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佛手瓜梢

分类 瓜类-佛手瓜
学名Sechium edule (Jacq.) Swartz

品种来源原产地墨西哥及中美洲。

品种描述
英文名

Chayote

别名

菜肴梨、福寿瓜、合掌瓜、拳头瓜、隼人瓜、万年瓜、龙须菜等。

科属

葫芦科(Cucurbitaceae)佛手瓜属。

植物学特征

须根系,但分布范围较广,多年生时有块根。茎蔓生,长可达10米以上,断面圆形,分枝性强。叶掌状、被茸毛、全缘互生,叶腋具分杈的卷须。花单性,雌雄异花同株,一般同节腋生,浅绿色至浅黄色。果实拳头状、具5条纵沟,果面有瘤状突起,绿色或绿白色,肉厚、淡绿色至白色、质致密,单果重300克左右。果内含种子1枚,扁平卵圆状,种皮为肉质膜状,不易与果肉分离。

生物学特性

为多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但在温带地区为一年生。喜温暖湿润气候,耐炎热,不耐寒冷,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在秋季日照下开花结果。较耐旱、不耐劳,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能经常保持湿润的沙质壤土中种植,有利于获得优质高产。

类型与品种

按果实颜色不同可分为绿色种和白色种两种类型,一般宜选用产量较高的绿色种。

栽培技术要点

多以整瓜播种或育苗移裁,晚霜过后定植露地。棚架栽培(平棚,高1.5~2米),行距6~7米,株距3~4米,每亩20~40株;匍匐栽培行距70~80厘米,株距60~65厘米;待枝叶繁茂时即可陆续采收长15~20厘米的梢端捆把上市。

营养与食用

以幼梢供食。在高温炎热季节生长繁茂,又极少病虫害,因此是极好的夏季无污染食用安全蔬菜。且富含维生素A(1157.0国际单位/100克鲜样)、钾(390.70毫克/100克鲜样)和磷(78.36毫克/100克鲜样)。可凉拌、炒食、做汤、涮食作火锅配莱。

适宜地区
广泛分布于热带各地。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南、西南及台湾等地。近年广东、云南、台湾流行采收佛手瓜幼梢作为清洁无污染蔬菜颇受欢迎。

延伸阅读

佛手瓜大棚育苗及栽培


名称佛手瓜大棚育苗及栽培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瓜类-佛手瓜
栽培技术
1.育苗

大棚佛手瓜多年生栽培适宜的育苗季节应为11月份。育苗前,选择个头肥大,表面光滑润泽,蜡质多,微黄色,茸毛不明显,芽眼微突,无伤疤破损,充分成熟的种瓜装入塑料袋内放到15~20℃的地方催芽。经20天左右,种瓜顶部开裂并陆续长出胚芽和根系,然后选择生长良好的瓜体,将发芽端向上,瓜蒂向下,栽入口径20~30厘米,高20~30厘米装有营养土的塑料袋中,再在瓜体四周装入营养土,然后在瓜顶覆土5厘米,排放于蔬菜大棚内,20天左右可出齐苗。出苗后浇水一次,以后只保持土壤湿润,瓜苗不出现萎蔫即可,以防浇水过多造成徒长和烂瓜。

2.定植

一般在翌年3月上中旬移栽定植。定植的方式在棚内距棚前沿0.8米处,东西方向栽一行,株距5米。棚内其他地方可种越冬菜。定植穴长、宽、深各1米,挖出的土三分之一与腐熟的优质圈肥200千克混匀,倒入穴中,其上盖土25厘米,用脚踏实。移栽时取下塑料袋,带土培入穴,埋好土后浇缓苗水。

3.定植后管理

(1)前期管理

时间是从定植后到6月中旬棚内其他蔬菜拔秧。此期瓜苗生长缓慢,需肥水较少,且与其他越冬菜共生,在管理好其他蔬菜的同时,不必另外浇水施肥。此期管理以整蔓打杈为主,一般留2~3条蔓上架,及时除掉架下的其他侧芽。

(2)中期管理

时间是从6月中旬其他蔬菜拔秧到9月中旬佛手瓜植株开花。此期营养生长迅速,生长量大,需肥水较多。其管理技术要点:一是浇水追肥,保持土壤湿润,增加空气湿度,浇水后覆盖10厘米保墒,肥料不足时随水少施复合肥;二是及时搭架整蔓。用铁丝或竹竿,在棚面以下0.5米处,搭起南低北高的瓜架,注意不能以棚面作架,以免影响霜前盖棚。佛手瓜主蔓可长至15米以上,攀绕力强,上架后要随时整理,使其分布均匀,并注意摘除细弱蔓,及时去掉主蔓基部新芽,以利通风透光。促进架上蔓正常生长。

(3)后期管理

时间是从9月中旬开花至11月中旬整棚收获。此期气温逐渐降低,佛手瓜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管理技术要点:一是开花时适当控制浇水量,以防对坐果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在霜降前封好棚膜,以防霜冻。三是适时采收,一般雌花坐果后20天可采收食用。到11月中旬,佛手瓜能全部成熟,可整体收获。

(4)越冬管理

佛手瓜于11月中旬收获完毕后,进入越冬管理期。管理上要抓好以下三点:一是剪蔓、撤架。佛手瓜收完后可就地平茬或留2米左右的主蔓,其余剪掉拿出棚外,然后撤架,撒药灭菌,施肥、整地,栽植越冬菜。二是适当留根。平茬后翻地时,一般在离主根30厘米以外翻地,以保证佛手瓜以后正常发芽。三是要注意保持棚温,促发新芽,到翌年3月份可重新开花,经人工授粉,4月份即可采摘上市,到年底每株能结瓜300千克以上。

4.收获

佛手瓜很耐贮存,收摘后在5℃以上,10℃以下的室内可长期存放,即使长出胚根,及早掰去还可继续贮存,对食用品质无不良影响。

病虫害防治
佛手瓜抗病力很强,很少发生病虫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一般不用药剂进行防治。

佛手瓜冬春茬温室育苗及栽培技术


名称佛手瓜冬春茬温室育苗及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瓜类-佛手瓜
适宜品种
选择生长势强,蔓粗壮而长,结瓜多,瓜形较长而大,丰产性好,并能产生块根的绿皮品种。

栽培技术
1.育苗

(1)选种:选择瓜质量200~300克,瓜龄25天左右,成熟好,无损伤的瓜做种瓜(每个种瓜内只有一颗种子)。

(2)催芽:与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西红柿等间作套种的佛手瓜,一般在头年的10月初催芽。用塑料袋催芽法,即把种瓜装入塑料袋中,折叠袋口并封闭后,置于15~20℃条件下催芽,并保持袋内相对湿度90%左右,湿度不足或换气不良都会造成催芽失败。催芽时最好将种瓜平放,让先端的大纵沟与地面垂直,以便子叶生长后容易撑开缝合线,突破种皮瓜肉,使种胚部分露出瓜体,经过15~20天种皮便会陆续裂口生根发芽,当根系长至3~5厘米,芽长2厘米时,即可转入播种。

(3)播种:营养土采用肥沃壤土2份,优质腐熟农家肥1份,细沙2份,过筛后混合拌匀,相对含水量调至70%~80%即可。营养钵采用25厘米25厘米规格或水泥编织袋剪成两截,每截成为营养袋或25厘米见方的塑料袋,底部扎2~3个孔,装入营养上,并将种芽朝天放,每钵或每袋一瓜,上覆4~5厘米厚的土,然后置于日光温室内。

(4)苗期管理:出苗前,温度应控制在15~20℃,出苗后降至10~15℃。苗期要保持营养土含水量70%~80%,浇水时严防灌水冲入种瓜出芽后形成的瓜缝中造成腐烂,可用壶从四边渗灌至种瓜。亦可用塑料薄膜覆盖营养钵,通过减少蒸发来保持营养土湿润而尽量不浇水。光照要充足,即便是连阴天也要让苗子见散射光,以利壮苗。幼苗保持1~2蔓,余蔓摘除,瓜蔓30~40厘米时摘心。种瓜不足时,为降低种瓜用量,扩大繁殖系数,还可用扦插育苗法。具体做法是:种瓜提前育苗,于11月下旬将幼苗秧蔓切断,每一切段含2~3个节,将切段基部置于500毫克/千克的吲哚乙酸或萘乙酸水溶液中浸泡5~10分钟,取出插于育苗营养土中。保温保湿促其生根。

2.定植

日光温室间作套种佛手瓜,于元月中下旬与冬春茬黄瓜等蔬菜同时定植,在温室的南侧,按每8~9米的东西距离挖定植坑。定植坑长、宽、深各1米,坑内施入腐熟的有机肥(不宜施入人粪尿)200千克左右,并与表土混合均匀,用脚踏实。定植时把瓜苗带土坨栽入,土坨与地表相平,栽后浇适量大水。

3.定植后管理

(1)温度和光照管理:佛手瓜性喜温、怕热,不耐寒,苗期的生长适温为15~25℃,高于30℃生长受抑制。结瓜期要求冷凉气候,一般5℃以上25℃以下比较适宜,如果低于5℃则会使植株受寒而死。佛手瓜属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喜中等强度的光照,比较耐阴,强光或光照不足都对植株生长有抑制作用。

(2)肥水管理:佛手瓜生长喜湿但不耐涝。定植缓苗后要中耕松土,促进植株发新根,当植株成活开始生长后即可追肥,佛手瓜生长缓慢,浇水追肥无需太多。一般5~7天浇一水,10~20天追一次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每株每次100~150克复合肥或尿素,要多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

由于日光温室中的佛手瓜是和冬春茬蔬菜如黄瓜等间作套种的,管理上还要做到互相兼顾。进入6月份,塑料棚膜应从棚架上撤去,冬春茬蔬菜也开始拉秧,这时进入初花期的佛手瓜应适当控制浇水,以后浇水量和浇水次数要适当增加,但切忌大水漫灌。夏季小水勤浇可经常保持土壤和空气的湿度。植株抽蔓后要及时搭架供攀爬。整个生长期应及时抹除茎基部的侧芽,培养好健壮主蔓,打掉一些过密的侧蔓、徒长枝、残枝、老叶。在株高40厘米左右时,要插好竹竿引蔓,上温室骨架后,可进行1~2次摘心,经常调整瓜蔓,使其在架上分布均匀。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初霜来临前,要及时向棚面扣膜。

4.收获

佛手瓜的花为雌雄同株异花,雄花为总状花序,着生10朵左右的雄花。雌花单生,亦有同一叶腋着生2~3朵者。雄花大多较早地出现在子蔓上,雌花多着生于孙蔓上,花后20天左右即可收获,这时瓜质量一般150~200克,自7月份开始,一般5~7天采收一次。一直收获至11月下旬,每株可收获500千克左右。

蛇瓜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蛇瓜,拼音:shéguā

拉丁学名:TrichosanthesanguinaL.

别称:蛇王瓜、蛇豆、蛇丝瓜、大豆角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葫芦目,亚目:

科:葫芦科,亚科:

族:南瓜族,属:栝楼属

形态特征

蛇瓜一年生攀援藤本;茎纤细,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短柔毛及疏被长柔毛状长硬毛。叶片膜质,圆形或肾状圆形,长8-16厘米,宽12-18厘米,3-7浅裂至中裂,有时深裂,裂片极多变,通常倒卵形,两侧不对称,先端圆钝或阔三角形,具短尖头,边缘具疏离细齿,叶基弯缺深心形,深约3厘米,上面绿色,被短柔毛及散生长柔毛状长硬毛,背面淡绿色,密被短柔毛,主脉5-7条,直达齿尖,细脉网状;叶柄长3.5-8厘米,具纵条纹,密被短柔毛及疏被柔毛状长硬毛。卷须2-3歧,具纵条纹,被短柔毛。花雌雄同株。雄花组成总状花序,常有1单生雌花并生,花序梗长10-18厘米,疏被短柔毛及长硬毛,顶端具8-10花,花梗细,长5-12毫米,密被短柔毛;苞片钻状披针形,长3(-5)毫米;花萼筒近圆筒形,长2.5-3厘米,顶端略扩大,径4-5毫米,密被短柔毛及疏被长柔毛状硬毛,裂片狭三角形,长约2毫米,基部宽约1毫米,反折;花冠白色,裂片卵状长圆形,长7-8毫米,宽约3毫米,具3脉,流苏与花冠裂片近等长;花药柱卵球形,长约3毫米,花丝纤细,长约2毫米;退化雌蕊具3枚纤细分离的花柱。雌花单生,花梗长不及1厘米,密被长柔毛;花萼及花冠同雄花;子房棒状,长2.5-3厘米,径约3毫米,密被极短柔毛及长柔毛状硬毛。果实长圆柱形,长1-2米,径3-4厘米,通常扭曲,幼时绿色,具苍白色条纹,成熟时橙黄色,具种子10余枚。种子长圆形,藏于鲜红色的果瓤内,长11-17毫米,宽8-10毫米,灰褐色,种脐端变狭,另端圆形或略截形,边缘具浅波状圆齿,两面均具皱纹。花果期夏末及秋季。

生长习性

蛇瓜喜温、耐湿热,肉质根,根系发达,在15~40℃的温度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0~35℃,各种类型土壤均可栽培。蛇瓜的全生育期约180~200天。蔓性草本,生长势旺盛。

药用价值

蛇瓜性凉,入肺、胃、大肠经,能清热化痰,润肺滑肠。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肉质松软,清暑解热,利尿降压。

蛇瓜图片

瓠瓜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瓠瓜,拼音:hùguā

拉丁学名:Lagenariasicerariavar.hispida.

别称:瓠子、扁蒲、葫芦、夜开花、乌瓠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堇菜目,亚目:

科:葫芦科,亚科:葫芦亚科

族:冬瓜族,属:葫芦属

形态特征

瓠瓜根系发达,茎为蔓性,长可达3~4米,分枝性强。单叶,互生,叶片呈心脏形,上面有茸毛。雌雄异花同株。有时也产生两性花,但所结的果实常为畸形果,无食用价值。花白色,多在夜间以及阳光微弱的傍晚或清晨开放,故有别名“夜开花”。雄花多生在主蔓的中、下部,雌花则多生在主蔓的上部。侧蔓从第1~2节起就可着生雌花,故以侧蔓结果为主。瓠果,开花后10~20天即可采收,其幼嫩的果皮及胎座柔嫩多汁,可食用;老熟后果皮硬化,胎座组织也干枯,不可食。观赏葫芦或称小葫芦。果实长仅10厘米左右,有一细腰或一长果颈。5个变种的染色体数均为2n=22,可相互杂交。

生长习性

瓠瓜为喜温植物。生长适温20~25℃。栽培时一般先育苗、然后定植到露地。不耐涝、旱,在多雨地区要注意排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溉。

药用价值

性味
果实:甘、淡,平。
种子:甘,平。
果壳:甘、苦,平。
茎、叶、花、须:甘,平。
功能
果实:利水,消肿,通淋,散结。
种子: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果壳:利水,消肿。
茎、叶、花、须:解毒,散结。

瓠瓜图片

匏瓜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匏瓜,拼音:páoguā

拉丁学名: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var.depressa(Ser.)Hara

别称:匏瓜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葫芦科,亚科:

族:,属: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老熟后可剖制成器具。为本属植物葫芦的变种。由于成熟的匏瓜果实对半剖开后可以做水瓢使用,所以很多地区专门种植匏瓜做水瓢,也叫它“瓢葫芦”。匏瓜是棚架式种植的蔬菜,既可食用,又可遮阳纳凉、美化庭院,是农村家庭的最爱。而且匏瓜富含矿物质钙、磷、铁,对骨骼、牙齿的发育,很有助益。

生长习性

匏瓜是棚架式种植的蔬菜,既可食用,又可遮阳纳凉、美化庭院,是农村家庭的最爱

药用价值

匏瓜果味甘甜、性凉,入肺、脾、肾经,具清热、利尿、解暑、除烦、止渴等功效。 

匏瓜图片

香炉瓜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香炉瓜,拼音:xiānglúguā

拉丁学名:CucurtbitamaximaDuch.

别称:鼎足瓜、金瓜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葫芦目,亚目:

科:葫芦科,亚科:原始花被亚纲

族:,属:南瓜属

形态特征

香炉瓜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该瓜叶为全缘叶,有软毛,茎横切面圆形,花圆筒形,花冠黄色,果面桔红色,脐部灰白色,果肉橙黄色,瓜形上圆下方,中间有带痕,下部有2~5个小包凸起,瓜皮颜色上红下白,很象庙里的香炉,故而得名。种子长1.6~2.2厘米,最低发芽温度15℃,适宜温度25~30℃;生长适宜温度25~30℃,在短日照条件下有利于雌花发育,生育期110天左右。耐贮运。

生长习性

香炉瓜大棚和露地均可栽培,播种时间根据当地的终霜早晚而定。

药用价值

香炉瓜可炒食、红烧,对糖尿病和肾炎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的特种蔬菜。

香炉瓜图片

臭瓜


植物名称臭瓜

学名Cucurbita foetidissima

异名 水牛瓜
所 属 科葫芦科

所 属 属南瓜属

分布 原产于墨西哥及美国南部。生干燥地。1976年引入我国,现正在试种中。

描述 多年生蔓生草本。茎长达数米,粗糙,被硬毛,卷须分枝。根大,胡萝卜状。单叶,互生,卵状三角形,厚而成肉质,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截形,长10~30厘米,通常3~5裂,边缘具细牙齿,上面粗糙,下面被灰白色毛。花单生,雌雄同株,黄色,钟状,长和直径约5~10厘米;花梗长2~5厘米。瓠果,球形或卵球形,直径5~8厘米,光滑,橙绿黄色,果肉纤维质并具苦味。花期5~9月,果期8~10月。

用途 种子可榨油。

飞碟瓜


品种名称飞碟瓜

分类 瓜类-西葫芦
品种来源原产地北美洲南部。

品种描述
学名:Cucurbita pepo var.patisson Duch.

英文名称:summer Squash

别名:飞碟西葫芦、碟瓜等。

科属:葫芦科(Cucubitaceae)南瓜属。

染色体数:2n=2x=40

植物学特征:茎矮生或蔓生,表面具刺。叶掌状,叶缘浅裂至深裂,叶面有或无白斑。花大、黄色,雌雄同株异花。果实为瓠果,扁圆形,腹背隆起呈碟边,形状酷似飞碟,果面绿色、白色或黄色。种子扁平,浅黄色,边缘厚,千粒重65~85克。

生物学特性:为一年生矮生或蔓性草本植物。喜温暖气候条件,发芽最适宜温度25~30℃,生长适宜温度18~32℃,果实发育最适宜温度25~27℃。属短日照作物,要求充足的光照。对土壤要求不很严格,但为获得高产,仍以较疏松肥沃、pH值6.5~7.5的沙质壤土或壤土种植为好。

类型与品种:按果面不同颜色可分为绿色、白色和黄色三种类型。目前生产上所采用品种多由国外引入,国内育成品种有京乐101、京乐102等。

栽培技术要点:适于露地春季栽培,可提前在保护地育苗,苗龄30天左右,晚霜过后定植,行距60~80厘米,株距50~60厘米,每亩用种量约200克。待嫩瓜长到横径7~15厘米时采收,每亩产量2000千克左右,也可进行保护地裁培。

营养与食用:以嫩瓜供食飞碟瓜为美洲南瓜的一个变种故其营养特点同一般西葫芦,但因其形状奇特,酷似UFO而受消费者青睐。其肉质细腻、清香、鲜美,适于凉拌、炒食或馅食,老瓜可供观赏用。食用飞碟瓜有助于胆汁的分泌,肝脏中糖原(肝糖)的还原,因此,对治疗肥胖症、动脉粥样硬化、肝肾病、调节微循环有益。果实中富含果胶质,可以使胃黏膜、肠道免遭危害或促进溃疡伤口的愈合。种子还含有可作为驱虫剂使用的成份。此外,飞碟瓜还是一种很好的蜜源植物。

适宜地区 欧洲、美国栽培较普遍。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进,近年在大城市郊区和科技园区有零星种植。

长丰白瓜


品种名称长丰白瓜

分类 瓜类-菜瓜
学名Cucumis melo L. var. flexuosus Naud.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菜瓜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蔓生,该品种生势强,耐热,抗性及分枝力较强,叶绿色,果实长棒形,瓜长35~40厘米,瓜条均匀,皮白色,白筋,单瓜重350~400克,夏秋栽培从播种至初收35~45天,可延续采收20~30天。品质优,耐热,产量高。

产量表现

每667平方米产量为1500~20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

1. 广州地区4~7月播种,直播或育苗移栽。

2. 宜选择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植。

3. 每667平方米用种量为75~100克。单行植,株距15~20cm。

4.在主蔓及子蔓4~5片真叶时打顶,选留3~5个健壮子蔓,子蔓长50~60厘米时再次打顶。

5.施足基肥,定植后注意浇水,在果实开始膨大和膨大后均要进行追肥。

6.注意加强对白粉病、疫病、枯萎病、病毒病及蚜虫、白粉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南方大部分地区种植。

老鼠瓜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老鼠瓜,拼音:lǎoshǔguā

拉丁学名:

别称:金芒果瓜、彩瓜、变色瓜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葫芦目,亚目:

科:葫芦科,亚科:

族:,属:栝楼属

形态特征

老鼠瓜为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印度、马来西亚一带,观赏食用兼得,株结瓜30~50个,单瓜重350~600克,幼瓜白带绿花纹,远看如一只只老鼠,所以称老鼠瓜,由黄、橙、红等色,红色为成熟,剥开外皮,里面是一粒粒红玛瑙般的果实,入口滑嫩清爽,有补血健胃之作用。嫩瓜食用味道好,炒菜或做汤口味清香。

生长习性

老鼠瓜适应性强,对光照要求不严,耐高温,耐干旱,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粘壤土为宜。

药用价值

味辛,温,无毒。入肺、胃、肾经。宣肺豁痰,温中利气。治寒饮内盛,咳嗽痰滞,胸膈满闷。

老鼠瓜图片

短棒蛇瓜


品种名称短棒蛇瓜

分类 瓜类-蛇瓜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茎蔓生,分枝力强。叶掌状,叶面、叶柄均被茸毛。雌雄同株异花,雄花花序总状,雌花着生于叶腋,均为白色。果实短棒状,两端较尖,稍弯曲,长20~30厘米。横径3~5厘米,果面无毛、被蜡质,嫩果灰白色,带有绿色棕条纹,成熟果火红色,带有红褐色棕条纹,果肉白绿色。种子较大,近长方形,浅褐色,千粒重200~250克。

抗性

1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气候条件,耐热,不耐寒。喜湿润也较耐干燥,较耐贫瘠也较耐肥,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

栽培技术要点

1. 华北地区多进行春季或夏秋季栽培。

2. 春季栽培,应提前在保护地播种育苗,苗龄30天左右,晚霜过后定植,行距65~80厘米、株距50厘米左右,夏秋季收获。

3. 一般待果实充分膨大,果面现灰白色、绿色条纹明显并具有光泽时采收供食。

4. 夏秋季栽培,5月下旬播种育苗。

适宜地区
主要在华北地区栽培。

翡翠凉瓜苦瓜


品种名称翡翠凉瓜

分类 瓜类-苦瓜
选育单位 北京市特种蔬菜种苗公司
品种来源北京市特种蔬菜种苗公司选育。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别名苦瓜,茎蔓生,生长势强,侧蔓多,掌状裂叶,黄色花。果实长条形,长36厘米左右,横径6~6.5厘米,单果质量250~400克,果面有多条不规则纵棱,翠绿色有光泽。口感微苦,清爽脆嫩,商品性好,结瓜率高,耐肥、耐旱。

栽培技术要点

1. 多在春夏季栽培,播种育苗时间北方为3月底至4月初,南方可提早到2月,用种量每667平方米750~1000克。

2. 采用小高畦或瓦垄畦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于露地,行距80厘米、株距50厘米。

3. 栽培方式有棚架、人字形支架或无支架吊绳等。

4. 生长初期1进行次压蔓,以促发不定根,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根据苗情施肥浇水,结合松土锄掉杂草并向根际附近拢土。

5. 雨后及时排水防涝。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露地均可栽培。无霜期短的东北、西北及内蒙古地区需在保护地播种育苗,日均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移植于露地。

飞碟瓜褐腐病


病害中文名: 飞碟瓜褐腐病
病害英文名: Flying dish pumpkin gray mold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瓜笄霉
病原学名: Choanephora cucurbitarum (Berkeley et Rav.) Thaxter
分类地位: 真菌界接合菌门毛菌纲毛霉目,笄霉属,瓜笄霉
病原介绍: 孢囊梗直立在寄主上 , 无色透明 , 无隔膜 , 不分枝 , 顶端膨大成大头针状泡囊 , 泡囊上又生许多小分枝 , 小分枝末端膨大成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大孢子囊直径 40~50(m), 小孢子囊生在球状泡囊上 , 小孢子囊大小 13~14 11~12(m), 小孢子囊含 2~5 个孢子 , 多为 3 个 , 大小 10~13 5~8(m), 多为单胞 , 柠檬形至梭形 , 褐色或棕褐色 , 表皮具纵纹。该菌寄生性弱 , 除为害西葫芦、黄瓜、冬瓜、豇豆、烟草、辣椒外 , 还可侵染甘薯等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飞碟瓜
侵染部位: 果实

病害症状: 发病初期花和幼果呈水浸状湿腐、病花变褐腐败 , 病菌从花蒂部侵入幼瓜 , 向瓜上扩展 , 致病瓜外部逐渐变褐 , 表面生白色茸毛状物 , 后期可见褐色、黑色大头针状毛 , 高温、高湿扩展快 , 干燥时半个瓜变褐 , 无法食用。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或产生接合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 , 翌春侵染飞碟瓜花和幼瓜 , 发病后病部长出大量孢子 , 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该菌腐生性强 , 只能从伤口侵入生活力衰弱的花和果实。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选择地势高燥地块 , 施足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肥 , 加强田间管理 , 增强抗病力。(2)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 3 年以上轮作。 (3) 采用高畦栽培 , 合理密植 , 注意通风 , 雨后及时排水 , 严防湿气滞留。 (4) 坐果后及时摘除残花病瓜。集中深埋或烧毁。 (5) 开花前至幼果期开始喷洒 78% 波?锰锌 ( 科博 )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40% 百菌清 ( 达科宁 ) 悬浮剂 600 倍液、 72% 锰锌?霜脲 ( 克露、霜霉疫净、凯克灵、双克菌、克菌宝、无霜、仙露等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总体描述: 症状 发病初期花和幼果呈水浸状湿腐、病花变褐腐败 , 病菌从花蒂部侵入幼瓜 , 向瓜上扩展 , 致病瓜外部逐渐变褐 , 表面生白色茸毛状物 , 后期可见褐色、黑色大头针状毛 , 高温、高湿扩展快 , 干燥时半个瓜变褐 , 无法食用。病原 Choanephora cucurbitarum (Berk. et Rav.)Thaxt. , 称瓜笄霉 , 属接合菌门真菌。孢囊梗不分枝直立在寄主病部表面上 , 长 3~6mm, 无色、无隔 , 端部宽基部渐狭 , 顶端产生头状膨大的泡囊 , 其上又生小枝 , 小枝未端又膨大为小泡囊 , 后又生小梗 , 顶端生出孢子 , 小型子包子 ( 分生孢子 ) 单胞 , 柠檬状或梭形 , 褐色或棕褐色 , 表面具纵纹 , 大小 12.5~21.3 8.8~12.5 m 。 该菌寄生性弱。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或产生接合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 , 翌春侵染飞碟瓜花和幼瓜 , 发病后病部长出大量孢子 , 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该菌腐生性强 , 只能从伤口侵入生活力衰弱的花和果实。无公害防治法 (1) 选择地势高燥地块 , 施足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肥 , 加强田间管理 , 增强抗病力。(2)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 3 年以上轮作。 (3) 采用高畦栽培 , 合理密植 , 注意通风 , 雨后及时排水 , 严防湿气滞留。 (4) 坐果后及时摘除残花病瓜。集中深埋或烧毁。 (5) 开花前至幼果期开始喷洒 78% 波?锰锌 ( 科博 )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40% 百菌清 ( 达科宁 ) 悬浮剂 600 倍液、 72% 锰锌?霜脲 ( 克露、霜霉疫净、凯克灵、双克菌、克菌宝、无霜、仙露等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嘉蒲2号瓠瓜


品种名称嘉蒲2号

分类 瓜类-瓠瓜
审(认)定年份2006年

审(认)定情况2006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

审(认)定编号浙认蔬2006007

选育单位 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
品种来源用D00-26[安吉地蒲(安吉地蒲牛腿地蒲)]D00-52[安吉地蒲牛腿地蒲],经杂交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嘉蒲2号早熟,秋季设施栽培从出苗到采收50天左右,采收期60~70天。植株生长势强,叶心脏形,大且厚,浓绿色。以侧蔓结瓜为主,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第3~4节位或侧蔓的第1~2节位,瓜胎壮实,坐果率高。单株商品瓜4~5个,瓜长40~50cm,横径4~5cm,单果质量400~500g;瓜形较直,瓜皮绿色,肉白质密,味微甜,品质佳。种子呈卵形,扁平茶褐色,千粒重98g左右。

产量表现

一般秋季大棚栽培每667m2 产量2000~2500kg。

抗性

耐高温、耐湿、耐渍,对病毒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优于对照。

栽培技术要点

1. 夏秋季设施栽培每667m2用种量150~200g,7月中下旬8月初播种,采用小苗移植、黑地膜覆盖栽培,苗龄10天左右,争取国庆节前上市。

2. 秋季立架栽培每667m2栽植密度1500株左右,5~6节时应搭架引蔓,8~10节打顶。

3. 地爬栽培每667m2栽植800株左右,5~6节打顶。

4. 人工辅助授粉,开花后10~15天及时采收。

5. 瓠瓜生长前期正值高温干旱,要降温、保湿、遮阳。

6. 生长后期气温较低,要做好保温抗寒工作,以延长采收时间。

7. 除施足基肥外,注重钾肥的施用,还应施好提苗肥、伸蔓肥、膨果肥,以防脱肥。

8. 重点防治疫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于浙北及毗邻区域夏秋季设施栽培。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