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蕨菜灰霉病
病害英文名: Fern gray mold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灰葡萄孢
病原学名: Botrytis cinerea Person ex Fr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葡萄孢属,灰葡萄孢
病原介绍: 子座埋生在寄主组织内 , 分生孢子梗细长从表皮表面长出 , 直立 , 分枝少 , 深褐色 , 具隔膜 6~16 个 , 大小 880~2340 11~22( m), 分生孢子梗端先缢缩后膨大 , 膨大部具小瘤状突起 , 突起上着生分生孢子 ;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 , 近球形或椭圆形 , 大小 5~12.5 3~9.5( m)。
病原中文名: 富克尔核盘菌
病原学名: Sclerotinia fucckeliana (de Bary) Fuck.
分类地位: 真菌界子囊菌门核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属,富克尔核盘菌
病原介绍: 菌落初为灰白色,后为褐色,分生孢子梗散生或簇生于菌落内,浅褐色至褐色;分生孢子大小因环境条件的影响变化较大,广卵形较多,大小6~185~12(m)D扫描电镜下孢子表面光滑D菌核基物表面生,但Cze+2Dox培养基上菌核半埋生居多,大小2.5~15mm左右,圆形至长圆形,常集结成大型不规则形的菌核。性孢子阶段常见,丝精器白色,群体呈灰白色,性孢子球形,大小3~4m。子囊盘2-3个束生于菌核上,具柄;子囊圆筒形或棍棒形,100~1309~13(m)。侧丝线形,有隔膜;子囊孢子无色,卵形或椭圆形,8.5~113.5~6(m)。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蕨菜

侵染部位: 茎、叶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靠近地面的茎叶 , 初呈水渍状变色腐烂。严重时扩展到叶柄且也腐烂 , 湿度大时 , 病部长出灰褐色或灰黄色霉层。病情严重时全株变黄枯死。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及菌核在病组织内越冬 , 常在低温潮湿条件下发病。温室养护的蕨菜在早春或晚秋至初冬 , 低温高湿持续时间长易发病。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精心养护注意提高棚室温度 , 降低湿度 , 保持通风透光 ; 一旦发病 , 马上通风降湿 , 病情很快减轻。 (2) 喷洒 50% 腐霉利 ( 速克灵 ) 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 50% 异菌脲 ( 扑海因 )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改用 65% 甲硫?霉威 ( 克 得灵 )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40% 嘧霉胺 ( 施佳乐 ) 悬浮剂 1200 倍液、28% 百?霉威 ( 灰霉克 ) 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隔 10 天左右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靠近地面的茎叶 , 初呈水渍状变色腐烂。严重时扩展到叶柄且也腐烂 , 湿度大时 , 病部长出灰褐色或灰黄色霉层。病情严重时全株变黄枯死。病原 Scler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Fuckel, 称富克尔核盘菌 , 异名 Botryotinia fuckeliana, 称葡萄孢核盘菌。无性态为 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 称灰葡萄孢 , 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数根丛生 , 顶端有 1~2 次分枝 , 大小 960~1200 16~22 m。分生孢子椭圆形,12~18 9~13 m, 有时形成菌核。除为害蕨菜外 , 还为害黄瓜、西葫芦、冬瓜、番茄、茄子、辣椒、莴苣、菜豆、豇豆、洋葱、韭菜等多种蔬菜。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及菌核在病组织内越冬 , 常在低温潮湿条件下发病。温室养护的蕨菜在早春或晚秋至初冬 , 低温高湿持续时间长易发病。无公害防治法 (1) 精心养护注意提高棚室温度 , 降低湿度 , 保持通风透光 ; 一旦发病 , 马上通风降湿 , 病情很快减轻。 (2) 喷洒 50% 腐霉利 ( 速克灵 ) 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 50% 异菌脲 ( 扑海因 )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改用 65% 甲硫?霉威 ( 克 得灵 )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40% 嘧霉胺 ( 施佳乐 ) 悬浮剂 1200 倍液、28% 百?霉威 ( 灰霉克 ) 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隔 10 天左右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

延伸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