、炭疽病的病菌侵染有利。进行夜间通风或进行地面覆盖等措施,夜间也可降低10%左右的相对湿度可延缓病害的发生。

(2)肥水管理

黄瓜根系表皮木栓化程度低,皮层的细胞间隙小而且呼吸量大,它既不耐涝,又容易受通气不良的影响。在养分的吸收方面,它易于吸收2价的钙、镁等离子,而对1价的钾离子吸收得少。因此,大棚施肥应以增施基肥为主,并在灌水的同时进行多次追肥,以满足黄瓜生长发育的需要。黄瓜的水分管理,在定植当时必须控制浇水,防止降低地温,而后及时灌缓苗水。缓苗以后到采收之前是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如灌水过量会促使茎叶徒长而影响前期产量。进入采收期以后,一般每公顷每次灌水量为225~300立方米,土面见干时即可灌水或每次收获后结合追肥时灌水。此外,在雨量较多或集中的地区,还要做好防水、排涝工作。

(3)整枝

应根据品种的结瓜飞性进行黄瓜整枝,以主蔓结瓜的品种,结合绑蔓及时掐去卷须和侧蔓(水杈),要在主蔓20节以上进行摘心;以侧蔓结瓜为主的品种,一是在主蔓8~10节时掐尖,促其发生侧蔓,选留1~2个健壮的侧蔓,一般在侧蔓和1节位,多是雌花。另一种方法是主蔓1~20节时及早掐尖,促期各节上侧蔓迅速发育,现瓜后每个侧蔓留1瓜和1片真叶后摘心。有的品种是主、侧蔓混合型结瓜,可以主蔓为主,侧蔓留1叶、1瓜。

(4)疏花疏果

黄瓜生长迅速,周期短,生育期间需要大量养分,有些瓜码密的品种,由于结瓜盛期,肥水供应不足或营养生长过旺,通风不良等因素影响,往往导致化瓜,这种化瓜是不规律性的,对产量与效益有很大影响。因此,根据不同品种的结瓜习性,对产量与效益有很大影响。因此,根据不同品种的结瓜习性,进行适当疏花、疏果是控制和减少化瓜的有效措施。实践证明,疏花、疏果比不疏好。对瓜码密、雌性系类型的品种,可在主蔓上采取隔1去1、隔2去2或隔2去1个瓜等方式,均可有效地控制与养活化瓜。

4.收获

应尽早摘除生长异常的畸形幼果,在采收初期要适度嫩收,以促进植株的主蔓与侧蔓的生长发育。一般大棚黄瓜产量为7.5~9.0千克/平方米,高者可达20.0千克/平方米以上。

病虫害防治
春大棚黄瓜早熟栽培,主要病害有霜毒病、枯萎病、黑星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和红蜘蛛。对病害,应以选用抗(耐)病品种为主,结合调节环境条件进行药剂防治。对虫害,主要是进行药剂防治,原则是治早、治了,不给病虫害以繁衍的机会,必要时可采取连续打药的办法来消灭病虫害。

大棚丝瓜早熟高产栽培新技术


名称大棚丝瓜早熟高产栽培新技术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瓜类-丝瓜
适宜品种盐城棒丝瓜、南京长丝瓜、线丝瓜等品种。

栽培技术
利用大棚等组合覆盖的方式,进行丝瓜早熟栽培,丝瓜的上市期比露天栽培提早30-45天,即可在6月上旬上市。每667平方米产量达5 060千克,产值8 040元左右,提高了农民种植效益。其生产配套技术如下:

1.选用早熟优质品种

选用早熟,植株生长势强,抗病性强,瓜长50-90厘米,皮绿色,肉质柔嫩多汁,纤维少,维生素C和含糖量高,对高温高湿适应性强,适宜大棚栽培的盐城棒丝瓜、南京长丝瓜、线丝瓜等品种。这些品种适应人为创造的大棚小气候条件,促其正常发育,提高早上市。南京长丝瓜比本地品种增产15%-20%,上市期比露地栽培提早30-35天,采用大棚多层栽培,上市期提早40-45天,以低节位、早熟品种的丝瓜经济效益较高。

2.培育壮苗

越冬栽培在10月中旬至1月中旬,春季播种提前到3月上中旬,分别于春节前后、4月上旬和6月上旬丰收上市。育苗每平方米5 250-6 000株苗,需种子0.75-1.15千克。丝瓜种皮较厚,播种前7天晒种,提高发芽力。播种时用浸种催芽保证出苗整齐一致。先用45-50℃温水浸种3-4小时,捞出后放在30℃的环境中催芽。生产实践表明,1月份天气冷,电热催芽效果最好。种子4-5天出芽,待长到1-2厘米高时,将根芽去掉,播后侧根很快长出,根群发达,易长侧枝现雌花。播前整好苗床,施足基肥,浇足底墒水。播种覆土不宜过厚,以1-2厘米为宜,育苗在大棚内进行,要保持苗床湿润,但湿度不宜过大。出苗前闭棚增温,保持白天温度25-30℃,夜间18-20℃出苗后,适时通风降湿。当幼苗长到2叶1心时,摘掉植株苗顶心,促长分枝,并定植,此时苗龄约为30-35天。

3.合理密植

整地作畦为提高前期产量,采用密植高垄栽培,采取做成宽90厘米,沟宽40厘米的高畦。定植前一周覆盖大棚膜,双行定植,大行80厘米,小行40厘米,株距35-40厘米,丝瓜定植不宜种植过密,防分杈过多引起过分郁闭,压倒棚架,也坐不住瓜。定植前2天,苗床要先浇水,以便取苗移栽时尽量减少根损伤,有利于栽后缓苗生长。定植时,根据确定的株行距开穴,浇水定植,然后覆盖地膜,并打孔把苗引出膜外。越冬栽培需大棚套小棚,并覆盖草帘,确保秧苗安全越冬,其他栽培根据棚温灵活掌握覆盖组合。

4.科学施肥水

丝瓜根系发达,土侧根分布范围较广,定植前,首先要灌水保墒,结合耕翻土地,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3 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结瓜后旺盛生长期,枝叶生长量大,结瓜多,需肥水数量大,因此,必须加强肥水,整枝和人工授精管理措施,追肥每隔8-10天结合浇水进行1次,即每采1次果,就要每667平方米施入粪尿450-750千克,或复合肥15-25千克。丝瓜喜欢潮湿,对水分需要量大,在旺盛结瓜期,地面要保持见湿不见干。防止土壤脱肥,造成畸形瓜,影响产量和品质。

5.人工授粉

丝瓜属异花授粉作物,生长前期温度低,昆虫少,大棚栽培必须进行人工授粉,弥补传粉不足,保证正常结实。授粉宜在上午8时左右,刚开放的雄花与雌花对在一起用毛笔醮取雄花粉。然后涂抹雌花柱头上。最简便的方法是用浓度为10毫克/升的2,4-D蘸花,提高授粉效果和坐果率。丝瓜生长前中期及时浅中耕,清除杂草。对不覆地膜栽培的丝瓜,结瓜前期培小墒垄,促发根,增强吸收能力。

6.整枝去侧蔓

丝瓜伸蔓初期,单株蔓长30厘米左右,5张叶片以上时,茎蔓开始伸长,采用塑料绳吊蔓,便于管理和降蔓开花结果之前,正常植株只留主蔓结瓜,去除侧蔓。做到叶不聚叠,蔓不成堆,株无雄花。成果期做到勤打老叶与摘黄叶,勤施肥水和勤采嫩瓜,防倒秧。为保持主蔓生长优势,采瓜前,侧蔓结瓜后,在瓜后保留1片叶打头去蔓。并追2次催蔓肥,每667平方米追入粪尿450千克,追1次。

7.适时采收及早上市

丝瓜以嫩瓜供食,采收期较为严格。采收标准是以果实内纤维尚未硬化,嫩瓜大小适中,果梗光滑,茸毛减少,果皮柔嫩而无光滑感即可采收。大棚丝瓜生长速度极快,采收期比常规栽培早,据研究,大棚丝瓜以授粉后10-12天采收最为适宜,比常规栽培早8-10天。盛果期每天都要采收。

病虫害防治
有条件地方在大棚加设防虫网,整个生育期不需用药防治虫害。无防虫网的大棚,前期要防治白粉虱、蚜虫,并切断蚜虫传源。用溴氰菊脂乳油2 000倍液防治蚜虫、白粉虱。雨季则要用75%百菌清可湿粉剂600倍液隔8-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防治霜霉病、炭疽病、疫病和褐斑病。除此外,加强栽培管理,采用棚内撒干细泥等方法,降低湿度。

大棚双孢菇的栽培新技术


目前已进入栽培双孢菇的黄金季节,秋季栽培有机双孢菇正当时,生产出高质量的双孢菇产品,是获得可观经济效益的保证。现介绍一种有机双孢菇的栽培新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一、生产过程。建造菇棚-备料-堆制培养料-发酵与翻堆-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采收。双孢菇的发菌适温为22℃-25℃,发菌至出菇约需40天。堆料发酵应在播种前一个月进行,8月底9月初为播种发菌适温最佳阶段。

二、建造菇棚。菇棚要建在水质良好、远离污染源,周围环境卫生的地方。菇棚坐北朝南,墙体下底宽1米,上顶宽0.8米。地面向下挖深0.5米,后墙内高2.8米,外高2.3米,并设两排通风口,前墙内高0.8米,外高0.3米,设一排通风口,前后墙通风口要对应,通风口大小为0.3米0.3米。棚宽9米(包括前后墙),棚内畦宽1.5米,畦为南北方向。北墙前留宽0.7米的工作道,畦间留0.5米宽的工作道,棚上盖塑料膜和草苫。

三、制培养料。栽培面积按每100平方米计,需要干牛粪1500公斤,麦秸1500公斤,豆饼200公斤,石膏40公斤,碳酸钙40公斤,磷矿粉50公斤,石灰30公斤。

四、建堆发酵。按配方要求,将培养料拌匀并预湿3-5天,将预湿的秸秆铺约15厘米厚,然后铺4-6厘米厚的粪肥,并将石膏、石灰等均匀撒入堆中,不要撒在堆边和顶层,以防流失。如此反复重叠,一直堆至1.5米高。堆宽1.8米,长10米。每次建堆时为了增加料内通气量,每隔1米左右可插一竹筒,待建堆完成时再拔去竹筒,此时便成了堆内的通气孔。建堆完成后,表面喷洒杀虫剂,下雨时要用薄膜覆盖以防雨淋。翻堆遵循五四三三的原则,即建堆5天后,堆温达到75℃进行第一次翻堆,4天后堆温达到75℃时,进行第二次翻堆,3天后堆温达到75℃时,进行第三次翻堆,再过3天进行第四次翻堆。第四次翻堆时将料运入棚内,堆在床架上,关闭通风口和门,使温度自然上升到60℃,若温度达不到60℃可加温,并维持8小时进行巴氏灭菌。灭菌后开始通风,使温度降到48℃-52℃,再发酵4天,到培养料没有氨味时进行整床播种。

五、适期播种。一般8月底至9月初播种。播种前将菌种掰碎,把2/3的菌种撒在培养料上面,将菌种翻人料中一半处,然后将料面整平、整匀,使其厚薄一致,再将余下的1/3菌种撒在料面上,最后盖上地膜保湿。播种后密切注意料温的变化,可敞开通风口或在地上喷水降温,将温度控制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避免日光直射。

六、覆土管理。经过十几天发菌后即可覆土。所用的覆土在播种后即可准备,从荒坡草地的地下20厘米处取出黏土,过筛晒干,制成粗土含量60%,细土含量40%的覆土。每100平方米菌床用土3.3立方米,掺入石灰80公斤,拌匀,调整含水量至60%,pH值为8.0即可。覆土厚度为3厘米左右。覆土1天内可不喷水,覆土的第二天开始喷水,使覆土吸足水。8天后,菌丝长人土中1厘米以上时,喷一次重水,喷重水后加强通风,并及时处理污染,及时补种。一般在4天后小菇蕾出现,以后便进入出菇期管理。出菇期培养料的含水量要保持在60%-6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喷水时喷头要高些,水不能直接喷向子实体。每次喷水后都要通风,通风的风头不可直接吹子实体。

七、及时采收。当双孢菇长到直径3-4厘米时,要及时采收,以防开伞。采收时用手捏住上部,轻轻旋转扭下,尽量不破坏土层。采收第一潮菇后再喷一次水,加强通风,第二潮菇又开始形成。秋季一般采收3潮菇即到12月上旬,这时应注意保温,减少喷水,减少通风,揭去棚上的覆盖物,晒棚增温。注意防止寒潮袭击,让形成的菇蕾正常生长。进入12月中旬,一般棚内不再出菇,此时应盖严大棚。如果料内菌丝尚好,应及时清理床面,捡去死菇、菇根,将土中的老菌丝挖去,填上新土,在料和土上打洞,喷一次浓度为2%的石灰水。越冬期间,每月喷水2次,待来年春天气温回升后,继续管理,采收至5月初,温度超过22℃时停止出菇,栽培管理结束。

塑料大棚春提早黄瓜栽培技术


名称塑料大棚春提早黄瓜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瓜类-黄瓜
适宜品种
新泰密刺、鲁黄瓜4号、津春4号、中农19号、津春2号、津优2号、小天使2号等。

栽培技术
黄瓜大、中拱棚春季早熟栽培,山东地区一般于2月上中旬阳畦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5月中旬即可撤除拱棚,后期露地生长,收获上市期比露地定植黄瓜早40天左右。其主要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1.品种选择

山东省春季塑料大棚促成品种有新泰密刺、鲁黄瓜4号、津春4号、中农19号、津春2号、津优2号、小天使2号等。

2.种子处理

为促进幼苗健壮,提高发芽势,应在浸种前选饱满、鲜艳、无虫且生活力强的种子晒种2天。提倡和使用最多的种子消毒法是温烫浸种,即用种子量5~6倍55℃的温水浸种20分钟,以杀死种子上携带的病菌。为了促进种子发芽,把种子放到25~30℃的温水中浸泡3~4小时,待种子吸入的水量为干种子重量70%~75%时即可催芽。催芽前最好把浸好的种子稍晾一下,待种皮稍干时催芽。催芽时把种子用干净的尼龙网袋装好,再用湿手巾包起来,置于28℃左右的温度中让其发芽,待胚芽露白后陆续点播。

3.育苗

可采用营养土块或营养钵育苗技术。在土传病害发生严重而调茬困难的大棚生产中可采用嫁接育苗。播种至顶土,白天28~30℃,夜间18~20℃:80%以上种子顶土至齐苗,白天25%~27%,夜间15~17℃:齐苗至定植前7天,白天23~25℃,夜间15℃,定植前7天,白天15~20℃,夜间最低降至6℃。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

4.定植

定植前整地。每667平方米施土杂肥4000~5000千克作基肥,耕耙后做成60厘米宽的半高畦,隔60厘米做一畦,做畦时再每667平方米施腐熟饼肥1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草木灰100~150千克。定植一般在苗龄达到50~60天、棚内10厘米地温达到12℃左右时,选晴天上午进行。按每畦载2行,株距25厘米栽苗。定植后用水壶按穴浇水,水渗后用细土将穴与地膜开孔压实,小拱棚栽完一畦,随即插拱杆,盖塑料薄膜;中拱棚可栽前数天盖薄膜烤畦,提高地温。

5.定植后管理

(1)温度管理

中小拱棚升温快,降温也快,管理不当易发生烤苗,因此,应该注意温度管理。定植后1周内棚温白天30~32℃,夜间8~13℃;缓苗后上午保持28~30℃,下午25℃左右,夜间10~15℃,一般情况下,除开花结果期温度稍高一些,白天维持25~30℃,夜间13~15℃即可。草帘等可在晴好天气的上午9时左右揭开,下午16时左右再盖好。

一般在定植初期,棚内湿度大,天气又凉,可不放风。定植3~4天后浇一次缓苗水。以后当棚内温度超过30℃时,小拱棚可从背风面揭膜和揭开两头放风;中拱棚在棚顶放风。小拱棚5月上旬后白天全揭开,晚上再盖上,使其逐渐适应露地条件,5月中旬,当外界夜间最低温度达到15℃时,就可全部撤去薄膜。扣棚时间50~60天。中拱棚随气温升高,通风口逐渐加大,5月中旬以后,可以卷起两侧薄膜通风。

(2)支架管理

小拱棚在撤去棚膜后,应立即插架;中拱棚在甩蔓后支架。每株黄瓜苗一根竹竿,插在苗的外侧,与苗相距7~8厘米,架式以人字形花架较为结实,架头架尾都是由6根竹竿扎为一束,中间4根扎为一束。

(3)肥水管理

幼瓜前期的管理要以促根壮秧为主,并进行一次追肥浇水,可在地膜两侧开沟追肥,追施腐熟发酵好的饼肥或粪干或生物有机肥,施肥后浇水。根瓜要及时采收,以促进秧蔓正常生长和上部坐瓜。根瓜采收后要追施尿素10千克左右,并随之浇水。茎蔓爬到架顶,中部瓜开始采收,即进入结瓜盛期,要增加浇水和追肥次数。每隔7~10天追肥一次,每次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千克左右,浇水一般3天一次,多是随水追肥,隔一水追一肥。浇水要浇畦沟,使水肥能渗进畦内。后期雨季来临时,要注意防涝,避免积水。

(4)后期管理

拱棚早熟栽培的黄瓜,当茎蔓爬至架顶时摘心,以促抽生侧蔓,继续增加采瓜条数,延长结果期。打顶后侧枝大量发生后,及时打去主蔓上老叶、黄叶,并将下部病、黄叶摘去,以利于通风透光。

病虫害防治
发现霜霉病、白粉病、角斑病、蚜虫等,要及时防治,其防治方法有:

①物理防治:可采用高温闷棚的方法进行,减轻黄瓜的霜霉病、枯萎病、白粉病等发生。具体方法,选一晴天中午,密闭大棚,要求棚温为45℃高温,不能过高,保持2小时,然后缓慢降温至正常温度,要注意的是在闷棚前1小时必须浇足水,棚内温度不得超过45℃。②化学防治:霜霉病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8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细菌性病害角斑病可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丰护安500倍液、34%绿乳铜500倍液、27%铜高尚悬浮剂4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进行喷施防治;用扑虱灵、菊马乳油等药剂防治危害黄瓜的害虫。

大棚茼蒿春季生产技术


名称大棚茼蒿春季生产技术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绿叶菜-茼蒿
适宜品种
早春设施栽培茼蒿时,应注意选择产量高、综合性状好的中绿长秆茼蒿优良品种。

栽培技术
茼蒿别名蒿子秆、蓬蒿、蒿菜、菊花菜等,目前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茼蒿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炎热,亦不耐严寒,一般温度低于12℃植株生长明显受阻,低于5℃则导致叶片受冻,造成枯死现象。现将茼蒿营养价值及其春季大棚高效生产技术作一介绍。

1.茼蒿营养价值

日常食用的主要是茼蒿的茎、叶部分,可做馅、凉拌、做汤或炒食等。与许多叶菜类蔬菜相比,其营养丰富,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保健蔬菜,内含一种挥发性的精油,具有开胃健脾、安心降压、消痰、利肠胃等功效。

另据测定,每100克茼蒿中含蛋白质1.9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2.7克、膳食纤维1.2克,特别是叶酸含量高达190毫克,是许多蔬菜所不具备的。另外,还含有20多种营养元素,如含钙73毫克、磷36毫克、钾220毫克、维生素A 0.25毫克、维生素C 18毫克、维生素E 1毫克、硒0.6微克、胡萝卜素1.51毫克。由于茼蒿营养价值较高,已成为不少高档饭店及宾馆主要供应蔬菜品种之一。

2.大棚春季栽培要点

在我国许多地区的2月份,气温通常都较低,此时如果露地播种栽培茼蒿,对植株生长不利,也影响产量和效益。而如果应用钢管大棚进行保护地栽培,可以实现茼蒿按期播种、植株健壮生长,进而达到高产高效。

(1)品种选择

要求品种叶片中等偏小,叶色绿,叶缘缺刻较深,抗寒力强,适应性广,对栽培季节不严格,香味浓,且生长期较短,早春大棚栽培从播种到收获最好在40天左右。

(2)选地施肥

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湿润、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良好、地下水位低、无污染、适宜种植蔬菜的田块。茼蒿播种前4天,每667平方米均匀施用优质腐熟有机土杂肥1000千克、45%洋丰复合肥50千克作基肥,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绝大多数,追肥为次。施肥后深翻地,使土肥混合均匀,然后精细整地备播。

(3)适期播种

春大棚栽培可于2月中旬左右播种,要选择晴好天气,每667平方米播种量为3千克。播种时采取直播、均匀撒播方式。播种后注意保温保湿,使棚内气温上升,以利于出苗及幼苗成活。

(4)田间管理

茼蒿直播后,待幼苗出齐应及时间苗,留强去弱,保持株距在2厘米左右,防止出现幼苗过稀或过密现象,达到田间基本均匀一致,有利于幼苗健壮生长。茼蒿忌高温,一般在15~20℃条件下植株生长良好,所以当棚内气温达到25℃以上时,注意加强通风换气,调控好温湿度,创造有利于茼蒿生长的环境。2月下旬,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追肥。追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每667平方米可施用46%尿素15千克,结合追肥进行浇水,以利于植株对肥水的吸收。生长期为防止草害,可于播种后,每667平方米喷施杀草丹150毫升(加水40千克),封闭除草。

(5)适时收获

中绿长秆茼蒿是以鲜嫩茎、嫩叶为商品的,从播种到收获全生育期一般在38天左右,当3月中下旬植株高达约30厘米时即应适时采收,以保证品质。收获时可连根拔起。

大棚春萝卜栽培技术


名称大棚春萝卜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根菜类-萝卜
适宜品种
白玉春、大棚大根(均属韩国种)。

栽培技术
春萝卜是渡淡补缺的优良蔬菜品种,鹰潭市月湖区引进韩国白玉春和大棚大根萝卜,利用大棚试种0.28公顷,收萝卜13 944千克,折合每667平方米产萝卜3 320千克,产值达5 000余元,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白玉春、大棚大根(均属韩国种),这两个品种产量高,肉质细嫩,不糠心,不易抽苔,肉质根、白净、整齐。

2.菜地选择

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为好。

3.整地施肥扣棚

春萝卜产量高、肉质根长,后期生长有向上露肩的特性,要实行两耕两耙。翻耕工作宜在1月份完成,第一次翻耕时要深,将较大的土团破碎,第二次翻耕时,结合施基肥进行,每667平方米施腐熟人粪尿2 000千克,三元复合肥50千克,要充分整细耙平。整地是否细,是关系到苗能否出齐的关键,混团过大,不易出苗。整地、施肥结束后扣棚,一般棚宽5米,长30-40米,覆盖大棚膜时,每50厘米用压膜线扣好棚,两边各用80厘米的围裙膜,棚内整成4块窄畦,畦宽80厘米。

4.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播种时间在2月初时进行较为适宜,其产品采收期4月中下旬,市场正处于春淡。播种方式采用点播,播种前要浇透底水,每穴播种一粒,每畦两行,行距40厘米,株距18厘米,株距不宜小于15厘米。否则,地上部分旺盛生长,造成地下部分生长不良,肉质根细小,影响产量和品质。复土前对着种子和穴打一次防虫农药,药剂可用20%杀灭菊酯300倍液等。复士厚度为1厘米,为防止少量的缺株,可用营养钵预播,每钵1粒。

5.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子叶展平后,发现缺株及时补苗,确保每穴1株,补苗后及时追施一次稀薄的人粪尿,露出第3片真叶时追施第二次人粪尿

(2)水分管理:水分管理总的原则是,土壤保持湿润,一般畦面不见白。同时要积极作好排水防涝工作,积水或水分过多萝卜表面易出现黑色斑点,粗糙肉质根变硬。

(3)温度管理:大棚栽培要注意控温,苗期棚内适宜温度宜保持在15℃左右,这段时间,白天遇高温要注意通风,晚上要搞好覆盖,注意保温。当棚温超过25℃时,可全天打开裙膜,保持通风状态。注意在温度管理中,如发现苗叶萎蔫,要及时通风浇水。

6.采收

大棚内栽培的春萝卜,叶梗深绿、脆嫩、萝卜白净,表面无斑点,采收时,宜带有一定长度的萝卜蔓上市。如出现10厘米以内的抽苔,一般不会影响品质。

病虫害防治
以防虫为主。刚出苗后,必须及时打药防虫,主要害虫有蚜虫、黄曲跳甲、菜青虫等。农药可用杀灭菊酯、乐果、快杀灵、敌敌畏等交替使用。要勤检查,发现虫害及时防治。

冬春大棚蔬菜育苗技术


蔬菜春提早栽培的关键是培育优质壮苗。特别是茄果类蔬菜,通过设施集约化育苗,不但可以提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便于集中管理,防止自然灾害危害,提高秧苗素质。但茄果类蔬菜冬春育苗时间长,育苗期间正是我省低温、阴雨、寡照天气,气候恶劣,管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一、育苗设施

冬春大棚蔬菜育苗因热源不同可分为冷床育苗和温床育苗。只利用阳光而没有其它热源的育苗称冷床育苗,设施有温室和塑料棚,塑料棚又分为大、中棚和小拱棚;除利用阳光保温外,还有其它加温设施的育苗称温床育苗,目前温室工厂化育苗一般采用烧煤产生蒸汽的方法加温,温室内温度可以自动控制,塑料棚育苗一般采用电热加温,而原来传统的酿热温床、火热温床在我省很少使用。

1、塑料大棚的建造

目前主要使用组装式钢管结构大棚,在我省,建议使用规格为宽6米,长30米,脊高3.5米,肩高2.0米的钢管大棚,温、光、湿调控效果好,抗风雪,棚内劳作方便。应选择向阳避风、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和离大田近的地块,坐南朝北建造。

2、电热线的铺设

先将床土挖取6~8厘米,整平床底,铺好隔热层,选用功率为800~1000瓦的电热线铺设,埋好电热线后再匀铺一层2~3厘米的培养土。电热线功率是额定的,使用时不得剪断和联线,布线时不能交叉、重叠、打结,布线结束时,应使两端引出线归于同一边,并将接头埋入土中。

二、培养土的配制

培养土是用园土、堆肥、栏粪、草木灰、砻糖灰、草炭等配制的,目前也有一些厂家专门生产育苗基质。在培养土配制过程中,有时还加入石灰、过磷酸钙和其他化肥,以增加养分和调节酸碱度。园土必须从2年内没有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园地中选取,园土占40%左右;堆肥、猪粪必须要充分腐熟发酵,一般占培养土的40%左右;草木灰、砻糠灰和草炭不仅可增加钾肥,而且可使土壤疏松,颜色变深,多吸收阳光热,提高土温,占培养土的20%左右。过筛后的培养土应进行消毒,福尔马林可消灭猝倒病菌和菌核病菌等,一般1000公斤土壤用福尔马林0.2~0.3公斤对水25~30公斤均匀喷洒,或者用50%多菌灵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药4克加水溶解后均匀喷洒。用药后,加盖薄膜闷2~3天后揭开,一周后待药气散发方可使用。

三、种子处理

1、温汤浸种。将种子装在纱布袋中,用20℃左右的温水浸15分钟,捞出后转入55℃热水中,水量为种子量的5~6倍,为使种子受热均匀,要不断搅动,并及时补充热水,使水温维持在所需温度内达15分钟左右。然后让水温慢慢下降,继续浸泡数小时。

2、催芽。将浸好的种子在30℃左右下催芽,催芽过程中,每隔12小时查看一次,翻动种子,补充氧气和水分。当发现有75%的种子露出胚根即可播种。

四、播种

1、播种时间。播种时间一般在年前10月~1月间,主要根据各地的育苗设施和定植时间来具体确定。

2、播种方法。播种前先把床土浇湿,称为浇底水。床土的含水量以达饱和含量的90%左右为好。种子播下后,及时覆上0.5~1.0厘米厚的培养土,并用洒水壶喷上一层薄水,冲出来的种子再用培养土覆盖,床面盖上一层地膜,再设置塑料小拱棚,形成地膜、小拱棚、大棚三层覆盖配套保温。

五、苗期管理

1、出苗期。从播种到子叶微展,一般需3~5天,管理上主要是保温保湿,促使种子早出苗,温度维持在25~3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一般不通风,以减少床土蒸发。

2、破心期。从子叶微展到心叶长出,一般需经一个星期左右。此期管理上要适当控温控湿,防止秧苗徒长,在降温的同时,要严防秧苗受冻。降低苗床湿度是保证幼苗安全过冬的重要措施。床土过湿造成徒长,同时诱发病害。可采取通风透气,减少浇水来控制湿度,也可在苗床撒干细土,让干土吸收一部分土壤中的水分来降低湿度。在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上午尽量早揭棚内薄膜,下午尽可能推迟盖膜。

3、基本营养生长期。此时期内,幼苗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其管理的原则是:在经历了破心期的控温控湿后,又要转入促的管理。适当提高床温,将床温较破心期提高2~3℃;加强光合作用,遇晴朗天气尽可能通风见光,阴雨天也要选中午前后通风见光;加强水分管理,要保证床土表面呈半干半湿状态,看天、看地、看苗浇水,并稀施肥料,促进茎叶营养生长。

4、假植。假植床的设置与播种床基本相似,若春节过后假植,气温逐渐回升,假植床采用塑料小拱棚即可。假植要选晴天进行,最好是冷尾晴头。假植后闷棚2~3天,缓苗后加强肥水管理,加大通风量和延长通风时间,结合浇水追肥2~3次,一般采用氮磷钾复合肥,喷施浓度以0.2%左右为宜,也可用腐熟发酵的人畜粪尿,稀释浓度为10倍左右。定植前一个星期将塑料膜揭开,进行秧苗锻炼。

5、大苗越冬技术。

随着南方大棚早熟蔬菜的发展,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在生产上,茄果类蔬菜通过早播种、早假植、早定植达到早上市,其关键是大苗越冬。

播种:10月中旬,在露地、小拱棚或大棚内,采用冷床育苗。

假植:11月中旬,在大棚内,采用电热线+营养钵+地膜+小拱棚或者营养钵+地膜+小拱棚,大棚内假植是培育大苗的关键,时间长达2~3个月,期间要加强温光肥水管理,特别要加强防寒、防病,确保大苗安全越冬。

定植:1~2月定植,在大棚或小拱棚内,定植大苗带花带蕾,定植50天左右即可上市。

六、病害防治

1、猝倒病。是发生最广,最快,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幼苗茎基部缢缩,成片倒苗,低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防治方法一是加强通风,降低苗床湿度;二是药剂防治,清除病苗,用干土拌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粉剂撒于发病区。

2、立枯病。表现为茎基部萎缩,幼苗干枯。防治方法可参照猝倒病。

3、灰霉病。表现为叶片或茎部产生霉状物,坏死。发病因素似猝倒病,特别是空气湿度大更易发病。防治方法参照猝倒病。

4、沤根。生理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幼苗外观正常,但晴天萎蔫,与缺水类似,拨出苗后可观察到根系死亡,应注意观察识别。主要原因是土温过低,根系死亡。防止沤根的措施主要是加强苗床覆盖保温,如果已铺电热线,在长时期低温阴雨时可适当通电加温。

5、虫害。主要是蚜虫和粉蚕。可选择的杀虫剂较多,效果多数较好,根据情况选用,主要是要用药及时。

春大棚番茄栽培技术


名称春大棚番茄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茄果类-番茄
适宜品种
粉色大果品种:硬粉2号,硬粉8号,中杂101,中杂105,金棚1号等。樱桃番茄品种有:绿宝石,京丹1号、3号、5号、8号,黄莺1号,粉玉1号,小黄玉等。

栽培技术
1.播种育苗

(1)春大棚播种期

1月10日至1月25日。

(2)播种量

667平方米用种量20~30克。

(3)种子消毒处理方法

温汤浸种或10%磷酸三钠溶液处理可以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或病毒。

(4)催芽

把充分吸水的种子用湿毛巾包好,放在温度为25~28℃左右火炕上或电热恒温箱中。每天用自来水冲洗一次,经2~3天,大部分种子露白尖发芽时,即可播种。

(5)播种育苗方式

要根据育苗的设施条件,选择播种育苗方式。常用的育苗方式有温室电热温床育苗和温室不加温冷床育苗。

(6)育苗容器

播种时,种子可直接撒播在苗床上或营养袋、塑料钵、育苗箱或穴盘中。

(7)苗床土的准备

可根据当地资源条件采用田园土与有机肥按体积比1∶1混合配制成营养土。播种前浇足底水。

(8)播种

把催过芽或浸泡过的番茄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或点播于容器内,种间距约1厘米,盖上蒙头土,厚度约1厘米。注意保湿加温,提早出苗。

(9)苗期管理

播种后苗床温度白天保持25~30℃,夜温保持20℃以上。幼苗出齐后应适当通风,增加光照,进行降温管理。水分管理上,前期一般不用浇水,中后期如有缺水卷叶现象,可适当点水,分苗前要浇水,以土壤润透即可。定植前7~10天须进行幼苗锻炼,以适应秧苗由苗畦移栽到栽培棚(室)对环境变化的承受力。

2.定植

(1)定植前的准备

①整地与施肥:深翻整地,一般翻深25~30厘米,以便改善土壤理化性,保水保肥,减少病虫害。番茄定植前要施足底肥,贫瘠土壤需多施,一般667平方米施5000千克有机肥,有机肥用充分腐熟的鸡粪、猪粪或土杂粪,以撒施为主,也可以集中垄施。

②做畦:小高畦扣地膜:将地整细耙平,按畦宽100~120厘米划线,劈沟,做成畦高10~15厘米、畦面宽60厘米的小高畦。然后覆盖地膜并压土,步道沟踩实。

宽窄行垄栽畦:在经过深翻、撒施有机肥并充分耙平的土地上,按畦宽100~120厘米划线,用镐两边开沟,沟宽20~25厘米。开沟所起的垄即为定植时栽番茄苗所用,垄宽15~20厘米,用小平耙把畦垄压实。

③定植密度:单干整枝株距30~33厘米,每667平方米3200~3600株;双干整枝株距55~60厘米,每667平方米1800~2000株;

(2)定植期及定植方法

①定植期:在3月下旬。

②定植方法:

栽后明水漫灌法,用于不扣地膜垄栽。开沟后,按株、行距摆苗,用移植铲埋栽,栽后灌大水。此法省工,水量足,但费水,易造成土壤板结和地温下降。

暗水穴栽法,用于地膜覆盖移栽。按一定株、行距开穴,将苗坨放入穴内,埋少量土,从膜下灌水,灌水后封穴。此法地温高,土壤不板结,幼苗长势强。

卧栽法,用于徒长的番茄苗或过大苗定植。栽时顺行开沟,将幼苗根部及徒长的根茎贴于沟底卧栽。栽后幼苗可以高低一致,卧栽的茎部长出不定根,增大番茄的支持和吸收面积。

3.定植后管理

(1)温度

番茄生长适宜温度白天为25℃左右,夜间13~15℃。刚定植至缓苗,只要棚内不超过35℃,就不用放风。缓苗后,晴天阳光充足,棚内温超过25℃要放风,午后温度降至18~20℃关闭风口。当春季温度回升,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12℃时,可昼夜放风。

(2)防寒防冻措施

每天看天气预报,当有霜冻时,提前做好准备,采取大棚四周围草帘、熏烟和浇水等措施可有效地减轻和防止霜冻的危害。

(3)中耕除草

番茄定植缓苗后,可以结合埋土疏松土壤,深度一般5~6厘米,2~3天后再锄一次,使土壤得以充分翻晒,以促进根系迅速生长。搭架前再做一次中耕,此次中耕不宜过深,同时有锄死刚萌发的杂草的作用。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