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蔬菜专指生长在淡水中,可作蔬菜食用的草本植物,大多原产我国。我国栽培的水生蔬菜现有莲藕、茭白、荸荠、慈姑、菱、芡实、水芹、莼菜、蒲菜、水芋、水蕹菜和豆瓣菜12种,在植物学上分属于10科12属,除豆瓣莱在我国作为蔬菜栽培仅100多年外,其余各种都在1 000年以上。这些水生蔬菜经各地农民长期栽培,相互引种和精心选择,保存和创造了很多地方品种,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品种资源。 水生蔬菜的主要产地在水、热、光等资源比较丰富的黄河以南地区,大多利用浅水水面和低洼湿地进行生产,也可利用粮田灌水栽培。主要水生蔬菜产区多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且在栽培过程中很少使用农药,产品受污染较少。多数水生蔬菜可在蔬菜供应淡季上市,对缓解季节性缺菜有重要作用;部分水生蔬菜还可加工出口,芡实前期采收的嫩籽出口日本产值很高。除常规的食用器官外,许多传统产区的食用方法也很有特色,如芡实的叶柄和花柄、茭白叶鞘内部的嫩芯可以炒食,风味颇佳。多数水生蔬菜具有药效作用,莲藕的根、茎、叶、果、种子均能入药,芡实能补气益肾,茭白、蒲菜等含较多纤维素,对人体有增进健康及辅助治疗的作用。

1 我国水生蔬菜生产概况 目前,我国水生蔬菜种植面积尚不足300万公倾,且其中接近一半处于粗放的半栽培状态。水生蔬菜大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包括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澜沧江和红水河等江河流域,其中尤以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洪泽湖、高邮湖等湖泊周边地区分布最为集中。水生蔬菜以前作为地方特色蔬菜,主要在产地栽培及消费,蔬菜流通体制改革以后,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1998年起莲藕大量进入北方市场,紧接着慈姑也开始走上北方消费者的餐桌。在当前提倡资源型农业的形势下,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流域各省,受市场导向的影响,水生蔬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其中,江苏省有太湖、洪泽湖(里下河地区)两大淡水湖流域,适宜大量发展水生蔬菜,且产品可很快运往北方地区销售,该省将水生蔬菜列为蔬菜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2万公倾,其中宝应县种植面积近1.2万公倾,1998年被国务院有关部门评为首批中国荷藕之乡。湖北省有千湖之省之美称,并利用其地处中原、交通方便的优势,近年来大量发展水生蔬菜,种植面积也已达10万公倾。 湖北省武汉市各区有种植和消费莲藕的传统,种植面积也达2万公倾;台湾省以南投县为主,种植茭白1万公倾以上;上海市以青浦县为主,发展水生蔬菜已近0.5万公倾,起到很好的堵淡补缺作用,经济效益也很显著;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大量种植子莲,生产莲子出口或内销。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一带包括浙江等省发展种植茭白等水生蔬菜,利用其气候温暖的特点,加上部分设施栽培,茭白早春即可采收上市,产品大量销往北部地区,并制成脱水、速冻品出口创汇;湖北省孝感地区大力发展莲藕、荸荠种植,并较多利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莲藕以提早上市;江苏省响水县大力发展浅水藕产业,在提水灌溉区的水稻田改种莲藕,面积已近7 000公倾;该省金湖县利用丰富的水面资源,大力发展莲藕、茭白、菱角、芡实等水生蔬菜,并发展水面生态旅游,为当地农民致富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作出了贡献;响水县以荷花节命名的经贸洽谈会,体现了当地政府希望通过莲藕为桥梁,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本地经济的决心;此外,武汉市蔡甸区的莲藕注册了莲花湖牌商标,响水县的莲藕注册了四丰牌商标,宝应县的荷仙牌莲藕被认定为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在政府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

2 我国水生蔬菜的科研概况

2.1 品种资源搜集、保存和品种改良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湖北省武汉市蔬菜研究所在农业部等资助下,建立了国家水生蔬菜品种资源圃,至今已搜集、整理、保存了1 800余份水生蔬菜品种资源,并开展了品种资源整理和新品种选育工作,成效显著。 水生蔬菜除菱、芡实外均为无性繁殖。通过长期对繁殖材料进行定向选择,各地选育出大量优良的地方品种,如太湖北岸地区的双季茭白分化出秋茭早熟的无锡类型双季茭和夏茭早熟的苏州类型双季茭;无锡地方品种中介茭又分化出刘潭茭和广益茭两个品种。农业部自七五开始设立莲藕和茭白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课题,选育出多个莲藕和茭白高产、早熟、抗病新品种(系),并研制出一整套水生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成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如通过有性杂交、辐射诱变并配合无性系谱选育的方法,育成高产、早熟的莲藕、茭白新品种21个,其中武汉市蔬菜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方法育成的莲藕新品种鄂莲4号,每亩产量在3 000kg以上,蛋白质含量达2.21%;扬州大学农学院利用刘潭茭幼苗通过Co-射线辐射诱变育成的茭白新品种L8808,在8月中旬即开始采收秋茭。自十五起,主要进行优质、专用新品种的选育,现已获得部分目标株系。

2.2 栽培技术改进 为获得水生蔬菜的高产、优质,并延长供应期,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科研人员开展了主要水生蔬菜生长发育规律、产品器官形成生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在肥水、栽植密度、激素应用等方面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投入较多精力进行了设施栽培,间、套种植,种养结合等方面的探索。在设施栽培方面,利用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对茭白和莲藕进行覆盖栽培,可使采收上市期明显提早或延后;利用塑料薄膜覆盖早春种植莲藕,使莲藕采收期提前近一个月;在沿海地区,长期种植旱生蔬菜后极易导致表土盐碱积累,通过种植水生蔬菜,以水洗盐、以水压盐,使种植效益得以稳定和提高;利用水库下泄冷水灌溉茭田,可使秋茭提前孕茭和采收上市,在大型水库下游和高山地带可因地制宜,发展冷水茭白。间、套种植方面,改变全水田栽培茭白为挖沟条栽,即沟中贮水栽植茭白,畦面种植其它旱生蔬菜或粮食作物,既改善了茭白群体的通风透光性,促使秋茭提早采收,又增加了田间总体产量,减轻了田间劳动强度,效益显著提高。在夏茭白田中套种慈姑,慈姑每亩产量可达1 000kg,夏茭产量不受影响,并呈增加趋势;将河塘栽培的菱角改为水田浅水种植,产量较高,且操作方便;提水灌溉区在深秋田间无水层时,在未采收的藕田上进行小白菜(油菜)育苗或套种越冬莱,既增加收入,又保墒防冻。在精养鱼塘内种植莲藕、水芹、菱角等深水种类,进行种养结合,既可增加产量,又可改善水体条件。 2001年农业部相继发布有关蔬菜的无公害标准,极大地推动了各地无公害农产品建设的进程。水生蔬菜主产区也制定了多个无公害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和栽培技术规程。以江苏省为例,目前已有多个品牌的水生蔬菜获无公害认证。

2.3 快速繁殖技术 多数水生蔬菜的繁殖材料为根、茎类无性器官,繁殖系数很低,一般为1:(5~10),引种运输量大,成本高,严重制约了新品种的推广和新产区的引种,因此科研人员开展了提高繁殖系数的研究。利用莲藕顶芽繁殖、莲鞭繁殖等,均已取得成功,可节约藕种,扩大繁殖,便于运输,已初步推广应用。利

用茎尖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也已在莲藕、荸荠等作物上取得成功,有关单位正在进一步研究完善,准备进行产业化开发。此外,水芹、豆瓣菜有性采种技术的应用,均可大幅度提高繁殖系数。 2.4 病虫害防治 江苏省水生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协作组经多年调查研究,共鉴定出为害水生蔬菜的病害40种,其中国内外新记录的6个;虫害38种,其中新种1个,国内新记录的4个。明确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水生蔬菜主要病虫害:茭白为二病四虫,即纹枯病、胡麻叶斑病和大螟、二化螟、长绿飞虱、蓟马;莲藕为三病一虫,即僵化病毒病、腐败病、叶斑病和稻根叶甲(地蛆);慈姑为二病二虫,即黑粉病、叶斑病和慈姑蚜(莲溢管蚜)、慈姑钻心虫;菱角为二病三虫,即菱角白绢病(菱瘟)、褐斑病和菱角叶甲,菱紫叶蝉、耳萝卜螺;荸荠为一病一虫,即荸荠杆枯病(荸荠瘟)和黄色白禾螟。提出了轮作换茬、清洁田间、精选种株、加强肥水管理、合理用药等一整套综合防病虫措施。宝应县示范推广的藕田套养泥鳅、黄鳝技术,对防治地蛆有很好效果。

2.5 贮藏和加工 水生蔬菜产品除在成熟期间采收应时鲜销外,部分种类如莲藕、荸荠、慈姑的地下茎可留存土中,直至翌年4月萌芽前视市场需要,随挖随卖,避免上市高峰期冲击市场,以保证农民种植效益;江苏淮北提水灌溉区,利用春季干旱抑制莲藕、慈姑等萌芽,可将其上市期延迟至6月。茭白采收后剥去2~3张外壳,用厚0.04 mm的聚乙烯袋密封包装,温度控制在0℃,袋内平均CO2浓度保持10%左右,贮期可达2个月以上。此外,水生蔬菜还可制成各种加工品。用莲藕和荸荠制成的藕粉和荸荠粉,含多种营养成分;荸荠、莲藕、茭白、慈姑等均可制成罐头品销售,其中荸荠去皮制成的清水马蹄是我国传统加工产品;莲藕、慈姑、茭白、嫩芡米等制成的速冻品可用于贮藏和外销;近年莲藕和荸荠等制成的饮料也已陆续上市;将莲藕、慈姑等切片脱水,经低温油炸后制成的食品,风味独特,目前国内已有销售;子莲、芡实等均可将种子的外壳剥去,晒干后形成莲子、芡米,是上等的营养滋补食品;菱角也可剥壳干制成菱米。以江苏省宝应县为例,已形成盐渍、水煮、速冻、保鲜、藕汁饮料、藕粉系列、碧荷茶等七大系列100多个加工品种。

3 对水生蔬菜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重视水生蔬菜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我国水生蔬菜资源丰富,但由于水生蔬菜多属无性繁殖种类,因气候、土壤等因素及选种方法的差异,多年种植后部分品种产生变异,影响优良品种的种性,因此,许多水生蔬菜的主产区应建立地区性的水生蔬菜品种圃,保存当地的种质资源,以形成全国性多级种质资源网络。此外,水生蔬菜的研究、开发利用起步较晚,投入力量较少,不少宝贵资源目前尚未充分挖掘利用,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3.2 注意水生蔬菜生产内部的结构调整 由于消费习惯等因素,水生蔬菜一般仅作为调剂性蔬菜,每一种类的消费总量相对较小,因此每一种水生蔬菜的种植面积应适当控制,避免盲目发展。莲藕、慈姑、荸荠等以地下根茎类为产品的水生蔬菜,其产品器官在成熟后可在田间天然贮藏,农民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随时采收出售,也适于长途运输,近年来发展较快,市场饱和度较高,已有主产区应加强品种和技术更新,稳定和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茭白、菱角、豆瓣菜等采收期比较严格,产品不耐贮运,新发展地区应注意适当控制规模,实行多点、小规模种植;水芹在冬春冷凉季节采收上市,采用湿润栽培模式,可在淮河以北地区适当发展,但其产品器官极不耐贮藏,也须实行多点、小规模种植。因此,在充分发挥各地农业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各地应科学规划,选择重点,稳定发展。

3.3 加强水生蔬菜的贮藏加工研究 大多数水生蔬菜种类是我国原产和特产,国内北方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容量巨大,但由于贮藏、加工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因而目前国内市场上主要是鲜销产品;出口产品种类单调,附加值较低;某些产品加工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过关,难以出口,影响了我国水生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针对各种水生蔬菜的特点,开发出适于市场需求的贮藏技术和加工产品,延长总体销售季节,水生蔬菜的种植面积可望进一步增加。

3.4 加强品种改良 在对优良地方品种搜集整理的基础上,通过系谱选育,杂交育种等多种途径,选出配套的系列品种,以满足市场和生产的需求。 随着水生蔬菜消费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优质、专用新品种的选育已凸显其必要性。根据市场需求,莲藕选育蛋白质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适于炒食的新品种和淀粉含量较高、适于煮食及加工的新品种;茭白选育氨基酸含量较高、表皮不易发青、粗纤维含量不易上升的新品种;慈姑选育苦味较淡,淀粉含量较低、适于炒食的新品种和淀粉含量较高、适于煮食的新品种;水芹选育粗纤维含量较低的新品种;荸荠选育平脐、个大、汁多渣少、可溶性糖含量高的新品种;菱角选育角钝、皮薄,嫩果汁多渣少、老时粉糯(支链淀粉含量高)的新品种。这些均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3.5 标准化栽培技术研制和推广 总体而言,我国水生蔬菜的研究基础还相当薄弱,即使在应用研究方面,各种水生蔬菜栽培过程中对温、光、水、肥等因子的具体要求及相关指标也比较模糊,目前大部分仅是经验数据,经过严格试验验证的相当少。如,在保证一定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N、P、K等肥料的最佳投入量是多少?灌溉水的污染程度控制在何种水平上?目前的灌溉指标是否合理?最低能降到什么标准?因此,各相关科研单位应通力合作,研制出规范化、科学化的栽培管理新技术,制定标准化栽培技术,并大力推广。

编辑推荐

蔬菜硝酸盐积累机制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蔬菜是一种易富集硝酸盐的作物。研究表明,人体摄入的硝酸盐有70%~80%来自蔬菜。硝酸盐本身对人体无害或毒性相对较低,但现代医学证明硝酸盐在人体内经微生物作用可被还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使血液的载氧能力下降,从而导致高铁血红蛋白低氧血症,婴幼儿尤其如此;另一方面;亚硝酸盐可与人体内的次级胺(仲胺、叔胺、酰胺及氨基酸)反应,在胃腔中(pH=3)形成强力致癌物--亚硝胺,从而诱发消化系统癌变。这对人类的健康形成了潜在的威胁。早在1907年,Richdson就发现了新鲜蔬菜中的高硝酸盐含量问题。从此以后,国内外的研究者对硝酸盐在蔬菜中的积累机制、还原规律和调控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

1 植物对NO3-的吸收、运转和还原 大多数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主要是硝态氮,由于硝态氮中的氮呈高度氧化态,而体内氨基酸、蛋白质等含氮有机物中的氮则是还原态。因此进入植物体内的硝态氮在参与合成体内含氮有机化合物之前,必须先还原成氨,这个过程称为硝酸盐的还原。硝酸盐的还原可在根中,也可在茎叶中进行,两者还原所占的比重因植物种类、年龄和硝酸盐供应水平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植物根系在逆电化学势梯度(170~250 mv)下,主动吸收土壤或栽培介质中的硝酸盐。硝酸盐以共质体途径进入根部,这一过程需消耗能量。一般认为,根细胞膜上存在NO3-的专性载体--透过酶(载体蛋白)。这种载体借助与质膜上ATP酶水解ATP所形成的质子驱动力,把NO3-运入膜内。进入植物根部的N03-部分被同化为氨基酸、蛋白质。而大部分的NO3-则通过蒸腾拉力以硝酸根离子的形式经由木质部输送到植物地上部,并分布在细胞的液泡和原生质中,呈现出区域化分布。而硝酸还原酶主要存在原生质中,这部分NO3-在硝酸还原酶(NR)和亚硝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同化为NH4+。反应式为 NO3-+NAD(P)H+H+=NO2-+NAD(P)+H2O NO2-+Fdred+8H+=NH4++Fdox+2H2O 由硝酸还原形成的氨,或植物直接从外界吸收的氨,在植物体内不能积累(氨可使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解偶联,对植物有毒害),它必须进一步同化为有机氮化合物。植物体内参与有机氮化合物形成的过程称为氨同化作用。氨同化形成的最初有机氮化合物是谷氨酸和谷氨酰胺,谷氨酸常被称为领头氨基酸,它再经转氨基作用形成其他的氨基酸。谷氨酰胺既是植物运输和储存氨的形式,也是解除氨毒的一条主要途径。反应如下 酮戊二酸+NH3+NADH=谷氨酸+NAD++H2O 谷氨酸+NH+:谷氨酰胺+H2O 谷氨酸+-酮戊二酸:丙酮酸+丙氨酸 由氨基酸进一步合成蛋白质是在生物基础模板DNA的指导下进行,DNA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合成蛋白质。这一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氨基酸的活化、氨酰tRNA的合成、肽链合成的起始、肽链的延伸、肽链合成的终止和释放。氨基酸的降解则转变成糖或脂肪酸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于硝酸盐的还原和氨的同化所需的能量和还原剂来自光合作用或呼吸代谢,因此硝酸盐的同化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 NO3-积累的生理机制 Heimer和Filner最早提出硝酸根存在的两个库,即代谢库与储藏库,代谢库位于细胞质内,储藏库位于液泡内。只有代谢库内的硝酸根离子才可诱导产生NR并参与还原。因为糖酵解是在细胞质中进行,它的产物就是氨反应的底物,亚硝酸根离子生成的停止是由于代谢库内的硝酸根离子耗尽所致。组织内剩余的硝酸根离子即为储藏库内硝酸根离子的含量,代谢库中的NO3-只占细胞内含量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则存在于液泡,因为成熟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体积占总体积的90%。液泡中的NO3-与细胞中的NR在细胞中存在的这种非一致性,可能是造成硝酸盐在植物体内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植物体内硝酸盐的积累是一种奢侈消耗问,植物在氮素供应过剩时,以超过自身需要的速度吸收硝态氮,并将多吸收的硝态氮贮存起来,以便在氮素供应不足时,维持正常生长需要。Chapin等认为积累在液泡中的NO3-有其重要的生理意义,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植物过量(超过还原能力)吸收N03-是为了保证介质在N03-供应下降时,液泡中的NO3-进入细胞中,维持植物的生长需要。NO3-除了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氮源外,在液胞内还是重要的渗透物质,尤其在弱光条件下,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合成减少,液胞内有机物含量下降,NO3-可以替代其渗透调节作用,而且需要的能量也低。这就决定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势必要积累一定的NO3-,只是量的多少又取决于植物的遗传及生物学特性、环境因子等因素。 其次,认为蔬菜硝酸盐的吸收速度与还原速度的不-致,是硝酸盐积累的另一原因。据报道,芜菁硝酸盐累积是由于硝酸盐吸收速度快,而胡萝卜则是由于还原速度过低所致。Margaretha也指出,莴苣品种间累积硝酸盐的差异不仅仅是实际还原能力具有差异的缘故。所以,蔬菜吸收和还原硝酸盐速度的不一致,也是不同种类或品种积累差异的原因。这样凡是影响NO3-的吸收、还原、运输能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因素,都影响着硝酸盐的积累。

3 硝酸盐积累的影响因子

3.1 内部因子 影响蔬菜硝酸盐含量的主要内部因子有蔬菜种类、品种、部位及其生长阶段。 ①不同种类与品种 近年来国内外对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叶菜类蔬菜含量较高,根菜类次之,果菜类硝酸盐含量较低,同一种蔬菜不同品种间硝酸盐积累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变化范围是1.4-20.8倍。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植物类型对硝酸盐有着不同的亲和力。Cacco等假设了在硝酸盐吸收过程中不同基因型植物的4种情况。a.高Vmax(离子吸收的最大速度)和高Km(离子与载体的亲和程度)的基因型植物能够适应高浓度的养分条件。b.高Vmax和低K。值的基因型植物能适应较广泛的营养条件。c.低Vmax和低Km值的植物比较适合低浓度的养分条件。d.低Vmax和高Km值的植物在任何浓度下都难以生存。高祖明等人研究也表明,不同遗传类型植物间的Km值和Vmax有明显的差异。根据不同蔬菜对NO3-的亲和程度,除个别Km值较小的专性喜硝蔬菜外,对兼性喜硝蔬菜或Km值较大的蔬菜,可考虑用NO3-N、NH4+-N混合供肥,或大部分用 NH4+一N,以降低蔬菜硝酸盐的积累,提高蔬菜的品质和商品性。 其次,不同基因型植物间的NRA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取决于植物的遗传特性,而且与植物自身代谢水平及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调节密切相关。一方面,NRA高的植物品种具有高效率的硝酸盐诱导系统。其体内具有较高的酶蛋白,较高的酶蛋白合成速率及高水平而稳定的mRNA。另一方面,不同基因型植物的硝酸还原酶受硝酸盐诱导后,其活性变化的速率和幅度不同。由于硝酸盐还原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根据自身的代谢需要、能量及中间产物的供应情况来调控NRA,从而影响硝酸盐的还原和积累。但是,也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随着栽培介质中硝酸盐浓度的不断升高,不同基因型植物对硝酸盐吸收和还原的关系,将会变得不明显。这可能认为硝酸盐的积累主要与外界条件有关。 ②不同部位 蔬菜不同部位硝酸盐含量大小顺序一般为:根和茎部较高,叶其次,且叶柄高于叶片,外叶(下部叶)高于内叶(上部叶),花和果实较低。因为叶片富含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能形成大量的辅酶I(FADH)、辅酶Ⅱ(NADPH)等辅酶,而这些辅酶正是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主要电子传递体,从而加快催化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还原。而缺少叶绿素的根、茎只能靠呼吸作用产生的还原能量来进行还原。所以,植物体内硝酸盐累积的不均匀性,可能跟NRA及NR分布有关,积累硝酸盐部位还原酶活性低,担负运输或合成机能的组织专化程度不同,硝酸盐由储备态向还原态转化受阻等都与之有关。但蔬菜NRA与硝酸盐含量的关系较为复杂,研究结果不一,有的研究者认为二者高度相关,但也有人认为二者相关关系不密切。当过量使用氮肥后,蔬菜吸收的NO3-增加,NRA也随着提高,但并未降低积累的硝酸盐,可能蔬菜对硝态氮吸收的增加大于还原能力的升高。 ③不同生长阶段、时期 一般的蔬菜生长旺盛期的硝酸盐含量高于生长后期和成熟期,据报道施肥两周以后采收为安全期。王景安的实验表明,叶菜不同生育期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呈N形,苗期根系还没有充分发育,吸收硝酸盐的能力较低,苗期硝酸盐含量较低。随着根系的发育,根吸收硝酸盐的能力增强,使体内硝酸盐含量升高,由于植株光合能力的增强,使体内的还原量大于根系的吸收量,体内硝酸盐降低。植株衰老,叶片叶绿素破坏,光合还原能力减弱,NRA下降,又使硝酸盐在体内积累,含量升高。

3.2 外部因子 ①光 光作为重要的环境生态因子,通过调节硝酸盐的吸收、基因表达和NRA来调节氮的代谢。强光下,NR活性强,硝酸盐的积累少。又因为NR还原需要能量,而在细胞中只能靠糖酵解途径产生能量,但是又与苹果酸的合成所竞争,于是只能通过磷酸二羟丙酮/磷酸甘油酸的穿梭作用,用以把叶绿体中光反应生成的NADPH转变为细胞质中的NADPH,供硝酸还原反应过程中NR对H+的需要。弱光下,NA活性弱,硝酸盐积累也多。因为,光通过光合产物调节酶蛋白基因的表达,通过NADH来调节酶的活性,把植物从光中转移到黑暗条件下,由于细胞内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减少,NADH瞬时降低,NR活性降低,从而降低硝酸还原反应的速率,使硝酸盐积累在细胞中。 ②温度 温度的高低影响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速率。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生长速度加快,根系对硝酸盐的吸收也加快,促进植株地上部生长,NRA也随着提高,使得植株体内硝酸盐积累减少。温度降低,根系吸收硝酸盐能力减弱,限制了植物地上部生长,同时,NRA也因温度的降低而减弱,以致硝酸盐的积累量增加。但在持续的高温下,则使NRA降低。 ③水分 硝态氮的吸收、运输与水分的运动密切相关。质流是水分驱动的物质运动,而质流对作物吸收硝态氮的贡献率达到70%~90%。蒸腾作用的持续进行,使溶解于水中的硝态氮向植物体内各处移动,分布于不同器官的组织内部及外部空间的水分中。另一方面,硝态氮的代谢过程也离不开水分。干旱情况下,蔬菜的硝酸还原酶的合成受阻,分解加快。总的结果是植株体内NR的含量下降,活性降低,硝态氮的积累显著增加,这与大部分抗旱研究结果相一致。在许多情况下,收获前几天进行灌水可使硝酸盐含量下降。因此,合理灌水是调控蔬菜硝态氮含量的重要手段。 ④氮肥的供应 因为蔬菜大部分为喜硝态氮的作物,于是,人们为追求高产而盲目的追施硝态氮肥。但是,氮肥用量高时,蔬菜的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量有下降趋势,N03-含量却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不断升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933~0.957)。可能是过多的使用氮肥,使吸收的硝态氮不能及时被还原。并且有人认为,在一定的氮水平下,合理搭配使用不同形态的氮肥,有利于硝酸盐的降低。如朱祝军实验表明,对不结球白菜来说,硝态氮与氨态氮的比例为5:5或7:3为好。任祖淦等的实验表明,氯化铵和硫酸铵能大大降低植株硝酸盐的含量,这由于氯离子对硝酸根离子有拮抗作用和取代效应;同时氯离子的存在可以减弱土壤中硝化细菌活性,抑制硝化作用进行,从而使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的硝酸盐减少。促进氨基酸含量增加并合成蛋白质,从而降低植株硝酸盐含量。又有人报道是因为氯促进液胞中的硝酸盐外流,从而得以还原。 ⑤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中的磷、钾不仅参与植物蛋白质合成及光合磷酸化等许多生理生化过程,而且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NO3-的积累。何天秀等报道,介质中钾浓度与蔬菜硝酸盐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回归模型为指数曲线方程,F=4 709(0.018 2)x。当蔬菜中的钾含量每递增0.1%时,NO3-含量平均下降约33.0%。高祖明等指出,N、K比过大是造成叶菜N03-积累的重要原因,且缺磷比增氮更易引起叶菜组织内NO3-积累闽。因此,在一定氮肥水平下,通过增施P、K不仅能够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而且增产效果也显著。 有不少报道表明使用微肥、稀土元素及硝化抑制剂等对降低硝酸盐的含量都有一定的作用。如增加钼肥和锰肥,可使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降低,因为钼是硝酸还原酶的组成部分,锰是多种代谢酶的活化剂。也有不少报道指出,当植物硫营养不足时,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增高。Friedrich报道玉米幼苗缺硫后,NR活性下降。王正银的试验表明,莴笋用不同的硝化抑制剂赤霉素、钼酸铵、双氢胺组合处理后,产量提高了3.2%-11.7%,NO3-含量降低12.4%-40.6%。 ⑥收获时期 光照和温度条件影响作物体内蛋白质和NR的合成,从而影响植株体内硝酸盐的积累。因此,可以通过调节采收期达到降低硝酸盐的目的。比如,在强光照条件下,菠菜的硝酸盐含量比弱光照低,所以在收获菠菜时应当选择午后光照较强时。而对于生菜,高温会降低NRA,生菜对硝态氮的积累增加田,所以生菜的收获宜在气温低的早晨进行。另外,施肥一周以后再采收,避开硝酸盐积累的高峰期,也有利于降低硝酸盐含量。

4 蔬菜硝酸盐积累的调控研究 以往的调控主要是研究环境因子对硝酸盐积累的影响,或者是氮素的供应情况等外在的影响,很少从它内部的主要的环节进行研究。由于作物的营养特性由其遗传性状决定,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通过现代育种手段,筛选培育出NRA强、植物体内硝态氮积累低的蔬菜品种。据报道,细胞分裂素与NR的mRNA的转录水平有关。早在70年代,Kulaeva认为BA诱导麦仙翁的胚形成NR,而BA对rRNA和tRNA形成无关,因此认为BA似乎能促进mRNA的形成。汤玉玮也指出CTK促进NR的前体形成,然后NO3-再去活化这个前体最后形成NR。有不少报道认为NO3-对NR的活性反应在mRNA转录水平上。近年来Alberto已证明这一论点,并且定位了调节硝酸盐吸收与还原有关的基因。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我们应从分子水平研究于硝酸盐积累的有关基因,这也是利用基因工程选育低富积NO3-品种的发展方向。

早稻—西兰花轮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门县地处滨海平原,常年西兰花、白菜花种植面积逾 2 000 hm2,其中在水田上种植面积逾1 333.3 hm2,发展早稻生产有很大的空间。三门县西兰花主产区在沿海的健跳、浦坝港、花桥、蛇盘等乡镇,这几个乡镇如遇到台风暴雨,农田极易受淹,对生产容易造成灾害。该县以前与西兰花轮作的作物主要是西瓜、南瓜、春大豆等作物,这些作物都是旱地作物,抗涝能力差,受淹后植株容易死亡,抗灾能力很差,加上西瓜连年种植后出现各种病害加重,对生产影响很大。此外,这些作物的生产成本比较高,生产用工比较多,经济效益下降,发展早稻西兰花模式,是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好方法。

1 模式推广现状

三门县现有早稻西兰花种植模式800 hm2,到2015 年可推广面积1 000 hm2,主要种植品种早稻为中早39、嘉育253,西兰花为优秀、绿雄90。早稻种植时间为4 月中下旬,采用直播或机插技术,7 月底8 月初收获;西兰花8 月上旬开始育苗,9 月上旬定植,11 月中下旬至3 月中旬收获,生产季节时间较宽裕[1-2]。此模式粮经结合,水旱轮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克服连作障碍,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技术上进行科学布局,合理搭配早、中、晚品种;西兰花采用穴盘育苗和绿色防控技术,早稻采用机插、直播技术,加强肥水管理,全程实行病虫统防统治。早稻平均产量6 750 kg/hm2,产值21 600 元/hm2,西兰花平均产量 23 250 kg/hm2,产值52 500 元/hm2,平均生产成本50 250 元/hm2,利润23 850 元/hm2。此模式利用西兰花采摘后的闲置土地种植早稻,通过水旱轮作,一是能够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3];二是能减轻西兰花黑腐病、黑斑病、斜纹夜蛾等病虫害发生,提高西兰花品质;三是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4];四是利用西兰花残留的根茎叶作为优良的绿肥肥源,翻入土壤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既促进早稻高产,又降低了根茎叶对环境的污染,且早稻在西兰花田种植,基肥可以不施,追肥也可适当减少,有效地降低了化肥用量,节本省工;五是能够增加农民收入。2013 年,三门县通过发展早稻西兰花轮作模式,西兰花增产1 800 t,增收360 万元(增产2 250 kg/hm2,平均2 元/kg);早稻增产600 t,增收 187.2 万元(增产750 kg/hm2,平均3.12 元/kg)。

2 主要做法
2.1 强化政府主导,为模式推广提供组织保证

几年来,三门县通过粮食功能区、标准农田提升区、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对沿海地区耕地进行了大面积的整理,形成了田成方、路配套、渠相连、树成行、电成网的农业基础设施格局,促进了规模化生产,同时产业化组织体系逐日壮大,全县从事西兰花加工、冷藏的企业和合作社共有10 余家,年加工能力2.5 万t,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每年出台扶农惠农政策,对示范方、示范户进行补助和奖励,这些保障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此项模式的发展。

2.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到位率

每年根据农事季节安排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技人员、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社员的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县农技总站组织对乡镇(街道)农技人员、重点大户、示范方技术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各乡镇(街道)农办在早稻生产前要组织当地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开展培训,发放技术资料,使农户及时充分掌握栽培技术要点。在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积极并多次组织各级农技人员及种粮大户到示范方现场观摩交流、让优秀示范户现身说法等,对其他大户起到传、帮、带作用,明确关键技术,提高技术实施到位率。

2.3 抓好试验示范,促进以点带面

为了此模式的顺利推广,一方面进一步强化行政领导,建立工作岗位责任制,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技术班子,增强技术支撑,加强对全县面上的指导。积极进行品种试验,积累第一手资料,建立高产创建示范点,以促全村、全乡、全县整体推进,各示范片有工作方案、有相关技术负责人和行政组织者,树立样板,展示此模式的技术效果,加大了辐射效果和推广力度,有利于此模式的健康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3.1 种子依赖性太强,一种难求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我国各地种植的西兰花主栽品种种子基本上是从日本进口的杂交1 代种子,而我国种子研究所和种子公司生产的西兰花种子,在品质及产量上都无法跟进口种子相比。因此,一旦种子来源受制,就遏止了整个产业链。在生产中缺乏西兰花优质种子国产化体系,是西兰花产业发展的头等制约因素。

3.2 不良天气影响大,血本无归现象时有发生

三门县地处东南沿海,易受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近几年西兰花苗期受台风影响,许多农户遭受重创,更有少数农户遭受毁灭性打击;另外,暖春天气也易造成迟熟西兰花集中上市,价格走低,出现亏损。

3.3 品种结构不合理,丰产不丰收现象时有发生

西兰花有早、中、迟熟等品种,种植户在选择品种结构时,往往根据上一年的行情,如上一年早熟行情好,下一年早熟品种所占的份额就多,如上一年迟熟行情好,则下一年迟熟品种所占的份额就多。西兰花市场行情和气候密切相关,而气候在年度之间变化无常。因此,根据上一年的市场行情来安排下一年的品种结构存在较大风险。

3.4 生产成本上升快,产业风险日益加大

经过近6 年的调查,发现西兰花生产成本支出上涨 73.5%,其中种子成本上涨112.2%,肥料成本上涨32.5%,人工费上涨100%,地租费上涨103.1%,尤其是绿雄90 种子费由2010 年的90 元/包,涨到2013 年的150 元/包,一年上涨66.7%。如今西兰花生产成本在36 705 元/hm2,按照种植 42 000 株/hm2 计算,平均每只花球的成本达到0.9 元,如果售价低于0.9 元/只,就会出现亏损,因此西兰花产业风险越来越大。

3.5 冷藏、销售能力不足,过于依附临海上盘西兰花加工企业

近几年,三门县西兰花加工企业发展迅速,年加工能力已经达到2.5 万t,但加工能力并不代表实际消化水平。如浙江金旭食品有限公司西兰花速冻深加工生产线省内先进,年加工能力1.5 万t,冷库总容积2.8 万m3,总容量5 000 t,但2012 年西兰花实际消化量只有2 500 t,对全县西兰花产业的稳定发展没有发挥应有的龙头作用。除金旭之外,三门县其他加工企业、合作社现有冷库约6 000 m3,总容量约 1 200 t,销售旺季的时候根本无法消化市场上的西兰花。三门县从事西兰花贩销的合作社或大户数量不多,贩销能力有限。因此,该县西兰花销售一直以来都依赖临海上盘西兰花加工企业。一方面增加了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在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易遭厂方压价。

4 对策
4.1 建立种子种苗技术体系

一方面国内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要加强西兰花种子的选育力度,尽早培育出适合台州市种植、稳定性和丰产性都较好的国产品种,打破目前日本种子的垄断局面。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西兰花种子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故意炒作紧缺品种,甚至销售假冒伪劣种子等坑农害农行为,确保西兰花种子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另外,建立种苗工厂化繁育中心,开发推广商品穴盘苗,提高种子利用率,降低育苗成本和风险。

4.2 优化品种种植结构

近年来,三门县西兰花种植户调整品种结构的意识有所增强,中早熟比例不断增加,迟熟比例逐渐下降,既可以减轻2 月因暖春出现集中上市所带来的风险,又可以解决品种需求量失衡的问题。同时,要合理安排播种期,充分发挥品种优势。

4.3 壮大生产经营主体,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鼓励种植大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三门县虽年产西兰花4.7 万t,但没有一个较为响亮的品牌。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4 加强综合利用开发

西兰花的叶是很好的青饲料,西兰花的菜柄可以开发成蔬菜,菜花中能提取具有抗癌作用的萝卜子素和具有美容作用的二硫酚硫酮。

4.5 建立产业风险基金

西兰花是台州市农业的两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台州市农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受异常天气、市场波动等众多因素影响,近年来西兰花产业发展十分不稳定,建议台州市政府牵头,联合临海、三门、温岭等市县政府,共同建立西兰花产业风险基金。当市场价格跌至成本价以下,市政府启动风险基金,对加工企业和贩销企业、合作社以及大户进行补贴,确保农户不出现大范围亏损。

冬瓜无公害生产技术及茬口安排


栽培技术

1. 对环境条件要求(1)温度 冬瓜对温度适应范围广而且耐热性强。不同生育期对温度要求不同。种子发芽需较高温度,30℃条件下种子发芽良好,低于20℃种子发芽困难。幼苗期生长适宜温度20~30℃。温度高于30℃时,幼苗生长快但细弱,低于20℃幼苗生长粗壮,但生长速度缓慢。开花结果期适宜生长温度25~30℃,果实和茎叶生长良好,温度低时果实生长缓慢。根系生长的最低温度为12℃,根毛发生的最低温度为16℃。(2)光照 冬瓜是中等光照作物。充足光照有利于茎叶制造营养,果实生长良好。冬瓜属短日照作物,短日照和较低温下有利于雌花的开成。但多数品种对日照要求不严格。(3)土壤与营养 冬瓜对土壤适应能力强,各种土壤都能种植冬瓜。为达到高产优质目的,宜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沙壤或壤土种植冬瓜。冬瓜耐旱而不耐涝,种植冬瓜地块应排水良好,涝洼地块不能种植冬瓜。冬瓜需肥量不大,形成1000千克产品需氮1.36千克,磷0.50千克,钾2.16千克。(4)水分 冬瓜耐高温多湿,空气相对湿度85%~95%时冬瓜生长良好。开花坐果期连续阴雨,不利于坐瓜,且易感病害。冬瓜坐果后需水分多,但果实采收前水分供应过多,会降低果实品质及耐贮藏性。2. 茬口安排 冬瓜是典型的夏季蔬菜,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发育越快。因此,必须把生育盛期安排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我国北方各省露地栽培都是早春播种育苗,使冬瓜坐果和果实发育置于高温季节,断霜后定植,入秋前后收获。 由于冬瓜易感绵疫病、枯萎病,因此冬瓜种植忌连作,需要有3~5年以上轮作。前茬可以是越冬菠菜、芹菜或春速生蔬菜,如四季萝卜等。因冬瓜苗期生长缓慢,抽蔓以后又需较大面积任其生长,因此生长前期多与大蒜、圆葱、春甘蓝、春莴笋及早熟番茄套种。比较合理的的间套作形式有:韭菜间作架冬瓜,番茄套种地冬瓜,架冬瓜套种甘蓝、绿叶菜类、洋葱、矮生菜、芹菜等。冬瓜收获后,可接茬种秋大白菜、秋芹菜等。冬瓜的栽培方式可分为地冬瓜、棚冬瓜和架冬瓜三种。棚的形式有高平棚、低孤形棚;架的形式有一条龙、人字架、三角架等。架冬瓜能较好地利用空间,有利于合理密植,使坐果整齐、果重均匀、成熟一致,比较稳产高产,并有利于间作、套作,增加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土地,比棚冬瓜省材料,因此,架冬瓜是目前较经济合理的一种栽培方式。3. 栽培技术(1)培育壮苗 春季利用阳畦育苗,用种量2.55千克/公顷。播种前7~10天处理种子,用70~80℃热水烫种并迅速搅动,待水温降低到30℃时,浸种8小时,种子洗净,晾干种子表面水分,在25~30℃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每天清洗种子,晾干种子表皮水分继续催芽,并经常翻动种子包,促其透气,有利出芽。5~7天,幼芽长0.2~0.3厘米时可进行播种。 冬瓜育苗与黄瓜相同,但幼苗生长温度要比黄瓜高。春季阳畦育苗期30~40天,幼苗具3~4片叶即可定植。(2)整地与定植 冬瓜生长期长,生长量大,宜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地块定植冬瓜。定植前施腐熟优质圈肥,翻地混匀肥土,耙细整平做畦。 根据冬瓜前期与其它作物问套原则。小畦宽60~80厘米,大畦宽120~150厘米,冬前做畦,小畦种越冬菠菜,大畦内栽圆葱、大蒜。春季做畦,小畦内种小白菜或栽油菜,大畦内栽春甘蓝、春莴笋等。大畦内圆葱、大蒜、春甘蓝、春莴笋收获后作为冬瓜的爬蔓畦。 架冬瓜做畦及间套方式与地冬瓜基本相同。如果不搞间套作,可做成2.4米宽的大畦种两行冬瓜,或做成1.2米宽畦种一行冬瓜。小型冬瓜株距30~35厘米,大型冬瓜株距50~60厘米。栽苗时要求带完整土坨,栽苗深度与苗坨高度一致,栽后浇水。 冬瓜根系发达,栽前应深耕,并整平耙细,注意防止田间积水引起枯萎病和沤根现象的发生。除定植前施人大量有机肥外,在定植时,还应局部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每亩1500~2000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 定植密度依品种、栽培方式与栽培季节不同而异,一般多采用支架栽培。4. 田间管理(1)植株调整冬瓜生长势极为旺盛,主蔓每节都能发生侧蔓,而冬瓜一般以主蔓结果为主。为了培育健壮的主蔓,必须进行植株调整。①整枝坐果前留1~2个侧蔓,利用主侧蔓结果,坐果后侧蔓任其生长。②盘条与压蔓冬瓜第一雌花出现节位较高。在搭架栽培时,可将基部没有雌花的茎蔓绕架杆或将架外侧的茎蔓盘曲压入土中,而使主蔓的顶端接近架杆的基部,以便上架,这一措施生产上称为盘条。其好处是可节省土地面积,又可促进不定根的发生,扩大吸收面积和预防风害。③摘心摘心与当地的生长期和品种有关。生长期短的地区,应提早摘心,使养分集中供应果实的需要。早熟品种一般当主蔓长到13~16节时摘心,坐果位置在9~12节左右。中、晚熟品种以及在生长期长的地区,可在25~30节时摘心,使坐果在20~24节左右,留取的茎蔓长、叶片多,制造养分多,果实能充分生长而获得高产。④留瓜、定瓜与护瓜冬瓜坐果节位与果实大小有一定关系。冬瓜第一雌花出现后,每隔几节陆续出现雌花,早熟种每株留2~4个果实,中、晚熟种每株只留一个果实,多余的花、果都要摘除。 冬瓜果大且重,果实发育过程中应及时做好吊瓜工作,使吊绳固定在瓜棚上承受瓜的重量。可用稻草、麦秆等垫瓜,并适当翻动果实,避免与地面接触引起病害导致烂瓜;可用稻草、麦秆等遮盖,防止日烧。(2)施肥与灌溉 冬瓜结果数少,收获期比较集中,因此,冬瓜追肥宜适当集中。在摘心与定瓜之后进行追肥较适宜。冬瓜根系强大,吸水能力也强,冬瓜叶面有刺毛,果实表面有白粉,因此,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需水量较黄瓜为少。在水肥供应上宜采取保、控、促的技术措施,避免在大雨前后施速效肥,否则会导致疫病、枯萎病和果实绵腐病的发生与发展。(3)收获与贮藏 冬瓜从现蕾到开花约9天左右,南开花到成熟约35~45天。小型冬瓜收获期不严,一般1~1.5千克即可采收,大型冬瓜达生理成熟度才可采收。生理成熟的特征是果实外皮坚硬而厚,果面茸毛脱落,果皮暗绿或白粉满布。采收时留果柄,以利贮藏运输。一般每亩5000千克左右,高产者已超过15000千克。老熟冬瓜收获后选择通风、凉爽房屋或地下贮藏窖贮藏,地面铺一层麦秸或稻草,于清晨选择无虫口、无伤疤冬瓜带一段果梗收获,随收随单层平放或紧放于贮藏室内,竖放时瓜蒂朝上。贮藏期间要经常检查,及时清除烂瓜。贮藏得当,可贮存2~3个月。备注(敦化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133700)

加工型蔬菜雪里蕻无公害生产技术


雪里蒸又名 雪菜 , 春不老 。一年生草本植物, 芥菜的变种。叶子深裂, 边缘皱缩, 花鲜黄色。人们通常腌着吃, 目前生产上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以价格便宜, 品质优良被人们所青睐。

一、产地要求

按国家规定标准, 生产基地要求土壤疏松肥沃, 有机质含量高, 排灌方便, 近2-3 年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 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二、品种的选择

选择分粟力强, 长势旺, 抗性强的优质高产品种。如上海金丝芥, 吴红芥, 九头芥。

三、育苗的措施

1、苗床的选择。苗床不但要求一3 年内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 而且在选地时要远离十字花科菜地, 土壤疏松肥沃, 有机质含量高, 排灌通畅。

2 、播种的时间和播种量。冬春型雪菜一般9 月下旬播种, 秋雪菜7 月下旬播种, 具体根据品种的特性、食用要求及茬口的安排等条件而定。一般每亩播种量3盼克左右。

3 、播前整地。苗床地要深翻细整, 整成龟背形, 畦宽150 厘米左右。根据土壤肥力状况, 每亩施人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 0 0 -10 0 公斤。用5 0%辛硫磷100 倍液喷洒畦面, 防止地下害虫。并做好种子处理, 可采用10 % 磷酸三钠浸种或代森锌拌种的方法。

4 、播种方法。播种前先浇足底水, 后撒播, 做到细播, 匀播。播后盖细土, 并盖上稻草等覆盖物降温保湿, 有条件的可用遮阳网覆盖, 出苗后及时揭掉。

5 、苗床管理。适度供给水分, 保持床土湿润。出苗后及时间苗, 保持苗距2 一3 厘米, 待长到3一片真叶时再间苗一次。间苗后要施一次淡肥水, 促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 促进秧苗茁壮成长。

四、合理定植

1 、整地作畦。前作收获后, 及时清洁田园, 清除残枝败叶, 整地作畦, 成龟背形。一般畦宽( 连沟) 1 . 5 米, 土壤较粘重的稻区狭窄一些, 采用深沟高畦, 以利排水。

2 、施足基肥。翻耕作畦的同时, 一般每亩施人腐熟厩肥100-150公斤, 氮磷钾含量均为巧% 的复合肥30 公斤左右, 或其他相应肥料根据肥力适当调整。

3 、定植时间。一般10 月下旬具有5-6 片真叶时定植, 苗龄30 天左右。

4、定植密度。一般行距30 -4 0 厘米, 株距 2 5 -3 0 厘米, 每亩栽5 5 0 株左右, 定植时要带土, 尽量防止伤根, 并不使根群扭曲和悬空。定植后浇透定根水。

五、肥水管理

追肥结合浇水进行, 以氮肥为主, 适当增施磷钾肥, 可以提高抗病力, 增加产量。定植成活后开始追肥, 一般3 次, 根据生长期需要确定肥料用量。移栽后浇施淡肥水促成活, 保护地栽培12 月中旬每亩用碳酸磷肥20 公斤浇施。 2 月中旬每亩用尿素20 公斤, 钾肥巧公斤追施一次。采收前半个月停止追肥, 以免含水量过多, 使组织结实, 以利加工。

六、病虫害的防治

雪里蒸的主要病虫害是病毒病和蚜虫。

1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提倡物理和生物防治的无公害化治理原则。

2 、病毒病发病初期选用20 % 病毒A 可湿性粉剂5 0 倍液或2% 菌克毒克水剂2 50 倍液等病毒抑制剂和生长促进剂配合使用。

3 、蚜虫选用毗虫琳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或.0 36 % 苦参碱水剂10 0 倍液等农药防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苏州市一年三茬蔬菜高效生产新模式


近年来,江苏省省政府大力实施农业三项工程,推进农业优新品种主体化、高新技术普及化、高效模式多元化,全省涌现出一批蔬菜高产高效新模式。其中黄瓜/辣椒耐热青菜(普通白菜)芹菜茬口安排模式已成熟应用,并有较大推广价值。2009年,应用该种植模式,每667平方米黄瓜产量6000 千克,产值12000元,耐热青菜产量2000千克左右,产值4000元,芹菜产量4000千克左右,产值9000元,合计每667平方米总产值在25000元左右,纯效益可达15000元左右。以辣椒轮茬计,每667平方米辣椒产量35000千克,产值8000元左右,合计每667平方米总产值约21000元,纯效益可达11000元。

1. 茬口安排

黄瓜12月~翌年1月播种,2月下旬~3月初定植于塑料大棚,采收到6~7月。

辣椒电热线育苗一般在12月下旬~翌年1月上旬播种,温床育苗在11月播种,冷床育苗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播种。3月上中旬定植,6~7月采收基本结束。

耐热青菜6~8月均可栽培,需提前育苗,一般苗龄20天,黄瓜/辣椒采收后定植,20天左右上市。

芹菜7月中旬~8月中旬播种,苗龄60天左右,9月中旬~10月中旬定植,根据不同品种和市场需要,适时分批采收。

2. 品种选择

(1)黄瓜

可选择申青系列(如申青1号)、天津系列(如津优、津研、津春)、水果型黄瓜(如荷兰黄瓜、拉迪特小黄瓜)品种。

(2)辣椒

早熟栽培宜选较耐寒、对低温适应性较强、坐果节位低、早熟丰产的辣椒品种,如苏椒5号、徐研大椒、湘研12号、赣椒1号、早丰1号、洛椒系列(如洛椒8号、洛椒98A)、汴椒;甜椒品种如海丰5号、中椒系列、嘉配5号、开椒6号、进口彩椒。

(3)耐热青菜

宜选耐热的日本华王青菜等品种。

(4)芹菜

应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强、商品性好的芹菜品种,早秋芹宜选用早青芹,晚秋芹可选用黄心芹、上农玉芹、双港西芹等。

3. 栽培技术

(1)黄瓜

①培育壮苗:种子采用温汤浸种、催芽,采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每立方米营养土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消毒。幼苗出土时保持较高的温度,齐苗后适当降温,定植前7天进行降温炼苗。

②施肥定植: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以上,做高25厘米的高畦,畦面覆盖地膜,按行距70厘米、株距30 厘米栽苗,每667平方米定植3000株左右,选晴天进行。

③田间管理:定植后1周,黄瓜已开始甩蔓,需及时吊蔓,一般根瓜坐住前不施肥,根瓜坐住后,结合浇水进行第1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千克、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10千克,以后每隔7~10天追肥1次。随时去除雄花,打掉卷须,摘除植株基部侧枝,并除去化瓜、弯瓜及畸形瓜。

④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当地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等,除适当进行通风、降低湿度、清洁田园来减轻病害发生外,可交替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主要害虫有潜叶蝇、蚜虫、烟粉虱等,可采用色板诱杀以减少虫口基数,也可选用20%灭蝇胺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或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⑤及时采收:当瓜蒂粘连的花冠由黄变暗时为最佳采收期,及时采摘可以防止坠秧,避免化瓜,特别是根瓜应及早采摘。

(2)辣椒

①浸种催芽、播种播前进行苗床消毒:每667平方米用种量50克。播前将种子用纱布包好置于凉水中浸泡8~10分,再用55℃温水浸种15分,不断搅拌至温度降到30℃再浸5 小时。然后进行催芽,先将种子用清水漂洗3~4次,捞出后用2倍洗净的细沙与种子混匀,盖上湿布,前期温度掌握在28~30℃,后期20~25℃,5~6天后齐芽即可播种。播后浇透水并搭小拱棚,覆盖遮阳网保湿、保墒。

②培育壮苗:幼苗二叶一心时及时栽入营养钵。棚内白天气温保持在25℃以上,夜间控制在16℃以上,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下。每隔10天喷施1次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炭疽病和灰霉病,连喷3~4次。每隔7~10天浇施稀薄农家有机液肥1次,保持钵土湿润。12月~翌年1月主要做好苗床常规管理工作,控制好肥水,防止徒长,加强通风换气,严控棚内温、湿度,以培育壮苗。

③适时移栽: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厩肥3000~4000千克、三元复合肥40千克,深翻整地、开深沟做高畦,畦面宽60~70厘米,沟宽25~30 厘米,畦高15~20厘米。定植前7~10天覆膜。每畦种2行,株距25~3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苗3000~5000株。定植后5~7天密闭大棚,使大棚内温度达到30℃左右。夜间采用多层覆盖保温防冻,白天应将覆盖物揭开透光,以促进幼苗早发新根、早缓苗。幼苗长出新叶后,白天棚温可降至24~28℃,高于30℃时要适时适度放风,排湿降温,夜间保持15~20℃。

④田间管理:坐果前酌情轻施提苗肥,用稀薄农家有机液肥灌施或每667平方米随水浇施尿素5千克。开始采果后,在株间每667平方米交替穴施尿素和三元复合肥15~20千克。以后每隔10~15天追1次肥,每次每667平方米施10千克左右。生长前期要及时摘除植株基部生长旺盛的侧枝,中后期摘除植株内部过密的细弱枝。

⑤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疫病、根腐病、灰霉病、蚜虫、烟粉虱等。防治措施:一是进行种子及苗床土壤消毒,尤其是连作大棚定植前一定要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克加干细土1 千克拌匀撒于畦面。二是实行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三是注意大棚通风排湿;四是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并尽早防治蚜虫、烟粉虱,以减少病毒病为害。

⑥采收生长瘦弱的植株,可提早采收青果,而对生长旺盛甚至有徒长趋势的植株,可延迟采收,以控制茎叶生长。无论是采收青果还是红果,门椒都要尽量早摘。产量高峰期隔1~2天采收1次。

(3)耐热青菜

华王青菜播种密度要稀,每667平方米用种量700克,100平方米幼苗可定植300平方米大田,一般苗龄20天。在前茬采收后即可定植。标准钢架大棚每棚纵向做3条1.8米宽的畦,畦高10厘米左右,同时要求畦面平整或畦面中间略高呈微拱形,以防止畦面积水烂苗。株行距各为15厘米左右。华王青菜生长期短,需水需肥量较大,整地前每667平方米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 千克和碳酸氢铵25 千克,以后根据苗情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再追施4~5千克尿素2次,在高温季节宜经常浇水,以满足肥水需求。定植后20天左右即可上市。华王青菜的主要害虫有菜青虫、小菜蛾、蚜虫、夜蛾等,可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以降低虫口基数,必要时交替选用Bt乳剂、甲维盐等农药防治。

(4)芹菜

①培育壮苗:播前用清水浸种4~5小时,再冲洗揉搓1~2次,用湿布包好,置于阴凉处(7~8月于白天置于冰箱内,晚上取出),确保种子湿润,待80%种子露白后播种。一般每667平方米苗床播种量1.5~2.5千克,可供3~4倍面积定植之用。出苗后应加强肥水管理,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可施尿素10~15千克。

②定植:翻耕前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2500千克、三元复合肥50千克,深耕15厘米,随即细耙做畦,畦(连沟)宽1.8~2.0米。芹菜苗龄60天左右定植。一般本芹3~4片真叶时即可定植,株行距为10~15厘米见方;西芹3~4叶时间苗1次,6~7片叶时定植,株行距15~20 厘米。定植后随即浇定根水。

③田间管理:除基肥外还需追施肥水多次,定植缓苗后追肥1次,以氮肥为主,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 千克,并且要保持土壤湿润。

④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是叶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主要害虫是蚜虫,可用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⑤采收:根据品种和市场需要,适时分批采收。

发芽葱冬季生产技术


栽培技术

1. 育苗阶段(1)播种①播种时间分秋播和春播两种。秋播一般在上一年的8月下旬播种,9月初出苗为宜;春播一般在当年4月中旬播种,下旬出苗为宜。②播种方法作畦,浅施肥,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110公斤。畦宽1~1.2米,畦面要平,浇足底水后播种,亩播种量3.0~3.5公斤,播后覆1厘米的细土,再用33%施田补乳油300~500倍,播后苗前土壤封闭。(2)苗田管理秋播田,当秧苗达3片真叶,高10厘米左右,一般在小雪前后要浇封冻水,并结合施肥浇一次稀粪,以提高地温,再盖一层生粪,确保安全越冬。翌年化冻后再将生粪撒掉,要加强水分管理,防止干旱。春播田,在4月下旬出苗,出苗后,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一般小水勤灌,当幼苗长到2片真叶后,要保持土壤干湿交替,并结合浇水追施1~2遍氮肥或复合肥,每亩15公斤左右。2. 本田栽培阶段本田阶段是发芽葱生产过程的中间阶段,葱的个体主要在此期间生长成型。因此,此阶段管理的核心是控促结合,以控为主,防止个体发育过大而影响发芽葱的商品性。(1)整地施肥本田要深松30厘米,整平耙细,亩施腐熟的优质农肥3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20公斤做底肥,结合整地施入15厘米土层内。(2)加密移植移植一般在6号末、7月初进行。为防止葱长的过怏过大,栽植时密度要大。一般行距30厘米,株距1.0~1.5厘米,亩保苗15~22万株为宜。开沟定植,沟深5~8厘米。栽后及时浇水,以利缓苗。(3)中耕除草一般中耕2~3次,如苗长的过旺,可结合中耕。压土控制生长,即将土培至叶节以上2~3厘米并压实。(4)水肥管理移栽后3~4天浇缓苗水。在缓苗后,一般自然降雨即可满足需要,如遇干旱天气,也要适当浇水;但遇连雨天应注意排水。关于追肥的次数和数量,要根据苗情灵活安排。一般只追一次肥,即在定植后30天左右,亩施硫酸铵10公斤,如苗弱可追两次,苗长势旺可以不追。(5)收获10月中、下旬当气温下降,葱已逐渐进入休眠状态时即可收获。3. 休眠期冷冻贮藏(1)晾晒打捆将起出的葱经过充分晾晒,抖净泥土,摘掉枯叶,捆成10厘米粗的小捆待贮。(2)摆放与贮存要选择地势较高、通风、光照较少的场所贮存,一般可在房北靠墙的地方。也可搭简易房贮存。贮存时将捆好的葱根朝下叶朝上单层摆放,摆放0.5米宽留一步道,长度可根据葱的数量确定,在贮存初期,要经常检查葱堆内的温度,如有发热现象要及时拆堆降温,直到天气寒冷,葱堆里外都冻透为止,为防止进入雨雪,露天存放的葱要用薄膜盖好封严。4. 温室内低温发芽(1)缓冻葱在发芽前,将贮存的冻葱轻轻地移至屋内或温室内,在地面上一捆一捆地分层横摆,成一梯形堆,摆一层葱铺一层5~7厘米的湿细土,堆高80~100厘米,宽度60~80厘米,长度依据葱的数量和场所而定。摆好后,在葱堆的四周及上面盖一层厚10~15厘米湿细土。缓葱时,室温要保持在10~15℃,这样经过5~7天即可将冻葱缓好。(2)栽植栽植前,首先要把温室的床土耙细整平,松土20厘米,浇足底墒,然后开沟栽植,沟深10厘米,开一沟栽一沟。栽植密度一般行距10~15厘米。株距以葱不聚堆、不压撂为宜。(3)低温发芽栽植后,温室内的温度白天保持14℃~18℃,夜间保持5℃~10℃即可。在整个温室发芽期间温度都不宜过高,因温度过高生产的发芽葱叶片黄瘦,葱白汁少,口感和商品性差。同时,注意水分管理,每隔5~7天浇一次水,要浇足浇透。一般在温室内经过20~30天栽培,就可长出2~3片葱叶,这时质量最好,可起出上市销售。病虫害防治葱的病害主要是霜霉病、灰霉病和紫斑病,可在发病初期用80%的烯酰吗啉300~500倍液或40%的嘧霉胺600~800倍,或25%苯醚甲环唑1200~1500倍交替喷施,每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葱在生长期间的主要虫害是地蛆和葱蓟马,地蛆可用4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灌根防治。葱蓟马可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叶喷防治。备注(1.靖宇县蒙江乡农科站;2.靖宇县农技推广中心,吉林白山135200)

无公害芹菜生产技术


适宜品种

选用成株质地黄嫩,纤维极少,品质优秀的品种,如雅致西芹。栽培技术1. 种子处理 用55℃左右的热水进行浸种,为使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直至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继续浸泡30分钟。能杀死潜伏或沾附在种子内外的病菌。浸泡后用清水洗干净,放置室温下,当有近5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2. 育苗(1)苗床准备 做1米宽的畦,用耙子搂平畦面,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发现有低洼处,用细沙填平,高处用耙搂平。(2)播种量及播种方式 育苗移栽每20平方米播芹菜种子50克,亩用50平方米用种量为125~150克,西芹减半。把催芽的种子连细沙或干籽拌细沙,直接撒到畦面上,力求均匀,再盖薄薄的细沙或粪土(过筛的农家肥与田土各50%),用草苫或稻草遮盖畦面,早晚撤下。再向草苫和稻草上用喷壶浇水,以后保持土壤温度,湿籽7天可出苗,干籽一般15天左右。3. 苗期管理(1)及时补充秧苗 对于刚刚定植的芹菜苗要及时查看,发现个别生长势弱的要剔除并补上健壮的菜苗。(2)芹菜苗定植后管理 为促使芹菜的根系生长,起到迅速缓苗的作用,用土益佳500克对水2公斤浸泡24小时,取清液淋根,或用金太龙追肥宝100克对水15公斤,去掉喷头进行淋根。(3)大雨过后及时排水 防止积水淹死秧苗,要降低土壤湿度。为防止养分流失,及时喷施叶面肥,有利于芹菜苗生长。4. 定植及定植后的管理(1)芹菜定植 在7月下旬~8月中旬,定植前一天将苗床适量灌水,第二天开始定植,去除病株、弱苗,选健壮无病秧苗带根带土定植。单株定植,株行距10~15厘米15~20厘米。定植深度以不埋住心叶为准。定植后立即浇定植水。(2)水肥管理 芹菜连续获得高产的主要措施是增施底肥、改善土壤。定植前结合深翻整地,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0立方米,硫酸二胺50公斤,硫酸钾25公斤。定植后2~3天浇一次缓苗水,7天后为防止芹菜快速生长,采取蹲苗措施,促进根部生长和茎部增粗。蹲苗结束后,结合浇水再施一次肥,每亩施硫酸钾10公斤、尿素25公斤,扣膜后,再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硫酸钾15公斤。为使芹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满足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可进行根外追肥,如喷施宝、硼砂、云大120等。采收前10天停止浇水施肥。(3)温度管理 定植时未扣棚的,初期间隔扣遮阳网10~15天,10月中下旬开始扣膜。扣膜后10天内可放底风,使植株逐步适应,定植时已扣棚膜的,把前面底脚围裙和后墙或后坡开放风口,昼夜放对流风。外界气温下降后,先封闭后风口,前底脚继续放风。当外界出现霜冻时,夜间放下围裙,白天进行放风,白天棚内温度保持在15℃~20℃,夜间保持在10℃~18℃,最低为5℃~8℃。即使遇到连阴天,也要坚持短时间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当夜温低于5℃时,大约在11月上旬,夜间关闭风道。外界0℃以下时,棚外加盖草苫,加强保温。5. 采收 当芹菜长到1厘米粗、生长期50~60天时,即可用小铲挑拣较大的起挖,挖出的芹菜用水冲洗干净,带叶,大小搭配均匀后绑扎成一束,准备上市。6. 建立生产与管理档案 建立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档案,记录产地环境、气候状况、管理措施、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分级、贮藏、营销等相关内容。病虫害防治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合理施肥灌水,增施钾肥可增强植株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非寄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清洁田园,去除病虫残株,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2. 物理防治 设置防虫网,在门窗、通风口等处设置防虫网,防止昆虫进入;放置诱虫板,在棚内每30~40平方米内放置一些黄色诱虫板,用来诱杀蚜虫、白粉虱等昆虫。3. 化学防治 以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原则,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斑枯病;用77%可杀得500倍液、3%农抗120水剂100倍液,或50%菌核净1000倍液喷雾防治早疫病;用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3000~4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30%DT胶悬剂500倍液喷雾防治软腐病和心腐病。

弶港农场发展西兰花产业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掠港农场瞄准打造江苏农垦现代高效农业强场的目标,大力发展外向出口型西兰花产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随着农产品国际贸易对食品的生产方式、质量标准、认证管理及延伸、扩展性附加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受制于市场准人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多年以来,伴随着琼港农场出口西兰花规模的不断扩大,出口蔬菜企业时常与进口国发生贸易磨擦,西兰花产品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何才能保证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增强西兰花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农场出口西兰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掠港农场探索出了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一.主要做法

1.依托资源优势,引导产业发展。琼港农场地处黄海之滨,为长江冲积平原,土壤为沙壤土,肥力水平较高,透水、透气性能好,海洋性气候。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农田防护林网格化率达100%,土地连片成块,基本实现主干道硬质化、主干渠防渗化、水电设施到田头,能灌能排,具备日降水 l 50~200mm在24小时内排放的能力,十分适合西兰花栽培,为西兰花的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农场立足本地资源发展出口西兰花产业,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增加职工收入。

2.完善利益机制,增强龙头带动。依靠单家独户,产业肯定做不大、做不强,必须依靠龙头带动。掠港农场着力引进省内外品牌响、实力强、基础条件好、市场前景广、关联度大、外向度高的农产品加工战略合作伙伴,在出口西兰花产业更大、更广、更高层次上进行合作,实现了出口西兰花生产专业合作社与出口蔬菜企业的有效对接和产业联动。以出口蔬菜加工企业的发展解决西兰花产品的市场销路问题,以西兰花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解决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形成了利于产业发展和职工增收的利益连结机制。

3.推进科技进步,突破发展颈瓶。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掠港农场不断加强与世界知名育种企业台湾农友和日本优秀公司的合作,从品种源头和标准化工厂育苗开始实施西兰花的标准化生产。目前,产品质量符合日本农残肯定列表的要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蔬菜出口企业所青睐。同时,在西兰花栽培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自2002年以来,农场5万亩耕地全部实施了麦稻与西瓜轮作换茬新模式,将西瓜与麦稻生产由一年一轮换发展到目前的三年一轮换,水旱轮作,充分利用西瓜后茬种植西兰花,做到一亩西瓜后茬一亩西兰花,使西兰花病虫害得到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更有效控制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4.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为寻求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更好的价格机制,实施品牌经营 战略是必然之路。掠港农场着力打造农业品牌,支持合作社以品牌促产业提升,以品牌拓市场,通过品牌建设提高西兰花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掠农牌西兰花连续被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江苏名牌产品称号;被省农委授予 江苏名牌农产品称号。农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单位。通过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获得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证书。目前,全场5万亩耕地全部获得了绿色农产品产地认证,西兰花等主要农作物通过了绿色农产品产品认证,有机农业通过了基地和产品认证。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生产控制能力。农场着力提高合作社管理者和种植者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纳入合作社培训的内容,加强合作社及社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社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农产品安全生产控制能力。农场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专家、教授来农场进行讲座和现场指导,每年举办30多期培训班,解决西兰花质量安全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培养了一批既懂生产技术、又懂生产管理,既是种植者、又是质量安全管理实践者、质量安全管理技术规程推广应用者的西兰花质量安全生产管理者队伍,保证了掠农牌出口西兰花的质量安全。

6.建立安全生产制度,规范社员操作行为。农场成立了质量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和管理体系,根据NY/T 7462003标准,制定了符合日本农残肯定列表要求的管理标准、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合作社质量自控体系,依托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示范农场的管理网络系统,充分发挥公司农业技术力量雄厚、服务管理网络齐全的优势,对出口西兰花专业合作社生产全过程实行质量跟踪管理,从种苗的繁育、移栽到管理确保不使用含毒性农药,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促进了掠农牌出口西兰花的稳定发展。

二、取得成效

一是出口西兰花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格局已基本形成。2007年以来,出口西兰花生产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农场生产面积已达万余亩,生产数量达到2万吨以上,亩均效益在1000元以上,成为全省出口西兰花面积最大、总产最高的地区。

二是出口西兰花产业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农场已与浙江、江苏、台湾等省的四家蔬菜出口企业合作,加工西兰花产品出口日、美、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三是促进了农业增效职工增收。一大批专业合作社把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优势结合起来,围绕产业链增粗拉长做文章,走共同致富、合作化生产的道路。经过几年的运行,现人均年收入达10多万元。合作社为掠农公司高效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几点启示

1.实行符合实际的标准化生产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农业标准化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均建立起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标准,通过规范操作与严格监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因而,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突出实用性,让合作社职工看得懂、用得了、效果好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最现实的迫切需要。

2.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证。专业合作社解决了一家一户职工不能解决的问题,但要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必须加大支持引导力度,解决单个合作社不能解决的问题。发挥农场与政府沟通、与其它组织谈判、维护权益、行业自律、开展培训、组团展销等共同服务中单家独户合作社无法替代的作用,真正做到生产标准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使合作社成为农产品安全生产控制的主体和生力军。

5.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加强农产品生产质量和安全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是解决好源头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控制问题。建立合作社内纵横交错的捆绑式监控管理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管理,重点控制农药规范使用,落实农药使用三个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保管、统一使用,严格农残监控,在安全生产方面实行农药使用责任追溯制度,全程监管,相互监督,互相制约,一户违约,各户有责。这种制度化的监督机制成为合作社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

大棚茼蒿春季生产技术


名称大棚茼蒿春季生产技术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绿叶菜-茼蒿
适宜品种
早春设施栽培茼蒿时,应注意选择产量高、综合性状好的中绿长秆茼蒿优良品种。

栽培技术
茼蒿别名蒿子秆、蓬蒿、蒿菜、菊花菜等,目前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茼蒿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炎热,亦不耐严寒,一般温度低于12℃植株生长明显受阻,低于5℃则导致叶片受冻,造成枯死现象。现将茼蒿营养价值及其春季大棚高效生产技术作一介绍。

1.茼蒿营养价值

日常食用的主要是茼蒿的茎、叶部分,可做馅、凉拌、做汤或炒食等。与许多叶菜类蔬菜相比,其营养丰富,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保健蔬菜,内含一种挥发性的精油,具有开胃健脾、安心降压、消痰、利肠胃等功效。

另据测定,每100克茼蒿中含蛋白质1.9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2.7克、膳食纤维1.2克,特别是叶酸含量高达190毫克,是许多蔬菜所不具备的。另外,还含有20多种营养元素,如含钙73毫克、磷36毫克、钾220毫克、维生素A 0.25毫克、维生素C 18毫克、维生素E 1毫克、硒0.6微克、胡萝卜素1.51毫克。由于茼蒿营养价值较高,已成为不少高档饭店及宾馆主要供应蔬菜品种之一。

2.大棚春季栽培要点

在我国许多地区的2月份,气温通常都较低,此时如果露地播种栽培茼蒿,对植株生长不利,也影响产量和效益。而如果应用钢管大棚进行保护地栽培,可以实现茼蒿按期播种、植株健壮生长,进而达到高产高效。

(1)品种选择

要求品种叶片中等偏小,叶色绿,叶缘缺刻较深,抗寒力强,适应性广,对栽培季节不严格,香味浓,且生长期较短,早春大棚栽培从播种到收获最好在40天左右。

(2)选地施肥

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湿润、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良好、地下水位低、无污染、适宜种植蔬菜的田块。茼蒿播种前4天,每667平方米均匀施用优质腐熟有机土杂肥1000千克、45%洋丰复合肥50千克作基肥,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绝大多数,追肥为次。施肥后深翻地,使土肥混合均匀,然后精细整地备播。

(3)适期播种

春大棚栽培可于2月中旬左右播种,要选择晴好天气,每667平方米播种量为3千克。播种时采取直播、均匀撒播方式。播种后注意保温保湿,使棚内气温上升,以利于出苗及幼苗成活。

(4)田间管理

茼蒿直播后,待幼苗出齐应及时间苗,留强去弱,保持株距在2厘米左右,防止出现幼苗过稀或过密现象,达到田间基本均匀一致,有利于幼苗健壮生长。茼蒿忌高温,一般在15~20℃条件下植株生长良好,所以当棚内气温达到25℃以上时,注意加强通风换气,调控好温湿度,创造有利于茼蒿生长的环境。2月下旬,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追肥。追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每667平方米可施用46%尿素15千克,结合追肥进行浇水,以利于植株对肥水的吸收。生长期为防止草害,可于播种后,每667平方米喷施杀草丹150毫升(加水40千克),封闭除草。

(5)适时收获

中绿长秆茼蒿是以鲜嫩茎、嫩叶为商品的,从播种到收获全生育期一般在38天左右,当3月中下旬植株高达约30厘米时即应适时采收,以保证品质。收获时可连根拔起。

无公害番茄生产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1. 培育壮苗
(1)种子处理
番茄许多病害通过种子传播,播前采取温汤浸种有一定防效。先将种子放在常温水中浸泡15分钟,再放到55~60℃热水中浸种20分钟左右,然后放人25~30℃的温水中浸种4~5小时,捞出后放在25~30℃条件下催芽,当80%种子露白后立即播种。
(2)营养土配制
用腐熟的农家肥30%、陈炉灰20%、农田土20%(非茄科、无农药残留),每立方米加氮、磷、钾复合肥0.5~1.0千克,加适量菌虫必杀,混拌均匀,用塑料薄膜覆盖闷5~7天,以充分杀死病菌和虫卵。
(3)播种
采用穴盘育苗,每穴内播一粒已露白的种子,播深1~2厘米,覆土1~2厘米,覆土要均匀,过厚出苗慢,生长不整齐,过薄容易落干,降低出苗率,播种后要浇透水。
(4)育苗管理
播后出苗前温度控制,白天25~28℃,夜间15~18℃,大约3~5天即可出苗。出齐苗后,白天温度宜控制在25℃左右,夜间温度宜控制在15~18℃,地温控制在18~20℃。定植前7~10天对秧苗进行低温炼苗,以适应移栽后的生长环境。
要浇透水,切忌苗床积水,避免造成烂根。要及时清除苗盘内杂草,注意不要伤害到小苗。加强苗期病虫害防治,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以免造成危害。
2. 定植
挑选无病健壮幼苗,做到大小苗分开定植,带花蕾即可定植。当地下10厘米深处,土温稳定通过10℃时可定植。定植的密度依品种的熟性、整枝方式而定。一般早熟品种亩密度4000~4500株;中晚熟品种亩密度3300~3500株。
3. 田间管理
保护地栽培定植后要用土压实棚膜,缓苗期间关闭棚门,长出新叶后,当棚内温度达25℃左右开始通风,每天注意观察温度,及时通风降温;露地种植的番茄,缓苗后可选晴天及时进行人工中耕除草,减少农药使用量,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
(1)搭架
当植株第一花序开花后,开始插架、绑蔓。从第一花序开始每隔3~4节绑蔓一次,结合绑蔓及时整枝。单杆整枝,留主干上3~4穗果,多余侧枝要抹去。整枝和抹杈最好在晴天早上露水干后进行,主干和留果侧枝摘心时,应在果穗上保留两片叶子,以防止或减轻日灼伤,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2)肥水管理
大田栽培定植时一次性施足底肥,灌足水分,在田间管理期间一般不再施肥和灌水,若遇干旱浇水1~2次。温室大棚定植要一次浇透水,以后直到第一穗果长到核桃大小时再考虑浇水。每次结合浇水每亩施腐熟人粪尿1000~1500千克或腐熟鸡粪1000千克。
(3)疏花、疏果
及时进行疏花、疏果,可改善植株光照条件,增加单果重,减少畸形果、果实大小不整齐等现象的发生,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商品性。一般每穗留3~5个果,选择健壮、圆正,向阳处的大果,一般留3~4层果。
4. 适时采收
当番茄果实达到商品成熟度时就可以及时采收。也可根据市场需求适时采收。番茄采收的标准是:果实充分膨大,果实南绿变黄或粉红、红后,进入成熟期即可采收。
病虫害防治
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保护天敌,积极推行微生物防治农作物害虫;物理防治可采取黑光灯、黄板、蓝板、草把等方法诱杀成虫;化学防治尽可能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但农药品种和用药量要在围家限定范围内,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用、限用的农药品种。
2. 病害
防治病害首先选择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病株杂草,增强植株抗病性。
(1)叶霉病
发病初期摘除下部病叶,并喷施适量保护性杀菌剂1:1:200波尔多液或24%武夷菌素(BO-10)水剂200倍液,7天一次。
(2)灰霉病
在蘸花时加人速克灵、扑海因、灭霉灵等药剂防治。
(3)早疫病
早期发现病叶、病株及时清除并销毁或深埋,及时摘除下部老叶,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代森锰锌800倍液喷雾。
(4)晚疫病
早期摘除病叶销毁,发现病株后,用68%甲霜灵锰锌800倍液喷雾或每亩用百菌清炯剂250克熏棚防治。
(5)病毒病
培育无病毒壮苗,消灭蚜虫、白粉虱,防止传毒,用31%氮疳吗啉呱1000倍液防治。
(6)脐腐病
浇足定植水,保证花期及结果初期有足够的水分供应。在果实膨大后,应注意适当给水。采用根外追施钙肥技术。番茄结果后1个月内,是吸收钙的关键时期。可喷洒1%的过磷酸钙。从初花期开始,隔10~15天一次,连续喷2~3次。使用氯化钙及硝酸钙时,不可与含硫的农药及磷酸盐(如磷酸二氢钾)混用,以免产生沉淀。
3. 虫害
番茄主要虫害有烟青虫、蚜虫、白粉虱、潜叶蝇等。
(1)烟青虫
性诱剂诱杀成虫,每50亩地设黑光灯一盏。注意对幼虫的防治务必掌握在3龄期前,施药以上午为宜,重点喷洒植株上部。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BT、HD-1等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或棉铃虫多角形病毒连续防治2次。
(2)蚜虫、温室白粉虱
在移栽前用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黄板诱虫,将黄板挂在行间,略高出植株顶部,每亩用黄板30~40块。
(3)潜叶蝇
番茄苗期发现有虫叶及时摘除;定植后勤中耕,增加灌水次数,消灭虫蛹。用30%糖水加0.05%敌百虫诱杀成虫。用73%灭蝇胺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喷施。虫害严重时,间隔10天左右喷施1次,连续喷2~3次。
备注
吉林省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 公主岭市范家屯 136105

茄子周年生产栽培法


一、全年栽培茬次

1.温室秋冬茬(露地育苗)

(1)播种期:7月下旬-8月中下旬。(2)定植期:9月中下旬。(3)收获期:12月下旬-2月下旬。

2.温室冬春茬(温室育苗)

(1)播种期:12月下旬。(2)定植期:2月下旬。(3)收获期:4月上旬-6月下旬。

3.塑料大棚春提前(温室育苗)

(1)播种期:12月下旬。(2)定植期:3月下旬。(3)收获期:5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

4.春季露地或地膜覆盖(早熟,阳畦、改良阳畦育苗)

(1)播种期:1月上旬-2月上旬。(2)定植期:4月中旬-5月上旬。(3)收获期:5月下旬-7月上旬。

5.春季露地(中熟,阳畦、改良阳畦育苗)

(1)播种期:2月上旬-3月上旬。(2)定植期:5月上旬。(3)收获期:6月中旬-7月下旬。

6.春季露地恋秋晚熟(小拱棚育苗)

(1)播种期:3月下旬。(2)定植期:5月下旬。(3)收获期:7月下旬-9月下旬。

7.夏秋季露地(拱棚育苗)

(1)播种期:4月下旬-5月上旬。(2)定植期:6月上旬-6月下旬。(3)收获期:8月初-9月下旬。

8.塑料中小棚秋延后(露地育苗)

(1)播种期:7月上旬。(2)定植期:8月上旬。(3)收获期:11月中旬-12月下旬。

二、栽培注意事项

1.露地栽培

(1)春季栽培的可选用早熟品种或中熟品种七叶茄或晚熟品种九叶茄等。夏秋季栽培的可选用抗热、抗病的晚熟品种。育苗移栽的一般每667平方米用种量为40-50克。

(2)采用露地(置风障)平畦开沟定植,也可进行高垄或沟畦地膜覆盖。秋延栽培成夏秋季栽培的宜采用小高垄(栽在偏坡上)。早熟品种行距50-67厘米,株距23-43厘米;中晚熟品种行距67-83厘米,株距40-57厘米(应根据不同品种和植株生长势头灵活掌握)。定植过密,由间通风不良,易引起绵疫病等病害。

(3)幼苗定植后一般需连浇两水,然后中耕蹲苗。待门茄瞪眼(幼果膨大露出花萼)时结束蹲苗,加强肥水管理,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追肥2-3次。雨后注意及时排水防涝。

(4)门茄瞪眼前,应进行整枝,即摘除门茄以下侧枝,并进行培土,以防中后期植株倒伏。生长中后期(对茄收获后)可适当摘除老叶(底叶)2-3片,以利通风。

(5)夏秋季栽培正值高温多雨季节,病害严重,产量不够稳定。为此应注意采用遮荫法育苗,并适当进行稀植;雨后注意及时排涝,追施化肥,提高植株抗性,同时更应搞好病虫防治工作。

2.棚(室)栽培

(1)宜选用六叶茄、七叶茄等早、中熟品种。

(2)采用平畦开沟种植,或进行高畦地膜覆盖,行距50-56厘米,株距26-33厘米。

(3)春季提前栽培的,应在棚内10厘米地温达到12℃以上时进行定植。采用多层覆盖或临时加温的棚室,可比单层棚进行提前栽培。

(4)春季提前栽培,幼苗定植7-10天内一般不进行通风,尽量保持较高的棚温(35℃左右)。温度过高时,可在中午进行通风。缓苗后适当放风,白天保持棚温28-30℃,下午及时关闭风口,蓄热保温。

(5)中小棚秋延后栽培的,其通风及防寒保温管理可参照番茄管理经验进行。进入12月份后天气转寒时,应加盖双层草苫,白天使棚温尽量不低于18-19℃,夜间不低于6℃。

(6)为促进早熟,可进行整枝。具体做法是:幼苗缓苗后及时摘除门茄以下侧枝,对茄开花时及时摘除对茄以下侧芽,并在对茄以上留一片后即进行摘心,保留对茄以上叶腋中抽生的侧枝,任其继续生长、结果。经过这样整枝的茄子,平均每株可收果5个以上。

3.温室栽培

(1)选用五叶茄、六叶茄、七叶茄等早、中熟品种。育苗移栽每667平方米用种量25克左右。

(2)采用平畦或开沟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33-40厘米。

(3)定植后宜保持较高的地温(18-20℃),生长期间气温夜间保持18-22℃。缓苗后门茄瞪眼前温度可稍偏低。但果实膨大期温度宜偏高。

(4)为促进早熟,可使用五万分之一(20毫克/千克)浓度的2,4-D蘸花。

(5)要注意防治绵疫病和茶黄螨、白粉虱等病虫害。

文章推荐