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桃褐斑穿孔病


分布各桃产区均有发生。

寄主桃树、李、杏、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新梢。染病叶片初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大小1-4mm,中部褐色,边缘紫色,略带环纹。若空气潮湿,后期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状物,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穿孔的边缘整齐,有明显坏死组织残留。穿孔多时叶片脱落。新梢和果实受害,病斑与叶片相似。

病原
核果尾孢霉 Cercospora circumscissa Sacc.,异名C. cerasella Sacc,C. padi Bubak et Sereb.,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世代为樱桃球腔菌 Mycosphaerella cerasella Aderh.,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在病叶或枝梢病组织内越冬。春天气温回升,降雨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新梢和果实。以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2.发生因素

低温多雨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日光温室内低温多湿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桃园管理。注意排水,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增强通透性。

(2)药剂防治:落花后喷70%代森锰锌WP 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WP 1000倍液,或75%百菌清WP 800倍液,或50%混杀硫SC 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